2019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事跡最新觀后感學習心得體會感想范文5篇精選
共和國勛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榮譽勛章。共和國勛章授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保衛(wèi)國家中作出巨大貢獻、建立卓越功勛的杰出人士,每一位獲得共和國勛章的人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隆重表彰為新中國建設和發(fā)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決定,授予于敏、申紀蘭(女)、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女)“共和國勛章”。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學習心得感想,方便大家學習。
2019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事跡學習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茖W家們懷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憑借深厚的學術造詣、寬廣的科學視角,為祖國和人民作出的貢獻彪炳史冊?!案审@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民族英雄。
作為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于敏位列新中國23位“兩彈一星”元勛譜,他在氫彈研制中居功至偉,但姓名卻一度少有人知,直到晚年,“中國氫彈之父”才廣為人知?!俺际苊?,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深愛中國古典文學的于敏曾經(jīng)用《后出師表》中的這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愛國報國之心。雖然都是核彈,但是相比原子彈,氫彈研究技術難度更大。從掌握原子彈到掌握氫彈,是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法國用了8年,美國用了7年,英國用了4年,蘇聯(lián)用了不到4年。而中國,只用了兩年零8個月。不僅如此,中國研制的氫彈結構也是獨一無二,被業(yè)界稱為“于敏氫彈構型”。與很多“兩彈一星”元勛不同,于敏從未出國留學,所以他自稱“國產(chǎn)土專家”。他的這一特殊經(jīng)歷,加上卓越的才華,讓中國氫彈的研制路徑完全撇開了外國。
1967年6月17日,中國成功進行氫彈空投試驗,彼時的國際環(huán)境下,這枚氫彈對我國戰(zhàn)略安全起到的保底作用、基石作用,用任何語言來形容都不過分。對于這朵蘑菇云,在試驗現(xiàn)場的于敏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它對生活在這個國家的每一個人意味著什么。看著蘑菇云,于敏只說了一句“回去可以睡覺了,睡得踏實”。功成身退,這是歷來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所秉承的信念,淡泊明志在于敏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雖然,于敏對中國氫彈研制居功至偉,但卻從不認為自己是“中國氫彈之父”,他給出的理由謙遜到讓人難以反駁,“核武器研制是大科學系統(tǒng),需要多方面的力量,我只是起到一定的作用……氫彈不能有好幾個父親。”一句話,把所有榮譽都歸于國家與集體。
2017年11月17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給一位老者親自讓座。如此高的禮遇,他受之無愧。他是黃旭華,我國國防科研領域的泰斗級人物,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毫不夸張地說,在特殊的年代,隱姓埋名的科研工作者就是秘密戰(zhàn)線中的英雄。他們不僅默默無聞,甚至還要對至親保守秘密,去哪里、做什么、什么時候走、什么時間回……一走數(shù)年,親朋好友失去他們的消息都成常態(tài)。也許,經(jīng)年之后,伴隨著一件件國之大器的亮相,他們才又突然回到家中。
上世紀50年代末,在“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偉大號召下,從上海交大畢業(yè)的黃旭華被挑選參加核潛艇設計。核潛艇長什么樣,大家都沒見過,手頭只有一位外交官從國外帶回的一個核潛艇模型,這個模型被專家們拆了又裝,裝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內(nèi)部結構則一無所知。黃旭華和同事們克服十余個頂級難題,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成千上萬個數(shù)據(jù),逐漸讓中國的核潛艇有了“輪廓”。1988年,我國政府對外宣布:中國進行核潛艇水下發(fā)射運載火箭試驗成功,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第二次核打擊力量的國家。由于工作高度保密,黃旭華在親友圈中消失了整整30年,連父兄去世,他都沒能返鄉(xiāng)奔喪。有一次,黃旭華突然從外地回到自己的小家,“爸爸,你到家里出差了”,聽到女兒的這句話,他當即淚流滿面。1987年,曾經(jīng)有家雜志刊登了一篇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報道的正是黃旭華的故事。已至耄耋之年,黃旭華至今還沒退休,仍舊堅持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半天,“我已經(jīng)93歲了,還能做多久,就算多久!”
“少年勤學,青年擔綱,你是國家的棟梁。導彈,衛(wèi)星,嫦娥,北斗。滿天星斗璀璨,寫下你的傳奇?!?017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上,這是給另一位“兩彈一星”元勛的頒獎詞——孫家棟,這個名字,和中國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wèi)星、第一顆返回式衛(wèi)星等諸多第一緊密關聯(lián)。他幾乎見證、參加和領導了中國航空航天的所有大事件,也是為數(shù)不多健在且依然奮戰(zhàn)在工作崗位上的大師。
科技進步永遠沒有終點,“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不僅有為新中國科技發(fā)展作出貢獻的人物,還有為人類科技進步作出貢獻的“大家”。袁隆平,從上世紀70年代發(fā)現(xiàn)一株野生雄性敗育稻開始,引領著中國雜交水稻技術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粒改變世界的種子,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更收獲了響徹世界的“東方魔稻”。屠呦呦,堅持40年、經(jīng)過191次實驗失敗,最終創(chuàng)新性地使用了低溫萃取方法提取出青蒿素,給掙扎在生死線上的無數(shù)瘧疾患者帶來了新的生機和希望。
2019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學習心得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還有兩位老兵的身影。槍林彈雨的年代,他們從戰(zhàn)火中走來,為新中國舍生忘死、前仆后繼,成為千千萬萬英雄老兵的代表!
1945年入伍的李延年,參加了遼沈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多次榮立戰(zhàn)功。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1951年,在美軍發(fā)動的“秋季攻勢”中,時任連指導員的李延年,和連長劉鳳臣一道,帶領戰(zhàn)士在反擊346高地的戰(zhàn)斗中,在傷亡慘重的情況下,協(xié)調(diào)4個連隊作戰(zhàn),擊潰了美軍10多次反撲,斃傷美軍636人。此役成為志愿軍以少勝多的經(jīng)典戰(zhàn)例之一,李延年被志愿軍記特等功一次,授“一級英雄”稱號。1979年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時任廣西軍區(qū)邊防一師政治部副主任的李延年與戰(zhàn)士們同吃苦、同戰(zhàn)斗,凡是有他在的地方,戰(zhàn)士們都說“心里踏實”。在這場戰(zhàn)爭中,李延年同樣表現(xiàn)出色,榮立三等功。離休后的李延年依然為和社會各界講傳統(tǒng)、講經(jīng)驗、做公益,詮釋著何為真正的老兵。
張富清,原本想做一個默默無名的老兵,卻因為2018年湖北來鳳組織退役軍人登記,發(fā)現(xiàn)了他“壓箱底”的戰(zhàn)功證書獎章,意外成為“網(wǎng)紅”。張富清是西北野戰(zhàn)軍一名老兵,他當年所在的718團是著名的359旅一部。張富清在戰(zhàn)爭中多次當敢死隊員,舍身炸碉堡。永豐血戰(zhàn),718團1營一天換了3個營長,6連一夜換了8個連長。張富清任突擊隊長,炸毀了敵人多座碉堡。戰(zhàn)斗中,他突然感到“頭被砸了一下,卻不疼。抽空一摸,發(fā)現(xiàn)滿頭是血,原來是頭皮被子彈劃開了”。此戰(zhàn),張富清立一等功,被授予“戰(zhàn)斗英雄”稱號,王震給他戴獎章,彭德懷見到他時也說:你在永豐立了大功,我把你認準了,你是個好同志!張富清戰(zhàn)斗一生,奉獻一生,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兩次獲“戰(zhàn)斗英雄”稱號,卻深藏功名?!八麄?犧牲的戰(zhàn)友)才是英雄,他們才是功臣!我有啥好顯擺的!”這位老兵流淚的樣子,深深刻在每一個人心中。
仔細梳理這份名單會發(fā)現(xiàn),在眾多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兩位“80后”的身影特別突出。出生于1987年的申亮亮去世時只有29歲。2016年5月,申亮亮赴馬里執(zhí)行第四批維和任務,在執(zhí)行任務中遭遇恐怖襲擊。他果斷指揮戰(zhàn)友向目標射擊,在汽車炸彈瞬間將戰(zhàn)友推離,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其他人員的平安。1986年出生的張超,年輕的生命同樣定格在了29歲。犧牲前他是一名飛行中隊長,2016年4月,在執(zhí)行任務時突遇空中險情,張超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zhàn)機,被迫跳傘,不幸壯烈犧牲。戰(zhàn)爭年代,無數(shù)人用熱血保家衛(wèi)國;和平現(xiàn)代,同樣的熱血,詮釋著不同的共和國英雄稱謂。
2019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學習體會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贝蜈A脫貧攻堅戰(zhàn)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當前可謂處于“攻堅”的關鍵時期。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脫貧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黨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脫貧攻堅路上,“努力向前跑”的過程中,他們是親歷者,更是帶頭者。
在毛烏素沙漠邊緣的林場,王有德一待就是幾十年,“讓沙丘綠起來,讓職工富起來”成為了他畢生的追求。幾十年間,他帶領林場職工,在浩瀚的沙漠邊緣筑起一道綠色屏障,將毛烏素沙漠向東推了20多公里。林場職工年均收入從上世紀80年代的不足1000元,增加到現(xiàn)在的最低6萬元、最高20多萬元,家家住上了樓房、戶戶開上了小車。這位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原黨委書記、局長,帶領職工大力推進防沙治沙,有效阻止毛烏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擴,呈現(xiàn)出人進沙退的可喜局面,探索形成“寬林帶、多網(wǎng)絡、多樹種、高密度、喬灌混交”的防沙治沙模式,實現(xiàn)了“沙漠綠、場子活、職工富”的奮斗目標,為全國防沙治沙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2014年,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他決定退而不休,在企業(yè)家的幫助下,成立了寧夏沙漠綠化與沙產(chǎn)業(yè)發(fā)展基金會,繼續(xù)防沙治沙事業(yè)。
高德榮官至副廳級,與別人走出大山就鮮少回頭不同,他走出大山都是為了把更好的發(fā)展機會再帶回寨子。有人說他是獨龍江邊的“釘子官”,在真正了解他的人眼中,高德榮永遠是那個為獨龍江鄉(xiāng)打通公路、修建隧道而不斷奔波的“老縣長”,他打心底里愛家鄉(xiāng),離不開寨子。他是窮孩子出身,太了解獨龍江鄉(xiāng)的苦與困,修路、帶著鄉(xiāng)親們致富就烙在他的心里。任職云南省怒江州人大會副主任期間,高德榮把辦公室搬回獨龍江鄉(xiāng)?;趯枢l(xiāng)的熟悉,他科學制定發(fā)展戰(zhàn)略,突出培育“水電、礦業(yè)、旅游、邊貿(mào)”為主的特色產(chǎn)業(yè)群,為當?shù)亟?jīng)濟社會跨越式發(fā)展作出貢獻。退休后,他繼續(xù)駐扎在獨龍江河谷,跑工地、進農(nóng)家,為實現(xiàn)獨龍族整族脫貧而不辭辛勞,為的就是到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獨龍江鄉(xiāng)不拖后腿。
作為8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僅有的兩名女性之一,申紀蘭今年已是90歲高齡?!傲暯娇倳浱岢觯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前的西溝是山連山、溝套溝,山是石頭山,溝是亂石溝,沒土光石頭,誰干誰發(fā)愁?,F(xiàn)在西溝生態(tài)環(huán)境好了,紅色鄉(xiāng)村休閑旅游也發(fā)展起來了,山東、東北等地的人都到我們這邊來旅游了?!鄙昙o蘭所在的山西省平順縣是太行山區(qū)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改革開放以來,她勇于改革,大膽創(chuàng)新,帶領當?shù)匕傩辗e極發(fā)展農(nóng)村集體經(jīng)濟,為推動老區(qū)經(jīng)濟建設和老區(qū)人民脫貧攻堅作出巨大貢獻。
42人70年!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出生在新中國成立前,要么為新中國成立立下功勞,比如張富清、李延年;要么為新中國強大打下基礎,比如于敏、孫家棟;而袁隆平、屠呦呦等人,更是為人類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除此之外,還有眾多為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促進中外交流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作出杰出貢獻的外國友人代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他們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他們的故事在共和國的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9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學習感想
“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沒有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边@是核物理學家、我國核武器事業(yè)重要奠基人于敏的自白。于敏,這個名字過去數(shù)十年里曾經(jīng)一直是一個秘密,如今已成為一種精神的代名詞。
1926年出生于天津的于敏,自謂青少年時代在一種“亡國奴的屈辱”中度過。內(nèi)向、好靜思的他,喜歡科學,而且對科學有一種特殊的寄托。1949年他以北京大學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并考取研究生,1951年研究生畢業(yè)后被我國核物理學家彭桓武和錢三強所器重,進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
1960年12月,我國作出部署,集中攻關原子彈,并先行一步對氫彈作理論探索。翌年1月,錢三強請于敏參加氫彈理論的預先研究工作。氫彈雖然以原子彈為基礎,但其理論基礎和材料結構比原子彈復雜得多。
于敏喜歡做基礎研究,自認為不適合從事研制氫彈這種大系統(tǒng)科學工程。不過,他沒有猶豫,“我們國家沒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獨立。面對這樣龐大的題目,我不能有另一種選擇。”于敏后來說。
于敏帶領30多名青年科研人員組成的氫彈預研小組,從基本物理學原理出發(fā),憑借一張桌子、一把計算尺、一塊黑板、一臺簡易的104型電子管計算機,以自強不息的信念,經(jīng)過四年的不懈努力,不僅解決了大量基礎研究問題,而且探索出設計氫彈的途徑,為氫彈原理探索奠定了堅實基礎。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氫彈研制進入沖刺階段。1965年1月,于敏和鄧稼先、周光召等科學家一起,向氫彈原理的突破發(fā)起總攻。1965年9月底,于敏帶領一批年輕人前往上海,利用華東計算所J501計算機對氫彈原理作進一步探索。他率領大家發(fā)現(xiàn)了氫彈自持熱核燃燒的關鍵,找到了突破氫彈的技術路徑,形成了從原理、材料到構形完整的氫彈物理設計方案。當他將整理出來的方案向大家報告時,群情激奮,高呼“老于請客!”
1966年12月28日,氫彈原理試驗取得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又成功進行了全威力氫彈的空投試驗,威力同于敏計算的結果一致。試驗成功的那天晚上,于敏“睡得很踏實”。
從第一顆原子彈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時7年3個月,蘇聯(lián)為6年3個月,英國為4年7個月,法國為8年6個月,而我國僅用了2年8個月。西方科學家評論:“中國閃電般的進步,對西方來說,是神話般的不可思議……”
盡管在氫彈研制中居功至偉,但對于別人送來的“氫彈之父”稱呼,于敏婉拒了:“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學、技術、工程于一體的大科學系統(tǒng),需要多種學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現(xiàn)在的成績,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氫彈又不能有好幾個‘父親’?!?/p>
氫彈技術突破后,于敏曾想過離開,回到自己喜歡的基礎研究,但最終還是留了下來。他認為,第一代熱核武器雖然解決了有無問題,但性能還需提高。于是,他把后半生獻給了我國中子彈、核武器小型化、慣性約束聚變研究以及其他核武器研制工作,并作出了卓越貢獻。
“中華民族不欺負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負?!庇诿粼?jīng)直言,“這種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動力?!边@位喜歡古詩詞的科學家,向往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和“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仰慕文天祥威武不屈和“留取丹心照汗青”,教會孫子的第一首古詩詞是岳飛的“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正如他心目中的這些英雄,于敏在事業(yè)上鞠躬盡瘁,在科學上唯實不唯上。與于敏共事三十余年的鄧稼先曾說:“于敏是很有骨氣的人。他堅持真理,從不說假話?!碑吷欧睢皩庫o以致遠”的于敏,如此解釋他心中的那片寧靜:“所謂寧靜,對于一個科學家,就是不為物欲所惑,不為權勢所屈,不為利害所移,始終保持嚴格的科學精神?!?/p>
于敏的一生,完美地詮釋了家國情懷與科學精神。今年1月,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老于”的于敏去世。老于走了,但這種情懷和精神永遠地留了下來。
2019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學習有感
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diào),號召向老英雄張富清同志學習??赡芙^大多數(shù)人都不清楚老英雄張富清是何許人。張富清,男,漢族,1924年12月出生,陜西洋縣人,1948年3月在陜西瓦子街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zhàn)軍,194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5年1月轉業(yè)到來鳳縣,先后在縣糧食局、三胡區(qū)、卯洞公社、縣外貿(mào)局、縣建設銀行工作,1985年1月離休。張富清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戰(zhàn)斗中英勇善戰(zhàn)、舍生忘死,榮立西北野戰(zhàn)軍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和團一等功一次,被授予軍“戰(zhàn)斗英雄”稱號、師“戰(zhàn)斗英雄”稱號和“人民功臣”獎章。95歲老英雄張富清老人在解放戰(zhàn)爭中戰(zhàn)功赫赫,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想老英雄永遠不會出示自己塵封63年的軍功證明。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這位黨齡71年的老英雄、老黨員,向我們詮釋了什么是對黨“絕對忠誠”,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淡泊名利”,踐行著自己“組織上入黨一生一次,思想上入黨一生一世”的初心。在張富清老英雄眼里,在戰(zhàn)場上,共產(chǎn)黨員應做到“黨指到哪兒,就打到哪兒”,敢于沖鋒在前、敢于犧牲生命,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在祖國建設時期,共產(chǎn)黨員應做到“黨讓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艱苦就去哪兒”,不講條件、不計得失,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
新中國走過了70年的風風雨雨,張富清老人的崗位、身份也一再改變;唯一不變的,是他對黨的“絕對忠誠”。從老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什么是“不改初心”,什么是“淡泊名利”,什么是“克己奉公”,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本色。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也許我們沒有機會像老英雄張富清那樣上戰(zhàn)場英勇殺敵,但是我們可以學習他那對黨“絕對忠誠”的精神,學習他那“淡泊名利”的開闊心胸,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