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天宮課堂第二課優(yōu)秀作文10篇
2022天宮課堂第二課優(yōu)秀作文10篇范文
“天宮課堂”第二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相互配合進行授課。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022天宮課堂第二課優(yōu)秀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2022天宮課堂第二課優(yōu)秀作文1
啟迪心智需要“儀式感”?!疤鞂m課堂”的受眾主要是中小學生,好奇心是青少年階段最寶貴的財富。課本中高度濃縮而又晦澀的知識往往學起來較為枯燥,而當被這些理論支撐的科學實驗,在孩子們仰望的天空中被“太空教師”演示出來的那一刻,牛頓三定律不再是往日題海里讓人停滯的知識之錨,因為它們全都活了起來??破罩R的活力會轉化為心智未開的少年求學途中的動力,到未來,可能會有一個或多個孩子為追尋當年的太空實驗而成為頗有建樹的科學家。
理解科學需要“儀式感”。除過那些無人不知的科學天才,沒有多少人天生對物理公式或數學推導有近乎純粹的興趣。就像科幻小說或電影的功用一般,“天宮課堂”就是一部現實中的科幻作品?!度w》三部曲的問世從感性的角度讓一代人擁抱科學,認識宇宙,“天宮課堂”則以科普教育為目的,用更理性的視角幫助青少年理解科學之美。
對外宣傳需要“儀式感”。“天宮課堂”開播面向全球,授課內容可根據新媒體平臺向全社會廣泛征集,切實把科普教育這堂大課上出了“國際味”。能在國家空間站做“天宮課堂”的項目,無疑是我國科技軟實力的彰顯。用航天事業(yè)“夾帶私貨”,早已是世界強國們做廣告宣傳的高端玩法,例如俄羅斯就曾在索契冬奧會和世界杯期間將奧運圣火和足球帶上太空造勢。航天工業(yè)需舉國力以成,在太空里的任何一步都是地球上的新聞。我國打造獨一無二的“天宮課堂”品牌,象征著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又一里程碑時刻。
搞科普教育需要“儀式感”。把課堂搬上太空并非浮于表面的科學作秀和形式主義,而是因為它同科學本身的“神秘感”相互補,用一種說服力的方式,向每一個崇尚科學家精神的孩子,提供一次驗證理想的契機。這樣的“儀式感”值得再多“億”點。
2022天宮課堂第二課優(yōu)秀作文2
此次太空授課在太空失重環(huán)境下向青少年演示在地面很難見到的物理現象,當這些奇妙而精彩的現象展現在學生面前時,我在地面課堂的現場多次聽到了學生們的驚呼和掌聲。離大屏幕很近的我也深受這些美妙現象的震撼。當王亞平老師進行高難度的操作,比如往水膜上貼中國結時,我感覺到現場所有的聽眾都摒住了呼吸,那個小小的圖標集中了所有人的目光,而當它被穩(wěn)穩(wěn)的貼在水膜上時,那種欣喜和感動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這種通過凸顯天地差異來進行教學的方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對太空、對航天乃至對科學的學習興趣。這次授課活動在青少年頭腦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一定會伴隨學生們一生的求索過程。
航天員作為科普教師親切地與學生進行對話,拉近了代表我國尖端科技水平的航天工程與公眾的距離,增進了青少年對航天事業(yè)的了解與關注,對青少年來講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中國情懷的傳遞。航天員們清晰的思路、流暢的表達和精準的實驗演示給全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不得不嘆服他們過人的智慧,出眾的技能以及接近完美的身體素質,當然從中也能反映出他們勤奮刻苦、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們的表現為我們教師起到了表率作用,值得我們學習。
這次太空授課實現了航天工程領域、科普界和教育界在培養(yǎng)青少年方面的無間協作,這對物理教師的鼓勵作用是巨大的,我和史藝老師都感受到了一種團結的溫暖。這也激勵著我們今后在教學工作中更加注重與其他社會教育力量的聯系與合作,從其他領域聽取教學意見,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和對知識的領悟,從而提供給學生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創(chuàng)造更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學習環(huán)境。
2022天宮課堂第二課優(yōu)秀作文3
艱苦的條件錘煉了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業(yè)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為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曬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zhàn)鑄就了航天人特別能戰(zhàn)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fā)了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在學習上多下苦工,好好學習。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于勝利。有的同學,在生活中遇到了一點點的挫折,就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覺得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好的。于是,就自尋短見,恨離人世。要知道,這個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們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這美麗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無可改變的事實。就像航天人員要在嚴峻的環(huán)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huán)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這個難關。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點點的挫折而放棄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環(huán)境中、在艱苦中、在困難中成長,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學習上也是如此。學習靠的不是小聰明,而是刻苦。讀書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學習、鉆研,這才是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的表現。
團結奮斗培育了航天人奉獻的精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規(guī)模宏大的系統(tǒng)工程。廣大航天工作者不論前方后方,不計名利得失,履行職責,堅守崗位,形成了強大合力。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大集體中,都為了一個共同目標——保護集體,就應該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甘于奉賢,團結一心,共創(chuàng)輝煌?!皥F結就是力量”,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進的力量。有了這股力量,可以排除萬難,勇往向前,達到目標。大至世界全人類、國家,小至班集體、家庭,都要團結。
科學是一個國家發(fā)展進步的重要象征。身為21世紀青少年的我們,必須要學好科學,熱愛科學,使用科學??茖W與人文都需要我們同時高高地舉起。一個規(guī)范的學生,更是祖國的需求,是未來成就大事的人??茖W與人文并舉,規(guī)范與個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學生的話語。
2022天宮課堂第二課優(yōu)秀作文4
__年11月3日20時43分,中國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點火升空,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fā)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__年10月17日07時30分31秒,神舟十一號飛船搭載著長征二號FY11火箭在酒泉發(fā)射場成功發(fā)射,入軌后完成與天宮二號的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將在組合體中工作30天。中國空間站建設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今天,中國重型火箭長征五號整裝待發(fā)!而在此之前,我國已經先后成功發(fā)射新的長征六號、十一號、七號等新一代火箭,形成完整的體系。
每逢出現此類新聞,總會有人問,太空離我們那么遠,值得我們花費那么多金錢,冒那么大風險去探索嗎?航空航天技術又能為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帶來什么改變?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自遠特意撰文,深入淺出地解讀了這個問題,看看吧!
航空航天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綜合集成的體系,如阿波羅計劃是人類有史以來規(guī)模、耗資最多的科技項目之一。參加阿波羅計劃的有2萬余家企業(yè)、200多所大學、80多個研究所,總人數超過40萬。
阿波羅計劃的實施,促進了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的巨型火箭、微波雷達、無線電制導、合成材料、計算機、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真空技術、低溫技術、半導體技術、制造工藝等一大批高技術領域的發(fā)展。阿波羅計劃產生了3000多種新技術,推動了科技的進步和工業(yè)的繁榮,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航空航天活動推動了一系列高新技術的誕生、成長、推廣和應用,催生了一大批新學科的形成、創(chuàng)新、開拓和發(fā)展。
航空航天活動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改變了世界的面貌。航空的發(fā)展不僅改變了交通運輸的結構,還廣泛應用于空中攝影、大地測繪、地質勘察、資源調查、播種施肥、除草滅蟲、森林防火和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對傳統(tǒng)生產方式的變革產生了深遠影響。
航天技術直接服務于國民經濟的眾多領域,衛(wèi)星通信、衛(wèi)星廣播與電視、衛(wèi)星氣象預報、衛(wèi)星導航、衛(wèi)星資源勘查、災害預報和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各種科學探測衛(wèi)星、天文觀測衛(wèi)星和科學實驗衛(wèi)星的應用,拓展了人類的視野,獲得了大量的新發(fā)現,更新了人類對地球空間、太陽系和整個宇宙的認識,產生了一系列的新興學科。
2022天宮課堂第二課優(yōu)秀作文5
神舟十一號飛船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它是中國第六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升空后再和目標飛行器天宮二號對接,并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試驗。對接完成之后的任務將是打造太空實驗室。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飛船搭載兩位航天員飛向太空,將在軌飛行30天,并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中國,上個世紀初還是一個落后的國家,經常被其他國家欺負,被別人搶了屬于自己的東西。但是我們的國家卻有一群頂天立地不屈不饒的人,他們有著梅花一樣堅強的精神。哦,是他們創(chuàng)造出了現在的中國;是他們決定了中國的未來;也是他們幫助中國一步步走向成功!中國原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國家,但現在,神舟十一號發(fā)射了,神舟十一號空間成功交會對接,接下來還有神舟十二號……中國發(fā)射了那么多次火箭,每一次都創(chuàng)造出完美的奇跡!作為中國人,我深深地為自己的祖國感到自豪!
讓我們中小學生了解了微重力環(huán)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神舟十一號空間交會對接,預示著我國為來空間站的建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象征著我國航天事業(yè)快速發(fā)展。體現了我國科技的發(fā)達,國家的繁榮昌盛。祝愿遠在太空的宇航員叔叔們能夠凱旋歸來!
2022天宮課堂第二課優(yōu)秀作文6
振奮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后續(xù)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
我國高科技發(fā)展突飛猛進,神舟七號發(fā)射成功,5G互聯網研究與產業(yè)化獲得重大突破,我國"首條國際一流水平的高速鐵路在京津兩大城市間開通,"首個中國人基因組序列研究成果發(fā)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建設任務圓滿完成,"曙光5000A躋身世界超級計算機前十。
蛟龍深潛,嫦娥探月。我國科技實力不斷進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續(xù)涌現,科技創(chuàng)新日趨活躍,為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夢想,今朝實現。去年7月23日,天問一號在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fā)射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于2021年2月到達火星,實施火星捕獲。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著陸巡視器與環(huán)繞器分離,軟著陸火星表面,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開展巡視探測等工作,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科學探測,實現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5]。深空探測將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fā)展,為服務國家發(fā)展大局和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截至2021年2月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飛行里程已超過4.5億公里,距地球約1.7億公里。
我們正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我們通過奮斗,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xù)奮斗,勇往直前,創(chuàng)造更加燦爛的輝煌!
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按計劃將在軌駐留6個月,在這6個月時間,主要工作是要進一步驗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的關鍵技術。具體來講,就是要和核心艙、天舟二號、天舟三號一起配合進一步驗證。
科技強,則國強。自信之路成功,為中國航天點贊。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又一次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強大。
2022天宮課堂第二課優(yōu)秀作文7
中國人的航天夢做了幾千年,從神話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的鵲橋會,夸父追日,到實際行動的萬戶飛天的壯舉,敦煌石窟的仕女飛天壁畫,無不彰顯著中華民族對飛向太空,遨游宇宙的向往。
從1999年11月20日到2021年6月17日中國共成功發(fā)射了12座神舟飛船,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的闊步向前。從神舟5號航天員楊利偉一人一日游,到神舟12號的三人三個月游;從翟志剛把中國人民的五星紅旗插在太空開始,無不證明中國的航天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
10月16日神舟13號也將飛上太空,三名航天員將乘坐飛船完成一些科研任務,他們分別是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組成。翟志剛是神舟7號的航天員,第一個把中國的國旗插上太空的人,經驗豐富;王亞平是神舟十號的太空老師,是中國人第一個站在世界講臺的老師;葉光富是第一次上太空,各方面素質都非常過硬。他們三人將在太空居住6個月,要完成五大飛行任務。
一是開展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手控遙操作等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
二是進行2—3次出艙活動,安裝大小機械臂雙臂組合轉接件及懸掛裝置,為后續(xù)空間站建造任務做準備。
三是進一步驗證航天員在軌駐留6個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
四是進行航天醫(yī)學、微重力物理領域等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開展多樣化科普教育活動。
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統(tǒng)執(zhí)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tǒng)間的匹配性。
這次王亞平還要完成出艙任務,成為中國第一個出艙的女航天員。
在此提前祝福三位航天員在太空平平安安,圓滿完成飛天任務。
2022天宮課堂第二課優(yōu)秀作文8
隨著天文觀測技術的發(fā)展,現代航天器將人們帶入了嶄新的航天時代。我熱愛宇宙,更熱愛航天,我的理想就是當一名航天事業(yè)的戰(zhàn)士,乘著載人飛船去遨游太空,探索宇宙。
我對航天的理解很浮淺,認為飛機、火箭飛上天就是航天,實際航天領域研究的東西非常廣泛,也非常深奧,不管我對航天認識的深與淺,但我非常喜歡航天。
記得小時候,大人們給我買的玩具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飛機,現在家里還有兩架遙控飛機模型保存的好好的;還記得我上幼兒園中班的時候,我和爺爺一起做了一支火箭模型,并在全幼兒園觀展;上了小學我參加的是航模興趣小組,在小組里我做了六架飛機模型。當我制作的飛機模型飛在天空中的時候,我想起了楊利偉叔叔,他乘著我國自己建造的載人宇宙飛船遨游太空,這一創(chuàng)舉在全世界面前為我們中國人爭了光露了臉。
隨著年齡和知識的不斷增長,我對航天的理解也逐漸加深了,同時腦子里的疑問也一個一個的接踵而來,如:火箭沒有翅膀是怎樣飛起來的?人造衛(wèi)星在天上會不會掉下來?再如:載人飛船為什么能遨游太空?……帶著這些問題我買了一些有關“宇宙、太空、自然科學”方面的百科全書。通過學習我初步了解到:火箭是利用發(fā)動機向后噴 射高溫高壓的燃氣產生及作用力以獲得前進推力,并由此向前運動的飛行器,它一般由動力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和結構系統(tǒng)三部分組成。人造衛(wèi)星和太空探測器是無人駕駛的航天器,它擁有高度精密的自動控制裝置,迄今為止它們已先后對月球、金星、火星、哈雷星等近距離或實地考察,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因此人類稱它為“宇宙信息的偵察兵”。人類除了派人造衛(wèi)星和探測器到太空考察外,也希望自己能夠飛上太空,載人飛船就是人類遨游太空的工具之一,它一般由座艙、軌道艙、服務艙、對接艙和應急救生裝置等部分組成。座艙是飛船的核心,軌道艙內裝有各種實驗儀器,服務艙則是為航天員提供生活保障的地方。載人飛船可以獨立進行航天活動,也可作為往返于地面和空間站之間的“渡船”,并能與空間站或其他航天器對接后聯合飛行。我國自行研制的天宮一號和神州八號于11月3日凌晨1時36分首次空間對接成功,這是在美國、俄羅斯進行首次交會對接試驗40多年后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自動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這說明我們國家的航天技術已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我為之驕傲和自豪,同時我也更加熱愛航天了。
我是一名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我知道宇宙間還有許多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和發(fā)現,航天領域里還有許多難題在等著我們去認識和攻關,因此,為了實現自己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美好理想,長大后為我所愛的航天事業(yè)貢獻力量,從現在起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牢牢掌握過硬本領,爭做一名優(yōu)秀的少先隊員。
2022天宮課堂第二課優(yōu)秀作文9
中國航天員王亞平在距離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宮一號”上向全國中小學生講授科普課。新穎的授課方式、直觀的物理現象等等,將給孩子們植下熱愛航天、熱愛科學的萌芽,給青少年學子打開認知世界、追逐夢想的大門。
浩瀚宇宙,蒼茫太空,自古以來就令全人類神往。中國古代就有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諸多傳說和故事。太空有太多的未知和無窮的奧秘等著人類去探索、去發(fā)現。
通過“天宮一號”授課,孩子們知道了為什么水滴在太空與在地面會呈現不一樣的狀態(tài)、失重條件下如何測量物體質量、陀螺的旋轉有何奧秘……這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成就的直觀表現,也是人類追逐太空夢的具體成果。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發(fā)展,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不會停歇。仰望星空,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繼。
壯麗而神秘的星空吸引了無數先驅和智者。他們用超越時代的智慧和勇氣乃至生命留下了惠澤后世的壯舉。哥白尼仰望星空發(fā)表了“日心說”,布魯諾用生命和鮮血捍衛(wèi)發(fā)展了哥白尼的學說……仰望星空,召喚著一代又一代人思考、探索,使偉大的科學精神在民眾間生根發(fā)芽,使思想之樹枝繁葉茂、茁壯成長,照亮人類文明進步的旅途。
相對于深邃寥廓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暫而渺小。但也正因為生命和夢想的存在,才讓寂寥的宇宙富有生機和意義。追逐夢想,既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學理想和精神,更需要腳踏實地勤奮實踐。仰望星空,會讓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讓人們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該如何認識個人和天地之間的關系,如何認識個人對國家和歷史的責任。把個體生命同國家、民族、人民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把個人的夢想放置于集體的夢想之中,不驕不餒、不斷奮進,人生的意義必將更加深邃。
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個民族才有希望。讓更多學子仰望星空,激發(fā)起他們探索世界奧妙的激情,中華民族的前途必將更加廣闊,中國夢必將更加宏闊壯觀。
2022天宮課堂第二課優(yōu)秀作文10
繼9月1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成功之后,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成功發(fā)射,將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開啟了我國時間最長的載人太空飛行旅程。這是中國的航天又一大突破!
這一空間技術領域的重大進展,不但是科學上實質性的進步,也是我國綜合國力提高、科技實力提升的體現。
70,一代代航天人自強不息、接續(xù)奮斗,創(chuàng)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為代表的輝煌成就,實現了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空間科學的長足發(fā)展。
繼往開來,中國航天人的夢想不斷向太空延伸。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實現對接,長征五號劃時代重型運載火箭即將首飛,硬_射線調制望遠鏡探測衛(wèi)星等空間科學新型衛(wèi)星發(fā)射在望……宇宙無窮無盡,探索無窮無盡,造福人類無窮無盡。中國航天正在續(xù)寫新傳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力量,為增進人類的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航天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實現了航天研發(fā)、制造、應用能力的整體躍升,帶動了信息技術、微電子、新材料等領域一批新技術及其產業(yè)化發(fā)展,推動著經濟、社會、生活多方面的進步。展示了偉大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放眼未來,站在邁向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起點,中國航天已經踏上“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的新征程。用五到七年時間完成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tǒng)等現有的重大科技專項;20__年前后,全面建成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推動空間信息應用規(guī)模化、業(yè)務化、產業(yè)化發(fā)展;2030年實現整體躍升,躋身航天強國之列。
可以相信,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和快速發(fā)展的航天事業(yè),必將激發(fā)全民族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熱情,鼓舞全國人民奮發(fā)圖強,強勁助推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