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10篇
《感動中國》中每個人物身上都有一種讓觀眾感到心靈震撼的精神力量,他們是我們前行的指路明燈,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歡迎大家閱讀。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1
茫茫宇宙,大千世界,每個人都是如此的渺小,就如同天空中的一粒粒浮塵。
從出生到死亡,我來過,我走了,悄無聲息,就如同我不曾來過,這是大多數(shù)人的一生??墒?,總有些人輕輕悄悄地來了,又走了,卻又像是從未走遠。
事實上,感動中國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只是和我們一樣的平凡人,而不同的是他們生命所承載的重量。
放眼浩渺天地間這蕓蕓眾生,我們總感嘆自己太過于微不足道,但可曾知道,當生命有了重量,它就不再輕如塵埃?
12歲的小女孩何玥,她想到的不是如何盡可能多地爭取時間在這人世間哪怕多留一分鐘,而是首先考慮到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自己還能做些什么來給自己這稚嫩的生命畫上一個無悔的句號。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中,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能損毀,但關鍵的問題是,有太多的人為了活下來而不得不損毀自己的身體,而還有那么多已經(jīng)逝去的生命要帶著完好的身體一并離去!當生命終結的時候,一切皆化為烏有,身體對她來說已經(jīng)毫無用處,那么,為什么不讓它們在別人的身上讓它們的作用得以延續(xù)呢?在此之前,何玥與我們一樣,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生命也和我們一樣輕微,但她生命的重量體現(xiàn)在在生命的最后她所作出的選擇,讓自己的生命延續(xù)在別人的身上,仿佛她不曾離開!那么,我們自己呢?當我們不得不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是否有勇氣也把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它們的人,讓它們?nèi)谌雱e人的身體,讓另一個生命更加健全呢?
周月華已經(jīng)不再是簡單的讓我們一直深受折服的身殘志堅、為夢執(zhí)著的形象了,她平凡甚至殘缺的生命在二十年由艾起背著翻山越嶺中已經(jīng)走向了崇高與偉大!身體的缺陷,她不在乎,她在乎的是自己活著能為別人做些什么。這兩個人的愛情,只有相濡以沫,而沒有波瀾壯闊,卻以彼此為支撐相互攜手走過了二十年,為彼此增加著生命的分量!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周月華并不完美的生命劃過的那完美的弧線以及它沉沉的分量。什么是愛情?看看艾起我們是否有些羞愧?什么是生命的重量?凝視周月華,我們是否有所啟發(fā)?
生命是一段過程,而生命的重量就在于這段過程我們怎樣走過。個體的生命本身可以很脆弱,可以很渺小,可以很輕微,但在生命行進的過程中,它所依附的形體可以決定它的重量。輕與重,大與小,崇高與卑微,往往只在于一念之間,我們生命的重量將由我們自己去填充。只希望,到了不得不對這人世間的一切撒手的時候,我們能燦然地回望,會心地一笑,我來過,我走了,我無悔!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2
一年一度,觀看感動中國。開學前夕,接受精神洗禮。
人活著,要像錢偉長那樣,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要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勇敢地擔當起建設祖國的歷史重任。錢偉長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是科學家報效祖國的典范。作為小學教師,雖然談不上純粹意義上的研究學問,但是我們雙手托起的是祖國的希望。教書育人,培養(yǎng)棟梁,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人活著,要像郭明義、劉麗那樣,做一個地地道道的好人。自己是一介平民,卻關愛著更為弱勢的貧民。超越了世俗的金錢觀,回歸了做人的本真。以己度人,舉己全力,幫困扶貧。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境界,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當我們?yōu)橐稽c個人的利益而斤斤計較的時候,不要忘記這兩位本同我們一樣,甚至收入還不如我們的草根平民。不要忘記,人生的意義不在索取,而在奉獻。
人活著,要像王茂華、才哇、王偉那樣,舍小家顧大家。在困難面前,在生死抉擇面前,先人后己,出生入死,舍死忘生,盡顯英雄本色。中國,從來不缺這樣的英雄人物,正是這些錚錚鐵漢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筑起了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鑄就了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華夏精神。
人活著,要像孫東林兄弟那樣,講一個“誠”字。一諾千金,人無信而不立,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尤其在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功利社會,呼喚誠信、堅守誠信、以生命捍衛(wèi)誠信,當看孫氏兄弟。
人活著,要像草原醫(yī)生王萬青那樣,義無反顧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人往高處走,不應成為選擇工作的準則,更不應成為獲取名利的不正當追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理應穿越時空的隧道,響徹在追求公平公正的和諧社會。
人活著,要像軍人何祥美那樣,立志崗位成才??v然司馬遷感嘆李廣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但和平年代依然需要神兵強將。愛崗敬業(yè),崗位成才,在當下社會更具廣泛意義的職業(yè)價值。把本職工作做好,做到極至,努力成為各領域里的行家里手,當是每一個人畢生的事業(yè)追求。
人活著,還要像孫炎明那樣,坦然面對有限的人生。也許經(jīng)常跟死神打交道的人,更懂得生命的可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盲聾啞作家海倫·凱勒的名言;“今天不知道明天怎樣”,是身患絕癥的孫炎明的口頭禪。笑對生活,愛灑有罪之人,以情動人,金石為開,拯救靈魂,贏得尊重。仁者愛人,人恒愛之,短暫的生命演繹精彩的意義,并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
向感動中國的草根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3
晚霞染紅了天空,我漫步在放學路上。同學們七嘴八舌地交談著,我卻無心交談。剛剛看完《感動中國2012》年度頒獎典禮,我的心仍在震動著,久久不能平息。片中的十大人物,每一個都使我深有感觸,有給一百三十多個孩子當母親的高淑珍、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羅陽等。
何玥,一個我從沒聽說過的小學生,今日卻讓我的心銘記著她的名字。盡管她已經(jīng)不在,但她的故事仍然感動著我。
患了腦瘤的何玥從父親與醫(yī)生的交談中得知自己只剩三個月時間。而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知道可以捐獻器官時,便不顧一切的提出要捐獻器官,然而卻幾番遭到了家人的拒絕。鄉(xiāng)里人都說,人都已經(jīng)死了,還要在身上動刀子,那該有多痛苦啊!可是何玥再三要求要捐獻器官。要知道,何玥的大腦此時已經(jīng)長滿了瘤,那樣子一定疼極了。盡管如此,何玥的里仍裝著別人。何玥再也撐不住了,終于,她永遠的閉上了雙眼。何玥的父親為了完成女兒最大的心愿,狠了狠心,為女兒填寫了一張捐獻器官的單子。何玥的腎臟成功的捐給兩位患有尿毒癥的西藏小伙和桂林小伙。何玥不在了嗎?不,她的生命仍在延續(xù),此刻的她一定笑得很燦爛。
正值花容時節(jié),你卻悄然離去,你似從天而來的小天使,為世界撇下光輝。想一想,何玥,一個與我年齡相仿的小學生,盡管年紀小,可是她的心胸卻比天空還要寬廣。十大人物中,我最敬佩的是一位女教師,她的事跡同樣感人肺腑。
張麗莉,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在一次交通意外中失去了雙腿。
一天放學,校門口到處是人。有位小同學面目緊張,眼看一輛車就要撞到他了,這時,一位老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把那位小同學推到一旁,自己被壓在了車下。
從此,老師落下了殘疾,盡管她失去了雙腿,卻仍堅持教育學生。沒錯.故事中的老師就是張麗莉。她用雙腿換取了一個生命,她是多么的偉大,受人敬仰啊!
十大人物,每個人物都是美麗的。不管他們是已經(jīng)不在的,還是健在的,我都應該好好地向你們學習。在此,我以一名“少先隊員”的身份,向你們鼓掌致敬!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4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p>
這些融入年輪的人,我們在他們身上感受到了從容,彷徨的時候,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堅定,懷疑的時候,他們告訴我們什么叫相信。
2018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頒獎盛典已于2019年2月18日20:00在CCTV-1綜合頻道播出,從2002到2018,感動中國走過17個年頭。時代在變,感動不變,人們對善的向往不變,對美好的渴望不變。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打造的一個“給人以力量,給人以鼓舞”的主旋律精神欄目,多年來堅持鮮明的價值導向,彰顯了深切的人文關懷,在這個精致的利己主義盛行的年代,在這個道德感、責任感、使命感缺失的年代,有這樣一部精神史詩洗滌心靈,實屬大幸。
每每看到這個節(jié)目不知你們?nèi)绾?,反正我是止不住我的眼淚。我們經(jīng)常說,好人就在身邊。感動中國的人物,也都來自你們我們他們的身邊。它是中國人的好人觀,行善觀的一種傳遞?!拔鹨陨菩《粸?quot;。感動中國,正是這種精神與力量的傳遞,他給了我們希望,讓我們相信,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會有一片未曾喚醒的春天。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的是,人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要堅信世間的美好,人的心靈不能被負面情緒所占據(jù),這樣你可能會永久的迷失,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向著美好出發(fā),以每個人的閃光點照亮你身邊的美好,哪怕很微弱,但匯聚一起便是萬丈光芒,千言萬語,也行只有一句話:感動就在你我他每個人的身邊,感動中國的精神與魅力一直在傳遞和發(fā)揚,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新一代人點亮。
《感動中國》是一種呼應,它呼應的是人們心里本來就有的向善之心。兩個多小時,對于普通的觀眾來說,可能意味著無法被擦干的淚水,或者是心靈的一次凈化。但對于這個社會與時代來說,《感動中國》的走紅意味著什么?
在感動的同時,我們有時是不是也該有點兒憤怒。我們要做的和該做的事還很多,只有感動、憤怒都不夠,我們必須擦干眼淚后行動,站到一個又一個曾經(jīng)感動過我們的人身后,然后憤怒才會真正減少。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5
存在一種溫暖,不需要語言去描述,卻可以帶給別人力量,它是感動;觀看了《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它使許多人眼含熱淚、心如刀割,他們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履行應盡的職責,踐行著中國夢。
感動中國的年度人物,他們來自各行各業(yè),有身患絕癥堅守抗疫一線的“人民英雄”——張某某、用生命捍衛(wèi)誓言的消防員——陳某某、立志改變山區(qū)女童命運的公益校長——張某某、創(chuàng)辦“抗癌廚房”溫暖無數(shù)人——萬某某、熊庚香夫婦、戰(zhàn)功赫赫的人民志愿軍英雄——王海、疫情中志愿服務守護醫(yī)護的快遞員——汪某某、與時間賽跑的北斗三號衛(wèi)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畢生致力于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女學者——葉某某、向絕壁要天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當代“愚公”——毛某某、不畏艱險丈量祖國山河、六十七年初心不改——國測一大隊。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責任”二字散發(fā)的光芒,不論從事什么樣的職業(yè)或身處什么崗位,我們都應該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平凡的人也可以做不平凡的事。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每一個人都是其他人的指路明燈,為眾多的人照亮了前行的路。新時代的我們也是更多人的指路明燈,我們無懼前方的艱難險阻、苦難挫折我們將以堅定的意志、團結的作風為更多的人去照亮前行的路。
“過去有人說他們是嬌滴滴的一代,但現(xiàn)在看,他們成了抗疫一線的主力軍,不怕苦、不怕犧牲。抗疫一線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驗人”。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要深知自己肩上擔負的社會責任,更應該保持“責任感”時刻“在線”,盡管你做著平凡的工作,也要承擔平凡工作帶來的不平凡的責任,盡心盡力的去履行自己承擔的社會責任。
我們找尋自己人生的意義,也許意義不在于找尋,而在于行動。作為新時代大學生,要用我們的行動,去履行社會的責任,我們一定會牢記這些年度人物帶給我們的精神,用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書寫無悔青春。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6
有一種力量,不求驚天動地,但足以震撼人心,它的名字是“感動”;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舍己為人,忠誠愛國,堅強執(zhí)著,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英雄”。
昨晚我觀看了中央臺播出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每年的這個時候,我的眼眶總是充盈著淚水,一次次的被他們震撼。
過去的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感動中國人物也格外令人感動。
汪勇,武漢抗疫的志愿者,是一個快遞員。在義務接送醫(yī)護人員的過程中,不斷為醫(yī)護人員解決困難,設身處地為醫(yī)生著想。汪勇說:“能幫助到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鳖C獎詞中寫道:沒有人是生來的勇者,責任讓你重裝上陣。我認為,正是這一屆又一屆感動中國的人物,還有那千千萬萬雖然沒被頒獎,卻擁有著同獲獎者一樣品格的人們,讓我們可以活得更有安全感,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溫暖,更加美好,更加充滿希望。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7
在眾多感動中國人物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已故的中國人民空軍志愿軍戰(zhàn)士王海。他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一隊的大隊長。“一開始美國空軍看不起我們,他們一開始就說,你中國不會由空軍,他們是肆無忌憚的?!蓖鹾I羁痰恼f到。中國人均飛行時間不到100小時要面對飛行時間到1000小時的美軍,每個戰(zhàn)士都想要用最短的時間掌握最多的技術,并且只要與敵人相遇在空中“拼刺刀”十分勇敢。
在一次戰(zhàn)斗中他們需要用五架戰(zhàn)機打60架美軍戰(zhàn)機,驍勇善戰(zhàn),靈活作戰(zhàn),整個隊伍也是無一怕死,打了一波零換五。
在采訪以往對王海的采訪和現(xiàn)場對他女兒的采訪中,都多次提到勇敢一次,生在那個戰(zhàn)爭年代,狹路相逢勇者勝,老戰(zhàn)士們秉持著這樣的精神打的美軍落花流水,最終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而最近火爆熒幕的電影《金剛川》何不表現(xiàn)了志愿軍敢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有冒著大火而扛木頭的戰(zhàn)士,有著打完防空彈用手槍打戰(zhàn)斗機的戰(zhàn)士,有著在四肢炸慘也最終取敵人性命的戰(zhàn)士,不都是這無畏的精神體現(xiàn)?
現(xiàn)代生活,我們先烈們用他們的勇敢換來了這盛世。而我們也要有感覺前進不怕困難的勇敢,傳承這人民志愿軍的無畏精神!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8
微弱的燈,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紅的灶,氤氳出親情的味道。這陋巷中的廚房,烹煮焦慮和苦澀,端出溫暖和芬芳,慣看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備好炭火。這是《感動中國》給予萬佐成熊庚香夫婦的頒獎辭。
在江西南昌腫瘤醫(yī)院旁邊的一個小巷子里,有一個愛心廚房。每到飯點總有許多病人家屬在攤子前忙碌,為的是讓在醫(yī)院救治的親人吃到來自家鄉(xiāng)的味道。萬佐成熊庚香夫婦想用自己的力量給這些病人及家屬一個短期的家,這樣一做就做了18年。這18年里攤子從開始的免費,到5毛,再到現(xiàn)在的1塊,夫妻倆勉強維持收支平衡。但他們從沒怨言,他們想只要病人在這里,它們堅持一天算一天。夫婦倆的事跡很令我感動,它們的奉獻精神更令我感動。在與病魔抗爭,在與親人相守相伴的日子里,一定有份溫暖和歡樂來自愛心廚房。醫(yī)院里親人間互相守護,院外愛心廚房完成了另一種守護。我想這就是愛心廚房的意義。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9
“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站在了一個風暴之眼,我們要保衛(wèi)我們的武漢,保衛(wèi)武漢人民”——金銀潭醫(yī)院院長張定宇。他身患絕癥,步履蹣跚地堅持與時間賽跑,與新冠周旋,日日夜夜奔赴在一線,為重癥患者搶出生命通道,顧不上同為醫(yī)務人員不幸被感染的妻子……在疫情的“風暴之眼”中,他堅定的身影令人動容。他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了希望,以螢燭之光,點燃了信念的光芒。
面對絕癥,有的人會崩潰,有的人會瘋狂,有的人靜靜等待。然而難以想象,張定宇院士是以怎樣的精神力量支撐,笑對病魔,日復一日燃盡所有能量,奮戰(zhàn)在抗擊新冠病毒的最前線!他曾說:“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他內(nèi)疚:“我也許是個好醫(y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彼卸鳎骸爱斘覀?yōu)榱藫尵炔∪瞬活櫼磺校澈笾挝覀兊?,是整個中國!”
泱泱華夏,有這么多國士無雙、鞠躬盡瘁的專家,兢兢業(yè)業(yè)的白衣戰(zhàn)士,勇做逆行者,沖鋒在前,在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救死扶傷,驅(qū)散疫情的陰霾,為我們筑起一道道安全的城墻。疫情與災難終會成為歲月的塵埃,總有一天,這里沒有歇斯底里的哭喊,沒有絕望與黑暗。春風會吹開這里的櫻花,疾病肆虐過的冰冷土地下,是即將破土而出的春天。
愿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10
大家是否認識一位扎根在邊遠山區(qū)的女教師張桂梅,她創(chuàng)辦了一所免費女子高中托起了一個又一個,在貧困地區(qū)的女孩子的讀書夢想。她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著的榜樣,他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每個人學習的榜樣。
還有什么傳奇人物比62歲張桂梅更落魄嗎?為了省錢,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后來“吃點肉就會嘔吐,就會難受”。她去籌款時,被人放狗咬過,腳上鮮血直流;街頭募捐,別人懷疑她是騙子朝她臉上吐口水。
她家中,最醒目的是40多項榮譽證書: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杰、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1974年10月,17歲的張桂梅跟隨姐姐從家鄉(xiāng)黑龍江來到云南,支援邊疆建設。45年來,她不是一步一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貧困山區(qū)。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雙亡無兒無女的張桂梅黯然神傷,她決定離開傷心之地調(diào)入麗江市華坪縣。她放棄了進入全縣條件的華坪一中,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承擔起4個畢業(yè)班的教學任務。
回過頭來,身處帝都的我們,北京的教育工作者要怎么做呢?我們擁有國家頂尖級別的教育條件,教育環(huán)境,教育背景,不像張桂梅老師面對那樣惡劣的條件。在張桂梅老師身上,我們要傳承的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正如同“木葉飛舞之處火亦生生不息”,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之中融入張桂梅老師的精神,做好祖國花朵的領路人;未來社會的領路人;甚至是祖國未來的領路人。人們大多稱老師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我們唯有加強使命感與責任感才能對得起這份贊譽。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10篇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心得10篇
上一篇: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感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