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費城故事觀后感作文五篇
電影費城故事觀后感作文五篇
《費城故事》有著同一個主題-----自我救贖,只是救贖的理由不同,阿甘要體會生命的不同滋味,肖申克是自由,而安德魯是愛,有尊嚴的愛與被愛,法庭辯論的部分是整個片子的精華部分,可能是因文化背景的不同,下面是學習啦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費城故事》觀后感
法律從來讓我肅然,因為它的公正無私,因為它的平等有力。法律之所以為人所敬重和依靠,是因為那種沒有任何對種族、性別、膚色、性取向的歧視,沒有因為金錢、權利的區(qū)別對待。而這些,正是人們,一個個獨立行走在世界上的個體,能夠幸福合理生存的根源。
安德魯本是一位年輕且前途光明的律師,法庭上的他義正詞嚴,口若懸河。然而,現實卻大大的傷害了這個志氣風發(fā)的年輕人,他不幸染上了艾滋病,而他的上司,由于對艾滋病和同性戀的憎恨,以很無端的理由開除了他。艾滋病,無論是無意的還是無辜的被感染,受害者們,總還應該享有和健康人同等的權利,不應該被歧視。我們健康人,不僅不能夠歧視他們,而且應該和他們一起,共同抵抗艾滋病,為那些病者托起一片溫暖和希望。感謝那些像一樣的律師們,敢于為弱勢群體伸張正義,叫囂強權,還給他們,更還給人間,真正的公正之陽。盡管安德魯走了,官司的勝利并未讓他繼續(xù)自己的職業(yè),但是,卻因此而讓更多人相信,當自己處于絕望中,處于壓迫中,處于被欺侮被歧視的狀態(tài)下,依舊可以得救。不是主,而是法律。
這個發(fā)生在費城的為民主與自由而爭辯的故事,相信經歷彌久歲月也熠熠生輝。
《費城故事》觀后感
《費城故事》這部影片的開頭,是安德魯·貝克特和喬·米勒在法官面前各自自信地闡述自己的主張。不難猜測,兩人都是年輕有為的律師。之后,安德魯因為患有艾滋病被律師事務所解雇,他開始尋求上訴,但是沒有一個律師愿意接他的案子。于是,他放下驕傲,向自己的對手喬求助,請求喬擔任他的訴訟律師。喬先是拒絕,但當他意識到這是一起歧視案件時,他接手了這起案件,最后一審勝訴,獲得高額賠償。但是,安德魯已經不起病痛的折磨,慢慢死去。在這部影片中,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了一句話令我深有感觸。他說道,“獨立宣言說:‘眾人皆平等。’我相信它,男人皆平等。”一審的勝訴,證明了獨立宣言的權威,也證明了在法律上,艾滋病患者和其他正常人一樣,都有獲得平等就業(yè)的權利。然而,法庭的判決是一回事,現實的生活卻是另一回事。老套的正義最終伸張的劇情,卻展示了美國人對于社會平等與公正的深刻反省。
美國這樣做了,中國亦然?!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3條第4款規(guī)定了權利義務的平等,第34條規(guī)定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平等,第36條規(guī)定了宗教信仰的平等,第48條規(guī)定了男女平等……不得不承認,我國關于平等方面的法律條款很詳盡。
然而,縱觀我國社會現狀,對憲法賦予公民平等權的侵犯卻比比皆是。就在幾個月前,我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名乙肝病毒攜帶者帶著一副自制的“枷鎖”,胸前掛著一塊“我是乙肝病者、我要工作”的牌子,站在廣州恒福路及南方人才市場附近,以此“特殊”的方式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這位特殊的求職者應聘了一家電子公司,順利通過初試、復試、口試、筆試,卻因為并不會給他人帶來任何威脅的健康問題被用人單位歧視,拒絕錄用。我們“厭煩”了此類的報道,我們“麻木”了應有的譴責。在這個激烈競爭的中國社會,人口的臃腫給招工者帶來了無限的權利,應聘者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應對著招聘場上的種種苛刻條件。簡單的招聘活動,就像一場小型的戰(zhàn)役。
現實的殘忍已經逼得我們無路可退。我們已經習慣用對黨和人民的貢獻來解釋許霆們與貪官的不同的刑期,我們已經習慣用對經濟的貢獻來區(qū)別白領與農民工天壤之別的地位,我們已經習慣用精力的旺盛程度來推脫男女同酬同工的待遇,我們已經習慣用地域的差異來拒絕同是中國人的相同受教育的權利,我們已經習慣用妨礙社會秩序來混淆公民正常的意愿表達,我們已經習慣用并不高明的托詞來磨滅著社會應有的公正。
由此可見,法律確定了我們在社會生存中的權利,但法律不會為我們的生活細節(jié)殫精竭慮。
呼喚社會平等,不單單從法律的角度做起,更重要的是從人的內心做起。正如影片中的一個片段:法官義正嚴詞地說,“法庭內,正義無視于種族,教義,膚色,宗教和性取向。”而喬卻迅速地接口道,“但是,法官大人,我們不是活在法庭之內。”
《費城故事》觀后感
今天重看了《費城故事》這部讓湯姆漢克斯榮獲奧斯卡影帝的影片,一邊欣賞他的精湛的演技,一邊在思考另一個很難避開的問題:同性戀是否為人類的另一種感情!
故事講述的是美國的一位有才華且備受上司重用的年輕律師,當他的上司發(fā)現他是個患有艾滋病的同性戀者,就陷害并辭掉他。這位年輕人用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同代表著對艾滋病人歧視的公司老總們進行一場法律的維權,最終取得了勝利!
在中國,以前是談同性戀、艾滋病色變,人們非常避諱這樣一類話題,即使在人們已經對艾滋病了解很多,包括紅絲帶關愛的今天,大多數人對同性戀這個問題還是無法接受、理解!李安導演曾以同性戀的題材《斷背山》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但是影片本身最終沒有獲得最佳影片獎,難道和同性戀主題沒有一點關系嗎,我想包括評審團中,一定也有很多人都無法接受,正如《費城》中的湯姆漢克斯扮演的男主角的老板,雖然很欣賞湯姆的才華,但仍無法接受和一個同性戀同時也是艾滋病的人繼續(xù)一起工作。
我想在看這部影片之前,我也不會談論這個話題,只是這部影片,無論情節(jié)和演員的表演都太讓我感動。據說湯姆在飾演這個角色時很久都沉浸在一種封閉和精神壓抑的狀態(tài)。他用心體會和理解這個人物,所以角色極具一種特殊的很值得品味的色彩!
當湯姆和家人商量決定打官司的時候,這就意味著他是艾滋病的事情將公布于眾,他的家人都很理解他,特別是他的母親說:你們很讓我自豪!
在最后他要離開人世的時候,他的朋友握著他的手,這時湯姆帶著笑容很平和地說:我已經準備好了!此時的情感描述讓觀眾不再僅僅用同性戀的感覺看待這些,而把它看作人類的一種和親情、愛情一樣的另一種感情。我雖然不會支持、從內心我也有些避諱這種感情,但是湯姆漢克斯的表演卻讓你感覺不再是對這種感情的厭惡,而是對這個角色的理解和同情。
整部片子沒有一點讓你尷尬的場景和鏡頭,而是用含蓄的真實的情感表露來展示一種感情,也許這就是影片的意圖,讓你理解同性戀也是很真實普通的人類的一種情感的形式,即使有些畸形、不正常。
影片同時也反映當時美國社會的一個畸形的方面。相比今天,充斥中國電影的各種所謂正常的感情影片、一種用強調激情戲來吸引觀眾感官的影片,難道不更讓觀眾尷尬,不更是一種真正的畸形嗎?中國的導演與其在不斷暴露所謂身體真實的時候是否去想想多制作一些值得深度思考的影片!當然也許我高估了那些導演,他們除了知道用什么器官吸引眼球,其他的內涵他們永遠不會理解!
如果湯姆漢克斯讓我們對人類更多的情感和艾滋病人有了很深的理解,那么《費城故事》帶給現今社會、帶給中國的導演們的應該是怎樣的更深刻的思考呢?
電影費城故事觀后感
記得很久以前看過一個笑話:說有一個遇到洪水的神甫,被困在房頂上,他堅信上帝會來救他。這時有個救生員開著小艇路過,要帶他走,他說:我要等上帝,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后來又來了一名警察開著小艇來搭救,他又拒絕了,他說:我要等上帝,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再后來來了一架直升機,他再次拒絕。最后神甫被淹死了。
神父上了天堂后,非常生氣,質問上帝:為什莫不來救我,這樣以后你的子民還會相信你嗎。上帝也很生氣:我派了兩只小艇一架直升機去救你!難道你要航空母艦才坐啊!
不知道這個故事和新教倫理有沒有關系,我從《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中都看到了這故事的影子,每一根從眼前飄過的稻草都是上帝給予我們自我救贖的機會,只是很多時候錯過了,或者說自己放棄了,或者說從來就沒有想過救贖。美國的主流文化,應該就是自我救贖的文化吧,積極而努力的生活,成為上帝的選民。
看電影的人經常會把自己的語境和電影聯系起來,雖然并沒有電影中出現的巨大的生活變故-----大多數人的生活還是平淡的,不會出現艾滋病智障或是被人誣陷入監(jiān),但這并不妨礙在低落的時候,去體會一下別人的自我救贖,并從中體會到做人的愉悅。我看了一下在美國標簽下的影片排序,《阿甘正傳》和《肖申克的救贖》雄踞第一和第二,我估計如果要是有總排名的話,情況也差不多,好東西就是好東西。
這個部分反而影響了國人對這部片子的接受,比起看阿甘給肯尼迪總統(tǒng)露屁股,這樣大段的場面的確悶了一些,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國人對同性戀還有點不太能夠接受吧。
我個人覺得是應該取消同性戀電影題材這個說法的,如果沖著這個提法去拍電影,我以為除了獵奇之外,看不出有其他理由。小波同志說的好:愛一個人難道他是男的女的有那末重要嗎?所以安德魯和喬在談論案件的時候,當他意識到喬的依然不理解,而自己馬上就要面臨離開這個世界時,突然轉移了話題,他說:你聽歌劇嗎,這是瑪麗亞卡拉絲的。然后以一手握著吊瓶支架,一手扶額,沉浸在音樂之中,光影明暗,安德魯說:我即生命,我是神圣的,來到這世上,我被遺忘了,我是愛!這是本片的華彩樂章,安德魯完成了自己的救贖!
每個人都有愛與被愛的權利,而且理應受到世人的尊重,安德魯以一人之力,不惜對抗一個巨大的律師事務所,不惜對抗頑固世人的不理解,就是要理直氣壯的獲得這種做人的權利。比起阿甘比起肖申克,他需要更大的勇氣,因為除了上帝之外,沒有多少人站在他那一邊。
電影費城故事觀后感
每遇到一部好影片,我都有相同反應,即不愿關閉那段長長的黑色字幕,寧可聽著從它之后傳出的音樂,開始敲下我的此刻感受。
一開始,我對Philadelphia并不抱太多期待,即使它的主演為Tom Hanks。
吸引我觀看的情節(jié)有二,一為同性戀,二為艾滋病。將這兩種情節(jié)合而為一,那么影片必定需很現實。演員的表演卻不可過于現實,否則,只能成為悲劇。
我可以在觀看此影片時將阿甘的影像洗刷干凈,而Tom Hanks的表演更可做到如此。他飾演這個名叫Andrew的男人,并且完美無缺。
當Andrew身為律師的時候,他是老板眼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并足以挑大梁,然而他的身體日漸虛弱,臉上的傷痕日漸明晰,他被迫解雇,并被老板以栽贓的手段戴上能力不足的罪名。當一個人身心健康時,佇立于他身側的皆是好的機遇與贊美的聲音,而反之,當這個人從某一時刻開始災難降臨或身染惡疾,那么所有光芒都將從他身側撤退。Andrew非常理解并領受這一點,因此當他在圖書館內細細翻閱艾滋病類書籍時,即使有人不斷勸說他進入單獨的數據室進行查閱,他仍自愿頂著旁人鄙夷的視線安然獨坐。
當Andrew被檢測出HIV病毒時,他受許多人排斥并拒之千里。他契而不舍,并幾乎決定自己身兼原告與辯護律師雙重身份,堅持將自身所遭遇的不公呈上法庭。他在終于找到愿意替自己辯護的律師而終究能夠開庭之前,向他的全部家人進行溫和而善意的提示,告訴他們之后的生活將飽受其他人的蔑視與不公對待。他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這令他的戀人非常擔憂,他讀出戀人掩飾之下的憐惜之意,卻在訴訟迫在眉睫之時,舉辦了一場化妝舞會。他與戀人相擁著跳舞,穿著一身潔白,那一刻,他十分美麗。他在舞會結束后,與律師商討第二日的上庭時,卻屢屢打斷對話,專心聆聽起屋內音響傳出的歌劇女聲,認真體會每一段琴聲起伏,低喃著I am love,并且淚流滿面。
Andrew是一個擁有真性情的人,他不刻意顯露自己的病體,也無需標榜同志身份,他直至重病至死,也不曾向人攝取憐憫。他只在微笑,告訴別人,It's okay。一如他的葬禮上播放的他的兒時錄影帶,他的笑容從始至終都純潔耀目。
Andrew起訴曾經的上司,或許并非為自身利益與今后道路。他心中明了,類似的遭遇將持久降臨于同性戀者與艾滋病患者的身上。他能夠在眾人面前袒露一次全身的傷痕,并堅強執(zhí)著地一次次闡明自己對律師一職的熱愛,令眾人能夠相信同性戀者也僅是常人,可以做好任何一項力所能及之事,那么,他會覺得,何樂而不為。
他與他的戀人,沒有親密鏡頭,只有彼此關心的言語,以及相擁而舞時,彼此靠攏的甜蜜。
誰能說他的生命其實悲哀而顯得殘缺。我卻因為這種動人的美麗,再一次落淚。
相關文章:
2.阿凡達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