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桃花源記》有感
學習啦:陶淵明是不幸的,而現(xiàn)代的我們是幸福,相信在今天,桃源鄉(xiāng)的故事可以發(fā)生在你我身邊,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讀《桃花源記》有感》。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這是我們剛學的《桃花源記》上的一段文字,是陶淵明筆下所描繪的桃花源的美好景象。這里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人人平等,安居樂業(yè)的“世外桃源”。但我認為,這只是陶淵明做的一個“夢”而已,在陶淵明的有生之年,或是以后更遠的年代都是永遠不能實現(xiàn)的“夢”。
陶淵明生活的年代,正是晉宋更替之際,統(tǒng)治者荒淫無度,軍閥連年混戰(zhàn),陶淵明的一腔報國之志化為泡影,壯志難酬。由于他清正廉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剛直性格,不愿屈服于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毅然辭去了上任僅81天的彭澤縣令,歸隱田園,躬耕鄉(xiāng)野。
陶淵明雖歸園田居,但仍關心國事??僧敵暮诎到y(tǒng)治,激起了他對現(xiàn)實社會的憎恨之情??伤譄o力改變這種現(xiàn)狀,只能寄情于那美好的桃花源,描寫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借此聊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情懷,《桃花源記》便應運而生了。
然而,陶淵明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那個黑暗的社會下,這樣的“世外桃源”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他借“漁人”的行蹤及所見所聞把它描述出來。后又以“漁人”雖“處處志之”,但結果卻是“不復得路”來否定了它的存在——至少在他自己的這個朝代中能實現(xiàn)的。劉子驥的“未果,尋病終”,到“后遂無問津者”,似乎也表達了陶淵明對“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無可奈何地嘆惋之情。
陶淵明是不幸的,因為他生活在那個黑暗腐朽的時代。而今天,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生活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所以,那美好的桃源故事在今天已成為現(xiàn)實,并將一代代傳承下去。
公眾號:豐鎬文苑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