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手工制作感悟:動手制作的快樂
編者按:孩子經(jīng)過手工制作,能讓小手越來越靈巧,讓大腦越來越靈動。所以所一起動動手吧,一起來做做手工吧。
記得小時候父母工作都很忙,我從上小學起就幫著媽媽分擔一些家務。比如放學回家用爐釬子捅開爐子,淘米煮粥,摘菜切菜,等著媽媽回家炒菜。那時候家里還喂過一頭豬,我和妹妹上山去給豬挖野菜,剁碎了摻了玉米面麥麩子等喂豬吃。下了班,父母也在窯洞前種菜養(yǎng)花,我常常幫忙澆水,松土,記憶中牡丹、菊花開得很艷麗,土豆一拔起來,一串串的大大小小的帶著泥土的果實,很有成就感。天天看著盼著西紅柿由青轉(zhuǎn)紅,西紅柿植株那種特有的氣味似乎還在鼻間縈繞。暑假寒假小伙伴們似乎都忘記了時間,除了晚上回家吃飯睡覺外,天天黏在一起,翻煙盒,跳皮筋,打撲克,滾鐵環(huán),抓杏核,看電影,藏貓貓,彈溜溜,下跳棋、象棋、陸戰(zhàn)棋,滿大街小巷撿糖紙,誰要擁有一副磨得光滑的嘎拉哈(羊拐,由羊的膝蓋骨做成)是件很榮耀的事,能輪到玩嘎拉哈的機會,也是同樣榮耀的事。
為了玩沙包,我們幾個小伙伴自己親手制作沙包。把一塊花布剪成大小均等的四塊,對著太陽認了針線,學著大人的樣子笨拙地一針大一針小地縫起來三塊布,然后翻過來,再抓一把玉米裝進去,縫上第四塊花布,一切OK,沙包大功告成,投入使用??梢院芏嗳藚⑴c打沙包活動,可以幾個女孩子輪流踢沙包,有時候也為了照顧小不點們,把沙包上系上繩子,讓他們牽著繩子踢。
那時候,清明節(jié)我們?nèi)チ沂苛陥@掃墓,自己要親手用白紙制作小百花獻給烈士們;過端午節(jié),和媽媽一起包動手包帶棗和花生的粽子;中秋節(jié)用模子自己制作月餅,加了青紅絲、花生、核桃、冰糖、芝麻,香香甜甜的,味道好極了;過春節(jié),家里買了豬頭、豬下水、豬蹄等先煮熟,然后用白糖上鍋熏蒸,那簡直就是人間的極至美味。我們還跟著媽媽學習炸丸子、炸麻花、灌臘腸、蒸年糕,這些自制年貨放到溫度很低的小屋里,從臘月一直吃到出了正月。
小時候這些經(jīng)歷,讓我對手工制作甚至廚藝都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我覺得,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的人,一定是對手工制作懷有極大熱忱,對做手工情有獨鐘的人。在《論語·子罕》中,太宰問子貢:“老師是圣人嗎?為什么如此多才多藝?”子貢說:“老天本來就要他成為圣人,又要他多才多藝。”孔子聽說后,說:“太宰了解我嗎?我小時候生活艱難,所以會干一些粗活。看來圣人也是從小做得多,所以才什么都懂得,什么都會做。
孩子的聰明才智與大腦的發(fā)育分不開。而腦的發(fā)育,除了先天遺傳因素、后天營養(yǎng)條件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后天的訓練,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
第一,經(jīng)常動手可以促進大腦運動中樞的發(fā)展。如果兒童從小就經(jīng)常動手操作,就會鍛煉得聰明、靈巧。
第二,從小動作靈活,可為長大掌握各種知識技能提供有利條件。
第三,手的動作,可促進記憶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第四,經(jīng)常動手可以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
又到寒假了,所以一起動動手吧,一起來做做手工。我們一起當小廚師,蒸包子、包餃子、做花饃、烤面包、烤餅干;我們一起當小木匠,做小椅子、小凳子,小水桶;我們一起當藝術(shù)家,做剪紙,做賀卡、做各種工藝品;我們一起享受生活,品茶論道,欣賞音樂,美術(shù)作品,讓小手越來越靈巧,讓大腦越來越靈動,讓愛的小溪流淌,讓美的旋律飛揚!
作者:欣然
公眾號:衡水正德國學堂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