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日回憶隨筆:父親和他的水煙壺
編者按:在這一年的父親節(jié),我又想起了我的父親,以及他那從不離身的水煙壺。
父親年輕的時候很俊,有相片為證,瘦削的瓜子臉上,有棱有角,堅毅有型。犀利的眼神,挺刮的鼻翼,厚薄適中的男性標(biāo)準(zhǔn)嘴唇。照年代"美男子"的標(biāo)準(zhǔn),除了個頭稍稍矮了幾公分,其他均別無挑剔。
原本白白嫩嫩的膚色,愣是給伴隨他半輩子的紙煙和水煙熏黑了,面如土色。
部隊文工團轉(zhuǎn)業(yè)到小城后,沒再見他碰過大提琴,倒是見過他指揮京劇中的伴唱隊。之后,父親除了趁他哪天來了情緒,好吊幾嗓子京劇,再好的就是那口煙了。
當(dāng)年,母親為父親劃算過,一天要抽下兩包紙煙。老兩口很少在孩子們面前拌嘴,偶爾聽見他們屋子里有兩句母親提高嗓門說的話,那就算他倆吵得很兇了。
說歸說,父親的煙癮毫不遜色。親眼見過,父親最狼狽的時候,也是煙癮上來無可奈何的的時候,父親俯身在自家院子里,撿拾過自己抽剩下來的"煙屁股"。被母親追著身后一陣數(shù)落,那一刻,父親真像是一位做壞事被人當(dāng)場捉住的頑皮兒童。
那個年代的香煙最貴的紅牡丹,大前門,飛馬,紅梅等牌子。平日,父親能抽得起的也就是大前門和飛馬兩種。偶爾也有人送他幾條紅牡丹,他都會藏到過年再抽它。
逢到過年,過節(jié),家里都會弄到幾張紅牡丹的煙券。都是老大和我去專門去到尚友新村一家商店排隊?wèi){券為父親買回?zé)焷怼?/p>
父親在吃穿上向來沒什么講究,粗茶淡飯慣了,煙卻不能低于這些牌子。
一年三個季節(jié),父親幾乎都會穿著那件藍(lán)卡基布列寧裝。衣服上隱隱約約的油漬,不是母親沒洗過,是根本就洗不掉了。母親沒少嘟囔過,讓他換件衣服穿穿,他就是不依不饒,偏偏喜歡那件藍(lán)布中裝。好幾次聽見母親私下埋怨:"你再不換下來,人家還以為你沒老婆呢"。
父親叼煙的那只手的手指,被煙熏得焦黃焦黃的。父親在不在家,一進(jìn)家門,聞沒聞著一股煙味就知道了。
是哪年開始,父親被文工團的那位門衛(wèi)"老楊"拉下水,抽起了水煙壺,沒人記得清了。抽上水煙壺,煙癮更大。大清早,父親買完家里的菜,騎上腳踏車,一溜煙就會來到劇團的門衛(wèi),從老楊手里接過水煙壺,呼哧呼哧,大口大口的吸著。
水煙壺看起來再簡單不過了,誰都會覺著太容易,也太好玩。上手就吸。父親也常常會拿團里的小年輕開涮;"來上一口"?
遇上不知天高地厚的主兒,拿起就往嘴里大口吸下去,結(jié)果嗆進(jìn)一口水在嘴里,苦澀澀,臟兮兮的。
等你吃過一回苦頭,父親這才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如何??瓷先?,父親已經(jīng)很快像是一位老手了,點著那根用手紙搓成稀溜溜的煙捻子,把嘴噘起來那么"撲"的一聲短促而干脆的一吹,點著的火捻子往煙壺里一戳,煙絲著了,接下來是怎么不緊不慢,悠悠雅雅地吸進(jìn)去的,連我們都從沒去體驗過,就覺著父親吸進(jìn)嘴里的那一陣,比什么都陶醉似的。
老楊屋子里的水煙壺,看上去有年頭了,深紫銅色的,手常握的那塊地方,被磨的锃亮發(fā)亮。父親那只布滿青筋,沒有多少血色干癟的手指,像他握在大提琴的把位上,那根紙捻,像是他提琴的弓弦,只是一招一式再也沒有旋律出來。
老楊頭很會巴結(jié)父親,父親來不來上班,那只水煙壺都給他供在傳達(dá)室里。每天為他裝滿煙絲,搓好紙捻子,火柴盒也擱在旁邊。只是那把煙壺,父親很少帶回家來。每天,父親就是這么在家紙煙,在外水煙壺的抽著,除了這些,好像也沒什么能讓他提起神來的嗜好了。
父親與生俱來的威嚴(yán)和氣場就長在他那副不算彪悍和高大的體格中。看上去,他每天像是早早來傳達(dá)室過過煙癮的,其實,這才是他獨一無二的工作作風(fēng)和方法。
有他的辦公室他很少呆著,偏偏喜歡一頭扎進(jìn)傳達(dá)室。后來人們才發(fā)現(xiàn),老爺子往那兒一杵,簡直就是一部打卡機,誰早來,誰遲到,誰溜號,除了你出去,個個都得從他眼皮子底下經(jīng)過。盡管他一聲不吭,有時還會跟你搭訕一句:"來了"?"這就走了"?一句話過來,讓你都沒法兒往下接話茬,心里還毛雞毛雞的膽怯。
團里發(fā)生的大情小事,父親不用去辦公室,在傳達(dá)室就能一目了然,盡收眼底,心知肚明。趕上開大會,父親還會在一邊悶頭抽水煙壺,輪到他發(fā)言,但凡他一張口,都會一語道破,一針見血,一錘定音。
除了老楊頭不怕,團里上下沒人不懼老爺子三分的。
漸漸的,聰明人從父親手里擺弄的那只水煙壺的節(jié)奏,快慢,輕重甚至動靜里,都能看出那么一絲門道來。輕了,慢悠悠的,說明老爺子心情很平實,溫和,會說出些一套套冷幽默的話來。一旦節(jié)奏紊亂,壺上的那個活塞重重的在上下抽動著,進(jìn)而發(fā)出響聲。接下來,老爺子會有一股股的火氣發(fā)出來,會震懾所有在場的人們。
父親上上下下,會里會外從不說一句套話和廢話,更沒說過大話,句句還都是大實話。這除了父親天性耿直,率真,干脆。也跟他沒上過幾天學(xué)有關(guān),不會咬文嚼字,拽文弄墨。
我在家里父親的書桌抽屜中,偷偷看過他的幾本工作筆記本,每一頁上斗大的字沒幾個,能認(rèn)清的是那幾行數(shù)字,剩下來的要靠你猜上好半天。父親說過,他只念過小學(xué)三年級就從家里出來當(dāng)兵了。直到他去世,連自家的兄弟,親戚都沒認(rèn)全活兒過。
小時候,父親只告訴過我們兄弟仨,他的父親,我們的爺爺那輩是在鐵路上干活的,還干過火車司機什么的。他也沒覺著自己沒文化有多可怕,也沒有誰覺著他吃虧就是吃在沒有文化上。他就是靠著他沒有太多文化,卻有著頑強的軍人作風(fēng)和意志,帶出了一個一個的好團,打拼在當(dāng)年整個一條滬寧線上,成為一支響當(dāng)當(dāng)?shù)奈乃噲F體。
父親的故事很多,很長,像他手里那根有年頭的水煙壺里吐出的一個個煙圈兒和煙霧,忽明忽暗地升起,又稀稀落落地很快散去。
小城文工團,如今能夠記起他的人都越來越老,越來越少了。他用過的那把水煙壺早已不知了去向。記得父親去世后的那幾年,那位老楊頭還托人找過我們,想要回父親用過的那把壺。他是用來懷念老爺子,還是因為那是一件他最貴重的老古董?
要知道,做兒女的才更想留下父親的那只水煙壺,那才是最親的人對自己父親最真切的思念。
至今,父親和母親也沒給家里,給兒女們留下任何有價值的遺產(chǎn),哪怕那只他后半生鐘愛的水煙壺也沒能留下。
這一年的父親節(jié),我猛然想起父親留給我們最大的遺產(chǎn)是他的精神與氣節(jié),質(zhì)樸與廉潔,桀驁與不馴。。。。。。
作者:張波
公眾號:張波純文學(xué)雜志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