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哭泣的駱駝》有感:景象,心象
心有寂靜,不思浮華的人,正是心象的不同,看到的景象當然會不一樣。
那年看《哭泣的駱駝》,我被三毛筆下的撒哈拉沙漠所吸引,不禁把那片廣袤無垠的荒原想象成了一份浪漫的棲息之地。
但那里本就是一片不毛之地。白天溫度高達四五十度,可以叫人熱得抓狂;太陽落下山后,急劇下降接近零度的漫漫黃沙,又會映射出死亡的陰影,叫人心生恐懼。這里所有的一切,帶給人的直觀感受只有生存環(huán)境的惡劣與不宜。
這些殘酷的自然條件,在三毛的文字中雖有體現(xiàn),但被她加進去的有情趣的日常生活充分攪拌后,就如加了冰的烈酒,沒有那么的濃烈與不適,只有一份醇厚的回味,留給味蕾無限的期盼。
而現(xiàn)實生活中也正是這樣。有些讀者,因為看了三毛的文字,帶著向往與期待,興致勃勃地笑著去了,卻被看見的現(xiàn)實真相打擊得一臉苦相地失落而返。
在他們親眼看見的撒哈拉中,哪里有美麗和浪漫,不過是一片荒涼在同一日三餐做著搏斗與掙扎——活生生的殘酷生存之體驗。
但同樣是這片荒涼的沙地,三毛眼里卻是不一樣的景致——在原本期待著炎熱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轉(zhuǎn)為一片詩意的蒼涼。
沙漠未曾有過改變,熱浪與寒涼依舊日夜更迭著折磨人心,變化的只是不同的觀景人——美麗的從來都不是撒哈拉,而是三毛的那顆玲瓏心。
就如王小波說過的一句話,“生活是天籟,必須凝神靜聽。”
而三毛,正是那個懂得凝神靜聽的女子。條件惡劣的沙地生活被她過得活色生香,羨煞了一群圍觀之眾。
我們看不到的美,她會看見;我們察覺不到的情感,使她熱淚盈盈;我們呲之以鼻的事物,被她珍藏于心。這些,對于凡夫俗子的我們而言,太過平常,而之視若無睹;但于她而言,是美,是愛,是生活的藝術(shù)。
她能把并不漂亮,甚至可以用丑陋來形容的粗糙底色,靜心描繪,悄然潤色成讓人眼前一亮的風景圖片,叫人心生向往。
這些美,不在于她有多么高超地繪畫功底,而在于她那一顆美麗的心靈。
天籟,不是每個人都能聽見;美景,不會眷顧每位去看它的人——它們只鐘情于心有寂靜,不思浮華的有心之人。
所有能被我們看見的景象,不過是透過心靈的折射之后,呈現(xiàn)在眼前讓我們感知。
在沈從文的眼里,天空中的一片云彩,湘水旁的一聲雞鳴,吊腳樓上窗欞邊的女子與船上水手的對話,都能使他感動。
這些生活的平常在他眼里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使他動容而贊嘆。而這些被他看見的美,不也是一顆靈巧的心在映射嗎?
所謂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xiāng)風。看景的心若能隨之停留,自然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作者:又耳
公眾號:又耳夜讀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