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師的教育感悟:為每個孩子鋪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
編者按:《為每個孩子鋪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一文中,作者說到把孩子都做成標準件是教育的悲哀。下面我們來看看他的教育感悟吧!
2017年7月13日,高效課堂核心校校長代表和新教育實驗學校校長代表和課改先進中心校校長代表及教體局相關領導一行在教體局張榮照局長的帶領下,到江蘇省南京市參加新教育第十七屆研討會,在三天的時間里,收獲頗多,現(xiàn)和大家一塊分享。
一、 更加認同新教育,大力踐行新教育,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每個孩子鋪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
新教育核心理念是: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強調“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既是對教育終極意義的思考與追求,也是對當下畸形教育提出療治的愿望與計劃。在素質教育成為越來越多人共識的同時,學生的童年和青春卻是充滿失敗、沒有美好夢想的,許多學生已經(jīng)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沖動,失去了淳樸的情懷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實驗提出“教育幸福”,那種唯分數(shù)論英雄;唯升學率論英雄,嚴重的摧殘了兒童和教師的身心,教育應該是多彩的,孩子們應該是有各種各樣特長的。把豐富的教育生活,把孩子們的特長淋漓盡致的發(fā)揮,才是作為教育人應該做的一切。我作為農村基層的一位普通教師,對學生的情況是非常了解的,學生個性特長千差萬別,如果對學生只要求分數(shù),那就是對學生天性的一種扼殺。讓校園歌聲飄起來,舞蹈跳起來,學生的雙手動起來,不僅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也融洽了師生關系,促進了學生的學習。使老師和學生都體會到了在學校生活的幸福感。新教育的十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 師生共寫隨筆、 聆聽窗外聲音。 培養(yǎng)卓越口才。 構筑理想課堂。 建設數(shù)碼社區(qū)。 推進每月一事。 締造完美教室。 研發(fā)卓越課程。 家校合作共建。我們學校實踐了營造書香校園、 師生共寫隨筆、 聆聽窗外聲音。 構筑理想課堂。推進每月一事。 締造完美教室。全體師生忙碌著,幸福著。不同的孩子的聰明,特長是多方面的,如果能夠發(fā)現(xiàn)孩子的特長,并讓特長得以發(fā)揮,發(fā)揚。那么孩子老師生活都是幸福的,把每個孩子特長發(fā)揮出來,讓每個孩子都能體會到教育的成功,這才是我們教育人應該做的事,當然,新教育不是不要成績,通過一年多的實踐看,我們的高效課堂,在教體局組織的歷次驗收中,都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我們的教學成績,連續(xù)兩年位于全鄉(xiāng)第一。我們的理念是,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每個孩子鋪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
二、做好平民的教育,做好家校共育。
現(xiàn)在,在農村上學的孩子,多數(shù)家庭貧困,但是貧困家庭的孩子和孩子們是否聰明無關,農村的孩子也有很多奇思妙想的好主意,也非常有理想、有抱負,這樣的孩子經(jīng)過老師的培養(yǎng),同樣是國家的棟梁。當然,孩子身上有這樣那樣毛病的更多,他們要么父母外出打工無人管,要么是家庭問題缺乏管教。很多老師抱怨孩子身上的毛病多,我總是給老師講,我們是農村孩子的老師,我們的職責就是陪伴他們幸福的成長,離開了這樣的一幫孩子,我們的工作還有價值嗎,農村的孩子同樣承擔國家建設的責任,或者承擔的更多。做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工作,家校共育是一條捷徑,多和家長溝通,了解孩子的家庭狀況,找出影響孩子成長的原因,是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有的時候我們還要教育家長,甚至我們在某些方面,代替家長(比如關愛,救助等),這就是農村教師的特殊職責所在。
三、 農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樣優(yōu)秀
7月16日上午,我們初中組的一行參觀了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仙林學校初中部,這是一所高質量的公辦初中,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處處透露出文化氣息,學校的社團有美食制作社團,古箏社團,擊劍社團,航模社團,各種活動豐富多彩,孩子們的表演贏得了全體學習者的陣陣掌聲,我在觀看的同時,內心深處和自己學校的社團對比,我們有乒乓球社團,書法社團,素描社團,手工絹花社團,合唱社團,舞蹈社團,我愛發(fā)明社團。到底誰的社團表現(xiàn)更好呢,我在內心深處的評價是:平分秋色,不分伯仲。比如仙林學校的西游記新傳和我們的皇帝的新裝。說不定還沒有我們的更勝一籌呢。有的除非我們條件不具備的,比如航模,但是如果我們將來具備了條件,會怎么樣呢,我想格賽爾的雙生子爬樓梯試驗能夠給我們一個答復。
四、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早在上初中的時候,我的語文老師,就用這句話教誨我們,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當時就聽得特別認真,今天,看到了它的出處,“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是南大前身——兩江師范學堂總督李瑞清先生早在1906年定下的校訓,這句話既樸實,又高雅,我要把它講給孩子們聽,能吃苦者,方能成大事。它是多么適合農村的孩子們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是農業(yè)而不是工業(yè)。”只有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的人,才是懂得教育規(guī)律的人,教育不是把不同的人培養(yǎng)成相同的人,而是把不同的人變得更加不同,教育是園藝,培養(yǎng)的孩子應該是多彩的,把孩子都做成標準件是教育的悲哀。我要和全體老師一起,讓孩子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每個孩子鋪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
作者|滑縣上官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 李俊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