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暴雪將至》觀后感;消磨時間
電影《暴雪將至》觀后感;消磨時間
編者按:電影《暴雪將至》觀后的心得,優(yōu)點是演員演技在線,道具過關,全程暴雨很有誠意,鏡頭和光影運用的不錯。但我并不推薦大家去看,除非是消磨時間。我們來看看作者的文章吧!
【原創(chuàng)】電影《暴雪將至》
沒有點想法
最開始看到這個片名,我下意識的以為是災難片,然后發(fā)現(xiàn)他的標簽是犯罪、懸疑,國產(chǎn)片,我內(nèi)心撇了撇嘴,但是我看到了段奕宏。這個好帥也算得上會演戲的男人。然后我看到了江一燕,嗯,最近被安利了好多次這個美女。所以我老老實實的坐在了第六排2號,朋友坐在我的邊上,等著電影的開映。
118分鐘的影片,是的,跟很多人的感覺一樣,我沒看懂?;蛘呤钦f,我好像知道了導演想要表達什么,但是太過于刻意,然后想說的又太多……就好像我前段時間說的那本書一樣,是觀點的羅列,沒有讓人思考的余地,當然也沒有讓人共鳴的地方。如果讓我評分,我給他7分,因為他的優(yōu)點是演員演技在線,道具過關,全程暴雨很有誠意,鏡頭和光影運用的不錯。但我并不推薦大家去看,除非是消磨時間——我現(xiàn)在看到消磨時間四個字都覺得好可怕呢!
好了,小伙伴們,接下來我要劇透了,想看但是沒有去看的親們可以關掉這篇文章看下一條了。
段奕宏是分割線
影片開頭是男主角從監(jiān)獄里出來(恩,后面我們知道他坐了十年牢),然后迫不及待的給我們展示了他是怎么進去的。這是一個有正義感,有“眼力”的保安科“勞模”,能一眼看出誰“干了壞事”,一心想抓住連環(huán)殺手。
故事發(fā)生在1997年(這個時間段太刻意了,刻意到后面特意展示了工廠改制大片工人下崗的場景強行呼應),是的,1997年。雖然那時我只有……恩,不能透露真是年紀……反正我只有幾歲,對那時發(fā)生的變革和波動完全感受不到,還是一樣去游戲機室?guī)凸霉每幢砀缬袥]有又偷溜進去打游戲??墒乾F(xiàn)在我知道,那時,是企業(yè)改制的開始。
改制之后,工廠再不是家
其實那時必然也是影響到了我的,只是太小不能察覺。那年春晚多了個給車胎打氣的黃宏“咱工人要替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或許換做經(jīng)歷了那時代痛苦的人,車胎爆了的時候,他們一定不會笑。他們也許沒有機會說什么,導演替他們說了,只這一點,給導演點贊。
但是,是的,但是,沒了。導演好像直接站在你的面前,說,想想你的1997,看看他的1997,有沒有共鳴?是不是覺得我很棒?我還要給你講好多那個時代的不一樣的。這種感覺,太過于刻意,反而讓我不知所措。
導演啊,你簡介里寫的很清楚啊,這是找殺手的故事,不是時代紀實也不是文藝片啊。
江一燕出現(xiàn)了
接下來的故事,畫風好像轉(zhuǎn)向了愛情文藝片。從很多情欲的角度,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好像《金瓶梅》里潘金蓮一樣的女性,和一個仿佛“深柜”的男性。你看過這本天下第一奇書嗎?這本書里,其實我最喜歡的是潘金蓮,因為她真實而倔強,以一個看起來讓人“無法理解”的姿態(tài)維護她的“自尊”和“愛情”——是的,不要忘了,她是殺夫偷人的潘金蓮啊!而,這部影片里,江一燕飾演的女主角,也是這樣一個人格。
觀影時,女主角第一次出現(xiàn),身份大概是流鶯。朋友評價她說:看她的眼神就知道她很狡猾功利。按照電影的一貫套路,想要丑化世間人性,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美化妓女,我想這部電影也是如此。于是我說,可能是保護自己吧,也許這樣的角色最單純。哈哈,我猜對了,果然幾個畫面之后,女主角愛上了男主。那時,我說了句,你看,眼神完全變了呢。
女主我很喜歡,最喜歡的卻是她最后的那抹純粹。就像潘金蓮死了也不要和其他人葬在一起。那是他們因為無能為力所以必須強調(diào)和堅守的“尊嚴和愛情”。
飾演一個“流鶯”
反而,我段奕宏男神,演技被碾壓了。襯托江一燕,襯托時代,襯托導演?;蛟S,這個男主角不是男主,只是一雙眼睛和一雙手。
男主有著那時代特有的一些性格,是個痞、不著四六、有些壞、講義氣、同時又極富正義感(或者是自我實現(xiàn)的某種映射?)、有責任心的小人物。是的,他是個小人物,一個保安,“我驕傲”的那種。卻拿了“勞模”。(來,這里插上幾句,大概是導演的鋪設,在故事的尾聲,導演借一個工廠老員工的口里說了這么兩句話“保衛(wèi)科不產(chǎn)生效益,沒有評過勞模”、“1997年?那年誰有心思評勞模”。那么,想來只有兩種可能,要么,是男主自我安慰的過程中,對自己評的勞模;要么,是時代變動,評不評、是不是“勞模”沒有意義,所以老員工不在意不記得。第一種,會讓這個男主更加的豐富立體;第二種,會讓那個時代更加的“風雨交加”。按照我理解的導演的思路,第二種可能性更大些。這點從導演特意在影片中加入老工廠爆破開發(fā)這個小片段來跟那個時代告別可見一二。)
看爆破·跟時代告別
男主工廠附近發(fā)生了殺人案,是該市的第三起,男主通過一些判斷,找到了女主,然后通過女主提供的線索“躲在黑黢黢的地方偷看的男人”,鎖定了嫌疑人,并且這個嫌疑人能夠穿上他之前用另一種方法引來的嫌犯逃跑時留下的鞋子。他認為這個嫌犯的下一個作案對象是女主,于是,保持跟女主的親密關系,暗中窺探監(jiān)視,直到抓到這個嫌疑人。
可是,女主無意發(fā)現(xiàn)了他的目的,選擇了永別。她坐在天橋欄桿往行使中的火車倒下去時,我心揪了一下,是的,又是那“可笑的堅持”。
男主抓到了嫌疑人,女主的永別刺激到了他,他那么努力卻一無所有了?不,他還有所謂的正義,然后一怒之下重傷嫌疑人。鋃鐺入獄。
追兇
可是,導演不會讓這個小人物成為悲情英雄。2008年,他出獄,見到了當年負責偵查案件的警官——阿茲海默癥中的張隊長。從張隊長給他的信中,他輾轉(zhuǎn)得知,他重傷的不是連環(huán)殺手,連環(huán)殺手已經(jīng)被車撞死了。(當然,我看的時候,輕輕說了聲不對,因為只要血液分析,沒有DNA對比。我當然有理由認為證據(jù)不充分,不過,是不是導演故意留下的bug未可知,反正我們不談。)
最后的場景,就是2008年的暴雪來臨,與十一年前車里電臺天氣預報的暴雪將至遙相呼應。(片中類似“彩蛋”的呼應特別多,也很有意思,就不累述了)
嗯,我寫完這些,如果沒看過你也許會想去看看,但是,我不推薦你去看。因為里面的東西太多太多太多了,除了我說的這些,還有關于“情欲和人性”的,關于“時代變革”的等等等等,而我也不想看再多一遍去一一體會,因為他沒有給你體會的機會和角度,他直接告訴了你,把這些直接羅列在你的面前。就比如說,他就差一點直接說男主是“深柜”了,可是我沒有足夠的理由把這個分析放進我的這篇文章里,因為類似的太多了,太刻意了。
但是值得表揚的,是鏡頭和光影的效果。不精彩,很陰郁。很符合導演想說的話。嗯,豆瓣里有人說,對于一個導演的處女作來說,應當給予肯定。對,我還是贊同的,但請別給他打上“犯罪”、“懸疑”的標簽好嗎?他明明是時代紀錄片+文藝片呀!
公眾號:沒有點想法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