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交易會的作文:買賣節(jié)
編者按:《買賣節(jié)》寫的是作者在一年一度全校學生交易活動上推銷自己的書,最終經(jīng)過砍價還價的過程達成了交易。
周五,我已經(jīng)盼了許久的一年一度全校學生交易活動開始了。我在周四就準備了五本書,46元,一個修正液,一支筆和一個我自己做的信封。
終于等到了周五,一到學校,我就拿著三本書去賣。“這本5.2元,魏小雅。”我正推銷我的書。
魏小雅想買兩本(一套的)就問:“買這兩本幾元?”
“十元。”我耐心地說。
“五元吧?”她又問。
“至少7塊。”我回答。
她終于同意:“好吧,兩本書,給你十元。”說完給了我十元,就回去了。我很高興,沒想到,只花了幾分鐘,十元就賺到了。
后來,我又去賣《中華上下五千年》,推銷不順利。大家都不要,看來這樣的大部頭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啊!后來雖然在黃晨珂那兒賣出去了,但我卻認為:剩下的兩本肯定賣不出去,因為,他們都不是小孩兒能看懂的——它們都是我媽媽的書。可是,我還不敢完全證明我悲觀的觀點是正確的。這很像打牌,手里都是很差的牌,是打不出“春天”的,但仍有反敗為勝的機會。經(jīng)過短暫的疑慮之后,我躍躍欲試地展開了“長期”的“賣書之行”。
“快來買,快來買,很便宜,賣完即止。”我大聲吼著,可就是沒人來買。我一直這樣大聲推銷,可還是沒有人來。過了半小時,陳彥旭拿著他的兩本書換了我一本很厚的書,終于賣出去了。我心里高興得很,可另外一本書始終沒有人來買。這次交易連“貨”都沒賣完,太失敗了。
買賣東西真是個技術(shù)活啊!
老師的話:從這段賣書的經(jīng)歷還是能看出來,昊軒很會選擇買主嘛!把書推銷給喜歡書的人,找準了對象,很容易就能成功。至于媽媽的那本書為什么不找位老師去推銷呢?呵呵……
作者|李昊軒
公眾號:馮櫟鈞是老師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