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擺渡人2-重返荒原》有感:生存、死亡與愛的抉擇
讀《擺渡人2-重返荒原》有感:生存、死亡與愛的抉擇
當看到書名后綴的“重返荒原”四個字的時候,就下意識地認為第一本中結束時的美好情景,必然是在第二本中已經失去了。但轉念一想,靈魂震撼的心靈治愈小說,不應該給人留下一個唏噓不已的結果,所以在讀第一章之前先翻到最后瞄了一眼本書的結束語——“迪倫的心跳開始加速,現在她的人生無比美妙、鮮活”,知道作者還是在充當心理治療師。
1
之前讀完第一部,像扉頁上講述的一樣,毫不知覺地加入了靈魂被震撼的千百萬讀者行列,因為有之前的閱讀基礎,因此即便假如真的還是“主人公不停地在荒原上走啊走啊,走了那么遠還沒有走到盡頭,感覺他們走的好累啊”這樣形容的情景,相信自己也能讀得下去,因為崔斯坦和迪倫曾經展現的力量一直還在。這次他們沒有再走啊走啊,迪倫引導崔斯坦回到人間后,開始向往著正常的日子,在努力的適應過程中發(fā)現了兩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件是他們之間有了距離限制,只要雙方距離過遠那種瀕死時的痛苦便瞬間吞噬兩人,只有在一起方可疼痛消失、安然無恙;另一件是他們從荒原返回的時候,在臨界處留下了一個缺口,荒原的惡魔從缺口來到人間,開始讓無辜之人喪命。與此同時,另一個擺渡人——崔斯坦的暗戀著蘇珊娜意外地發(fā)現了他與迪倫返回人間的秘密,鬼使神差的她利用杰克一起走上了來人間尋找崔斯坦的逆行之旅,用貪婪和自私結成了一條黑色的紐帶,只有相互利用,沒有愛與同情。最終,崔斯坦與迪倫得到了審判官的同情與準許,開始了人間的正常生活,而蘇珊娜與杰克被懲罰,走上了黑暗重重的死刑判決之路。
單看情節(jié),似乎既簡單又虛幻,非正統(tǒng)人士能夠接受的,大多會嗤之以鼻,因為相對于現實生活而言,這不知到虛構了多少遍。就在虛構的故事里,作者問,“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你最終的選擇?”問題既難以回答,又沒有標準答案,而且還顯得過于沉重。
2
關于生存,似乎只是生命存在的一種形式,有人說生存與生活一字之差,但蘊含卻大相徑庭。學習、工作、賺錢、養(yǎng)家、糊口,這應該都是生存的方式,或者說這就是生存的具體體現。朋友去中原某地做活動,999的演唱會門票一瞬間被掉包變成了199,在體育館旁的小店買些食品,回來才發(fā)現50元的人民幣是一張假鈔,天寒地凍堅持到深夜,可見生存不易。但是生活呢?生活似乎比生存多了溫度和煙火氣息,春嗅花香、秋賞明月,夏夜納涼、冬吟飛雪,這應該是一種生活,可謂心中無煩事,便是好時節(jié);生活又似乎比生存多了些情懷與期許,有一名人日記記載:“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有的是弱者,有的是強者,有的要別人來設定目標,有的給別人設定目標,有的需要感情支持生活,有的需要意志支持生活,我大概在每一對概念中都會選擇做后一種人”。這應該也是一種生活,可謂登高著遠望,砥礪者前行。有人說,要先能夠生存,然后再談生活,我深以為然。生活總是想要精致一點的好,“倉稟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但也并非是絕對的關系,畢竟清貧雅素與“中年油膩”都是存在的。生存和生活,還是豐子愷先生的那句話貼切,“像大人一樣去生存,像孩子一樣去生活”。
3
關于死亡,這個話題初看上去遙遠又可怕,細細琢磨好像又覺得十分自然。周國平說“死是多么重大的人生事件,竟然不去想它,這只能用怯懦和糊涂來解釋”,只要有時間的流逝,你就應該明白它正在一步步地逼近而來,不管你是否愿意。一切的權利和知識都不能改變,即便是舉全國之力的秦始皇也在百般無奈之下被魚蝦掩尸。在書中崔斯坦和迪倫也是數次面對死亡,崔斯坦希望迪倫能夠健康地活著,那怕自己失去來之不易的鮮活生命;迪倫希望能夠永遠留在崔斯坦身邊,即便在繩子的另一端,假如崔斯坦真的回不來,她要會毫不猶豫地走進曾經吞噬她生命的那個黑洞。蘇珊娜不關心杰克回來之后會怎么樣,只想利用他來找崔斯坦,杰克更不會關心審判官對蘇珊娜的判決,即便是她讓他重新擁有生命。死亡面前,一切都會真實的顯現。一切死亡之前的態(tài)度和選擇,都會成為審判官心中的砝碼,他也不愿將明亮、凈朗的紐帶上閃著的光芒熄滅,所以,怎么去選擇生的生活,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面對生和死,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不用去教別人怎么做,只要讓自己選擇最適合的就夠了。
4
關于愛,這是書中的主旋律,也是人類社會的主基調。經歷尚淺,本沒有資格來談這個千古難辨的話題,但是書中提供的治愈的力量恰恰就來自愛情。崔斯坦和迪倫,因為愛情在兩個互生情愫的個體之間所蘊含和迸發(fā)出的驚人力量,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安然在一起,這是愛的力量。蘇珊娜執(zhí)迷于對崔斯坦的情愫,從荒原來到人間,渴望那份自我設計的愛情,最終難以如愿。“靈魂中那個怯懦、自私的自我正在瘋狂地試圖想個辦法來彌補,不愿失去崔斯坦對自己的尊重、贊賞,還有那奢望中的愛情”,多么卑微的想法,不在對等的一個平面上,怎么會有對等的愛?!渡儆腥俗叩穆贰芬粫?,對愛有這樣的解讀,“真正意義上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別人”,也有人概括為“有能力愛自己,有余力愛別人”。生活中,不少人都在渴望得到別人的愛,其實要想別人愛你,只有讓自己成為值得愛的人。崔斯坦與迪倫生與死的經歷,不是蘇珊娜能夠體會得到的,所以,不清不楚地尾隨而來,注定要以悲劇結束。蘇珊娜為愛的付出也不算小,可是,我們應該從書中看到、從現實中體悟到,愛是一種極其復雜的行為,不僅僅需要用心、只憑一腔熱血,更需要用腦,因為她是既是藝術、又有技術,還可能成為魔術,在這過程中并“不只是無原則的接受,還應該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贊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論、必要的鼓勵、溫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愛情,運用得好,能夠產生無限的力量,運用的不好,也會造成無限的破壞,這確實是一件難事。
5
一本書好書提供的并不僅僅是動人的故事,還有能夠讓人深入思考的話題,生存、死亡和愛,在這面前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并不是千百字就能說清楚的,也許永遠都說不清楚,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選擇,選擇適合自己的,便是正確的。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作者: 文藝小礦工
公眾號:寫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