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用的諺語
中考常用的諺語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考常用的諺語,供大家參考。
中考常用的諺語
1.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發(fā)音】:bǎi chǐ gān tïu,gâng jìn yī bù
【解釋】: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
【出自】: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示例】:故聊復言之,恐或可以少助~之勢也。 ◎宋·朱熹《答鞏仲至書》
【近義詞】:再接再厲
【反義詞】:每況愈下、固步自封
【語法】:復句式;作謂語、狀語;比喻即使取得好成績,還要努力
2.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發(fā)音】:bīng dî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
【解釋】:比喻一種情況的形成,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積累、醞釀的。
【出自】:高陽《胭脂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局壞到如此,也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錯。”
【近義詞】:滴水穿石、鐵杵磨針
【反義詞】:淺嘗輒止
【語法】:復句式;作主語、謂語;比喻事態(tài)的嚴重不是一時所致而是長期造成的。
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發(fā)音】:bù rù hǔ xuã,yān dã hǔ zǐ
【解釋】:焉:怎么。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出自】:《后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示例】:中國人有一句老話:“~。”這句話對人們的實踐是真理,對于認識論也是真理。 ◎毛澤東《實踐論》
【近義詞】:親臨其境
【反義詞】:膽小如鼠
【語法】:復句式;作主語、分句;指只有經(jīng)歷艱難才能成功
4. 吃一塹,長一智
【發(fā)音】:chī yī qiàn,zhǎng yī zhì
【解釋】:塹:壕溝,比喻困難、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長一分見識。
【出自】:明•王陽明《與薛尚謙書》:“經(jīng)一蹶者長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為后日之得。”
【近義詞】:失敗乃成功之母、上當學乖
【反義詞】:重蹈覆轍
【語法】:復句式;作主語、謂語、分句;用于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
5.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發(fā)音】:chǐ yïu suǒ duǎn,cùn yïu suǒ chánɡ
【解釋】:短:不足,長:有余。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出自】:戰(zhàn)國•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shù)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但古人云:‘~。’我們只要盡忠輔佐闖王,總還是有可用之處。”
【近義詞】:尺短寸長
【語法】:復句式;作分句、定語;比喻各有所長
6. 初生牛犢不怕虎
【發(fā)音】:chū shēng niú dú bù pà hǔ
【解釋】:犢:小牛。剛生下來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顧慮,敢作敢為。
【出自】:《莊子·知北游》:“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犢,而無求其故。”
【示例】:天禪年方十七歲,正所謂“~”,催開戰(zhàn)馬,搖槍沖殺過來。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七十三回
【近義詞】:無所畏懼、敢作敢為
【反義詞】:膽小怕事
【語法】:復句式;作定語、補語、分句;一般形容年輕人
7.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發(fā)音】: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解釋】:當局者:下棋的人;旁觀者:看棋的人。比喻當事人因直接涉及到利害得失,有時難以對事情做出客觀、正確的判斷,反而不如局外人認識清醒。
【出自】:《舊唐書·元行沖傳》:“當局稱迷,傍(旁)觀見審。”
【示例】:誰怪著你呢,實在說的不錯,倒是沒有人說過的話!可見“~。”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三回
【語法】:復句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8.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發(fā)音】:dī shuǐ zhī ēn,dāng yǒng quán xiāng bào
【釋義】受人一點小小的恩惠應當加倍報答
【近義詞】:尺短寸長
【語法】:復句式;作分句、定語;比喻各有所長
6. 初生牛犢不怕虎
【發(fā)音】:chū shēng niú dú bù pà hǔ
【解釋】:犢:小牛。剛生下來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顧慮,敢作敢為。
【出自】:《莊子·知北游》:“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犢,而無求其故。”
【示例】:天禪年方十七歲,正所謂“~”,催開戰(zhàn)馬,搖槍沖殺過來。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七十三回
【近義詞】:無所畏懼、敢作敢為
【反義詞】:膽小怕事
【語法】:復句式;作定語、補語、分句;一般形容年輕人
7.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發(fā)音】: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解釋】:當局者:下棋的人;旁觀者:看棋的人。比喻當事人因直接涉及到利害得失,有時難以對事情做出客觀、正確的判斷,反而不如局外人認識清醒。
【出自】:《舊唐書·元行沖傳》:“當局稱迷,傍(旁)觀見審。”
【示例】:誰怪著你呢,實在說的不錯,倒是沒有人說過的話!可見“~。”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三回
【語法】:復句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8.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發(fā)音】:dī shuǐ zhī ēn,dāng yǒng quán xiāng bào
【釋義】受人一點小小的恩惠應當加倍報答
【解釋】:練武的人應該經(jīng)常練,唱歌的人應該經(jīng)常唱。比喻只有勤學苦練,才能使功夫純熟。
【出處】:林雨《刀尖》:“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當戰(zhàn)士的離不開刺刀手榴彈。”
【造句】:我們學習上要做到~。
13.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發(fā)音】: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ãn
【解釋】:樹:培植,培養(yǎng)。比喻培養(yǎng)人才是長久之計。也表示培養(yǎng)人才很不容易。
【出自】:《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示例】:西人都知道~,我們應該把培養(yǎng)人才這件大事抓好。
【語法】:復句式;作分句;含褒義,表示培養(yǎng)人才很不容易
14.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發(fā)音】: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ãn
【釋義】:指只要肯下決心去做,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示例】:教師常用“~”這句俗語來鼓勵我們克服學習中的困難。
【出處】:宋•陳元靚《事林廣記》第九卷:“世上無難事,人心自不堅。”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15. 書到用時方恨少
【發(fā)音】:shū dào yîng shí fāng hân shǎo
【解釋】:等到真正用到的時候才知道自己讀的書太少了。
【例句】:作為學生,平時要多讀書積累,才不會“書到用時方恨少”。
【出處】: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 ——陸游撰 詩句
16. 行百里者半九十
【發(fā)音】: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
【解釋】: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真對待。
【出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17.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
【發(fā)音】:yī fāng shǔi tǔ yǎng yī fāng rãn
【解釋】:比喻一定的環(huán)境造就一定的人才。
18.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發(fā)音】:yī yâ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解釋】:蔽:遮。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xiàn)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出自】:《鹖冠子·天則》:“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
【示例】:你們不能~,僅僅因為一些小的失誤就全盤否定我們所取得的成就。
【近義詞】:一葉障目,不見森林
【語法】:復句式;作賓語、分句;含貶義
19. 玉不琢不成器
【發(fā)音】:yù bù zhuïbù chãng qì
【解釋】:琢:雕。玉石不經(jīng)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如果不經(jīng)歷磨難,就難以成才。
【出自】:《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慎哉?”
20. 眾人拾柴火焰高
【發(fā)音】:zhîng rã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
【釋義】: 眾多人都往燃燒的火里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例句】: 通過這次的合作探究,大家明白了眾人拾柴火焰高這一深刻的道理。
【用法】:作賓語、分句、定語;指人多力量大
關文章:
3.最有趣的英語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