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法制教育講座發(fā)言稿5篇(2)
法制講座演講稿篇4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讓法制常駐你我心間”。 最近在我們溫馨的校園里,出現了極其不和諧的音符,有人不經允許私自離校,有人因小小摩擦揮拳動手,有人因語言不和惡語相加、有人因沉迷網絡不思進拳…凡此種種,令人擔憂,也催人深思。究其原因是紀律意識淡雹法治觀念不強所致。
春夏秋冬,風雨霜雪,這是自然法則對萬事萬物的支配。 茫茫人海,蕓蕓眾生,社會的法則也無處不在地規(guī)范著每個人的行為?!盁o規(guī)矩難以成方圓,無尺寸難以得長短”。 遵紀守法,建立和諧,不是當下的時髦,不是媒體的點綴,它是平安生活的需要,是幸福生活的追求。我們每個人心中有法,行為遵法,社會自然和諧,生活自然安康。“事遇法則行,不遇法則止”。若反其道而行之,背離法律、法規(guī),就不可能有和諧可言。列車失去軌道,只能導致災難;河水離開河床,只能造成泛濫。君不見,餐桌上染紅染綠的食品,吃得人“花花腸子”;君不見,劣質裝修材料,害得小兒慘遭白血病;君不見,為一點蠅頭小利而大打出手,大動干戈;君不見,有人心理失衡,怨恨報復,殺人放火。在這些人眼中,哪有什么國家的法律,又哪有法的影蹤?!胺ā睘榇笫拢P系到安邦定國;“法”又細微如絲,它關系到我們每一個生活的細枝末節(jié)。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遵法、守法 ,才能將個人的守法就變?yōu)榇蟊姷氖胤ǎ『椭C就能匯聚成大和諧。 毛澤東曾把青少年比作是“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 當一輪初升的太陽在海天之間沖破云藹,噴薄而出,這是一種狀觀和勇氣。 1
我們應將青春年少作為學習奮進的資本,而不是游戲人生賭注。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家庭的希望,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生命,沒有理由不遵紀守法,更沒有理由不好學上進!什么叫遵紀守法呢?對中學生而言,就是遵守《中學生守則》,踐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談到遵紀守法,有的同學就認為,講紀律就沒有自由,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俗語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自由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鳥在空中飛翔,它們是自由的;魚在水中嬉游,它們是自由的。如果魚離開了水,將是死魚。那么它們不僅得不到自由,更會失去生命。人也如此,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亂走馬路,將會被車輛撞倒。因此,世上沒有不受約束的自由。
我們正擔負著努力學習,將來建設祖國的重任,祖國、社會都要求我們知法懂法、家長老師要求我們遵法守法。在學校里,同學間要互相關心尊重,友愛相處,團結合作。出現矛盾,一定要冷靜處理,決不可意氣用事,更不可揮拳相向,傷及自身或他人。我倡議,從今天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個知法懂法、愛法守法的合格中學生。
哲人康德曾經說過:“這個世界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祟高的法則?!?是的,讓法在我心中,在你心中,在我們的心中。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
法制講座演講稿篇5
同學們:
你們好!今天我和同學們交流一下學法、懂法、用法方面的一些問題和看法,感到非常高興,這些問題學校老師和于校長已給同學們講了許多,同學們也了解掌握了許多,同學們的法制觀念和自律意識越來越強,這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都是一件大好事。但是,法制教育這個話題不僅僅是對你們,而是對所有的人是一生都應該不斷學習的一門課程,大家都知道,象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克杰、原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等黨的高級領導干部的嚴重犯罪,從年齡上講,他們可以說是你們的爺爺或是老爺爺,然而他們就是因為脫離了“法”的約束才走錯了人生的最后一步,毀掉了自己輝煌的一生,他們本應該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愛戴,卻由于犯了法被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黨和政府歷來十分重視青少年法制教育。黨中央、國務院批轉的全國第五個五年普法規(guī)劃將少年兒童的法制教育列為重要內容。廣大青少年應當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積極接受法制教育,努力學習法律知識。希望同學們千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第一,通過學習法律知識,邁好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路很漫長,打好基礎是人生之旅的關鍵所在。青少年時代正是長身體、學知識的重要時期,只有學習了法律知識,才能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違法,學會分辨是非,識別善惡,從小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
第二,通過學習法律知識,爭做新世紀合格公民。21世紀的中國將是一個法制更加完備的社會,要求每一個公民具有較高的法律素質。廣大青少年只有學法懂法,才能樹立民主法治觀念,明確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才能依法辦事,依法維護自身權益,成為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第三,通過學習法律知識,努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接班人。21世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重任和使命將落到青少年朋友的肩上。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肩負并完成歷史賦予的重任,青少年兒童必須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必須具有堅定的信念和廣泛的知識面,不僅要學習、掌握科學知識,而且要學習和掌握法律知識,增強法制意識。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國實現依法治國的法制目標,才能保障我們偉大祖國的長期穩(wěn)定、經濟騰飛,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今天學校組織給同學們做法制教育演講,通過聽演講、受警示、學法律,從發(fā)生在青少年身邊的典型事例,與青少年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一點一滴積累,持之以恒學法、守法、用法、護法,逐步樹立法制觀念,增強法制意識,
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爭做一名新世紀的合格公民。此次演講有以下幾個部分:
一、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的概況
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少年時期也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值得留戀的時期。然而,我們未成年人的同學中卻有少數人因為各種各樣原因,在花季的年齡里,由于不健康因素的誘惑,過早地凋謝了,不但毀了自己的一生,還深深傷害了他人和自己的家人。近幾年來,在國際上,“未成年人犯罪”已被列為吸毒販毒、環(huán)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在我國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數也呈現出逐年增多,并且出現向低齡化、團伙化、惡性化發(fā)展的走向,成為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隨著城市的不斷繁榮,青少年違法犯罪現象也日漸突出,據有關部門近3年來辦理刑事案件統(tǒng)計顯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占刑事案件的總比率是:2000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占3.1%,2001年上升到4.2%,2002年又增至4.9%,并且出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新情況和新特點,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望同學們從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
二、容易導致未成人犯罪的心理和生理因素
我國法律規(guī)定,未滿18周歲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最顯著的特點是處于生理、心理發(fā)育成長的重要時期,體力充沛、精力旺盛、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此時的未成年人正是剛開始學習科學文化和社會知識的時期,對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與假丑惡的是非概念模糊、可塑性大,極容易受不良社會環(huán)境影響。這一特點決定了未成年時期是一個自我抑制能力相對薄弱時期,是一個需要塑造、教育、保護的時期。正因為如此,有關專家把“十幾歲”稱作是“危險年齡期”,還有專家把這一時期稱作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心理斷奶期”。在這一階段,一方面,同學們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逐步加強,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同學們的生理和心理的發(fā)育還不成熟,但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青少年在生理上出現早熟現象,一些14—17歲未成年人生理機能已接近成年人,可是心理發(fā)育仍相對滯后,
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還較差,容易出現違反紀律、道德甚至違法犯罪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同學們自己不注意加強學習,放任自己,或者受家庭和社會的某些負面不良視覺刺激和影響,就很容易萌發(fā)不健康心理而誤入歧途。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幾種主要類型
1、好奇模仿報復型。在辦案中我們發(fā)現,模仿暴力較普遍存在于的青少年之中,作案時往往是一時沖動,不計后果。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15歲的少年,模仿電視劇中暴力犯罪情節(jié),將鄰居家一個5歲兒童綁架。然后,學著電視中的情節(jié)給小孩的父母寫恐嚇信要贖金。他被抓獲后,問他:“你為什么要綁架一個5歲兒童?”他說:“我是想試試電視劇中的辦法好不好使”。一名12歲姓李的少年在電子游戲室與一名同齡少年吵架,由于吃了虧,便學著電視武打片中黑社會里的這幫那幫,約了3名少年攜刀斧伺機報復,結果在尋找報復目標時,竟將另一名素不相識的同學砍成重傷;一個16歲的趙姓少年,其父母涉嫌犯罪,他不但不歸勸父母悔過自新,而且只因鄰居在公安機關調查時作證,就怒而殘殺證人,小小年紀成為故意殺人犯等等,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2、江湖義氣哥們型。還有的同學受一些港臺及國外等影視作品的影響,平時在一起就大談特談什么“江湖義氣”、“哥們義氣”,為了“義氣”和“面子”,遇到發(fā)生矛盾時,一轟而上,結果是往往傷了別人,也害了自己?,F在很多學生中的“江湖義氣”風特別嚴重,許多孩子在不能明辨是非的情況下,盲目跟著“哥們兒”打人、偷竊、搶劫,給他人人身和公私財產造成了嚴重傷害和損失,由此葬送了自己美好的前途,實在令人痛心和惋惜。
3、僥幸心理和攀比型。未成年人中存在的僥幸和攀比心理也滋生著暴力犯罪的動機。這部分人罪犯普遍抱有“這事只有自己或我們幾個人知道,別人不會被發(fā)現”的心態(tài),尤其是一次得手后沒被發(fā)現,就剎不住車又多次作案,
并相互“鼓勵”:“不會有事的,以前我干過好幾次了?!庇行┥倌暌蛴蛇@種想法,最終走上犯罪道路,毀了自己。
4、沾有不良嗜好型。未成年人走上違法犯罪道路,除了客觀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外,其自身主觀原因,也是導致違法犯罪比率在不斷上升的重要原因。據全省中小學生中抽樣調查顯示,若追究每一位劣跡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歷史,都與他們起初不自覺地參與過不健康的活動有關。如經常出入電子游戲廳、練歌房、錄像廳、臺球廳、酒吧、網吧、撥打不健康的電話信息臺等。這其中有的同學要錢是為了滿足上網、抽煙、喝酒等嗜好;有的純粹是逞強爭霸,顯示威風,尋求不健康的精神刺激。在他們的腦海里偏偏就沒有“違法犯罪”的概念,有的根本不知道這是在犯罪,就稀里糊涂地走上了違法犯罪道路,輕者受到校規(guī)校紀處理和行政處罰,重者按照刑法被追究刑事責任。
5、沉迷于進吧上網型。讓我們再來談談同學們“上網”的問題。網絡讓世界濃縮于一個小小的屏幕,又讓屏幕成為一個諾大的世界。它消除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給人以充分的自由,看的自由、表達的自由、行動的自由。正因如此,網絡不可避免地以其特有的誘惑力吸引著有極強好奇心的孩子。據統(tǒng)計,我國上網人數已達3000萬人,其中青少年占到80%以上。有些網吧業(yè)主想方設法吸引未成年人進吧上網,使眾多學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網絡里的電子游戲室、色情網站、各類缺乏管理的聊天室都是青少年犯罪的溫床。
據調查,在網吧中玩游戲的80%以上是中小學生。小學生涉足游戲室的
五、六年級學生較多,中學初一、二年級學生較多,也有少數高中學生。有的學生甚至因為玩游戲把手指都敲破了,還樂此不疲;有的同學因迷戀網絡游戲,經常只睡三四個小時,通宵達旦地玩,整天臉色慘白,精神恍惚,上課無精打采。某中學初中一年級學生林某,平時經常光顧網吧玩游戲,有時甚至連續(xù)2天不回家食宿也不到校學習。餓了就吃個冷饅頭,困了就在椅子上打個盹,醒了繼續(xù)玩兒。他的學習成績原來在班級屬中上等,但自從迷上網吧后成績直線
下降。為了打游戲,開始中午不吃飯省下錢來交上網費,后來發(fā)展到偷下崗母親的錢,最多的一次偷了家中僅有的100多元。因貪戀上網玩游戲,多次偷盜他人財物,根本無心學習,最后被校方勒令退學。網吧不得容留未成年人夜間上網。希望同學們嚴格遵守國家的這些規(guī)定,這些都是國家對同學們的前途負責,對同學們的家庭負責,一定要牢記。
四、善待自己,珍惜青春年華,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同學們,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你們能夠健康成長,關系到整個民族的明天,也是你們父母、老師和家庭殷切的期望,希望同學們能好好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千萬別做出后悔一輩子的事,千萬別給你和你的家人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造成難以彌補的創(chuàng)傷。馬上就要放寒假了,希望同學們多和父母在一起,多幫父母做一些家務,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積極向上的娛樂活動,并利用假期有限的時間認真復習學過的知識,讓自己過一個充實、健康的假期。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jié)即將來臨,預祝老師和同學們身體健康,春節(jié)快樂!謝謝大家!
最新法制教育講座發(fā)言稿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