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補水成分
我們都知道補水面膜可以幫助肌膚補水,但你知道它的成分有哪些嗎?下面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面膜補水成分的內(nèi)容,給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用。
面膜補水成分
玻尿酸本來是人體組織中自然存在的物質(zhì),在人類皮膚的真皮層中扮演了基質(zhì)的重要角色,無論是組織結(jié)構(gòu)整體的保養(yǎng)或是細胞之間的運送都具有很重要的功能。
但由于人類隨著年齡的增長,環(huán)境的惡化,讓人體中的玻尿酸逐漸減少,慢慢地在臉上刻畫成歲月的痕跡。皮膚逐漸出現(xiàn)松弛、老化、暗黃、干紋等肌膚問題。人類人工提煉玻尿酸成功是在1934年,是從牛眼玻璃體中分離出玻尿酸。
玻尿酸自問世以來,其作用就被美容界視為救星!
玻尿酸可以攜帶比自身高出500倍的水份,具有驚人的吸水能力,其強大的保濕作用,被視為最完美的保濕物質(zhì)。
雖然玻尿酸慢慢已被廣大消費者所認知,但是,絕大多數(shù)用戶并不了解它。
其實,玻尿酸也分為大、中、小三種分子量,并以道爾頓為計量單位,英文是Dalton:
大分子(分子量范圍1,800,000~2,200,000道爾頓)可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透氣的薄膜阻隔外來細菌、灰塵、紫外線的侵入;
中分子(分子量范圍100,0000~1,800,000道爾頓)可以形成鎖水墻,減少水份流失;
小分子(分子量范圍400,000~1,000,000道爾頓)這一級別的玻尿酸能直接滲入真皮直接作用于基底層,具有增加血液循環(huán),促進皮膚營養(yǎng)吸收的作用,具有較強的消皺功能,可增加皮膚彈性。
衡量一個補水面膜的好壞,要看是否含有這三種不同分子量的玻尿酸為標準,只含有單一分子量玻尿酸的護膚品作用很有限,并不能發(fā)揮玻尿酸最佳護膚功效。
由此可見,玻尿酸的使用也是要有科學(xué)性的。并不是在護膚品中添加了一點玻尿酸,就會具備補水、護膚的能力!
卓越的補水面膜必須是使用質(zhì)量高端的玻尿酸,相對成本也會偏高,所以,產(chǎn)品的價格不會過于低廉。一般來說,成本的高低決定了產(chǎn)品售價的貴賤。為了得到最佳的護膚成果,必須將錢使用在“刀刃”上,才不至于浪費。
自制補水面膜
干性肌膚
肌膚特別干的你,也可以通過DIY的方式,讓自己的肌膚水嫩潤滑:
材料:蛋白1個,蜂蜜1小匙,檸檬半顆(敏感性皮膚可以不用),麥芽油
做法:將檸檬洗凈去皮后榨汁。然后將檸檬汁、蜂蜜、蛋白和麥芽油放進碗內(nèi)攪拌后均勻涂在臉上,待10~20分鐘后洗凈。
功效:不僅可以滋潤緊致干燥肌膚,同時具有極好的美白功效,建議在晚間使用。
蘋果蜜糖保濕面膜
材料:蘋果半個、蜜糖2湯匙
做法:蘋果去核搗碎成泥,加入蜜糖混和均勻。
用法:將面膜均勻涂抹全臉,15分鐘后用溫水沖洗干凈,再用冷水沖洗1次。
功效:給肌膚補充水分,使肌膚回復(fù)生氣。蘋果面膜和香蕉面膜有著相同的功效,而且比香蕉更便宜更容易買到,因此蘋果面膜是不錯的選擇。若添加蜂蜜,則會使保濕補水效果明顯。
黃瓜面膜
材料:黃瓜半條,干凈紗布或脫脂棉
做法:將黃瓜用攪拌機打碎,將黃瓜汁放入碗中
用法:用紗布或脫脂棉蘸取黃瓜汁在臉上輕輕按摩,大概20分鐘后洗干凈即可。
功效:黃瓜有潔膚作用,可以防止皮膚老化,用新鮮黃瓜做面膜,可使皮膚變得有彈性。鮮黃瓜所含的黃瓜酶,能有效促進新陳代謝,擴張皮膚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達到美容效果。
香蕉蜂蜜保濕面膜
材料:熟透的香蕉半根、蜂蜜1茶匙
做法:將香蕉搗成泥,加入蜂蜜攪拌均勻。
用法:潔肌后,將面膜敷于臉上10-15分鐘,再用溫水沖凈即可。
功效:保濕滋潤。香蕉是一種很好的面膜材料,直接將香蕉搗成泥狀敷在臉上就具有溫和清潔與滋養(yǎng)修護肌膚的功效。[1]
混合性肌膚
材料:蜂蜜1匙、新鮮胡蘿卜汁1匙,優(yōu)酪乳75CC
做法:將蜂蜜、胡蘿卜汗、優(yōu)酪乳混合調(diào)勻,然后均勻涂在臉上。 20分鐘后洗凈。
功效:可有效促進肌膚的油水平衡,同時滋潤干燥的肌膚,令皮膚水嫩透白有光澤。
油性皮膚
材料:蜂蜜1匙、全脂奶粉1匙、麥粉1匙、2.5公分長的小黃瓜去皮搗成泥狀。
做法:將蜂蜜、全脂奶粉、麥粉、小黃瓜泥混合調(diào)勻后,均勻涂在臉上。等待20分鐘后洗凈。
功效:在深層清潔肌膚的同時具有很好的殺菌功效,可收斂粗大毛孔,同時滋潤營養(yǎng)肌膚。
敏感皮膚
材料:蘋果1/4個、蛋黃一顆、面粉2茶匙
做法:將蘋果削成泥狀,或是用榨汁機將蘋果渣取出(也可使用嬰兒吃剩的蘋果泥)加上蛋黃及面粉攪拌均勻即可。使用時清潔肌膚之后,將面膜敷于臉上10-15分鐘后,用溫水沖凈即可,可天天使用。
功效:具有滋養(yǎng)、收斂、保濕等功效,可以增強肌膚抵抗力,并讓肌膚明亮有光澤。
面膜補水成分
上一篇:面部肌膚如何快速補水
下一篇:面膜補水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