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一節(jié)完整的課堂過程結束后,通過自我總結和反思,將自己所授的本節(jié)課中的優(yōu)點和缺點進行記錄,并與課前預設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對比。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梳理歸納的內(nèi)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
記得上學期末的最后一次語文大組活動時,肖老師拋出令大家感到好奇而又深思的問題——“磨課究竟好不好”?通過這次公開課的實踐,我對磨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2個月左右的時間內(nèi),在前后磨了2篇課文后,在一次一次試教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發(fā)現(xiàn)自己問題的同時也感覺到了自己的進步,也學到了許多寶貴的教學經(jīng)驗,所以我覺得“磨課”是利大于弊的。
我執(zhí)教的是《唯 一的聽眾》的第二教時的教學,在第一課時基礎上,引導學生以轉換人稱的方式改寫故事。導入時引讀老教授說的4句話,這既是對上節(jié)課的復習,又對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起了很好的銜接作用。
接著我出示了本堂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要把老教授作為第一人稱寫,更要學生明確一定要聯(lián)系上下文的內(nèi)容展開合理的想象。
接下去的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教師由扶到放的過程,先將故事分成三個部分,著重指導第一部分的寫作。在指導第一部分時,我先引導學生活用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再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揣摩老教授的心理活動,隨后進行換位體驗,寫出老教授的所見所聞所想所言,目的是強化學生明確寫作的方法。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利用多種填空題給予了學生一個寫作的形式,引導學生一步步走進文本,把學生推向一個更高的思考空間,學生都有了寫作內(nèi)容,也學會了寫作方法。
在此基礎上第二、三部分則是放手讓學生寫,重在依據(jù)寫作的要求從同伴、教師的點評中發(fā)現(xiàn)自己在寫作中的問題,更好地運用寫作方法來進行寫作。所以當學生相互交流、相互評價時,他們用自己的筆,用自己的聲音去努力塑造人物形象,而且表達形式的多樣,做到了一課一得,許多精彩的語言不斷在課堂上呈現(xiàn)出來,既給了語文閱讀宣泄情感的空間,又給了學生升華課文內(nèi)涵的境地。
最后我請學生思考課文除了《唯 一的題目》,還可以取什么題目?這又是本堂課的亮點:《善意的謊言》、《蛻變》、《“耳聾”的老師》、《真正的音樂》、《鼓勵的力量》、《此時無聲勝有聲》……在座的聽課老師都嘖嘖叫好。
課堂是實實在在的,不是追求花樣,也不是蜻蜓點水。課堂中的讀寫結合要抓住讀和寫的共同點進行訓練。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精心打磨課堂,搭好腳手架,真正做到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寫中促進思維,在寫中學會轉化語言。
這次能圓滿的完成公開課的教學任務,離不開汪老師、肖瓊老師和李青老師的細心指導,離不開我們?nèi)w五年級語文老師給予我的幫助,借此機會我由衷地感謝大家。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2
小語六年上期《山中訪友》是散文家李漢榮的一篇散文,作者所拜訪的是一群“非人”朋友,它們中有莊嚴的老橋、挺拔的大樹、智慧的懸崖、活潑的云雀,全文以擬人的手法,憑借清新的筆調(diào),靈動的語言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這么一篇富有新意的文章,我?guī)е鴮W生怎樣去拜訪這些老橋、露珠、山泉、小花等各個生命的化身,與他們相遇,與他們對話呢?
通過備課,我發(fā)現(xiàn)這課的語言極具詩的特質(zhì),言辭清晰而流暢,情感真摯而樸素,是引導學生感知漢語言文字魅力的絕好材料,學中的誦讀為之重要。所以在教學中,我注意學生朗讀中的體驗,幫助他們進入角色,感受那愜意,那快樂。
一、有質(zhì)疑地朗讀
當學生剛進入課文時,我是這樣子提問: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跟他交流的?或提問:請同學們讀一讀有關的句子,體會當時作者是怎樣的一樣感受,我們該怎么讀呢?學生各自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他們稚嫩的聲音,反映了他們的樸素的情感。
二、有品味地朗讀 文中的朋友很多,是否每個人講話的口氣一樣呢?告訴學生可以根據(jù)人物的對象特點(年齡、身份、心情、環(huán)境),如見到老爺爺,心里充滿著尊重和敬佩,讀時應有不同的口氣。為了讓朗讀煥發(fā)新的生命力,我設計了趣味誦讀游戲,跟老師對比讀,跟同學對比讀,讀讀議議,再疑再議再讀,讓每個學生都有一次嘗試的機會,展示的機會和享受參與的機會,同時也是檢驗學生讀出神采、讀出韻味的機會。此時的讀再也不是機械的張口,而是神采飛揚地讀!
三、有創(chuàng)造性地朗讀
學生有了朗讀體驗后,老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朗讀。如我對學生說:“其實在這山中,除了課文中介紹的朋友外,還有無數(shù)的朋友,請你逐個與他們打招呼好嗎?”學生興趣盎然,有的與一塊普通的石頭,有的與一片飛舞的落葉……學生大多數(shù)模仿課文中的句子,又增加了自己的想象.可謂精彩.可見,只要學生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了,他們的想象力是無窮的.關鍵的是教師要用敏銳的目光去挖掘文本的字眼、詞眼,而后找準文章的切入點,讓學生扣開心靈之門后敞開胸懷地讀。
四、有配樂地朗讀
一曲悠揚的小提琴樂曲由遠而近,小學生隨著音樂朗讀起這篇課文來,相信這時候激蕩在他們心中的是豐富的情懷,浪漫的情懷,充滿詩意的情懷,這時,是感情交融后震撼靈魂地讀,人與自然已經(jīng)水乳jiao融在一起了,相信他們將來去探訪大自然時一定不會與這些朋友失之交臂的。
實踐證明,在課堂上讓學生細細地讀,理解地讀,入情地讀,不但有助于學習積極性地調(diào)動,還能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新課標明確指出:朗讀的訓練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閱讀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訓練。它有諸多功能:包括語言的感知積累、理解靠讀;掌握語言的規(guī)律靠讀;情感的激發(fā)熏陶也靠讀。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3
一堂好課,行云流水般的結構給人以美的感染,再加上蘊涵其中的語言美、情感美、自然美、邏輯美,以及課堂內(nèi)生動、和諧的氛圍,師生間平等的對話等無一不給學生以熏陶,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又陶冶其情操,一篇美文,教師處理巧妙,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語文中也享受語文,在享受語文中也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如:《山雨》這篇閱讀課文,作者用優(yōu)美抒情的文字,如詩般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圖。文章雋永、生動、意韻深遠。此文對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提高學生語文審美素養(yǎng)益處頗多。為了讓學生多讀、多想、多感受,我以讀為本,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如下設計:初讀感知──細讀感悟──賞析積累──嘗試運用。在初讀感知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再相互交流初讀后的感受;在細讀感悟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自由組合,在小組內(nèi)有感情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說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它,然后指名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并說說為什么選它,同時,教師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培養(yǎng)語感;賞析積累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課前收集的寫雨的詩、文,要求聽的同學仔細聽,并用一兩句話說說自己的感受,然后在班上進行推薦交流,也要求聽的同學談感受;最后,在嘗試應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展示出一幅雨景圖,請同學們?yōu)楫嬇湮?,或配詩?詩可以是自己寫的,也可以是自己課內(nèi)外閱讀過的)。這樣的處理,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再拓展延伸,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了教材,既讓學生學習了新課,又復習了舊知;既陶冶了學生的性情,又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各有所發(fā)展;既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又豐富了學生語言的積累;既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發(fā)展了個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語感,加深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