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歷史第六單元知識點上冊
如果說阻止他人獲取知識就是扼殺知識,那么對扼殺知識習以為常,就會導致對殺害人習以為?!驗榇_切而言,人就是知識;還會導致對人的缺失習以為常。下面給大家?guī)硪恍╆P于九年級歷史第六單元知識點上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歷史第六單元知識點1
君主立憲制的英國
一.議會與王權的斗爭
1.17世紀初,英國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tǒng)治。國王詹姆士一世來自蘇格蘭,狂熱地推崇“君權神授”理論,渴望王權專斷。他認為,王權是上帝所賜,國王是上帝派到人間的統(tǒng)治者,神圣不可侵犯。他不經議會批準,強行征稅,使議會與王權處于對立狀態(tài)。
2.詹姆士一世的言行與英國的法律政治傳統(tǒng)嚴重不符。英格蘭曾在1215年頒發(fā)《大憲章》,維護教俗貴族的特權,規(guī)定沒有經過協商,國王無權征稅,逐漸確立了“王權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則。13世紀末,英格蘭基本確立議會制度。議會由上下兩院構成,上院由貴族組成,下院由騎士和平民代表組成,稅收權掌握在議會手中。
二.革命的發(fā)生
1.繼詹姆士一世之后,查理一世繼續(xù)推行君主專斷政策,無視議會的權力。1628年,議會向國王呈遞了一份《權利請愿書》,重申查理一世在沒有得到議會同意的情況下,不得征稅;不經法院判決不能隨意逮捕人;和平時期不能隨意在居民家中駐軍。這份請愿書表達了議會限制王權的意圖。查理一世先是假意應允,在得到撥款后卻解散了議會,議會和王權的矛盾激化。
2.1640年,議會重新召開,議員們不斷抨擊國王專權。查理一世惱羞成怒,派軍隊闖入議會,企圖逮捕反對他的議員,挑起了內戰(zhàn)。經過幾年的反復斗爭,議會軍隊打敗國王軍隊。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臺。隨后,英國宣布為共和國。然而,共和國的權力卻落在了以克倫威爾為首的軍隊手中,議會有名無實。議會尊克倫威爾為“護國主”,克倫威爾獨攬大權。革命廢除了君主制,卻沒有終結個人專權的統(tǒng)治。
三.《權利法案》
1.1660年,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二世接受議會有條件的邀請,做了英國國王。英國恢復了君主制,但國王的權力受到了很大限制。查理二世的繼任者是他的親弟弟—詹姆士二世。詹姆士二世是個天主教徒,他在英國恢復天主教和專制制度,進行反攻倒算,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2.1688年,英國議會作出決定:廢黜詹姆士二世,迎請他的女兒瑪麗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國,史稱“光榮革命”。1689年,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重申英國人“自古就有的權利”,如議會定期召開、享有討論國事和言論自由的權利、征稅權屬于議會、國民可以自由請愿等?!稒嗬ò浮愤€規(guī)定,國王不經議會許可,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zhí)行,不得征收捐稅。議會還規(guī)定,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擔任英國國王,英國國王也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威廉夫婦接受了《權利法案》和議會的要求。
3.以《權利法案》為基礎,英國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從此,分歧可以在議會中協商,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內戰(zhàn)。
九年級歷史第六單元知識點2
美國的獨立
一.獨立戰(zhàn)爭的序幕
1.從17世紀開始,英國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個殖民地。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移民來到北美,他們的辛勤勞動促進了當地農業(yè)和工商業(yè)的發(fā)展。英國國王和貴族把北美看作是英國的原料產地和銷售商品的市場,英國殖民者驅趕當地的印第安人,剝削歐洲移民和從非洲販來的黑奴。1765年以后,英國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頒布了一系列新稅法,激化了北美人民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的矛盾。1773年,英國政府授權東印度公司壟斷北美的茶葉貿易,引發(fā)了新的抗稅浪潮。
2.1775年4月19日凌晨,800名英軍開赴波士頓西北郊搜查軍火,在萊克星頓與埋伏在那里的武裝村民交火,美國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
二.華盛頓與獨立戰(zhàn)爭
1. 萊克星頓的槍聲激發(fā)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抵抗熱情,各地人民紛紛組織起來,武裝支援波士頓。
2. 1775年5月,北美13個殖民地的代表聚集費城,召開了第二屆大陸會議。會議上,華盛頓強烈主張武力反抗英軍,會議一致決定把民兵整編為大陸軍,委任華盛頓為總司令。與此同時,北美人民要求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
三.《獨立宣言》與美國憲法
1.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宣言列舉了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種.種暴政,號召殖民地人民反對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丢毩⑿浴肥堑谝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獻,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2.《獨立宣言》發(fā)表后,大陸軍與英軍的戰(zhàn)爭仍在進行。法國支持美國獨立。1777年,一支6000余人的英軍在薩拉托加陷入大陸軍的包圍,被迫投降。薩拉托加大捷是獨立戰(zhàn)爭的轉折點。之后,法國承認美國,公開參戰(zhàn)。歐洲各國也因與英國的矛盾結成了“武裝中立同盟”,英國陷入孤立。1781年,美法連軍在約克鎮(zhèn)與英軍激戰(zhàn),英將康華利率部下投降,美國獨立戰(zhàn)爭結束。1783年,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美國獨立戰(zhàn)爭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戰(zhàn)爭,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3.《獨立宣言》發(fā)表后,各州先后制定了州憲法。美國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國家的全國政府軟弱無力。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齊聚費城,由華盛頓主持召開了制憲會議,經過爭論和妥協,最終制定出美國憲法。憲法依據分權制衡原則設計了一個聯邦制共和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統(tǒng)、國會與最高法院及其相關機構各司其職,相互制衡;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權力;總統(tǒng)和議員由選舉產生。1787年美國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對后來許多國家的政治變革產生了重要影響。
九年級歷史第六單元知識點3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一.舊制度的危機
1.18世紀開始,法國封建制度進入了腐朽沒落的時期,也就是“舊制度”時期。國王路易十五通過加重稅收等方式阻礙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這一時期,法國乃至歐洲開展了一場反對舊制度的思想文化運動。進步的思想家們著書立說,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提倡對民眾進行啟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驅散愚昧的黑暗,因此,這場運動被稱為“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
二.法國大革命
1.舊制度對經濟發(fā)展的制約,致使法國各種社會矛盾激化。支持美國獨立戰(zhàn)爭使法國政府債臺高筑,財政危機更加嚴重。為此,國王路易十六不得不于1789年5月召開三級會議,討論征稅的問題。
2.按照原來的方式,三級會議分三個等級分別開會,每個等級,不分代表多少,都只有一票表決權。在這次會議中,第三等級堅決要求增強自身的政治權利,主張三個等級合并開會,實行一人一票的表決制度。此后,第三等級的代表自行成立“國民議會”,作為民眾的唯一代表,并指出制定憲法的要求。國王被迫讓步,一方面同意國民議會改名為“制憲議會”,要求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的代表都加入;另一方面卻暗中調集軍隊,企圖以武力控制局面。消息傳開,巴黎民眾不斷聚集并武裝起來,支持制憲議會。7月14日,巴黎民眾以死傷近百人的代價,攻占了象征國王統(tǒng)治的巴士底獄,由此引發(fā)了全國城鄉(xiāng)的暴動,法國大革命開始了。
3.法國大革命開始后,制憲議會通過了多項法令,廢除了種.種貴族特權和稅收。1789年8月,制憲議會通過了《人權宣言》,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權等基本原則。1791年,制憲議會制定了憲法,基本落實了《人權宣言》的各項原則,全面廢除了舊制度,確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4.國王路易十六被迫接受憲法,但暗地里致信歐洲各國君主,呼吁他們武裝干涉法國。奧地利和普魯士組成聯軍,進逼巴黎。法國軍隊在瓦爾密擊退侵略者,將敵人趕出國境。隨后,法國宣布廢除君主制,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3年,國王路易十六以叛國罪被送上斷頭臺。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tǒng)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
三.拿破侖帝國
1.1799年11月,拿破侖·波拿巴發(fā)動政變,組成了一個新的政府,很快建起一套高效率的國家機器。他十分重視改善財政和發(fā)展經濟,大力發(fā)展工商業(yè)和農業(yè)。為了整理革命以來的立法成果,拿破侖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為《拿破侖法典》,體現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則。
2.在戰(zhàn)場上,拿破侖再次大敗反法聯盟,他的個人威望也登峰造極。1804年,經公民投票,法國改為帝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侖加冕稱帝。拿破侖雖然當上皇帝,但在歐洲君主眼中,他仍然是革命的后繼者。反法聯盟一次次與法國較量。拿破侖大軍所向披靡,幾乎橫掃歐洲大陸。1812年,拿破侖遠征俄國,大敗而歸。1815年,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
九年級歷史第六單元知識點上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