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大全總結免費
歷史的知識點很多,高考歷史題總能糅合進很多知識點,所以學好基礎知識點很重要,以下是小編準備的一些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大全總結免費,僅供參考。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給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建立諸侯國,拱衛(wèi)王室,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tǒng)治,但同時存在分裂的隱患。
2.秦代中央設置三個最高官職: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執(zhí)掌奏章,下達詔令,兼理國家監(jiān)察事務;太尉,負責全國軍事。
郡縣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國范圍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
3.唐朝三省六部制: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草擬和頒發(fā)皇帝詔令;門下省掌審議,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政令,并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4.漢初,在地方上,郡國二制并行。
5.元朝:中央以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書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漢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監(jiān)察機構,后都演變成地方行政實體。
6.明朝:通過廢除丞相制度和創(chuàng)設內閣,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
7.清朝:雍正帝時,軍機處的創(chuàng)設,使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了頂峰。
君主專制制度的影響:極大地妨礙了社會的進步,自此,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開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強武裝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
8.鴉片戰(zhàn)爭(1840~1842):
戰(zhàn)爭中,廣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發(fā)起來反抗英國侵略者。1842 年 8 月,中英《南京 條約》簽訂,內容規(guī)定:①割香港島給英國;②賠款 2100 萬銀元;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口通商;④協(xié)定關稅。
影響: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9.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56~1860):
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洗劫焚燒了圓明園。1860 年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俄國在此期間趁機先后共侵占了中國 150 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10.甲午中日戰(zhàn)爭(1894):
黃海海戰(zhàn)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英勇作戰(zhàn),壯烈殉國。1895 年,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內容規(guī)定:①割遼東半島、臺灣(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澎湖列島給日本;②賠款白銀 2 億兩;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影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歷史必背知識點歸納
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通過分封周王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過層層分封,西周形成了貴族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一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點有嫡長子繼承制、大宗與小宗是相對的、政治制度方面體現(xiàn)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級貴族享受“世卿世祿"特權,把“國”和“家”密切結合起來。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xiàn)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緣關系方面的體現(xiàn)就是宗法制。
百家爭鳴和漢代儒學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繼承了孔子的“仁”,并將其發(fā)展為系統(tǒng)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貫穿著民本思想。
(2)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道",強調一切要順應自然,提倡清靜無為、知足寡欲;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老子哲學思想的精華是其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3)韓非子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繼承和總結了戰(zhàn)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
(4)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社會大動蕩大變革的環(huán)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適應當時社會的需要,所以一直沒有受到統(tǒng)治者的重視。
(5)西漢時期:兩漢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對儒學進行了改造,適應了中央集權制的需要,從而確立了儒學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正統(tǒng)地位。
中國古代科技和文學藝術
(1)科技:以四大發(fā)明為代表的中國古代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對周邊國家乃至世界文明的發(fā)展進程.都產生過巨大影響。
(2)古代書畫:古代中國書畫一體,其藝術獨具東方神韻,在世界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對周邊國家產生重大影響。
(3)古代文學:中國古代的文學也輝煌燦爛。從春秋的《詩經》、戰(zhàn)國的楚辭,直至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不斷得到發(fā)展.并呈現(xiàn)平民化的趨勢。
(4)古代戲曲:以京劇為代表的古代中國戲曲獨樹一幟,雅俗共賞。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1)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共產黨誕生,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國共合作促成國民革命高潮到來。
(2)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農村 革命根據(jù)地。
(3)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以偉人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4)中國的抗戰(zhàn),是在國共實現(xiàn)第一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領導下的全民族抗戰(zhàn)。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為世界反法兩斯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5)1946年6月,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qū),內戰(zhàn)爆發(fā)。l947年春,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對陜北、山東解放區(qū)的重點進攻。1947年6月,人民解放軍開始反攻。
(6)1948年9月至l94 9年1月,解放軍取得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的勝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發(fā)起渡江戰(zhàn)役,解放了南京。
高考歷史有哪些必背考點
先秦
1、西周的興衰。
2、分封制的內容、實質。
3、全面理解和說明春秋到戰(zhàn)國時期我國社會由奴隸社會瓦解到封建制度確立,分裂割據(jù)走向統(tǒng)一集權,民族融合局面出現(xiàn)的歷史發(fā)展趨勢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表現(xiàn)。
4、正確評價春秋戰(zhàn)國期間的兼并戰(zhàn)爭。
5、商鞅變法的背景,內容,作用和實質(是在經濟,政治上確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樣體現(xiàn)和完成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歷史發(fā)展趨勢)。
6、戰(zhàn)國時封建經濟發(fā)展的具體成就(鐵器、牛耕、水利、手工業(yè)和商業(yè))。
7、百家爭鳴局面出現(xiàn)的原因,流派,內容,結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醫(yī)學和詩經。
9、孔子(重點)、荀子,孟子,韓非和屈原。
秦漢
秦漢——多民族大一統(tǒng)的封建社會的形成、鞏固、問題和演變成分裂
1、秦統(tǒng)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條件。
2、秦始皇建立和鞏固統(tǒng)一和中央集權的措施。
3、從正反面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
5、秦皇、漢武多方面的活動。
6、理解和評價焚書坑儒、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內容,作用。
7、自春秋、戰(zhàn)國經秦到西漢治國思想的變動和影響。
8、秦漢與匈奴,西域,越族的關系。
9、張騫和班超的貢獻:絲綢之路。
10、造紙術,地動儀,張衡,華佗,王充,司馬遷和《史記》,數(shù)學和封建教育。
11、秦漢出現(xiàn)的封建社會的社會問題及表現(xiàn)。(土地兼并、暴政、思想專制)
12、秦漢是對后世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朝代,秦漢奠定了我國后來2000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格局,基本特點。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實?(統(tǒng)一的國家格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格局;多種土地制度基礎上的的封建小農經濟格局;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對外交流的開放格局;以儒家為主體重倫理的思想格局;以應用技術為主的領先世界的傳統(tǒng)科技與文化格局。)
隋唐
隋唐——封建社會的盛和衰
1、隋大統(tǒng)一的歷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啟后的歷史地位。
3、全面細致的識記大運河的分段、起止點、溝通河流。理解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影響。正確看待歷史上不同人物對大運河的評價。
4、多方面(從統(tǒng)治者作為,從制度,從科技,從水利,從民族交往,從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啟示。
5、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活動和評價。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均田制,租庸調制的實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間的聯(lián)系,后來的破壞。
7、全盛時期的表現(xiàn)(經濟、政治、民族、對外、文化。)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8、長安和揚州。
9、唐中央政權和邊疆民族關系的史實,共性。與漢民族關系的異同點。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對外交往和漢的不同之處及其成因。對外交流的具體史實。
11、深刻理解兩稅法的實施和影響。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原因和啟示。
13、唐文化:唐詩、韓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繪畫,書法,封建教育,醫(yī)學,孫思邈和《唐本草》。
高中歷史的解題方法
直接聯(lián)想法:主要直接回憶課本有關內容,尤其是通過聯(lián)想分辨時空方面或邏輯方面最直接的內容。
題干還原法:題干內容和答案之間必有嚴密的邏輯聯(lián)系。解題時首先把題意明顯不符的項目剔除,然后把其他各項納入題干之中,進行還原思考。
排除法:在不能確定正確選項或對考察的知識模糊不清的情況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確的,縮小選擇范圍,從而確定正確選項。
猜測法:如果對各選項認識不清,無法確定正確選項的情況下,可用猜測法。猜測時有以下規(guī)律:
(1)一般情況下,選項如超出課本知識范圍或超出大綱范圍,則為錯誤。
(2)選項不屬于歷史知識則不選。
(3)選項內容是課本上的細枝末節(jié),正確的可能性小。
(4)選擇句子最長的選項。
(5)在所有選擇題基本答完的情況下,如有個別題無法確定答案,看選項出現(xiàn)的概率,將出現(xiàn)概率較小的字母選中。
高中歷史應該如何學習
構建高中歷史的知識框架,掌握高中歷史基本目標在于掌握基礎知識,培養(yǎng)基本能力與方法,并建立起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將紛繁復雜的高中歷史現(xiàn)象置于相應的知識框架內,形成立體化的知識網(wǎng)絡,好應對高考歷史選擇題。
應重視高中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對歷史事件和歷史現(xiàn)象的本原進行全面而準確的掌握,是高中歷史學習的重中之重,高中歷史需要同學具備的各種能力與方法,都要在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因此,對歷史基礎知識的考查,是高考選擇題的應有之意。因此,掌握基礎知識自當成為歷史學科復習的重點內容。
高考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之做錯選擇題的“十種表現(xiàn)”
1、忽視題干所給時間(時期)匆忙答題。
2、概念的理解不透徹,深層的含義思維不到位
3、歷史基本史實掌握不牢固
4、歷史的階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歷史與地理的結合缺乏空間思考
6、比較和遷移歷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放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分析能力欠缺
8、歷史事件因果關系與結果混淆
9、不能準確區(qū)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10、忽略題干中的關鍵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