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冊歷史書人教版
不經歷凜冽的寒風,不會有梅花的怒放;不經歷素裹的寒霜,不會有翠竹的堅韌,不經歷厚重的白雪,不會有青松的挺直;不經歷寒冷的冬天,不會有明媚的春天!歷史課上我們就學會了前人的這些優(yōu)秀品質。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梳理歸納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五課、法西斯勢力的猖獗
(1)1933年希特勒上臺,建立法西斯恐怖統治。世界大戰(zhàn)的歐洲策源地形成,制造“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國共產黨:掀起猶太人的狂潮。
(2)1936年日本軍部內部的少壯派軍官發(fā)動兵變失敗。但此后日本軍部法西斯專政建立起來。世界大戰(zhàn)的歐洲策源地形成了。
(3)意大利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權的國家。
第六課、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
1、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國政府的首腦在德國的慕尼黑開會,史稱“慕尼黑會議”會議簽訂了《慕尼黑協定》,將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qū)讓給德國。
影響:該協定是英國綏靖政策的產物。它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綏靖政策:英法等西方大國以犧牲小國的利益來安撫侵略者,達到求得自己一時太平的外交政策。
實質:縱容法西斯,達到推動法西斯進攻蘇聯的目的。
2、大戰(zhàn)的爆發(fā):
(1)、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
(2)、德國進攻蘇聯:1941年6月,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二戰(zhàn)進一步擴大。
3、日本偷襲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戰(zhàn),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制造了珍珠港事件。美國對日宣戰(zhàn)。二戰(zhàn)達到規(guī)模。
第七課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
1、《聯合國家宣言》: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個反法西斯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保證將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聯合起來,徹底打敗法西斯國家。作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終形成。
2、雅爾塔會議: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的雅爾塔舉行了會議。會議決定要徹底打敗德國要對德國實行軍事占領,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主義:同時,決定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后三個月內,決定對日作戰(zhàn)。
3、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作用:是蘇德戰(zhàn)場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轉折點。。
4、諾曼底登陸:1944年6月6日,美英盟軍在法國北部的諾曼底實施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zhàn)場。
5、攻克柏林戰(zhàn)役:1945年4月,蘇聯軍隊對柏林發(fā)動了總攻。迫使德國在5月8日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歐洲戰(zhàn)爭結束了。
6、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1945年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歐洲戰(zhàn)爭結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二戰(zhàn)結束。
性質:這是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
(四)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和啟示:
(1)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①、這場戰(zhàn)爭的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義戰(zhàn)爭;②、反法西斯國家建立了同盟;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過了法西斯國家的力量。
(2)啟示:帝國主義是戰(zhàn)爭的根源;團結起來力量大;正義必將戰(zhàn)勝;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了沉重災難,我們要熱愛和平,反對戰(zhàn)爭等。
第8課美國經濟的發(fā)展
1.概述戰(zhàn)后美國經濟發(fā)展的主要特點: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經濟持續(xù)發(fā)展;70年代,危機與滯脹時期;80年代,恢復與緩慢發(fā)展;90年代,新經濟時代的出現。
2、20世紀70年代,由于中東產油國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引發(fā)了1974-1975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美國經濟受到嚴重打擊,經濟地位下降。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美國成為世界上負債國。
3、新經濟的出現: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第9課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fā)展
1、20世紀60年代,法國和聯邦德國等西歐國家成立了“歐洲共同體”組織;1993年,西歐在歐共體的基礎上成立了歐洲聯盟,簡稱歐盟;1999年初,歐盟各國使用單一的貨幣——歐元。
作用:歐盟成立以后,歐盟成員之間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有利于經濟的發(fā)展。歐盟成為世界上的經濟體。
3.簡述戰(zhàn)后日本成為資本主義經濟強國的主要史實。
(1)原因:戰(zhàn)后美國在日本進行社會改革,推行非軍事化政策。朝鮮戰(zhàn)爭后,美國推行扶持日本政策。同時,日本政府制定了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最新的科學技術成就,發(fā)展教育和開心技術,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fā)展。
(2)表現: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間,日本經濟持續(xù)高速發(fā)展;80年代中以后,日本實行“科技立國”政策,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80年代下半期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
(3)、對中國的借鑒:要積極對外開放,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成就;要大力發(fā)展教育和科技,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
第10課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1、赫魯曉夫的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魯曉夫上臺。他針對斯大林時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經濟、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從根本上改變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戈爾巴喬夫改革:1985年,戈爾巴喬夫接任蘇共中央___。針對經濟發(fā)展停滯局面,首先把經濟改革作為重點,但沒有取得成果。后又進行政治改革。此后,蘇聯的政治體制發(fā)生了急劇變化。
蘇聯解體:1991年8月19日,蘇聯高級官員發(fā)動政變,戈爾巴喬夫實際失去領導權,俄羅斯領導人葉利欽控制了全局,1991年底,蘇聯解體。
2、蘇聯解體的原因:僵化的政治經濟體制;嚴重的經濟危機所引發(fā)的社會危機;戈爾巴喬夫所實行的錯誤改革路線、方針和政策;社會矛盾和的激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政策等。
3、蘇聯解體給我們的歷史啟示:要始終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要妥善解決民族問題,堅持各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要時刻警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鞏固不是一帆風順的,但先進的社會制度必然會戰(zhàn)勝落后制度,我們要充滿信心
第11課、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
1、二戰(zhàn)后,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進行經濟建設,先后進行了改革,以推動經濟的發(fā)展。其中以匈牙利改革較為突出。通過改革,政治經濟形勢逐步穩(wěn)定,但也走了不少彎路。
2、東歐劇變:從1989年下半年開始,東歐各國風云突變。在一年之內,執(zhí)政四十多年的各國共產黨紛紛喪失了政權,社會主義制度也發(fā)生了改變。
3、東歐劇變的原因:①長期實行的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阻礙了經濟的發(fā)展,導致國家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困難;②日益嚴重的經濟困難引發(fā)了嚴重的社會危機;③蘇聯放松了對東歐各國的控制。
4、東歐劇變給我們的啟示:①要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方針和政策;②要成分發(fā)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要加強黨的建設,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維護黨的領導地位;④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堅持依法治國。
第12課亞非拉國家的奮起
亞洲、1、1947年,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但決定把原來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實行印巴分治。
2、二戰(zhàn)后非洲的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最先在北非展開。1952年,埃及以納賽爾為首的革命力量發(fā)動武裝起義,贏得獨立。1956年埃及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
4、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先后有三十多個國家取得獨立。僅1960年就出現17個獨立國家,因此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
5、七八十年代,非洲獨立運動深入發(fā)展。1993年3月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的歷史結束帝國主義統治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
拉美:6、1959年,古巴武裝斗爭,美國扶植的傀儡政權,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7、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巴拿馬人民為從美國手中收回巴拿馬運河的主權,展開不懈的斗爭。到1999年底,終于收回運河的全部主權。
九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
亞洲戰(zhàn)爭策源地的形成(九下P27-28)
1、形成國家:日本; 政黨:軍部。
2、形成標志:1936年軍部法西斯建立,世界大戰(zhàn)的亞洲戰(zhàn)爭策源地形成了。
3、表現: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2年“一二八”事變;
1937年“七七”事變;1937年“八一三”事變。
十三、慕尼黑陰謀(九下P34)
1、時間:1938年9月;地點:德國的慕尼黑;
與會國:德、意、英、法。
2、內容:規(guī)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之內把蘇臺德區(qū)等地割讓給德國。
3、影響:①犧牲弱小國家利益來保護自己的安全;
②禍水東引,把德國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
4、后果:養(yǎng)虎為患,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5、意義:標志著綏靖政策的頂峰。
十四、二戰(zhàn)的全面爆發(fā)(九下P35)
1、時間:1939年9月1日
2、標志:德國軍隊對波蘭發(fā)動突然襲擊。
3、影響:英法對德國宣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
十五、蘇德戰(zhàn)爭的爆發(fā) (九下36)
1、時間:1941年6月
2、標志:德軍發(fā)動了對蘇聯的侵略戰(zhàn)爭。
3、重大戰(zhàn)役: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斯大林領導)
十六、太平洋戰(zhàn)爭的爆發(fā)(九下P37)
1、時間:1941年12月7日凌晨
2、標志:日本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重創(chuàng)美國太平洋艦隊。即珍珠港事件。
3、影響:美國對日宣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
十七、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九下P39)
1、時間:1942年1月1日
2、地點:華盛頓
3、參加國:美中蘇英等26國
4、標志:《聯合國家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十八、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九下P40)
1、時間:1942.7——1943.2
2、意義: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是二戰(zhàn)的轉折點
十九、雅爾塔會議(九下P39)
1、時間:1945年2月
2、會議目的:為了協同作戰(zhàn),盡快打敗法西斯。
3、會議代表: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
4、會議地點:蘇聯的雅爾塔。
5、主要內容:①會議決定打敗德國以后,要對德國實行分區(qū)占領,徹底消滅德國的法西斯主義;
②同時決定成立聯合國。
③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本法西斯的作戰(zhàn)。
二十、歐洲第二戰(zhàn)場的開辟(九下P41)
1、時間:1944年6月6日
2、標志:諾曼底登陸,標志著歐洲第二戰(zhàn)場的開辟。
3、意義:配合蘇聯東西夾擊德國,加速其滅亡。
二十一、德國投降 (九下41)
1、時間:1945年5月8日
2、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歐洲戰(zhàn)爭的結束。
二十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九下P42)
1、時間:1945年9月2日
2、戰(zhàn)爭結束的標志: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二戰(zhàn)結束。
3、加速日本無條件投降的事件:
①1945年8月8日,美國向日本的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
②蘇聯也對日宣戰(zhàn),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
③中國軍隊也展開大反攻,發(fā)動了對日寇的最后一擊。
二十三、二戰(zhàn)的影響(九下P42)
1、影響:是一場空前的浩劫;徹底改變了世界面貌,影響世界歷史的發(fā)展進程。
2、啟示:①加強友好合作,團結互助;
②遏制霸權主義、新殖民主義、恐怖主義;
③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促進世界經濟的共同繁榮,促進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
九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
洋務運動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朝內外交困。
2.時間: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屬于:地主階級洋務派)
4.目的: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統治
5.主張(口號):師夷長技(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后期:以求富為口號)。
6.洋務派的主要活動:
①前期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李鴻章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chuàng)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③籌建三支海軍(南洋、北洋、福建);
④興辦新式學堂(第一所新式學堂是京師同文館)。
7.性質:一場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8.破產標志: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威海衛(wèi)戰(zhàn)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9.失敗原因:沒有觸動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評價: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一批近代企業(yè)。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yè)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yǎng)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戊戌變法
1.背景:民族危機的加重(表現為:《馬關條約》簽訂);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
2.時間:十九世紀末的1898年(舊歷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
4.主張: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進行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以挽救民族危亡。
5.過程: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序幕)、成立強學會(維新派政治團體形成標志)、頒布《定國是詔》(變法開始)、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6.失敗原因:一是脫離群眾,僅依靠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二是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7.意義: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有利于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傳播,具有愛國和進步作用。
8.啟示:說明資產階級君主立憲道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9.性質:資產階級維新派發(fā)起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條約》簽訂,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迅速
2.時間:1911年(舊歷辛亥年)
3.代表人物:孫中山等
4.主張:以三義(民族、民權、)為綱領,試圖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5.革命活動:1894年成立興中會;1905年建立中國同盟會(中國第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政黨),提出較為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三義(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1911年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的標志);1912年建立中華;頒布《臨時約法》。
6.失敗標志:袁世凱就任中華臨時大總統
7.意義:辛亥革命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它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8.啟示:辛亥革命的失敗,證明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當時中國是行不通的。
新文化運動
1.開始時間:1915年
2.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
3.兩面旗幟:“”和“科學”。
4.主要陣地:《新青年》。
5.主要內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對”(提倡,反對;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李大釗)
6.對象:封建的尊孔復古思想。
7.性質: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fā)著人們追求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有對東西方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這一直影響到后來。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五四愛國運動:(1919年5月4日)
(1)背景: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也是導火線)。
(2)斗爭中心:北京(前期)上海(后期)
(3)主力:學生工人(6月初)
(4)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
(5)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6)結果:取得初步的勝利,北洋軍閥政府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7)性質: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8)意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主義革命的開始。(工人階級參加斗爭并起了巨大的作用。)
2.中共一大的召開
(1)時間:1921年7月
(2)地點:上海
(3)標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4)主要內容: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選舉成立了以陳獨秀為書記的中央局。
(5)中共一大(中共誕生)的意義:中共的誕生是中國歷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北伐戰(zhàn)爭
1.黃埔軍校的建立:
1924年創(chuàng)辦的黃埔軍校培養(yǎng)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2.北伐勝利進軍
(1)時間:1926年
(2)目的: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
(3)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4)主要戰(zhàn)場:湖南、湖北;
(5)主要戰(zhàn)役:汀泗橋、賀勝橋、武昌戰(zhàn)役;
(6)勝利進軍:在兩湖戰(zhàn)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在江西消滅了孫傳芳的主力。不到半年,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1927年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3.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人民革命運動
九年級下冊歷史書人教版相關文章:
★ 初中歷史課本
九年級下冊歷史書人教版
上一篇:九年級世界歷史知識
下一篇:蘇教版九年級歷史期中復習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