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讀書心得800字
20歲如果是最美好的年華,那這本書會告訴我,20歲,我們還有太多的困惑,有太多的無奈,挪威的森林讀后感。同時年輕的我們有這必然的叛逆和率真。這部由村上春樹所寫的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是那樣的平緩舒雅,動人心弦,卻有這淡淡的悲傷。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1
海潮的清香,遙遠的汽笛,女孩肌體的感觸,洗發(fā)香波的氣味,傍晚的和風,縹緲的憧憬,以及夏日的夢境.這些組成了村上春樹的世界,這或許是個模糊的世界,如果用淚水撫平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清晰,這就是一種感動。
渡邊、綠子是現(xiàn)世社會里兩顆絕無僅有的璀璨明珠。他們天生就懂得尊重自己感覺,不會因為內心感覺奇特、“骯臟”、自私而刻意壓抑它們,他們天生就有抗拒“非黑即白”的現(xiàn)世道德的力量。他們不會自己把自己看成怪人,別人把他們看成是怪人的時候,他們也不會認為自己是怪人。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會如此.
只是渡邊與綠子獲得尊重自己感覺的途徑不同。綠子尊重自己的方式仿佛是從外部世界獲得的,不隱瞞自己的感覺,不用非此即彼的現(xiàn)世道德約束自己,是綠子與自我和解的方法,是綠子尊重自己的感覺的途徑,也是她深深吸引渡邊之處。
渡邊天生淡定從容,現(xiàn)世規(guī)則控制不了他,他自己也不控制自己。在他那里,既也善也無惡,既無好也無壞,既無忠也無奸,他“既不辯護也不解釋”。他像海上一葉小船,既無帆也無升帆的欲望,只任海風海浪任意把他吹到任一個角落。他在哪兒都是他自己。
渡邊選擇綠子合情合理,只有綠子才是渡邊內心感覺的棲息之地,綠子是渡邊自我的實現(xiàn)之地。一開始,渡邊以為自己只會迷戀純而美的直子,但渡邊最后認清了自己的內心,對綠子說:“但見不到你后我才深深意識到——只因有你,我才得以好歹堅持到現(xiàn)在。而失去你之后,我實在孤獨得好苦。”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2
《挪威的森林》讀完很久以后,才決定寫下點東西。記得當時僅僅覺得這是一部名家寫的,關于死亡、愛情與性的,文字優(yōu)美而又略帶抑郁的一本被某同學成為h書的日本小說。雖然能知道故事的梗概了解到人物的性格,但是對于其中的很多情節(jié)卻是難以理解,人物思想更是難以捉摸。
然而奇怪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人物,那些事情仿佛是在腦海中生根發(fā)芽,自動生長,逐漸變得清晰起來,渡邊、直子、木月、綠子、玲子、永澤、初美還有那總是作為渡邊口中笑話素材的“突擊隊”,仿佛真的存在于這個世界一般,在我極目遠眺能夠看得見的一個不知名的地方,上演了他們的故事。
自己感覺與他們的距離慢慢接近了,于是想寫下點東西,談談我的感受。
文章的一開頭變?yōu)楸緯於艘环N安靜的略帶憂傷的基調。時隔多年的“我”來到漢堡機場,“抬起頭,我仰望飄浮在北海上空的烏云,一邊思索著過去的大半輩子里,自己曾經失落了的。思索那些失落了的歲月,死去或離開了的人們,以及煙消云散了的思念。“十八年后的今天,那片草原風光也仍舊歷歷在目。綿延數(shù)日的霏霏細雨沖走了山間光禿禿的地表上堆積的塵土,漾出一股深邃的湛藍,而十月的風則撩得芒草左右搖曳,窄窄長長的云又凍僵了似的緊偎著蔚藍的天空......”這樣的風景,讓“我”想到了過去的很多,本想早點為直子寫點東西,但一直動不了筆,因為“原來我想只有這些不完整的記憶、不完整的思念,才能裝進小說這個不完整的容器里?!?/p>
作者就這樣把我們帶進了他的故事里,亦如之前那純的美風描寫般,走進了他那純美憂傷的回憶中。
木月是“我”——渡邊的好友,直子的青梅竹馬,木月的突然離去,隔斷了“我”與直子的聯(lián)系,直到一年之后的某一天,“我”與直子在東京街頭的偶然相遇,倆人之后便進行著不定期的見面,直到直子20歲的生日,兩人發(fā)生了關系。之后直子進入了一家精神療養(yǎng)院接受治療,“我”與直子保持著書信來往,在看望直子的時候,認識了與直子同間宿舍的玲子。在此過程中,“我”又認識了活潑充滿生命氣息的綠子,兩人漸漸產生感情,“我”游走在直子與綠子的感情糾葛當中,直到某一天直子的突然離去,在“我”獨自孤苦充滿悲痛的一個月的旅行后,在玲子的幫助下,決定和綠子在一起。
故事大概如此,在這個看似有些無聊并且略帶狗血的故事中,死亡與性來的都是那么自然,讓剛開始看完書的我覺得相當?shù)牟豢伤甲h。然而這么久之后我才慢慢發(fā)現(xiàn),作者想要描述的也許就是這樣一個生與死,死忘與永恒以及人性之間的一些富有哲理性的東西吧。
死在文章中發(fā)生的是那么的自然,仿佛順理成章?!拔摇钡暮糜涯驹碌乃溃瑢⑸肋h定格在了17歲,“我”的好友永澤女朋友初美的自殺,意料之內,情理之中,綠子父親的死,讓我們看到了生命是那么的脆弱與渺小,“突擊隊”的消失作者未說明什么,也許是死在了那樣一個看似荒.唐的社會中吧。其中直子突然的離去,最讓我無法接受,本來幻想著是已經基本痊愈可以與“我”過上美好的日子,卻就那樣悄無聲息的走了。就像文章中“我"的感慨吧“不管擁有怎樣的真理,失去所愛的人的悲哀是無法治愈的。無論什么真理、誠實、堅強、溫柔都好,無法治愈那種悲哀。我們惟一能做到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脫出來,并從中領悟某種哲理。而領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繼之而來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樣地軟弱無力?!彼朗强膳碌模欢鴧s也是不可怕的,就像是木月墓碑上的座右銘,“死不是生的對等,而是潛伏在我們的生之中。”也像前面“我”所想到的,“我將死看成是一種和生完全迥異的東西。死,就是“總有一天,死會緊緊的箍住我們。但是反過來說,在死箍住我們之前,我們是不會被死箍住的”。我一直覺得這是最合乎邏輯的思考方式。生在這頭,死在那頭。而我是在這頭,不是那頭。然而自從木月自殺的那個晚上開始,我無法再把死(還有生)看得那么單純了。死已不再是生的對立。死早已存在于我的體內,任你一再努力,你還是無法忘掉的。因為在五月的那個夜里箍住木月的死,也同時箍住了我?!?/p>
其實后來細細想來,直子的死也在情理之中。文中也許早就埋下了伏筆。就像是文章開頭所提到的,木月死后,直子其實已經掉入了自己所幻想的那口井中,也像是走入了挪威的森林,迷茫無助不知所措,以為緊緊跟著渡邊便會沒事,不過她也知道,就像她自己所說的那樣“沒有誰能夠永遠保護另一個人呀!”同時直子也覺得自己對不起渡邊,傷害了渡邊。因為她知道知道渡邊是喜歡自己的,然而自己真的愛著的卻依舊是木月。渡邊終究不能和直子在一起,也許在直子20歲生日那天,文章就已經說明了,“許久許久,螢火蟲才又飛了起來。好似想起什么一般,它忽地振翅飛起,只一瞬間它已經越過扶桿飛進黑暗中了。它似乎想把失去了的時光統(tǒng)統(tǒng)要回來一樣,在水塔邊飛快地畫了個弧,又在那兒逗留一會兒,眼見那道光化入風中,這才向東飛去。螢火蟲消失之后,那道光的軌跡依舊在我心中滯留不去。閉上眼睛。那抹淡淡的光仿佛無處可歸的游魂似的,在濃暗中不停地徘徊。黑暗中,我?guī)状紊斐鍪秩ァ5珔s什么也碰不到。那抹小小的光線在我指尖就快碰著的地方?!敝弊右苍S就是那只螢火蟲也說不定。
以上的事情我還可以接受可以體諒,但是渡邊與玲子的行為,卻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玲子是直子的室友,同住在一起的病人,渡邊是在探望直子的過程認識了玲子。直子死后,玲子也出了院第一個來找的就是“我”,與帶著痛苦旅行回來的“我”見了面。在房東家的晚上,“我”與玲子發(fā)生了關系。剛剛看到這里的時候,我只想說一句我去!在這樣的時刻面對這樣的人“我”竟然也能與玲子發(fā)生關系!?難道性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就只是像吃飯那樣隨意嗎?渡邊你到底愛不愛直子啊!?也許我沒有注意,那天玲子梳著直子的發(fā)型,穿著直子留給她的衣服,“我”恍惚之中仿佛看到了直子又來到了眼前吧!不禁想到了作者的構思巧妙,木月的死聯(lián)系到了“我”和直子,“我”成為了直子對于木月的精神寄托,直子的死又聯(lián)系到了“我”和玲子,玲子成為了“我”對于直子的精神寄托吧!不僅如此,其實我覺得文章中的“我”也不是一個濫情的人,“我”其實就只是一個渴望能被人理解,一個純情的人罷了。就像永澤對于我的評價,“我和渡邊有相似之處?!庇罎烧f。“渡邊和我一樣,基本上只對自己的事感興趣。至于傲不傲慢,分別在此。我們只對自己的所思、所感以及如何行動感興趣。因而能夠把自己和別人分開來考慮事情。我欣賞渡邊的就是這點。但他本身對這點還不能完全識別,所以還會覺得彷徨和受傷?!薄拔摇睈壑弊樱瑥仡^徹尾的愛著,也喜歡玲子,喜歡她的皺紋,愛著綠子,在那個溫暖的下午一同看著火景的時候情不自禁的親了她一口,她的活潑與直白仿佛給“我”的生命注入了無限的活力?!拔摇敝皇沁@樣單純的愛著,愛著那些渴望了解我,理解我的人,甚至只是單純的喜歡著玲子的皺紋!看似荒.唐!一個男人怎么能同時喜歡這么多女人,其實,“我”也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一個只是想追求自己喜歡的事喜歡的人有著最簡單最純情的愛的人,最原始的愛本來就是這樣,純情而又簡單不需要道德規(guī)范不需要其他任何理由,只是喜歡上了而已。就像玲子對我的來信上寫著,“這并非任何罪過,只不過是大千世界上司空見慣之事。在風和日麗的天氣里蕩舟美麗的湖面,我們會既覺得藍天迷人,又深感湖水多嬌——二者同一道理。不必那么苦惱。縱令聽其自然,世事的長河也還是要流往其應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盡人力,該受傷害的人也無由幸免。所謂人生便是如此。這樣說未免大言不慚——你也到了差不多該學習對待人生方式的年齡。有時候你太急于將人生納入自己的軌道。假如你不想進精神病院,就要心胸豁達地委身于生活的河流。就連我這樣最弱而不健全的女人,有時都覺得人生是多么美好。真的!所以,你也務必加倍追求幸福,為追求幸福而努力?!?/p>
最后想說一下對于這篇小說有關人性的一些看法。
直子住的療養(yǎng)病院,其實也許就是作者構想出來的一個理想的世界。這個世界是我們所謂的不正常的人所居住的世界,正如文章所說,“我們到這里來不是矯正扭曲的,而是要來學習適應那種扭曲的。他又說我們的問題之一,就是無法承認并接受那種扭曲。就像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特的走路方式一樣,感覺、思考和看法也都有不同的地方,即使想改正也不是一蹴可及的,如果勉強修正,恐怕別的地方又會變得很奇怪。當然這是很單純的說明,而且只不過是我們問題中的一小部分,但我還是了解他所想要說的。或許我們是真的無法適應自己的扭曲吧!所以就沒有辦法把這種扭曲所引起的真實痛苦好好地加以定位,因此只好遠離它,進到這里來。在這里我們不會去折磨別人,別人也不會折磨我們,為什么呢,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是‘扭曲’的。這就是這里與外面世界完全不同的地方,外界有很多人都不曉得自己是扭曲的。但是在我們這個小小的世界里,扭曲正是一個前提條件。我們就像印地安人那樣在頭上插著代表本族的羽毛,承認自己的扭曲。所以能夠不傷害彼此地安靜渡日?!钡鋵嵶髡咚麚P的贊美的也許就是這樣的一個世界吧。能夠正確的看待自己以及他人的缺點與毛病并一起攙扶著、努力著相互改正,在這個世界里沒有歧視,因為我們都知道自己不是最完美的,自己都有著很多很多的缺點,我們沒有彼此嘲笑而是手挽著手共同努力共同改變!相反我們所謂正常的世界,人與人變得冷漠無情,嘲笑與嫉妒時有發(fā)生,每個人的心都是緊閉著的,不對外敞開的、冷漠的!我們的心需要理解,需要溫暖!就像學校的革命分子要發(fā)動什么所謂的大學改革,誠如“我”所說,“又重新開課時,最先出席上課的竟是帶動的那伙人。就像不曾發(fā)生過什么事似的,他們到教室來上課、作筆記、點名時也應聲。這可就奇了。因為決議仍屬有效,根本還沒有人宣布終止。雖說學校請來機動隊沖破防柵,但原則上仍在持續(xù)當中。而且在決議時他們還曾經大放厥詞,把反對(或是表示懷疑)的學生罵得狗血淋頭,或是群起圍剿。為此我去找過他們,問他們何以不繼續(xù),反倒上起課來了,他們也答不出個所以然來。他們當然答不出來,因為他們其實是害怕缺課太多的話會被當?shù)?。這班人居然也來高呼大學解體,簡直太滑稽了。這班下流的家伙本就是依風向來決定音量大小的。我在心中對木月說,喂!這世界真是太可怕了。這班人拿了大學學位之后,便到社會上去拼命地制造更下流的社會?!币蚕窬G子說的,“當時我就想,這些全是偽善冒騙的人。他們適當?shù)刭Z弄堂皇的言詞而自鳴得意。讓新來的女生大表欽佩,其賞心里只想著把手塞進女生裙內那回事。等到升上大四了,趕緊把頭發(fā)剪短,準備畢業(yè)后進三菱公司、tbs電視臺、ibm電腦或富士銀行做事,娶個從未讀過馬克斯的漂亮太太、替孩子接個文雅又講究的名字。什么叫粉碎產學協(xié)同聯(lián)盟?我笑得眼淚都流出來啦。其他新生也很過分。大家其實聽不懂,卻都裝著很懂的表情無緣無故地傻笑。事后就對我說,你真傻,即便不懂,只要拚命點頭稱是就行了嘛。”這就是所謂的我們正常的世界?作者想要抨擊的也許是此吧!像是那“突擊隊”,莫名其妙的就消失了,在“我”的眼中,他僅僅只是一個笑話的素材而已,即使“我”本來不覺得那么好笑,但是講出去總是會變成令人發(fā)笑的話題,作者對于他的突然消失,想要表達的也許是這樣吧,像“突擊隊”這樣有著小小的夢想單純而又可憐的人,終將會在這樣黑暗無情的社會洪流中被淹沒。而像渡邊這種性情極致的到能讓你感動死的同時又讓能你能覺得冷漠到無法忍受的人,不會為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所羈絆,所迷茫所彷徨并且嘲笑政府人才垃圾無能的人,反而卻輕輕松松進入了國家政府機構,他進入不是為了追求權力而已,僅僅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這難道不是對國家機構冷漠無情而又無能的一種徹頭徹尾的嘲諷嗎?綠子,是我在這部小說里最喜歡的人物了,相信大多數(shù)人也跟我一樣,記得跟臭傻b傳人兄講到綠子自己編的那首“什么都沒有”的歌時,我徹底笑翻了。喜歡綠子的那種純真坦率,喜歡她直白無露的表達自己的感情,雖然有時說了點那么下流的話語但是顯現(xiàn)出的只有一個單純可愛直白的形象而已,像這樣一個形如人名如春風多面能給人帶來無限生機的綠子,要是渡邊能不喜歡他我也只能說渡邊有搞基傾向了!所以對于渡邊對綠子那種簡單純真的愛我還是十分以非常的能夠理解的!
其實像渡邊這種平凡而又普通的人,最終選擇額與永澤不再有任何來往是正確的,確實,“我”只想過著屬于我的普通生活而已,就這么平平安安幸幸福福的生活下去。雖然生活中有很多無奈,就像作者所描述的這樣的社會,“突擊隊”的消失,其實也就四宣告著這個社會的冷漠無情,而直子的死、玲子的離開,也就是宣告著這樣的一個理想國度終究不會存在吧!
我只想過普通人的生活而已,簡單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太多的事情也許我們考慮的再多也沒有什么用處,“我”在哪里,送走玲子后的“我”也許終于走出了那挪威的森林吧!一遍又一遍的呼喚著綠子的名字,只想著能夠抓住屬于自己的幸福......
寫了這么多,留下自己的小小想法。無論你的生活多么的接近與幸福,但如果你不努力的追取,也終將與之失之交臂。人生的道路上,自己,到底在哪里,自己,一定要清楚的明白。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3
文章中很巧妙的安排了“三人行”的場合。像是最開始的的渡邊、木月、直子;到了后來的了渡邊、永澤,初美;然后到了渡邊、直子、玲子;還有一個我至今還存在疑問的“三人行”:渡邊、綠子以及綠子父親。在我看來這“三人行”中渡邊為一個軸承的作用。
直子一直喜歡著木月,直子在木月死后把渡邊當成了木月的替代品。然后玲子是喜歡著直子(根據(jù)那個學鋼琴的女孩的事兒,玲子或許是一個同性戀,直子也有可是那個女孩的替代品),這也不難解釋為什么玲子要和渡邊做那種事情。接著是綠子的父親,綠子的父親以為渡邊是綠子的男朋友,所以想讓渡邊成為自己的替代品來照顧那個最不聽話的小女兒綠子。或者倒過來可能說得通,綠子喜歡自己的父親,所以才在父親的遺照前脫衣服,然后讓渡邊穿父親的睡衣,也許綠子心中渡邊是父親替代品。最后一組三人行也是渡邊唯一沒有成為替代品的一組,就像永澤自己說的,大多數(shù)人都是庸俗。這里的庸俗可以說的是互為替代品的那種庸俗,永澤和所有人不一樣,他即不是誰的替代品,也不把誰當成誰替代品,而初美也是一個所謂庸俗的人,后來結婚了可能那個男人也是永澤的替代品,這也就解釋了她為何自殺的原因,她或許發(fā)現(xiàn)了,永澤是永澤而自己丈夫是自己丈夫。這樣說來直子的死和初美的死是一樣的,直子認清渡邊不是木月的事實后也選擇了自殺。
同樣的渡邊把玲子、綠子已經他高中的女友當成了直子的替代品,但最終他也跳出來替代品的循環(huán),如果跳不出來的活他也會選擇和初美與直子一樣的結局。那跳出來就變成了什么呢?就變成了永澤這種人,永遠不會因為愛情發(fā)愁,也不會認為誰是誰的替代品。有個小小的暗示不知大家看錯了沒有,永澤后來出國去的是德國,然而渡邊在開篇的時候去的也是德國。文中永澤也認為渡邊和其他人不一樣,可能也因為這個原因。
或許渡邊忘記不了直子,可能這樣是最后的安排了,直子死了可以和木月永遠的在一起,哪怕渡邊也自殺那就和17歲那年一模一樣,那可能一樣的事情又會發(fā)生,或者看似最差的結局會是最好的結局。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4
“傳說,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得會讓人迷路的森林。那種,人進得去卻出不來的巨大原始森林。”
——《挪威的森林》
生活就像這片挪威的森林,不管我們愿不愿意,我們都要走進去,因此我們才不可避免的對生活感到迷茫和痛苦。讀完此書,心中隱約的明確,這是一本極度私密化的讀物,也是予心靈深處的一份與“孤獨”的共鳴。
初看書名——《挪威的森林》,給人的一種清新、自然的視覺感受以及畫面感。憑借我們的想象力,顧名思義的聯(lián)想到自然綠色的生命力和美好。讀完之后,不僅僅是富有美感的美好,而是無意識的接受和體驗到更多元化的元素。帶給我的更多是悲傷與無奈。
書名源自披頭士的“挪威的森林”,歌詞很通俗,描述了兩人一次意猶未盡的邂逅,可終究不過一人醒來,一人離去。
書中作者將這感受具象化了。“海潮的清新,輕拂的風聲,女孩肌膚的感觸,塵土的氣味,朦朧的夜色,縹緲的憧憬,以及童話般的夢境.....”這些組成了渡邊的世界。那是一種微妙的,無以名之的感受,朦朧且真實,撩人又莫名.
“挪威的森林”正是象征著這樣一種感受。
挪威的森林讀后感5
《挪威的森林》有人說此書是一部戀愛小說,也有人說這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小說。個人感覺以上的概括難以詮釋這本小說的類別。作者本人曾明確的表態(tài),該書有著他個人的主題構思和想法,也就是他個人的寫作意識。但是,藝術創(chuàng)作理論告訴我們,在追溯藝術創(chuàng)作的本源地的時候,其歸屬并不屬于創(chuàng)作者本人,而應該是歸屬于作品所處時代環(huán)境的創(chuàng)作活動當中。也就是說,在我們在對某個作品追根溯源的時候,盡管需要解析的往往并不是其作者本身的創(chuàng)作初旨,而需要自己的見解與感喟。
譯者林少華說過,《挪威的森林》從內容或則性質來看,這是一部戀愛小說。從風格或則手法來看,這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小說。讀完此書后我深感認同。
本書所謂的主人公渡邊是一個喜歡讀書,音樂,思考,獨處的男人,有著極度感性與理性的兩面,執(zhí)著于反復的閱讀《了不起的蓋茨比》,最要緊的一點是:對待自己和對待他人都極為真誠。
文中共介紹了四位與渡邊相關的女性角色,直子、綠子、玲子和初美。這四位女性間色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初美,雖然文中描寫初美的篇幅少之又少,但是我對于初美的印象始終是,嫻靜,理智,幽默,善良,穿著華貴而高雅。在我看來初美就是渡邊心中最理想的女性。初美之所以是渡邊心中最理想的女性,主要是因為初美是他“少年時代的憧憬”的象征。
渡邊本人也說過類似的話語,他向往純真的一個男子,而代表純真的人物都是同性且離他遠去,文中另兩個間色,木月和敢死隊。木月的死不僅僅意味著一個朋友的失去,而且意味著純真客體的毀滅。之后初美也是一樣,所以渡邊在得知初美自殺后,同文中另一個間色永澤徹底絕交。正因為永澤缺乏純真情懷,渡邊從未向他交心。用村上春樹的話說,永澤是一個在道德意義上破產的人。另外,渡邊愛不釋手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蓋茨比也是個經歷坎坷而始終不失純真的典型人物。尋求純真的過程,無疑就是精神成長的過程。
但是村上春樹寫作魅力不光如此,另一種看法則是渡邊在文中其實并非主角,而是作為陪襯,引出有鮮明個性的一群人。渡邊是敢死隊的室友,是木月和永澤的摯友,是直子與玲子的慰藉,是綠子的愛情。渡邊是陪襯,換成這種角度看待,也許這是渡邊既有個性又沒有個性的原因之一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