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主觀題拿高分
對于文科生來說,高考政治主觀題是一項得分重點,也是一個得分難點。如何答好主觀題?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拿高分?吉大附中高中部政治教師王偉,總結其多年高考帶班經驗,為高三文科生提供了兩條“妙招”。
妙招一:審題答題的基本路徑——按步就班
第一步:先審設問后審材料。首先,通過審設問要弄清命題的限定性:知識范圍限定(是經濟常識還是哲學常識、政治常識,文化生活,還是具體的知識);問題角度限定(應回答“是什么”還是回答“為什么”“怎么樣”“怎樣做”);材料限定(是否要求結合材料、結合哪個材料);對象限定(要求我們對什么分析);主體限定(是黨、國家、政府、企業(yè)、個人、還是經營者、勞動者和消費者的角度)。其次,審材料時要結合設問提取有效信息,先找出核心思想,再圍繞核心找出相關信息;如果是表格材料,要全面解讀表題目、表頭、數據、尾注,要細致全面。
第二步:回憶、聯想曾學過的與該題設問、材料相關的概念、觀點、原理和其他基礎知識,力爭全面。
第三步:整理答題思路,一定要列簡要的提綱,要根據試題的分值猜測答案要點可能有幾個,同時要確定采用演繹式(從原理入手結合材料說明)還是采用歸納式(從材料分析到概括原理)的答題方法。
第四步:書寫要整潔,邏輯要嚴謹,層次要清楚。使用學科術語,標清序號,達到規(guī)范化、段落化、序號化、層次化。
妙招二:主觀題設問歸類梳理——觸類旁通
“是什么”類型。通常包括現象題和體現題:現象題即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文化現象或政治現象。首先,對材料進行全面分析,整體把握;其次:在文字材料中找出所包含的全部經濟、政治或文化問題;最后,把圖表、數據轉換為書面文字,直接概括,不必引入觀點,不必進行分析。體現題即材料體現原理(原則)、觀點、道理等。
首先,要注意一個材料體現多個原理,要從多角度回答;其次,多個材料體現一個原理,找共同點;最后,注意答題格式,以及原理加材料中的作法(即如何體現)。
“為什么”類型。通常包括原因、重要性、必要性及意義:原因題即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產生這種現象、說明理由。首先,答案各要點必須與設問的對象之間有因果關系;其次,答題格式即客觀必然性加意義(重要性)。意義題即分析經濟意義、政治意義、文化意義。其中經濟意義包括:根據不同主體定要點(從對國家、對企業(yè)、對居民/消費者等);根據經濟活動的性質和不同環(huán)節(jié)定要點如:根本性質:鞏固公有制主體地位、發(fā)揮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實現共同富裕、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等;政治意義:對黨、對政府、對公民、對社會熱點、對國際;文化意義:弘揚民族文化,培養(yǎng)民族精神等。
“怎樣做”類型。如何做,采取哪些措施,有什么啟示。啟示題即上述材料給了我們什么啟示:首先,從材料、設問的關鍵詞和材料呈現的措施中去感悟;其次,只答方法,啟示就是方法(怎么做)。
措施題即我們應怎樣做,請你對此提出合理化建議。首先,從材料中找方法,材料呈現的是負面現象,其反向就是正確方法(如材料是環(huán)境污染等,其反向就是加強環(huán)保、合理利用資源);如果材料中呈現的是正確做法,只需對這種做法加以概括、總結即可。其次,從課本知識中找方法;再次,從當前政策中找方法(黨代會、兩會等提出的重大措施)。
“看法、認識、評價”類型。談談對觀點或對上述材料(現象)的認識等。首先,聯系材料,分解設問。把問題可以分解從四個角度思考:“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怎么做”。聯系具體要求選擇好角度進行回答。
總之,答題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具體分析,謹防定勢。
高中政治生活部分復習重點及技巧
【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
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參與政治生活?
①要行使……政治權利和自由,履行……政治義務(掌握2個權利,4個義務)
②要堅持……基本原則(掌握2個原則)
③要依法有序參與政治生活,正確處理政治權利與義務關系
④公民參與政治的途徑與方式(掌握“民主決策的方式與意義”、“民主監(jiān)督渠道和意義”)
【聯系:公民求助或投訴的途徑與方式】
⊙公民政治權利與自由: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監(jiān)督權、6項政治自由
⊙公民政治義務: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安全榮譽與利益、服兵和參加民兵組織
⊙公民參與政治的基本原則:權利與義務相統(tǒng)一原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統(tǒng)一原則、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
⊙公民參與民主決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
公民參與民主決策意義:有利于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
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參與政治的熱情,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公民參與民主監(jiān)督渠道:信訪舉報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輿論監(jiān)督制度、
監(jiān)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
公民參與民主監(jiān)督意義:有利于改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
有利于激發(fā)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
公民正確行使民主監(jiān)督權:要負責地行使監(jiān)督權,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惡勢力作斗爭,勇于使用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監(jiān)督權;要采取合法方式,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干擾公務活動
⊙公民求助或投訴的途徑與方式:撥打熱線電話、進行信訪、利用電子政務、申請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法律途徑
2、我國的政府
(1)政府……工作的原因:政府性質、宗旨、原則、職能、國體、意義
(2)政府如何開展……工作:政府性質、宗旨、原則、職能、依法行政、
審慎用權、民主決策、自覺接受人民監(jiān)督
【“政府”還可關注】
①政府依法行政的意義:A、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體現對人民負責的原則。B、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權力和自由;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增強政府權威;防止權力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帶動全社會守法護法,推進民主法制建設。
②政府依法行政要求:A、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tǒng)一。B、加強行政執(zhí)法隊伍建設,嚴格公正執(zhí)法,提高執(zhí)法能力水平。C、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zhí)行順暢、監(jiān)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D、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以嚴格規(guī)范行政執(zhí)法行為。
(注意:D是人大所為,ABC是政府自身所為)
③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jiān)督的意義:A、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若不受監(jiān)督,會導致權力濫用,滋生腐敗,必須依法行政,接受監(jiān)督。B、自覺接受人民監(jiān)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保證清廉,減少失誤,防止權力濫用。
C、利于科學決策,合民意聚民心,為人民謀利益,建立有權威和公信力政府。
④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jiān)督的措施:A、有效監(jiān)督權力的關鍵是建立健全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依靠民主和法制,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健全質詢、問責、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B、健全行政監(jiān)督體系,加強行政系統(tǒng)內部和外部的監(jiān)督。C、實施政府“陽光工程”,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增強透明度。D、公民要通過信訪舉報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輿論監(jiān)督制度、監(jiān)督聽證會、民主評議、網上評議政府等渠道,正確行使民主監(jiān)督權
⑤政府權威的樹立:A、政府權威是通過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決策的科學性、依法行政的態(tài)度能力、履行職責的效果、政府工作人員的道德形象樹立的。B、要科學決策、依法行政、審慎用權、自覺接受人民監(jiān)督,保持和諧干群關系。C、要有良好的業(yè)績,成為科學發(fā)展觀的踐行者、社會和諧的促進者,維護人民利益。D、要重品行、作表率,為民謀利益,成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實踐者。E、要依法行政,廉潔高效,團結合作,講信譽,發(fā)揮積極作用。
3、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政治制度
(1)人大制度——我國政體及根本政治制度(聯系: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①人大是國家權力機關,常委會是其常設機關
②人大的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jiān)督權
③人大代表的權利: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質詢權、免責權
人大代表的義務:遵守憲法法律、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jiān)督
④人大制度組織活動原則:民主集中制(也是我國權力運行的規(guī)則)
(2)政黨制度——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
①中國共產黨:
A、黨……工作的原因:黨的性質、宗旨、地位、國體、意義
B、黨如何開展……工作:黨的性質、宗旨、地位、執(zhí)政方式、執(zhí)政理念、指導思想
⊙黨的性質:中共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黨的宗旨: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
⊙黨的地位:中共是執(zhí)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
⊙執(zhí)政方式: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
⊙指導思想: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②中共與8大民主黨派的多黨合作的內容(略)
③政協的性質與職能(易錯,與人大區(qū)分)
(3)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①促進民族……的原因:A、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B、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C、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掌握“客觀依據及意義”)。
②促進民族……的措施:A、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要鞏固和發(fā)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B、要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C、要完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D、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把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責任付諸行動(聯系:反對民族分裂)
③維護民族團結的原因:A、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B、堅持民族團結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原則,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C、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國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是社會穩(wěn)定的前提,是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tǒng)一的基礎
⊙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客觀依據: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tǒng)、“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
⊙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意義:有利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利于發(fā)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發(fā)展。
4、當代國際社會——國際政治
①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間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礎,利益沖突則是對立的根源
②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③中國的外交政策:A、決定因素:我國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
B、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
C、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
D、基本立場:獨立自主
E、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F、中國政府關于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5個)
G、中國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是負責人的大國,是維護和平與發(fā)展的主要力量,遵守聯合國宗旨和原則
④主權國家的權利與義務:獨立權、平等權;
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⑤聯合國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fā)展
⊙中國政府關于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A、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B、經濟上相互合作、優(yōu)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fā)展。C、文化上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D、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堅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戰(zhàn)爭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wěn)定。E、環(huán)保上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高考政治主觀題拿高分相關文章:
7.高考政治高分技巧
高考政治主觀題拿高分





上一篇:高分學霸關于高三政治學習的方法
下一篇:高中政治應試答題技巧平時訓練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