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雨巷》教學教案大全
今天,我們來欣賞《雨巷》,從中體會詩歌給我們帶來的美感。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雨巷》教學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語文《雨巷》教學教案大全一
《雨巷》教學實錄
(課前預習:1.借助工具書自我化解文字障礙,初步了解丁香的生態(tài)[色、形、質]特征。2.結合注解,通曉基本意象,熟讀成誦。)
師:請看屏幕(呈現(xiàn)戴望舒圖像),這個人認識嗎?
生 (齊):戴望舒。跟書上印的臉相很相似。
師:大家對他的臉熟悉了,對他“雨巷詩人”的來由知多少?
(三位同時舉手,走向最先的同學。)請你說,但要用自己的話、簡明扼要。
生:我查過,大體是說:戴望舒《雨巷》一詩奠定了他此后詩作的特色。
生:還有,形成了戴望舒的獨特風格,所以稱他為“雨巷”詩人。
師:那我們一起沉浸《雨巷》,品品詩作的特色究竟是什么。
活動一:聽讀
1.初聽———感知詩的基調
師:同學們合上書,沉靜著聽。
(選配與詩歌格調相似的背景音樂,教師臨場誦讀。)
同學們聽了,感覺到了什么嗎? (只提醒不要求回答)
2.再聽———整理初步感知
請同學們打開書本,邊看邊聽,將初聽的感覺整理一下。如:①整首詩的感情基調;②詩中主要意象及其各自特點; ③意象中寄寓的大體情感;④詩的音樂美。
(“再聽”時放教師誦讀的錄音,配背景音樂。)
活動二:交流
師:詩中寫到的意象有哪些? 大家一起說,按先后順序。
生(合):“我”,小巷,姑娘,春雨,紙傘,頹墻。
師:這些構成的就是詩的意境。將分散的意象有機整合起來,形成的是怎樣一個故事呢? 哪位能概述一下?
生:“我”撐著油紙傘在寂寥的雨巷中“悠長”地徘徊,希望能見到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姑娘來了,又去了?!拔摇比耘f彷徨在這雨巷,仍舊希望見到那個姑娘。
生:你的概述把“丁香”的修飾語丟了,應該是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憂愁的姑娘。
生:你也丟了。
生:我丟什么了?
生:你把姑娘來時的詩意給去掉了。
師:是嗎? 姑娘是怎么詩意地來?
生:姑娘終于來了,也撐著傘,夢一般凄婉地來,夢一般迷茫地去。(一副陶醉狀,引起滿堂笑聲。)
生:“我”仍舊希望見到的那位,還是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生:不是“見到”,是“飄過”。(再作陶醉狀,引發(fā)笑聲。)
師:鑒賞須有想象、聯(lián)想陶醉其境,他進入狀態(tài)了,祝賀他!(掌聲起)故事發(fā)生在雨巷,詩中雨巷具有什么特點? 用關鍵詞說話。
生:悠長,狹窄而寂寥。
生:“我”一直撐著傘,可見一直下著雨。
生:一直下雨,說明光線陰暗。
師: 雨巷“ 長”, “ 窄”, “ 寂”, “ 暗” ( 板書)?!拔摇痹谶@樣的巷中舉止情態(tài)怎樣?
生:孤獨彳亍著?
師:“彳亍”是什么意思?
生:徘徊不離去。
師:為何不離去?
生:因為他要等丁香一樣的姑娘。
師:就是說“我”在“尋求、期待”(板書)。這么說來,這是一首愛情詩了?
生:老師您說呢?
師:請研讀背景材料,我們一起推斷。
活動三:研讀
師:屏幕顯示一(教師讀,學生聽):
戴望舒1925 年進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時期,接觸了不少革命志士,在大革命時期(1926 年)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 年2 月遭拘捕,經保釋后又遭通緝,先后避居于杭州與松江?!队晗铩纷饔诖蟾锩≈H,當時的現(xiàn)實是:革命者被害,進步者受屈,滿街狼犬,一片黑暗。
《雨巷》之后,戴望舒連續(xù)寫了《斷指》 《我的回憶》, 紀念在大革命中英勇獻身的志士。1941年,戴望舒被日寇下獄,寫下了民族正氣篇《獄中題壁》。
(學生自發(fā)分組研討,教師點撥、指導。)
生:我覺得詩中的“雨巷”是指革命道路。
生:我也這么看。戴望舒向往革命,倒數(shù)第三段“走進這雨巷”,可能是希望走向這革命的道路。
師:你們二位是說“雨巷”具有象征意義?
生:是的。
師:象征能夠成立是因為本體與象征體之間存在相似性。請回顧剛才讀出的“雨巷”特征是什么?
生(合):“悠長的”“寂寥的”“陰暗的”“凄清的”,“頹墻”。
師:革命道路是坎坷的,艱難的,但它的前途終究光明,怎是“陰暗”“頹廢”的?
生:“雨巷”與“革命道路”意象不合,我們理解錯了。
生:“雨巷” 與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倒是很相似的———陰沉、黑暗、頹廢、悠長。
師:大家以為呢?
生(合):同意。
師:這下思路找對了?,F(xiàn)代詩鑒賞同樣要借助古詩形象思維的方法,即通過具體的形象感悟抽象的思維內容。請看屏幕:
形象:景、物、人、事
抽象:情、志、理、趣
形象與抽象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即格調(色彩、品質、情調)一致。以剛才賞析為例。(屏幕顯示)
雨巷:陰暗、悠長、寂寥(形象)
社會:黑暗、漫長、頹廢(抽象)
抽象內容的依據(jù)有兩個。
一是背景,包括社會背景和個人處境,因為背景決定心境,心境決定物境,也就是說詩人先是緣情擇物(景、事),然后借物(景、事)抒情(言志),所以詩的景語皆情語。借用這個思路,大家賞析詩中“我”與“姑娘”的意蘊。
生:按背景理解,社會像“雨巷”一樣陰暗漫長,那“姑娘”就是美好的象征了。
生:那“我”尋覓那個“姑娘”,就是尋覓著美好了。
師:“美好”是否太寬泛了?
生:我以為“丁香姑娘”是美好理想的象征,“我”尋覓姑娘,實際上是尋覓美好理想。背景材料證明,詩人一直在尋求革命理想。
師:“尋求革命理想”的依據(jù)呢?
生: 背景材料中說“接觸了不少革命志士”“參加了共產主義青年團”。
師:這證明他追求進步。他有正義感和民族氣節(jié),但尚未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革命隊伍。說“革命理想”不合適,不如說模糊一些———“美好的理想”。姑娘是美好的代名詞,那姑娘為什么是“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那牡丹一樣的國色天香豈不更佳?
生:各有所愛,也許戴望舒他就喜歡丁香。
師: 這樣想找不到令人信服的答案。感悟詩歌意象的意蘊, 還有第二個依據(jù), 那就是傳統(tǒng)文化的特有寄托。請看屏幕( 屏幕顯示丁香花的幾種彩色圖片), 這白色的給人什么樣的感覺?
生(參差不齊):潔白、高潔。
師:這紫色的呢?
生(參差不齊):高雅、高貴。
師:是的。丁香花無論是白色的高潔,還是紫色的高貴,絕不輕佻,常贏得潔身自好的文人青睞。丁香形狀像個結,姿色姣好,卻開在暮春,又容易凋謝,這些很容易觸發(fā)人們將美好與愁怨郁結結合。于是,美麗、高潔、愁怨這三層意蘊便寄托在丁香之上,也就是說丁香成了美麗、高潔而又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 是愁怨與凄美的標志。
再看(屏幕顯示):
唐代李璟《攤破浣溪沙》:丁香空結雨中怨。
唐末李商隱《代贈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一般認為戴望舒的“丁香姑娘”即化自于此?,F(xiàn)在大家能夠理解“我”為何鐘情于“丁香一樣的姑娘”了吧?
生:就是說,“我”的理想是美好的,但又是難以實現(xiàn)的,所以用結著愁怨的“丁香姑娘”來比,用牡丹等其他花比,就沒有“愁怨”的意思了。
生:她飄然而來,卻又帶著嘆息與惆悵飄然而去“頹墻”之處,這正是“我”理想美好卻又渺茫難覓的形象寫照。
師:說得很好?!队晗铩分元氱娪凇岸∠阋粯拥摹惫媚铮@然是借傳統(tǒng)文化底蘊,曲盡詩人內心的追求與惆悵。所以,這首詩有現(xiàn)代的灑脫,又有傳統(tǒng)的典雅。
還有一個常識大家須知:“姑娘”, 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中總是與美好事物聯(lián)在一起的,尤其是美好的理想與追求,屈原《離騷》中寫了不少香草、美人,即是代表。所以,寫了追慕姑娘,不等于就是愛情詩,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誰來總結一下,有哪些具體情況?
生: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處境。
生:還要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蘊。
活動四:品讀
師:好的。通過上面的研讀,我們知道了《雨巷》是一篇重象征重暗示的抒情詩。那種悲劇感和孤獨感,一切都沒有說穿,沒有點透,然而我們懂了,就感覺到了。理解了,我們再讀這首詩,體味體味。(齊誦)有味道了,說明有感覺了。大家比較一下,詩人明說與這樣暗說,表達效果有什么差異?
生:明說就不是詩了,暗說不限定,我們從中領會的東西才更多。
生:太隱晦也不好,文化淺的人看不懂。
生:詩本身就是高雅之作,不是流行歌曲隨便哼,有能力才去欣賞嘛。
師:實踐證明,這首詩我們不是領悟了嗎? 詩人重象征重暗示,雖朦朧而不神秘啊。對這首詩的節(jié)奏方面,大家有什么明顯感覺?
生:每一節(jié)都有重疊,有一種特有的回環(huán)感覺?!跋駢粢话愕兀駢粢话愕仄嗤衩悦!保婷?。
師:重疊反復,僅僅產生的是回環(huán)之美嗎? 你剛才讀的,如去掉前一個“像夢一般地”,只保留“像夢一般地凄婉迷?!?,效果會有什么差異?
生:意味不一樣。重疊一下(邊讀邊比較),有強調作用,意味重多了。
師:對了。反復申說,就是細膩地傾訴著詩人低回的心聲和迷茫的心境。還有嗎?
生:分節(jié)排列,似斷實連。比如,“她似有”,“她彷徨”,“她靜默地走近”,有一種流淌、深沉而優(yōu)美的旋律。
師:注意到每一節(jié)的字音了嗎? 在詩中叫韻腳。一起圈圈,會發(fā)現(xiàn)什么?
生(合):娘、偟、悵、茫、巷、悵、娘。
師:這叫押韻。
生:每一節(jié)中間還有呼應的同韻字,如第一節(jié)的“巷”,第二節(jié)的“芳”等。
師:押韻讀起來有什么效果?
生:和諧動聽,有音樂感。
師:所以,葉圣陶先生說,《雨巷》“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的紀元”,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詩的美韻。
至此,我們可以完整解答“雨巷詩人”的大體內涵(屏幕顯示):
重象征重暗示、雖朦朧而不神秘的表現(xiàn)風格;
現(xiàn)代而又古典的音樂韻律;
抒寫孤寂心境,呈現(xiàn)愁怨之美。
學習《雨巷》最有效的方法是沉浸其中,美美地讀,直至背下來,默默地品。這樣你才能體味到它美的品質。讓我們在美讀四、五、六節(jié)中結束今天的學習。
出處:
期刊名:中學語文教學 2010年第7期
發(fā)表時間:2010年7月
起止頁碼:24—30頁
網(wǎng)址:活動的意義在于過程的充分展開 -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雨巷》教學設計
教材地位及作用
《雨巷》是高一語文課本第一冊詩歌單元的第二課。學習《雨巷》,體會典型意象所營造出的優(yōu)美意境,同時巧妙的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實現(xiàn)多方位情感的體驗,從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學目標
?、敝R和能力目標:
朗讀品味,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培養(yǎng)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
咀嚼詩歌語言,深入意境,把握中心意象,了解詩歌的象征意義及整體基調,深入體會詩人內心的情感世界;
激活學生感知、想象、體驗、認識等多方面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探究詩歌內涵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
?、?提供不同的情境下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表現(xiàn)自我的多種機會,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形成自我監(jiān)控、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反饋的學習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雨巷》,體會詩人憂郁惆悵的情懷。理解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進步知識分子的可貴之處,樹立起對詩人的正確認識,對作品的共鳴。
三、教學重(難)點
?、蓖ㄟ^朗讀與鑒賞,領略詩歌的音樂美和整體基調;
?、卜治鲆庀?,在把握意象的基礎上了解其象征意義,提高鑒賞詩歌的方法和感悟詩歌意境的能力。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
?、?情景導入法:情景的創(chuàng)設一直以來都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提倡的一種手段,它能拉近讀者與文本的時空距離,也為教學的開展做感情上的鋪墊,尤其是詩歌的教學,是一個不錯 的 教學方法。
②.朗讀感悟法:誦讀是詩歌教學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即可讓學生深入文本體會詩歌的情感又可以讓學生充份欣賞詩歌的音樂美。
③.交流探討法: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的方法,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結合作者的時代背景,學生在小組的交流與討論中,就能很快突破難點,在意象和象征意義中尋找到溝通兩者 的 橋梁。
?、?拓展遷移法:通過拓展與遷移,指點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動手得到更深刻的審美體驗,強化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學法
?、?自主誦讀法:詩歌是一種凝煉的藝術,是情感的載體。只有通過反復的誦讀才能領略詩歌的音樂美和情感美。
?、?聯(lián)想與想象法:《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在品讀中,要注意詩歌的情與景,境與情的不同層次的理解,重視聯(lián)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合作和探究法:詩歌是隱喻性很強的藝術,由于閱讀個體的生活經歷和知識結構等諸多因素限制,個體有時無法正確的解讀詩歌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情感。小組的合作與探究正好彌補了個體的不足,引導學生到學習小組中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是個有效而簡單的方式。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上課開始之前,我們先看一段視頻好嗎?
播放舞蹈《小城雨巷》的視頻
?、?同學們,《小城雨巷》整體給人的感覺是怎樣的呢?
生答:煙雨蒙蒙,雨巷深深,舞者跳舞優(yōu)美····
(二)走進詩人戴望舒
對于江南、對于雨巷,無數(shù)的作者、詩人都曾經描寫過、抒發(fā)過對她的濃厚情感。其中有一位近代的詩人,因為一首描寫雨巷的詩被稱為“雨巷詩人”。這位詩人就是戴望舒。
介紹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筆名戴夢鷗、江恩、艾昂甫,浙江杭州人?,F(xiàn)代派象征主義詩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8年發(fā)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現(xiàn)代》雜志的創(chuàng)作,并成為30年代“現(xiàn)代派”詩人群體的領袖。
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
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后期詩歌表現(xiàn)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向往,詩風顯的明朗、誠摯。
《雨巷》最初發(fā)表在1928年《小說月報》上,引起很大反響,葉圣陶稱《雨巷》“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紀元”,戴望舒也因此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
(三)體味全詩,整體感知
?、弊屛覀冏哌M《雨巷》,去感知詩人的內心世界。
語文《雨巷》教學教案大全二
教材分析 《雨巷》是來自人民出版社高一年級使用的第一冊的第二單元。本單元“閱讀與鑒賞”部分,選編的是八首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本單元要求學生能在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的情況下通過反復誦讀詩歌,把握其中豐富的意象,領悟詩歌獨特的意境和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是一篇象征意味很濃、抒情色彩濃烈的現(xiàn)代詩歌,這給學生感知、體驗、認識帶來了困難。因而,在教學活動中就要首先訓練學生感知意象的能力,進而引導學生去進行體驗情感,并使學生達到認識詩歌意蘊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藝術價值的評價能力。
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的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十多篇的現(xiàn)當代詩歌,對詩歌得誦讀技巧不陌生,所以學習起來并不吃力。但高一的新生正處在學習角色的轉變期,對許多詩歌藝術手法和藝術技巧總是處于似懂非懂的狀態(tài)中,需要老師進行正確的引導和點撥。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分析、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征意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感悟詩歌意蘊。
(3)通過誦讀,培養(yǎng)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
過程與方法 (1)本詩教學按“走進雨巷,煽情激趣——感悟雨巷,意象層生——深入雨巷,思想特色——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的過程進行。
(2)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感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意境之美。
理解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進步知識分子的可貴之處,樹立起對作家的尊重、對作品的喜愛的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意象、思想情感與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對詩歌意象的認識
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
教學方法
情境導入法、導讀與誦讀法、討論交流法
學習方法
合作探究法、誦讀法、聯(lián)想與想象法 教具 黑板,多媒體
環(huán)節(jié)及時間 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培養(yǎng)能力
第二課時:
導入
(5分鐘) 江南的小巷, 寂寥悠長。走過雪月風花,走過杏花春雨,走過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在正式開始講課之前,老師希望同學們合上課本,閉上眼睛,用心體會,聆聽一段配樂朗誦。(教師示范朗誦《雨巷》,多媒體播放錄音)
認真聆聽教師朗誦
培養(yǎng)學生感受能力
整體感知,
確立詩歌感情基調
(5分鐘) 同學們,老師朗誦的這首詩歌叫什么?《雨巷》
對,這首現(xiàn)代詩就是我們上節(jié)課學過詩人戴望舒的《雨巷》。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一起了解了詩人戴望舒的生平、寫作背景,也反復誦讀了這首詩歌,對詩歌整體有了一定的認識!老師相信大家對詩歌的情感一定有了很好的把握!
下面,請全班同學齊讀詩歌,感受詩歌情感。(點評同學朗讀,注重詩歌情感的把握,詩歌的朗誦速度)
配合老師回答問題
朗誦感受詩歌情感
重點分析詩歌意象
(16分鐘) 詩歌是依靠意象來傳達思想感情的。那么這首詩歌是依靠什么樣的意象來向我們傳達這種哀傷的情感的呢?首先我們來復習一下什么是詩歌的意象。
【PPT展示】意象:詩歌中蘊含著詩人情感的景象和物象
老師想請大家分小組討論一下《雨巷》中有哪些重要的意象?
重點分析“丁香”“雨巷”“我”“姑娘”等意象。【板書“丁香”“我”“姑娘”“雨巷”】
自主思考,合作探討
師生互動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積極性、和思考能力
雨巷意象
【ppt展示雨巷圖片】
思考如果詩歌的背景在喧囂的集市中可以么?雨巷給你什么樣的直觀感受呢?
教師引導學生逐步感受雨巷意象,理解作者選擇雨巷作為背景的意義,感受雨巷之美。
明確: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細雨,意境充滿了朦朧美。
丁香意象 思考丁香的形象與寓意,此處換為別的花朵如牡丹是否可以?不可以。【ppt展示牡丹與丁香花】
形象: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jié),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正所謂“花如其人,人如其花”
【ppt展示丁香相關的古典詩詞】
在詩詞中感受丁香意象的內涵與寓意。
寓意: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
語文《雨巷》教學教案大全三
教學目標:
反復朗讀,體會本詩的意境美。
2、了解“自由詩體”的特點。
3、深刻體會詩歌中借物抒發(fā)的內心感情,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象征意義。
教學方法:合作研討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設想:暮春的江南,在一條悠長寂寥的小巷,凄冷的蒙蒙細雨。有一位撐著油紙傘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彳亍而行,你們覺得這樣的畫面是什么樣子的呢?(同學們自由發(fā)言)今天就讓我們隨著戴望舒一起走進這條《雨巷》(板書)
二、整體感知,正字音
(1)聽朗讀帶,正字音(學生進入想象,讓學生聞到丁香花的味道,并找出自己比較喜歡的句子。)
彷徨 páng huáng 寂寥jì liáo 彳亍 chì chù 惆悵chóu chàng
頹圮tuí pǐ
(2)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雨巷》的感情基調?
明確:孤獨、憂傷、惆悵、失落、哀怨
問:古代詩詞中有哪些詩句是表愁怨和憂傷。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賀鑄《青玉案》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杜牧《清明》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過零丁洋》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李清照《 聲聲慢》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柳永《雨鈴霖》
(3)問:那我們該怎么去讀這首詩呢?
明確:低沉、緩慢、略帶悲傷。
整體解讀
1、問:這首詩的最大的特點是朦朧,作者為了能營造這種朦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
明確:共有6個。背景道具——雨巷、油紙傘、籬笆墻、丁香。人物形象——我、姑娘
具體解讀意象
雨巷
雨:迷茫、潮濕、陰冷;巷:陰暗、狹窄、悠長。
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的小巷,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突出陰暗、清冷、寂寥的環(huán)境特征。
籬笆墻
這個籬笆墻是頹圮的,就是讓人感覺有種破敗、凄涼的氣氛。
當雨巷、籬笆墻結合起來,于是便營造出幽深、寂靜、朦朧、凄美的氛圍。
油紙傘
未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像空間。油紙傘本身就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充滿傳統(tǒng)氣息。暗合了“雨”,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又寂寥地下著小雨,更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和孤獨的氛圍。
而油紙傘與雨巷、籬笆墻也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暮春,并且在寂寥地下著的小雨,在幽深、寂靜、凄美、朦朧之外,又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迷離、空蒙的氛圍,總體來說,朦朧、感傷。
丁香
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源于“丁香”二字。丁香形狀像結,開在暮春時節(jié),易凋謝。開花為白色或紫色。
語文《雨巷》教學教案大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