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題方法:如何從標題入手賞析古詩詞
詩歌的題目相當于詩歌的眼睛。詩歌的題目包含著豐富的信息,如果說詩歌鑒賞是畫龍的話,那么對題目的分析就是點睛,那么詩歌的標題究竟能告訴我們什么呢?下面就來跟著小編一起學習一下吧。
答題方法:如何從標題入手賞析古詩詞
下面我們分五方面來為大家做一個講解
一、從標題看詩人寫詩的緣起及情感的觸發(fā)點
感弄猴人賜朱紱(fú)
羅隱
十二三年就試期,五湖煙月奈相違。
何如學取孫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緋。
“弄猴人”是馴養(yǎng)猴子的雜技藝人。黃巢起義爆發(fā),唐昭宗逃難,隨駕的藝人只有一個耍猴的。這猴子馴養(yǎng)得很好,居然能跟皇帝隨朝站班。唐昭宗很高興,便賞賜耍猴的五品官職,身穿紅袍,就是“賜朱紱(fú)”,并給以稱號叫“孫供奉”。昭宗賞賜孫供奉官職這件事,本身就很荒.唐,說明這個大唐帝國的末代皇帝昏庸已極。亡國之禍臨頭,不急于求人才,謀國事,仍在賞猴戲,圖享樂。對羅隱來說,這件事卻是一種辛辣的諷刺。他寒窗十年,讀書赴考,十試不中,依舊是一介布衣。與孫供奉的寵遇相比,他不免刺痛于心,于是寫這首詩,用自己和孫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鮮明對比,以自我嘲諷的方式發(fā)感慨,泄憤懣,揭露抨擊皇帝的昏庸荒誕。
這類標題還有很多:“逢入京使”、“江南逢李龜年”、“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夜上受降城聞笛”,這些詩歌 都在題目中透露出作者寫詩的緣起及情感的觸發(fā)點
二、從標題探尋詩歌的感情傾向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歷代多愁善感的詩人,對于傷春惜花的題材總是百詠不厭。而白居易這首《惜牡丹花》卻在無數惜花詩中別具一格。人們向來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詩一反常情,卻由鮮花盛開之時想到紅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鮮立意表現了對牡丹的無限憐惜,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難駐的深沉感慨,此憐惜之意、傷春之感從標題中的“惜”字可見一斑。
這些標題都可以用來推測詩歌的感情傾向:如:“憫農詩”、“傷田家”、“春怨”、“書憤”、“懷吳中馮秀才”、“桃林夜賀晉公”、“汾上驚秋”等等。我們找準了凝聚著詩人情感的那個字眼,就不難判斷詩歌的感情傾向
三、從標題看詩歌的意旨,即詩人寫作本詩的目的意圖
閨意獻張水部
朱慶馀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這首詩有兩個標題,標題不同大異其趣:
標題為“閨意”。這個標題可以暗示讀者,此詩寫的是閨中新婦的心情。首句寫成婚,次句寫拜見公婆。由于拜見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大早就起了床,在紅燭光照中妝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禮。這時,她心里不免有點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時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討公婆的喜歡呢?因此,后兩句便接著寫她基于這種心情而產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妝、畫好眉之后,還是覺得沒有把握,只好問一問身邊丈夫的意見了。由于是新娘子,當然帶點羞澀,而且這種想法也不好大聲說出,于是這低聲一問,便成為極其合情合理的了。這種寫法真是精雕細琢,刻畫入微。
此詩又題為“近試上張水部”,這個標題可以幫助讀者明白詩人寫詩的用意,唐代士子在參加進士考試前,時行“行卷”,即把自己的詩篇呈給名人,以希求其稱揚和介紹于主持考試的禮部侍郎。朱慶馀此詩投贈的對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張籍。張籍當時以擅長文學而又樂于提拔后進而與韓愈齊名。朱慶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寫下此詩,看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此詩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張籍的意見。
四、從標題看詩歌的題材類型
很多標題會反映出一首詩的題材類型,不同題材類型的詩往往有不同的情感內容、不同的寫法。
1.以地名(包括亭、臺、堂、館)為標題
如:“隋宮”、“金谷園”、“烏衣巷”、“石頭城”、“赤壁”、“蘇武廟”、“馬嵬坡”、“臺城”、“焚書坑”、“西施灘”、“江亭”、“琴臺”、“竹里館”、“黃鶴樓”等。
以此為題的詩大多是懷古詩,表達的感情常常是借古諷今、吊古傷今或登臨攬勝、即景抒懷。
2.以動植物或事物名為標題
如:“蟬”、“菊”、“早梅”、“孤雁”、“柳”、“蜂”、“云”、“流鶯”、“石灰吟”、“海棠”、“子規(guī)”等。
這類標題一般都是詠物詩,多是托物言志的寫法。也有摹寫物態(tài)、托物寄興的。如有定語,定語是詩歌立意的重點。
未展芭蕉
錢翊 [yì]
冷燭無煙綠蠟干,芳心猶卷怯春寒。
一緘書札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看。
含苞待放的芭蕉色澤光潤,仿佛翠脂凝成的蠟燭一般,卻沒有蠟燭的煙塵,超凡脫俗,清爽宜人。春寒料峭的時候,芭蕉還未開放。芳心猶卷的芭蕉如一卷書札,真不知她內心蘊藏了多少心事,而風兒會捷足先登知道芭蕉滿腹的心思。此詩細致地描繪了一幅生動的芭蕉畫面,并聯想到了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與氣質,塑造了一個別具新意的藝術形象。
3.以人物為標題
如:“山中寡婦”、“里中女”、“貧女”、“蠶婦”、“賈生”、“漁翁”、“劍客”等。
這類標題中的人物如果是下層人民,那么該詩多表達對其命運的同情;如果是歷史名人,多表達的他的景仰或同情或身世之感。這種類型的詩多為代言體,即詩人代人設詞,假托他人的身份、口吻、心理、語氣來創(chuàng)作構思,是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抒發(fā)情志的一類寫法。
五、從標題推知詩歌的具體內容
如:“過故人莊”、“早發(fā)白帝城”、“秋曉行南谷經荒村”、“晚泊潤州聞角”、“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等。
這類詩歌的題目往往對詩歌的內容有明顯的提示或概括作用,詩人常常會把詩作敘述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緣起等內容在題目中向讀者作交代。因此,賞析詩歌時抓住題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便可比較容易地把握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綜上所述,研究詩歌的題目,分析其包含的信息,對提高詩歌鑒賞的準確性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