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特色三级在线观看免费,看黄色片子免费,色综合久,欧美在线视频看看,高潮胡言乱语对白刺激国产,伊人网成人,中文字幕亚洲一碰就硬老熟妇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三學習方法 > 高三歷史 >

高中歷史太平天國運動教案設計

時間: 燕純20 分享

  鴉片戰(zhàn)爭后,外國產品大量涌進中國,使沿海農民和手工業(yè)者紛紛失去生計。加上清政府和地主的壓榨剝削,農民起義風氣云涌。洪秀全將西方的基督教與中國民間的宗教結合創(chuàng)立了“拜上帝會”組織,從1851年初洪秀全領導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即太平天國運動。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太平天國運動教案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歷史太平天國運動教案設計一

  太平天國運動

  一、課程標準

  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認識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與局限性。

  二、學情分析

  初中課標的要求是“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衰?!币虼藢W生了解運動的基本過程,但是對于綱領、作用等認識較少。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對材料的閱讀和書本知識的分析,了解太平天國興起原因等史實

  過程與方法: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材料分析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通過歷史過程的學習,掌握因果聯系的方法和辯證看待問題的觀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對于天平天國失敗原因的分析,認識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從而樹立只有無產階級(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的觀念。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太平天國興起的原因;《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的主要內容。

  難點:認識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與局限性。

  五、教學過程

  導入:

  由近代的社會性質、主要矛盾、主要任務,引導對于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解釋。

  或者由電視劇《太平天國》的片頭曲導入,使學生頭腦中對運動的場面有大體印象。

  新課講授:

  (一)世間不太平——太平天國興起原因

  提供材料,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總結。

  材料一:鴉片戰(zhàn)爭后鴉片大量進口,10年當中,每年從3萬箱增至6、7萬箱,造成白銀大量外流,引發(fā)了銀貴錢賤現象并日益嚴重。

  材料二:鴉片戰(zhàn)爭后,洋布、洋棉排擠了土布、棉布:“民間之買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復暢銷,商人多不販運,而閩產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滯不能出口。

  材料三:清政府為了支付戰(zhàn)爭賠款和軍費開支,極力搜刮,加捐加稅。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稅的人。1843—1850年規(guī)模較大的群眾暴動有70余起,遍及十幾個省。

  材料四:1846年——1850年,兩廣地區(qū)水、旱、蟲災不斷,廣大勞動人民陷于饑餓和死亡的困境。

  答:一是白銀外流加重了人民負擔;

  二是五口通商使東南棉紡織業(yè)受到沖擊,出現大量以農民為主體的流民;

  三是清政府沉重的苛捐雜稅、暴力統治,激起人民的反抗;

  四是連年不斷的自然災害,使人民無法生存。

  從以上內容可以總結出三方面原因,一二兩點是外部原因,即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第三點是根本原因,即清政府的腐敗統治和剝削,第四是是直接原因,即自然災害。

  (二)創(chuàng)太平世界——太平天國運動過程

  1、太平的萌發(fā)——起義準備

  拜上帝會的創(chuàng)立:基督教與中國民間宗教相結合,便于文化不高的農民和手工業(yè)者接受。

  2、為太平而戰(zhàn)——起義過程

  (1)學生課前預習,填寫表格中的史實,明晰運動的整個發(fā)展過程。

  時間 史實(歷史事件) 前期 開始 1851.1 金田起義 發(fā)展 1851.9 永安建制 建立對峙政權 1853.3 定都天京 革命綱領 1953.12 北伐、西征、天京突圍,《天朝田畝制度》 全盛 1856 軍事上達到全盛時期 后期 轉折 1856.8 天京事變 重建領導核心 1856 干王:洪仁?謊嗤酰呵厝嶄伲?

  英王:陳秀成;忠王:李玉成 革命綱領 1859 《資政新篇》 失敗 1864.6 天京陷落 (2)教師結合地圖介紹前期發(fā)展過程

  1951年金田起義,運動開始。起義軍為“太平軍”,建國號“太平天國”,洪秀全為“天王”

  1951年9月,永安建制,封五個王,初步奠定政權基礎。

  1952年,進軍湖南,發(fā)布《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等公告

  1953年初,攻克武漢三鎮(zhèn),3月,占領南京,建立對峙政權。

  之后進行北伐、西征、天京突圍戰(zhàn)。北伐由于戰(zhàn)線過長、補給困難,加上清政府北方勢力強大失敗,但沉重打擊清政府北方統治;西征控制安徽、江西、湖北地區(qū),提供物質基礎;天京突圍戰(zhàn)打敗江南江北大營,鞏固天京。

  3、太平的構想——兩個文獻

  (1)《天朝田畝制度》

 ?、偬岢鰡栴},農民階級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是什么?《天朝田畝制度》是否意圖解決這一問題?

 ?、诟鶕牧希卮鹜恋胤峙湓瓌t與方法、產品分配的原則和方法

  “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則分多,人寡則分寡……凡天下田,天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則遷此處……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也。”

  “凡收成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則歸圣庫。凡麥豆、苧麻、布帛、雞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彌月喜事,俱用圣庫?!?/p>

  ——摘自《天朝田畝制度》

  ③根據上面分配制度,如果實施,可以達到怎樣的效果?即《天朝田畝制度》的基本目的。

 ?、茉u價:

  學生從內容可直接得出“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革命性”結論。

  平分土地,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但平均分配勞動產品,即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和不干一個樣,挫傷農民積極性。通過講解得出“是空想、不切實際,無法真正實施”的結論。實際上這是歷代農民起義的一個共同點,如宋代王小波、李順起義提出過“均貧富、等貴賤”的口號、明末李自成起義“均田免糧”的口號,都沒有能成功。

  (2)《資政新篇》

 ?、俸唵谓榻B《資政新篇》提出背景與目的

 ?、诟鶕顿Y政新篇》內容,請學生分別說明哪里不同于封建制度之處,有何資本主義特色。

  中央集權,廣開言路——針對封建制度的官官相護

  發(fā)展工礦、水利等事業(yè)——建設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工業(yè)體系

  私人興辦工業(yè)、獎勵科技發(fā)明——針對封建制度重農抑商

  中外通商、平等往來——針對清政府閉關鎖國、朝貢貿易

  興辦學館、醫(yī)院、福利機構——資本主義的社會保障體系

  ③評價:

  進步性由學生在書本上找出,局限性根據材料歸納

  材料一 太平天國的人們對《資政新篇》中由“百萬家財者”設立銀行,“準富人請人雇工”等,不用說是極為刺眼的。

  材料二 19世紀五六十年代,江浙尚未誕生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和資產階級,占據主導地位的經濟形態(tài)依舊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答:(1)不是農民革命實踐的產物;

  (2)缺乏相應的社會條件,處于戰(zhàn)爭環(huán)境未能推行。

  4、盛世的沒落

  (1)天京事變

 ?、俑鶕P系圖略講事變過程:

  SHAPE MERGEFORMAT

  太平天國達到頂峰后,天王與東王爭權奪利,洪秀全召韋昌輝、石達開回京護駕,但韋昌輝在屠殺了楊秀清一家后意圖奪權,洪秀全令石達開誅殺了韋昌輝一家。由于天王對翼王的猜忌,使石達開憤而出走。由此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②原因分析:

  高中歷史太平天國運動教案設計二

  教材內容

  鴉片戰(zhàn)爭后,外國產品大量涌進中國,使沿海農民和手工業(yè)者紛紛失去生計。加上清政府和地主的壓榨剝削,農民起義風氣云涌。洪秀全將西方的基督教與中國民間的宗教結合創(chuàng)立了“拜上帝會”組織,從1851年初洪秀全領導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即太平天國運動,揭開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序幕。太平天國運動,經歷了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圍進入軍事上的全盛時期,并頒布了革命綱領《天朝田畝制度》,“天京變亂”成為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的轉折點,1859年為了振興太平天國,洪仁?岢觥蹲收?縷?煩晌??教旃?碩?篤詰母錈?倭臁?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勢,不久天京陷落,中國歷史上這場規(guī)模空前的農民起義,最終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失敗了。雖然失敗但意義深遠。本節(jié)課即介紹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原因、過程、綱領、意義及教訓。

  一、課標要求:

  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認識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與局限性。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原因;洪秀全創(chuàng)立和宣傳拜上帝教;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太平軍勝利進軍和定都天京;《天朝田畝制度》;太平軍的北伐、西征、東征和軍事上的全盛;天京政變的原因、經過、和影響;太平天國領導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國失敗的標志、原因和歷史意義。通過引導學生對《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革命性和局限性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全面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的得失。

  (2)組織學生討論《天朝田畝制度》并作出評價。

  (3)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天朝田畝制度》的分析,使學生感受其強烈的反封建精神,從而培養(yǎng)學生符合社會價值和道德行為標準而產生的情感體驗。

  (2)通過對天京變亂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領導集團內部的斗爭造成太平天國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氣大傷,從而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三、教學過程:

  (一)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為高一新授課,學生對教材并不太了解,所以首先要注重知識梳理和本節(jié)課的框架結構的構建,依據教學大綱和歷史考試說明,確定本課突破的教學重點是定都天京、《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以及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原因。著力解決的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天朝田畝制度》的空想性,若能恰當的選擇切入點,突破難點,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特別是對農民階級局限性的分析,理論難度較大,若能以通俗的語言使學生接受,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站在理論高度看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形成一種思維模式,為以后知識的遷移打下基礎。

  (二)教具準備 多媒體

  (三)教學流程

  1.新課導入

  復習提問 導入本課

  【問】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社會性質有何影響?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的革命任務和革命的性質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任務是反侵略反封建。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問】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揭開序幕的是什么運動?為什么?

  【答】是太平天國運動。因為這場運動擔負著反侵略反封建的雙重任務。

  【總結過度】對,盡管太平天國運動是農民階級領導的起義,但是它興起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歷史賦予它特殊的使命——反侵略反封建,它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揭開序幕。這節(jié)課我們去深入學習了解太平天國運動。

  2.目標導航

  用課件演示下表:本課教學目標的三個層次――“了解――理解――體會”,教師簡要說明本課教學目標三個層次的具體指向。

  了解 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的原因及過程。 理解 《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革命性和局限性;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與局限性。對《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的評價。 體會 .農民階級在社會危機不斷加深中敢于斗爭的革命精神。 3.講授新課

  指導學生快速閱讀,首先從宏觀上對課本有個大致了解,并構建知識結構,再提煉要點,快速記住主要歷史事件。在學生快速閱讀和記憶的基礎上,用談話方式解決并用課件演示出問題及答案要點。

  一、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原因

  根本原因: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腐敗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剝削,導致階級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自然災害嚴重

  主觀原因:洪秀全及其拜上帝教的推動

  【設問】:有人說 “太平天國運動是鴉片戰(zhàn)爭炮聲的回聲,如何理解?”

  【答】:鴉片戰(zhàn)爭后,一方面,外國產品大量涌進中國,使沿海農民和手工業(yè)者紛紛失去生計。加上清政府和地主的壓榨剝削,導致階級矛盾激化;另一方面,西方基督教傳到中國洪秀全深受影響,創(chuàng)立了拜上帝教。

  【探究】:洪秀全創(chuàng)立拜上帝教的目的和特點是什么呢?拜上帝教與基督教之間的關系?這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概括指出:目的是推翻清朝統治。

  特點: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農民平均主義的結合起來。

  關系:是一種改造和利用的關系,它根本不同于基督教,它是農民起義的工具。

  說明: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論表達了千百年來農民要求平等的思想,是洪秀全號召人民群眾參加反清斗爭的理論武器。但它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不是科學的革命理論,不可能引導農民革命走向成功。體現了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二、太平天國運動過程

  1.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

  引導學生看“太平天國形勢圖”,教師并給予適當的解讀:要求準確記住金田(起義地點)、永安(初步建立政權)、天京(正式建立政權)的位置;掌握拜上帝教活動的地區(qū)和太平天國主要活動地區(qū)。

  【討論】太平天國運動沒有推翻清政府就急于定都天京是否正確?

  要點:肯定說:南京是江南重鎮(zhèn),六朝古都,南京附近的東南一帶,又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qū),是清朝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地。因此,定都天京無論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給清朝封建統治勢力是一個沉重打擊,對各地人民反清起義是一個極大鼓舞和推動。同時,有了比較穩(wěn)定的后方,避免了以往農民戰(zhàn)爭中常見的流寇主義現象。

  否定說:過早建都,助長了起義隊伍內部封建等級思想、保守思想、享樂思想的滋長,為后來天京變亂埋下了禍根;匆忙建都,同時進行北伐和西征,分散了兵力,導致北伐失敗,使太平天國元氣大傷,最終陷入被動并很快失敗。

  2.太平天國運動軍事上的全盛

  【設問】:定都天京后所面臨軍事形勢怎樣?為此洪秀全、楊秀清采取那些軍事措施?結果如何?

  【答】形勢: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清軍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營以圍困天京。

  措施:為了鞏固政權,推翻清朝統治,太平軍又進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圍

  結果:①北伐軍進行了兩年浴血奮戰(zhàn),終未取得成功,最后失敗,但沉重打擊了清政府在北方的統治。

  ②西征的勝利,使太平天國控制了安徽、江西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區(qū),為太平天國的發(fā)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據地和物質基礎。

 ?、厶炀┩粐膽?zhàn)斗,打垮了威脅天京的清江北、江南大營,從而鞏固了天京。至此太平天國進入軍事上的全盛時期。

  用多媒體投放圖表(一)讓學生填表

  投放圖表(一)

  措 施 目 的 時 間 將 領 意 義 北 伐 西 征 東 征 【過度】俗話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就在1856年太平天國進入軍事全盛的時候,一場大規(guī)模的內亂即將來臨,這就是天京內訌,使太平天國運動的由勝轉衰。

  3.太平天國運動的轉折和失敗

  (1)天京變亂——由勝而衰的轉折點(1856年)

 ?、?原因: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國的領導人革命進取心逐漸減退,腐朽思想開始滋生。

  (教師簡述并投影)在天京,諸王模仿封建統治者大興土木、建筑王宮?!纪队埃骸短焱醺贰ⅰ短教靽焱醺场贰綇摹短焱醺樊嬅嫔峡梢钥闯鎏焱醺耐篮偷燃壍纳瓏?從《太平天國天王府石舫》畫面上可以反映出天王的享樂生活。各王還通過家族、部下等關系結成派系集團,分別控制軍隊、爭權奪勢,分裂的危機愈演愈烈。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的斗爭,終于在1856年秋演化為一場大變亂)

 ?、谔炀┳儊y的經過:

  (教師簡述天京變亂的經過,讓學生簡單了解,以增加學生的學習歷史興趣)

 ?、厶炀┳儊y的影響: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從戰(zhàn)略進攻走向戰(zhàn)略防御的轉折點。

  【過度】(教師簡單的陳述并用多媒體投出)經過這場變亂,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出現國中無人、朝中無將的危險局面。敵人得到了喘息之機,重建江北、江南大營,再次圍困天京,太平天國的軍事斗爭開始轉入防御階段。在這種情況下洪秀全重建領導核心——英王、忠王、干王,指揮軍事防御A.再破江北大營 , B.三河鎮(zhèn)大捷 C.再破江南大營D.李秀成;東征蘇南與進攻上海 E.安慶陷落與陳玉成就義。1864年天京失守,標志著天平天國的失敗.

  (2)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贅酥荆?864年天京陷落

  ②原因:主觀:根本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經濟上,農民是分散的個體小生產者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實可行的革命綱領

  思想上,不能用科學的理論作指導

  組織上,難形成統一堅強的領導核心

  客觀: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zhèn)壓

 ?、劢逃枺恨r民階級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投影圖表(二)

  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天京突圍――天京事變――天京陷落

  高中歷史太平天國運動教案設計三

  教學設計者基本信息 作者姓名 李廣元 性別 男 職稱 中教高級 所用教材版本 人教版 所屬模塊 必修1 單元專題 第四單元第13課 設計主題 太平天國運動 1.整體設計思路 《太平天國運動》一課,屬于“政治”模塊“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這個專題下的學習要點。內容標準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認識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與局限性?!蔽覀冎溃f教材的核心史觀是“革命史觀”和“階級斗爭史觀”,習慣于宏大敘事,傳遞給學生的信息是:農民起義的波瀾壯闊、農民領袖的金戈鐵馬、農民群眾對專制王朝的堅決斗爭的精神,在錯誤和失敗的地方往往又流露出惋惜的態(tài)度,似乎只有勝利才是最好的結局。然而,從新史觀的角度看,歷史課堂去探究歷史事件背后所蘊含的價值遠比去探究歷史事件本身更有意義;特別是從生產力史觀、文明史觀和全球史觀的角度來看,學生只要了解太平天國起義的背景、時間、人物、主要戰(zhàn)役、具體經過即可。歷史教育教學要挖掘對我們今天的生活和發(fā)展有價值的內容。怎么通過《太平天國運動》的學習讓學生明白?哪些東西對我們今天的社會仍然有借鑒的作用。為此,本課設計了這樣三個環(huán)節(jié):一、起義是如何煉成的?二、天國的理想為何難以實現?三、中國需要怎樣的革命?這樣設計教學,既有時間脈絡,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和特點;又突出教學中心和主題,緊緊抓住學生的思想,層層推進,一步步實現教學目標。這樣設計教學,也克服了長期以來僵化的歷史教學模式:背景——過程——結果——影響,展現了一個“多棱”的歷史,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 2. 學情分析 太平天國運動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一個重要歷史事件,初中已經學過,有的學生還看過電視劇《太平天國》,這都為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但是學生對該事件的認識是不全面的、不客觀的,甚至是不真實的,如何讓學生準確、客觀、真實地認識太平天國運動,如何通過學習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3. 教材分析(學習內容分析?)

  (包括對本課教學內容的教學定位分析;教學內容與結構分析;教學重點、難點) 歷史必修一的中心和主題是“政治文明歷程”,揭示了人類歷史從專制走向民主,從人治走向法治的發(fā)展趨勢,這也是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方向。太平天國運動發(fā)生在中國近代社會轉型期,在教學中,應當把這場運動與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大勢聯系起來,對太平天國運動的當今社會價值進行定位,深刻思考太平天國運動的方向與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大勢之間的關系,這是本課教學的中心問題。

  “太平天國運動”一課教材主要安排三個目:“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津”、“《天朝田畝制度》的頒布”、“天國悲劇”,講述了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發(fā)展和失敗的歷程,認識農民起義在革命中的地位及局限性。按照課標的要求,本課教學有兩個主要目標,一是了解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發(fā)展和最終失敗的過程,二是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原因,認識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地位。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應該定位在“認識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地位”。

  教學重點: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原因和歷史功績

  教學難點:通過太平天國運動,認識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革命時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4. 教學目標分析 1.知道“拜上帝教”的主要思想主張,認識其實質和對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

  2.了解太平天國運動定都天京后的情況,認識這場運動的時代局限性。

  3.知道《天朝田畝制度》的主要內容,認識其本質,理解其不能實施的原因。

  4.知道《資政新篇》的主要內容,客觀認識其進步性。

  5.了解中外不同時期人們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理性思考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地位。

  6.結合太平天國運動的全過程,思考中國近代歷史的發(fā)展方向。 5. 教學策略設計 高中階段“革命史”教學,存在一個“程式化”的現象:一些教師總是習慣于按照背景(原因)、過程、結果、影響或意義組織教學。這本來也沒有什么不對,但長此以往,必然會使歷史教學陷入一種“怪圈”,學生也會陷入歷史學習的“怪圈”,即歷史就是原因、經過和結果。這種“程式化”的后果,往往導致教學中心不明確,歷史學習沒有方向;這種“習慣”,也使歷史失去了它應有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背離了歷史的“原生態(tài)”特性。高中歷史學習,不應該強調歷史的專業(yè)性和全面性,更不是培養(yǎng)歷史“專家”,沒有必要“程式化”,不應求大而全。教師應該依據課程標準,根據教學重點,進行有效教學設計,突出重點和特點,讓學生感受生動、生命的歷史。

  為進一步激活學生思維,教師也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關注名人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觀點,如孫中山、毛澤東、蔣介石等人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評述,引導學生理解他們是從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評述太平天國運動的?關注馬克思在不同時期對太平天國運動的不同評論。材料和觀點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通過多元的材料、多元的評論,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也會使學生對這場運動有更全面的認識和思考,實現教學目標。 6. 教學過程設計 步驟1:導入:

  教師:(上課前播放《太平天國》電視劇主題曲)同學們,剛才你們聽到的一首叫《浩浩乾坤》,你們知道這是近代哪一次重大事件的主題曲?

  學生:太平天國運動。

  教師:你們怎么知道的?

  學生:視頻的最后點到了太平天國運動這個事件。

  教師:很好!你們很會捕捉有效信息,獲取和解讀信息是咱們歷史學科的一項重要能力。是的,這場運動持續(xù)時間長達14年,勢力席卷大半個中國,太平軍還曾經一度打到清政府心臟——北京地區(qū),幾乎把清王朝統治推翻,但最終還是失敗了。這場運動為什么會發(fā)生或者說這場農民起義是如何煉成的?

  設計意圖: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說:“萬事開頭難”。歷史課堂教學亦是如此。課堂導入作為一堂歷史課的開端,肩負著醞釀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滲透主題和帶人情境等任務,即體現“凝神、起興、點題”六字原則。本導入的精彩之處在于:一是教師較好地利用了當今學生喜愛通俗歌曲的心理,以播放《浩浩乾坤》為引子,有利于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歷史課堂教學中來。二是《浩浩乾坤》從一個側面贊美與揭示了這一場偉大的農民運動,有利于激勵學生深入探討太平天國運動的發(fā)展演變歷程。

  步驟2:新課講授:

  一、起義是如何煉成的?

  1.“吾乃人王”——洪秀全何許人也?

  材料一

  1814年:生于廣東花縣,家境貧寒。幸得族人相助,7歲入私塾讀書。

  1828年:14歲,赴廣州應試落第。

  1836年:22歲,應試再落第,收到基督小冊子《勸世良言》,未讀,藏之。

  1837年:第三次落第;沮喪返家;大病,產生幻覺:見上帝和耶穌;始讀《勸世良言》

  1843年:29歲,第四次落敗,創(chuàng)拜上帝教。

  設計意圖:講述洪秀全的個人經歷,引導學生思考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關系。

  材料二 “近世煙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啟英雄。神州被陷從難陷,上帝當崇畢竟崇。明主敲詩曾詠菊,漢皇置酒尚歌風。古來事業(yè)由人做,黑霧收殘一鑒中?!薄樾闳?/p>

  設問:依據材料一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欣賞這首詩,從該詩中分析洪秀全為什么會走上推翻清政府的道路。

  材料三 天下多男人,盡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爾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訓》

  設問:洪秀全的主張有哪些?這些主張能號召人民革命嗎?

  設計意圖:探討“拜上帝教”的基本主張,引導學生思考“拜上帝教”對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

  2.太平天國運動為何如此“迅速發(fā)展”?

  材料四 中國的人口從1700年前后的約15,000萬增加到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的約31,300萬,一世紀間不止翻了一番。由于此前階段的增長以及缺少經濟機會,到1850年人口約達到43,000萬,而國家變得越來越窮。

  ——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1368—1953》(三聯書店,2000年版第325頁)

  設問:材料揭示的信息如何?對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fā)有何關系?

  設計意圖:提供不同于教材的史料,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一個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原因是復雜的、多樣的,進而培養(yǎng)學生論從史出的能力。

  教師總結:根據上述材料的分析和結合教材,教師總結太平天國運動的原因:一是清政府的腐敗統治和沉重的剝削,導致階級矛盾激化;二是西方資本主義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新的災難;三是自然災害;四是洪秀全的個人經歷及其為發(fā)動起義作了充分的準備。

  二、天國的理想為何難以實現?

  1.太平天國發(fā)展過程示意圖

  材料五

  SHAPE MERGEFORMAT 設計意圖:學生初中階段已經學過,對該內容比較熟悉,展示該圖示讓學生簡單介紹即可。

  2.太平天國的理想

  (1)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材料六 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則分多,人寡則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則遷此處……務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也。

  設問1:《天朝田畝制度》的核心內容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思想?

  設問2:根據《天朝田畝制度》第一點規(guī)定可以看出它主要反對什么土地制度?體現了農民什么愿望?

  設問3:《天朝田畝制度》能否得到農民的歡迎?是否調動了農民的革命積極性?是否能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什么?它是否順應了歷史潮流的發(fā)展?

  設計意圖:討論《天朝田畝制度》,認識其實質,進一步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及綱領所表現出的局限性。

  (2)頒布《資政新篇》

  材料七 興銀行。倘有百萬家財者,先將家資契式稟報入庫,然后準頒一百五十萬銀紙,刻以精細花草,蓋以國印圖章,或銀貨相易,或紙銀相易,皆準每兩取息三厘。……此舉大利于商賈士民,出入便于攜帶……

  設問:《資政新篇》能否得到農民的歡迎?為什么?它是否順應了歷史潮流的發(fā)展?比較《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在經濟發(fā)展方面的有什么異同?

  設計意圖:深入分析《資政新篇》,既要看到《資政新篇》的進步性,又要看到這一綱領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考問題的能力。

  3.這個天國不太平

  材料八

  材料九

  設問:材料七、材料八之間有何聯系?你如何看待?

  設計意圖:以“不太平”為話題,引導學生思考太平天國鼓吹的所謂“人間天國”的本質,揭示這場運動的實質和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三、中國需要怎樣的革命?

  材料十 洪秀全起自布衣,驅逐異族,雖及身而亡,固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也,因深慕其為人。

  —— 孫中山

  太平天國之戰(zhàn)爭,為19世紀東方第一之大戰(zhàn);太平天國之歷史,為19世紀在東方第一光榮之歷史。

  —— 蔣介石


高中歷史太平天國運動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十一課太平天國運動教案

2.高中歷史會考復習資料:太平天國運動

3.高中歷史課堂中的幾種教學方法

4.高中歷史《鴉片戰(zhàn)爭》教學教案大全

5.初中、高中歷史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范文(六篇)

6.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教訓介紹

7.太平天國運動的成果

8.教師個人自我評價精彩范文

9.太平天國運動的經過簡述

10.太平天國的歷史作用

4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