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科語文考試試卷
失敗是什么?沒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下面給大家?guī)硪恍╆P于高二文科語文考試試卷,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Ⅰ卷閱讀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36分)
(一)論述文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持續(xù)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嶺,標志著大唐盛世的終結,也是陸上絲綢之路鼎盛時期的終結,自此,這條連接亞歐的商貿(mào)通道,逐漸衰落,終于湮沒。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边@是唐代詩人元稹《行宮》中的兩句。這些宮女們,再也得不到從絲綢之路西來的香料與珠寶了。因為“安史之亂”,唐朝不得不將駐守西疆的四鎮(zhèn)邊兵東調(diào)長安,一時西北邊防空虛,吐蕃乘機北上占據(jù)河隴,回鶻亦南下控制了阿爾泰山一帶,同時西邊的大食亦加強了中亞河中地區(qū)的攻勢,這三股力量又彼此爭奪與混戰(zhàn),從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絲綢之路,“道路梗絕,往來不通”。杜甫寫詩哀嘆:“乘槎消息斷,何處覓張騫?!?/p>
美國學者愛德華?謝弗著有一本《撒馬爾罕的金桃:唐代舶來品研究》,這是一本關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寫道:“在玄宗時代,人們可以隨處聽到龜茲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紀,這一切就成了夢想?!标懮辖z路的中斷,直接影響了唐朝的文化和社會。愛德華?謝弗分析說,為什么唐代傳奇和筆記小說中,與《山海經(jīng)》所記述的珍怪一樣的奇珍異物大量涌現(xiàn),因為“從九世紀初期開始,唐朝的國際時代、進口時代、融合時代和黃金時代,都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對于跨越大海、翻過大山而來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經(jīng)不可能輕易地得到滿足了?!痹诰攀兰o的時候,真實的新奇物品已經(jīng)無法到達唐朝境內(nèi)了,唐人只能杜撰虛構出怪異荒誕的貢物。
到了元朝,依托強大的軍事實力,陸上絲綢之路再度繁華,絲路上的重要國家花剌子模,因為劫殺蒙古商隊、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滅國之災。但隨著元帝國的土崩瓦解,這條路又陷入沒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個很好的參照物,恢宏壯美的莫高窟洞窟,是當年走向遠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驛站,從晉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沒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畫,因為到了明朝,這條路已經(jīng)沒人走了,后來被人遺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實上,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有一個歷史興替的過程。安史之亂后,陸路衰落,海路開始發(fā)達,后者在宋、元時代以及明前期始終保持興盛,遺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許下?!钡慕?,清朝的“禁海令”和“遷海令”……海上絲路也日漸衰落,中國錯過了大航海時代,全球重心轉向了西方。中國人因為絲綢之路形成的世界觀、大格局,徹底倒退了。
(摘編自關山遠《絲綢之路與中華國運》)
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安史之亂”是大唐盛世的終結,是陸上絲綢之路的終結,這條商貿(mào)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鶻、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爭奪與混戰(zhàn),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
C.唐代傳奇和筆記小說中,大量涌現(xiàn)像《山海經(jīng)》所記述的珍怪一樣怪異荒誕的奇珍異物,直接原因是陸上絲路的中斷。
D.元朝依托強大的軍事實力使陸上絲綢之路再度繁華,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滅國之災。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詩,描述宮女的生活,是為了說明絲綢之路對唐人社會生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國學者愛德華?謝弗的著作,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說明了陸上絲路對唐代文化和社會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沒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畫,證明了明朝時期陸上絲綢之路已經(jīng)沒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陸上絲路沒落的原因和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以及后來陸上絲路再度繁華與沒落的現(xiàn)象,論證了絲綢之路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唐朝就不會將兵力東調(diào)長安,也就不會失去對西域的控制,陸上絲綢之路可能也不會衰落。
B.九世紀,由于陸上絲綢之路的中斷,人們不太可能隨處聽到龜茲的琵琶,也得不到從絲綢之路來的香料與珠寶。
C.如果明朝沒有“寸板不許下?!钡慕?,清朝沒有“禁海令”和“遷海令”,那么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就不會衰落。
D.絲綢之路的衰落,使中國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觀、大格局徹底倒退了,可見開放、交流非常重要。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漸
豐子愷
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造物主騙人的手段,也莫如“漸”。在不知不覺之中,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冷酷的成人;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因為其變更是漸進的,猶如從斜度極緩的長遠的山坡上走下來,使人不察其遞降的痕跡,不見其各階段的境界,而似乎覺得常在同樣的地位,恒久不變,又無時不有生的意趣與價值,于是人生就被確實肯定,而圓滑進行了。假使人生的進行不象山陂而象風琴的鍵板,由do忽然移到re,或者象旋律的“接離進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人一定要驚訝、感慨、悲傷、或痛感人生的無常,而不樂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漸”維持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變衰,也全靠這“漸”的助力。巨富的紈袴子弟因屢次破產(chǎn)而“漸漸”蕩盡其家產(chǎn),變?yōu)樨氄?貧者只得做傭工,傭工往往變?yōu)榕`,奴隸容易變?yōu)闊o賴,無賴與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兒……因為其變衰是延長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漸漸”地達到的,在本人不感到甚么強烈的刺激。故雖到了饑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貪戀著目前的生的歡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變了乞丐或偷兒,這人一定憤不欲生了。
“漸”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極微極緩的方法來隱蔽時間的過去與事物的變遷的痕跡,使人誤認其為恒久不變。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農(nóng)夫每天朝晨抱了犢而跳過一溝,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過溝回家。每日如此,未嘗間斷。過了一年,犢已漸大,漸重,差不多變成大牛,但農(nóng)夫全不覺得,仍是抱了它跳溝。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這牛而跳溝了。造物的騙人,使人留連于其每日每時的生的歡喜而不覺其變遷與辛苦,就是用這個方法的。人們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溝,不準停止。自己誤以為是不變的,其實每日在增加其苦勞!
我覺得時辰鐘是人生的的象征了。時辰鐘的針,平常一看總覺得是“不動”的;其實人造物中最常動的無過于時辰鐘的針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覺得我是我,似乎這“我”永遠不變,實則與時辰鐘的針一樣的無常!一息尚存,總覺得我仍是我,我沒有變,還是留連①著我的生,可憐受盡“漸”的欺騙!
“漸”的本質(zhì)是“時間”。時間比空間更為不可思議。因為空間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廣大或無限,我們總可以把握其一端,認定其一點。時間則全然無從把握,不可挽留。性質(zhì)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議,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為一般人對于時間的悟性,似乎只夠支配搭船乘車的短時間;對于百年的長期間的壽命,他們不能勝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顧及全體。試看乘火車的旅客中,常有明達的人,有的寧犧牲暫時的安樂而讓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暫時的美譽);有的見眾人爭先下車,就退在后面,或高呼“不要軋②,總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會”或“世界”的大火車的“人生”的長期的旅客中,就少有這樣的明達之人。
當然人類中也有幾個能勝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壽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們能不為“漸”所迷,不為造物所欺,而收縮無限的時間并空間于方寸的心中。中國古詩人(白居易)說:“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庇娙?Blake)也說:“一粒沙里見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國;手掌里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③。”
(選自《靜觀人生》,有刪改)
【注】①留連:留戀不舍。②軋:擁擠。③永劫:佛教中指永無窮盡之時。
4.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圓滑”概括了人的一生的整體變化,在歲月的沖刷下,人生就是像鵝卵石一樣漸漸失去了棱角。
B.作者指出人之所以能適應人生境遇的種.種變化,就是因為這些變化是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達到的。
C.時間之所以讓人感到渺茫和不可思議,是因為和空間相比,時間既無法把握,又無法挽留。
D.這篇散文語言優(yōu)美、細膩,文采飄逸、富有想象力的,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的文學韻味,讓人回味無窮。
5.本文圍繞“漸”闡發(fā)感悟,請梳理概括全文的思路。(6分)
6.如何理解文章結尾引用兩處詩句的含義和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題。
材料一:
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總量也在不斷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對天氣、土壤、水的環(huán)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廚垃圾與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燒,產(chǎn)生有毒物質(zhì),威脅著居民健康,這種現(xiàn)象正在向農(nóng)村地區(qū)漫延。
垃圾分類作為垃圾處理的前端環(huán)節(jié),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認,分類收集不僅能大幅度減少垃圾給環(huán)境帶來的污染,節(jié)約垃圾無害化處理費用,更能使資源得到重復利用,有人將垃圾稱為“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據(jù)保守估計,我國城市每年丟棄的可回收垃圾價值在300億元左右。但我國的垃圾分類工作一直難以有效推進,相關調(diào)查顯示,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垃圾分類效果不明顯或完全沒有效果。
(摘編自《垃圾變資源!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類》,2017年4月5日新華網(wǎng))
材料二:
筆者所在的小區(qū),居民樓前三個垃圾桶分別表示出應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廚垃圾??墒谴蠖鄶?shù)居民還是把垃圾混雜在一起,一扔了之。問及原因時,有人說:“我辛辛苦苦分了類,環(huán)衛(wèi)車輛卻混在一起運走了,分類還有什么意義?”
這種現(xiàn)象可以說是屢見不鮮,垃圾分類處理是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包括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各個環(huán)節(jié)必須分配套銜接,才能高效運行。分類投放是居民的責任,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是政府的責任。分類投放的參與率和準確率較低,會影響垃圾分類制度的實施效果;而分類的目標和途徑不十分清晰,后端分類處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響前端居民分類的積極性。
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國家發(fā)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給出了我國推進垃圾分類的總體路線圖。但是,這一方案即使再科學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動員、全民參與,也難以由藍圖變?yōu)楝F(xiàn)實。我們應當認識到,生活垃圾雖然有資源屬性,但污染屬性更不可忽視。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資源放錯了地方”而已,實際上,那就是隨意丟棄污染物、危害環(huán)境的行為。垃圾分類是我們作為“污染者”的基本責任,責無旁貸。當然,各地政府同樣不能以“居民沒有分類”“缺乏資金”等理由拖延、觀望,應當落實政府主體責任,堅持政府主導,根據(jù)本地特點,做好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設施體系建設,同時制定完善的懲罰和獎勵的政策措施。
隨著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持續(xù)推進、國民素質(zhì)的提升和垃圾處理設施的進步,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門前雪”打掃干凈吧!各負其責,各盡其力,形成合力,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xiàn),垃圾分類前景可期。(摘編自劉毅《垃圾分類應自掃門前雪》)
7.下列關于民眾對垃圾分類認知與實踐相關情況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大多數(shù)民眾都知道垃圾分類的概念,而50.9%的民眾“僅了解常見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眾對垃圾分類的認知程度與實踐情況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從未進行分類的都是少數(shù)。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類意識,而是后端分類處理不到位、不完善,挫傷了他們分類的積極性。
D.居民分類投放的參與率和準確率較低,是我國以往垃圾分類工作難以有效推進的主要原因。
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并對民眾的認知與實踐情況作了統(tǒng)計;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類難以有效推進的原因并提出-之道。
B.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與實踐制約著垃圾分類的實施效果,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有助于形成輿論氛圍,增強居民分類投放、分類收集的意識。
C.生活垃圾既有資源屬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屬性,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所謂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這類說法是錯誤的。
D.針對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種理由對垃圾分類工作拖延、觀望的情況,《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懲罰和獎勵的政策措施。
9.怎樣才能有效推進我國的生活垃圾分類?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jié)铣觯Y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弊螅讼荽鬂芍?,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p>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shù)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绷钏拿骝T馳下,期山東為三處。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shù)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蹦肆铗T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表椡跄嗽唬骸拔崧劃h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蹦俗载囟馈?/p>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以故漢追及之
B.謂其騎曰亡其兩騎耳
C.項王嗔目而叱之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D.愿為諸君快戰(zhàn)吾為若德
11.下列對文中相關文化常識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3分)
A.《史記》: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資治通鑒》合稱“前四史”。
B.亭長:屬于低于縣二級的行政建制長官,戰(zhàn)國時始在鄰接他國處設亭,置亭長,任防御之責,秦、漢時在鄉(xiāng)村每十里設一亭。
C.名、字:“籍”是項羽的名。按照古代稱謂習慣,名一般用于自稱。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出于禮貌和尊敬,對平輩或尊輩稱字。
D.江東:長江在蕪湖到南京一段,為自西南向東北流向,秦漢以后習慣稱自此以下長江南岸地區(qū)為江東。又因古人以東為左,位于長江之東,故又稱“江左”。
12.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項王率領部下壯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圍,因受到農(nóng)夫的欺騙,陷入大澤中。后來項王估計不能逃脫,認為這是上天要讓自己滅亡,絕不是作戰(zhàn)能力有過錯。這深刻地揭示了項羽性格中的弱點。
B.項羽面對重重包圍的漢軍,不愿自己的手下再遭受損失,于是獨自一人沖向漢軍,“斬將”“刈旗”,充分表現(xiàn)出了他的仁愛之心和英勇無畏。
C.項羽面對重重包圍的漢軍,把騎兵分為四隊,讓他們從四面突圍,自己又親自殺掉了一名漢將和都尉,以此證明了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的論斷。
D.項羽是有機會逃生的,烏江亭長正停船靠岸等在烏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沒有一個人回去,愧見江東父老,于是贈馬給亭長,寧死不辱。一個知恥重義的末路英雄形象躍然紙上。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2)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4~15題。
蝶戀花?出塞
[清]納蘭性德
今古河山無定據(jù)。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shù)。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14.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破空而來,對蒼茫大地之變化無常作了詩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詩的深沉雄渾的格調(diào)。
B.上闋描寫了畫角、牧馬、西風、紅葉等意象,營造了壯闊、悠遠、荒涼的意境。
C.下闕詞人描寫的是眼前邊塞的恩怨情恨,表達了征人在外對閨中思婦的懷念。
D.此詞有描寫,有抒情,有議論,三者有機地融為一體,展現(xiàn)出一個年輕有為的貴族,對江山無常、人生意義的思考。
15.簡析畫線句的表現(xiàn)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詞中詞人遙望金陵想象,并傳達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的慨嘆的句子是:“----------,----------------?!?/p>
(2)不吸取經(jīng)驗教訓讓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宮賦》中說:“------------,-----------?!?/p>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分析亡國的條件的句子是“-------------,---------------。”
高二文科語文考試試卷相關文章:
★ 高考語文試卷真題
高二文科語文考試試卷
上一篇:高二年級語文月考試卷試題
下一篇:高二語文月考試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