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二歷史模擬試題(含知識匯總)
2017-2018高二歷史模擬試題(含知識匯總)
當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仿佛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當我再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們要把讀書當作一種樂趣,并自覺把讀書和學習結合起來,做到博覽、精思、熟讀,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讓自己不斷成長。讓我們一起到學習啦一起學習吧!
2017-2018學年高二歷史
必修三期末模擬【岳麓版】
1.國家主權高于“人們所能想像到的一切價值和一切意義”、“人所有的一切價值,一切精神的實在只能經(jīng)由國家而有之”、“個人的最高義務即在安守其職責,作為國家的好公民”。以上文字體現(xiàn)了
A. 霍布斯的國家學說
B. 洛克的分權思想
C. 孟德斯鳩法學理論
D. 盧梭人民主權論
2.朱熹說:“……天得之(理)而為天,地得之(理)而為地,凡生于天地間者,又各得之以為性;……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他主要是( )
A. 從統(tǒng)治者的角度闡述封建倫理道德
B. 闡述了自然界的法則
C. 闡述了君主專制的道理
D. 為了規(guī)范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系
3.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時場面火爆,除少數(shù)戲曲片外,“幾乎場場滿座”。而國產(chǎn)電影,尤其是反映“大躍進”的影片,上座情況卻相形見絀。這一反差表明
A. 香港電影更能反映社會現(xiàn)實
B. 國產(chǎn)電影的制作技術低下
C. 這一時期文化氛圍相對寬松
D. “大躍進”運動的持續(xù)深入
4.粱啟超曾說史學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并且明確指出,歷史認識的目的和任務是反映客觀歷史事實,這是新史學的靈魂,對此必須堅持到底、絕不動搖。這表明梁啟超治史
A. 看重史料來源 B. 重視分析史實
C. 力求真是真非 D. 善于借鑒歷史
5.毛澤東指出:“邊界的斗爭,完全是軍事的斗爭,黨和群眾不得不一齊軍事化。怎樣對付敵人,怎樣作戰(zhàn),成了日常生活的中心問題。所謂割據(jù),必須是武裝的。”“割據(jù)”理論形成于
A. 中共創(chuàng)立時期 B. 國共對峙時期
C. 抗日戰(zhàn)爭時期 D. 解放戰(zhàn)爭時期
6.1902年梁啟超回信給康有為:“至民主、撲滿、保教等義真有難言者,弟子今日若面從先生之誡,他日亦必不能實行也,故不如披心瀝膽一論之。今日民族主義最發(fā)達之時代,非有此精神,絕不能立國……喚起民族精神者,勢不得不攻滿洲。”這反映了
A. 清末新政加劇清政府統(tǒng)治危機
B. 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C. 梁啟超與革命派主張基本一致
D. 梁啟超有革命排滿傾向
7.美國《時代》周刊將互聯(lián)網(wǎng)使用者推選為“2006年度人物”。這充分表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領域的技術得到廣泛使用
A. 計算機 B. 航天技術
C. 生物工程 D. 原子能
8.魏源在《海國圖志》中介紹了許多新詞,如參議院、眾議院、總統(tǒng)、進口、出口、新聞紙、鐵路、火輪機等,這表明魏源
A. 是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 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C. 關注西方新知識、新技術
D. 號召國人全面學習西方
9.伊拉斯謨經(jīng)常嘲笑經(jīng)院哲學家,攻擊教會的陋習和教士的無知、懶惰和生活上的道德敗壞,但他從未懷疑過羅馬天主教會的本質和原則。從材料可知當時的人文主義者
A. 宣揚人文主義 B. 否定教會神學 C. 反對教會腐敗 D. 攻擊封建專制
10.羅馬教會授意馬丁路德宣布放有―己之見,然而路德說出了歷史上著名的抗辯辭:“我不能在教皇或教會之下委曲我的信仰……我只信奉《圣經(jīng)》……我不能,亦不會放棄。”這里,路德堅持的“一己之見”是指
A. 廢離羅馬教會 B. 信仰即可得救
C. 王權高于教權 D. 簡化宗教儀式
11.王禎(1271-1368)是中國古代農(nóng)學、農(nóng)業(yè)機械學家。下列發(fā)明成就屬于他的是
?、侔l(fā)明水排 ②創(chuàng)制木活字
?、郯l(fā)明轉輪排字盤 ④改進風力水車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12.李贄在《史綱評要》中說:“(李斯建議焚書的上書)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當戰(zhàn)國橫議之后,勢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對此信息的解讀,與李贄本意相符的是( )
A. 政治統(tǒng)一必然要求思想統(tǒng)一
B. 統(tǒng)治者實施新政必須要堅決
C. 儒家思想并非萬世不變之理
D. 專制集權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13.漢武帝“獨尊儒術”使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但到了儒道佛三家鼎力局面,還出現(xiàn)了佛道先后問題,武則天把佛教列為第一,唐玄宗又把道教列為第一。這說明
A. 唐文化多元共榮 B. 佛道社會基礎薄弱
C. 君權的極度強化 D. 儒學地位相對穩(wěn)固
14.近代大學者王國維(浙江海寧人)說過:“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獨元人之曲,為時既近,托體稍卑,故兩朝史志與《四庫》集部,均不著于錄;后世儒碩,皆鄙棄不復道。”對這段話理解正確的有
?、匐x騷、漢賦、唐詩、宋詞、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興盛,后來就都消亡了
?、谠?amp;ldquo;托體稍卑”可以理解為元曲源于民間通俗文學,開始時文學地位比較低下
?、墼诿髑鍍沙瘺]有得到正史和學者的承認和重視
④王國維認為,元曲和唐詩、宋詞一樣,都是一個時代文學成就的代表,賦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學地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白話文在維新變法時期就得到了充分重視。1897年11月7日,《演義白話報》在上海誕生;不久,《無錫白話報》創(chuàng)刊。此后,以“白話”命名的報刊競相面世。維新派推廣白話文的根本目的是( )
A. 反對愚昧,提倡民主科學
B. 開啟民智,推動思想啟蒙
C. 募集資金,壯大變法隊伍
D. 效法西方,發(fā)展新聞事業(yè)
16.陳寅恪《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證序》認為:“華夏民族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下列敘述能夠證明這一觀點的是
?、僖岳韺W為核心的新儒學形成
?、谥改厢?、火藥和印刷術取得重大進步
?、墼~成為文學的主流形式
?、苁看蠓虻奈娜水嫵删妥顬橥怀?/p>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7.《新青年》刊文指出:“專制國本建筑于主權者獨裁之上……共和國本建筑于人民輿論之上。”故“政治實質之變更,在國民多數(shù)心理所趨,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強調當時的緊迫任務是
A. 開展民眾啟蒙 B. 進行社會改良
C. 推翻君主專制 D. 發(fā)起國民革命
18.宋代儒家尊崇“仁且智”,強調“知者不惑”的同時,又強調“禮之用,和為貴”、“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也”。這反映出宋代儒學
A. 崇尚自身力量反對迷信鬼神
B. 以提升個人道德修養(yǎng)為目標
C. 理性意識與道德規(guī)范相結合
D. 關注社會和諧崇尚君子風范
19.2014年7月,人民日報網(wǎng)評論文章:“鄧小平理論體系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夯實了物質文化基礎。”下列相關說法與材料主旨不相符的是
A. 解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的問題
B. 指明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問題
C. 分析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合理性
D. 論證了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20.梁啟超在《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勢》曾評說道:“孔北老南,對壘互峙,九流十家,繼軌并作。……非特我中華學界之大觀,亦世界學史之偉跡也!”這種壯觀的歷史場面的出現(xiàn),其歷史條件不包括
A. 經(jīng)濟基礎的變革
B. 階級關系的變化
C. 對外交往的頻繁
D. 政治上的割據(jù)紛爭
21.我們現(xiàn)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須要參閱
A. 《春秋》B. 《書》C. 《論語》D. 《詩》
22.鄭板橋的《墨竹圖》,畫修竹數(shù)竿,顧盼有情,疏爽飛動,濃淡相映,虛實相照,傲氣風骨讓人感慨。這種繪畫興起的主要原因是
A. 文人階層不斷壯大
B. 理學興起
C. 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
D. 時代變化
23.中華文明是東方文明的源頭之一。那么,西方文明起源于
A. 古希臘文明 B. 古印度文明
C. 古巴比倫文明 D. 古埃及文明
24.王羲之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大家,其書法結構雄偉而筆法秀麗,抽象之美近乎出神入化。下圖是其只有17字的名帖《妹至帖》,本帖的字體特點是
A. 筆畫詳備,結體嚴整
B. 筆畫簡約,線條流暢
C. 法度森嚴,清峻剛健
D. 橫平豎直,規(guī)矩整齊
25.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文藝表演中,數(shù)千名演員齊聲吟誦“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朝聞道,夕死可矣!”等格言,向世界傳達了中華文化的深邃思想,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哪一思想家的思想
A. 孔子B. 韓非子C. 荀子D. 老子
26.張芳在《歷史變革與西方歌劇的發(fā)展》中說:“在這樣劇烈變動的社會現(xiàn)實下,18世紀末19世紀中期席卷英、法、德等國的……思潮,強烈地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縛,強調主觀性,抒發(fā)個人情感,推崇個性。”下面能夠體現(xiàn)該思潮的作品是
A. 《戰(zhàn)爭與和平》 B. 《格爾尼卡》
C. 《等待戈多》 D. 《悲慘世界》
27.司馬光撰寫的《居家雜儀》中有:“凡為子為婦者,毋得蓄私財。俸祿及田宅所入,盡歸之父母舅姑。當用則請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與。”這一主張的根本目的是
A.緩解家庭內部矛盾
B.強化綱常倫理觀念
C.剝奪子女經(jīng)濟權益
D.強調家長支配權利
28.明初政府對百姓服裝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嚴……但至晚明,小康之家“非繡衣不服”,大戶婢女“非大紅裹衣不華”。晚明百姓服裝的變化反映了當時
A. 君主專制的強化
B. 宋明理學發(fā)展
C. 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
D. 奢侈之風盛行
29.先秦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諷的形式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他的觀點是
A. 無為而治
B. 兼相愛、交相利
C. 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30.古代成熟的文字最早出現(xiàn)在
A. 商代 B. 春秋戰(zhàn)國時期
C. 秦漢時期 D. 三國兩晉時期
31.鄧小平巡視南方,發(fā)表著名的南方談話。該談話回答的當時束縛和困擾人們思想的重大認識問題最主要是( )
A. 要不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問題
B. 是否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問題
C. 國家統(tǒng)一問題
D.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
32.右圖是京師同文館舊址,創(chuàng)立這所新式學堂的政治派別是
A. 頑固派 B. 洋務派 C. 維新派 D. 革命派
33.孔子主張“為政以德”,孟子主張“民貴君輕”,而荀子主張“恩惠于民”。這表明三者都
A. 旨在維護封建統(tǒng)治
B. 體現(xiàn)唯物主義思想
C. 以民為本、重視民意
D. 重教化、輕刑罰
34.34.《韓非子》載:“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惡,故賞罰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見,韓非認為“治天下”應特別重視
A. 人情關系 B. 道德規(guī)范
C. 法制建設 D. 禮儀秩序
35.學者閻步克說:“后世儒家所著力申說的‘義’和‘忠’,就是從‘尊尊’生發(fā)出來的;
而‘仁’和‘孝’,則是從‘親親’生發(fā)出來的。”儒家這一思想
A. 與宗法觀念相通
B. 是外儒內法的直接體現(xiàn)
C. 受佛道思想影響
D. 體現(xiàn)了價值取向多元化
36.明末清初書畫家陳洪綬說:“今有人焉,聚徒講學,禁民為非,人無不笑且詆也。伶人獻俳,喜嘆悲啼,使人之性情頓易,善者無不勸,而不善者無不怒。”其意在強調
A. 理學正統(tǒng)地位的動搖
B. 戲曲藝術的批判現(xiàn)實性
C. 戲曲藝術的教化作用
D. 世俗文化源于大眾生活
37.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開始恢復,一代人的命運從此改變。高考制度恢復的背景是
A. 改革開放急需新型人才
B. 鄧小平復出后主持教育工作
C. 撥亂反正基本完成
D. 開展了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38.把中國的戲曲藝術稱為“梨園”,把學習戲曲的人稱為“梨園弟子”,這一稱謂的起源應該追溯到
A. 春秋戰(zhàn)國 B. 唐代 C. 宋代 D. 元代
39.史料的搜集、甄別、闡釋、運用是新課程下歷史學習與研究的重要手段?;卮鹣铝袉栴}。
材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主要倡導“仁”的學說,提出“仁者愛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①這就是說,自己想要的事情,也希望別人能夠擁有。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強迫別人接受。②他還強調“禮”,提出“克己復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③他是中國古代私人講學的先驅,在教育方面主張“有教無類”,提出“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 ④。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人道主義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其學說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響⑤。
(1) 上述材料中劃線的部分,哪些屬于史料、史料解釋和歷史評價?請寫出序號。
材料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應該避免把權力單獨委托給一個人、幾個人或少數(shù)人,因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jīng)驗。為此,提出一條原則,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形成一種能聯(lián)合各種權力的機制,其各種權力既調節(jié)配合,又相互制約,即權力要分開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鳩《羅馬盛衰原因論》
(2).上述材料是否可以作為研究啟蒙運動的史料?請結合材料內容說明理由。
40.“禮”是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傳統(tǒng)中國的社會秩序和民族心理有著巨大的影響。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堅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離,政治即是建立在倫理基礎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語義源頭是“正”,顯然含有濃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又說:“為國以禮”。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樣,為執(zhí)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機構組織及法律設計,他始終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現(xiàn)形式——禮的力量。
——宋石男《禮子的歷史和歷史的孔子》
材料二:復生(注:譚嗣同的字)所謂以心力解劫運者,仁,即心力也,心力之表見曰通,其所以害夫通者則曰禮、曰名。蓋通必基于平等,而禮與名皆所以害其平等之物也。禮與名之尤大者則曰三綱五常,曰君臣、父子、夫婦。而君臣一綱尤握其機樞。……久而成劫運,其禍皆起于不仁,求反于仁而強其心力,其首務在于沖決綱羅,而君統(tǒng)之偽學尤所先。
——譚嗣同《仁學》
材料三:在“禮”的演進發(fā)展中,它始終未失其神圣的意味,顯示出了中國社會和文明的重要特點。……不僅宮廷,而且中國社會的各階層都通過“禮”來規(guī)范他們的生活,以達到與有序的自然相一致。
——安樂哲、郝大維《孔子哲學思微》
請回答:
(1)據(jù)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國理念及堅持此種理念的理由。
(2)據(jù)材料二,概括作者對“禮”的認識,并歸納“禮”與“仁”的關系,
(3)據(jù)材料三,說明作者肯定“禮”的依據(jù)。綜合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探析“禮”對中華民族社會秩序與文化養(yǎng)成的影響。
4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中國古代繪畫首先是筆墨、線條的藝術,正是筆力、用墨和線條造就了中國畫獨特的氣韻和每個畫家不同的風格。其次,中國畫取“散點透視”的方法塑造形象,且不受空間、時間和事物實際比例的限制,更加自由、靈動。最后,中國畫是把書法、詩歌、繪畫、篆刻與裝裱等綜合在一起的一門綜合藝術。
——蔣孔陽《中國繪畫的基本特點》
材料三 欣賞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請回答:
(1)依據(jù)材料一,提取有關中國古代書寫材料和文字歷史演變的脈絡。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簡要概括古代文人畫的特點。
(3)依據(jù)材料三,從中可以看出辛棄疾的作品有怎樣的風格?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作品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背景。
42.“歷史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組織和引導學生用類似歷史學家研究歷史的方法,即收集歷史資料并運用歷史資料,去分析問題,作出合乎邏輯解釋的學習方式。其中,教師選定教材中的內容,指定相關參考書籍進行探究學習的文獻法是適合高中生的探究方式之一。
下面是某位歷史教師給學生提供的課題與參考書目:
探究課題
深入探究歐洲啟蒙運動
參考書目
作者
出版社
《文藝復興史綱》
陳小川
人民大學出版社
《法國大革命史》
馬蒂厄
商務印書館
《美國建國簡史1——獨立宣言:渴望自由的心聲》
瑪麗·莫斯特
中共黨史出版社
《美國建國簡史2——美國憲法:實現(xiàn)良治的基礎》
《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
陳來
商務印書館
《啟蒙運動與現(xiàn)代性》
詹姆斯·施密特
上海人民出版社
請根據(jù)教師提供的課題以及參考書目,結合所學知識,推測該教師預設的探究角度并說明理由。(要求:指出2個探究角度,邏輯清晰,理由充分,史論結合。)
參考答案
1.A
【解析】試題分析:題干沒有體現(xiàn)洛克或者孟德斯鳩的分權思想,排除BC。根據(jù)“個人的最高義務即在安守其職責,作為國家的好公民”等可見作者認為國家主權高于人民主權,與盧梭不符,排除D。結合所學知識,題干體現(xiàn)了霍布斯的觀點,他認為國家是人們通過社會契約而創(chuàng)造的,君權是人民授予的,但是并不反對君主專制,而是將“君權神授”變成了由社會契約所授予的,堅持臣民要絕對服從君主,故選A。
考點:西方人文精神的發(fā)展·啟蒙運動·啟蒙運動。
2.A
【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解讀題干材料,最大限度獲取有效信息,認識歷史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比較、分析,并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根據(jù)題干材料關鍵信息“凡生于天地間者”、“三綱,五常”等,結合所學知識,解讀題干材料,得出這樣的認識,朱熹認為的“理”,其實就是儒家“三綱五常”等綱常倫理。進一步可知,朱熹是站在封建統(tǒng)治者的立場來闡述封建倫理道德的。B項屬于無關項;CD兩項的表述,不符合題意,不是題干材料核心意思的體現(xiàn)。綜上,故,本題正確答案選A。
考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宋明理學——儒學新發(fā)展·董程朱理學·朱熹的思想主張
3.C
【解析】依據(jù)題意可知在20世紀中期,上海的影院可以即可以放映香港影片,也播放反映大躍進的影片,這表明當時的文化氛圍相對寬松,故C項正確。A、B、D在題文中沒有明確表述,不符合題意。
4.C
【解析】從材料看出,在梁啟超看來,“歷史認識的目的和任務是反映客觀歷史事實”,求真,即科學精神,是新史學的靈魂。這表明梁啟超治史力求真是真非,故C正確;材料與“史料來源”“重視分析史實”“借鑒歷史”無關,排除ABD。
5.B
【解析】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黨領導群眾,開展軍事斗爭,走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的道路,這一思想形成于國共對峙時期,B正確;中共創(chuàng)立時期尚未形成“割據(jù)”理論,排除A;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是國共兩黨合作抗日,而非是走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的道路,排除C;解放戰(zhàn)爭是對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的道路實踐,排除D。所以選B
6.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是梁啟超給康有為的信,信中說“喚起民族精神者,勢不得不攻滿洲”,體現(xiàn)出他的排滿思想,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A選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B選項錯誤,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影響;C選項錯誤,梁啟超大部分認同康有為的觀點,只是提出了自己的態(tài)度,所以與革命派主張并基本不一致。
7.A
【解析】:計算機與互聯(lián)網(wǎng)密不可分,只有計算機的應用才能形成互聯(lián)網(wǎng),所以本題選A。
8.C
【解析】根據(jù)題干“政治、進口、出口、新聞紙、鐵路”表明魏源關注西方的新知識、新技術,C項正確。林則徐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排除A。題干強調魏源關注西方新知識、新技術,沒有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且與史實不符,排除B。D項錯在“全面”,在題干沒有體現(xiàn),排除。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C。
點睛: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關鍵信息“參議院、眾議院、總統(tǒng)、進口、出口、新聞紙、鐵路、火輪機”等。
9.C
【解析】從材料來看,伊拉斯謨雖經(jīng)常嘲笑經(jīng)院哲學家,但他從未懷疑過羅馬天主教會的本質和原則。這就說明他針對的是教會的機構和人士,不是神學,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排除B選項。A、D選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
10.B
【解析】根據(jù)題干“我不能在教皇或教會之下委曲我的信仰”可知馬丁•路德認為只要有虔誠的信仰,靈魂便可以獲得拯救,他主張每個基督徒都有直接閱讀和解釋《圣經(jīng)》的權利,B項正確。
馬丁•路德主張在教皇或教會之下堅持自己的信仰,并未主張廢除羅馬教會,排除A。 馬丁•路德改革時期,德意志正處于四分五裂的局面,缺乏強有力的中央政權,不可能提出王權高于教權思想,排除C。題干內容與簡化宗教儀式無關,排除D 。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B。
11.D
【解析】根據(jù)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元代王禎的《農(nóng)書》記載了生產(chǎn)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成功創(chuàng)制木活字,又發(fā)明了轉輪排字盤,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②③正確。東漢年間由杜詩發(fā)明水排,①與題干不符,排除AB。明朝宋應星《天工開物》中有關改進風力水車的說法,④與題干不符,排除C。綜上所述,故題正確答案為D。
12.A
【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最大限度獲取有效信息,概括、分析,并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根據(jù)題干材料關鍵信息“是英雄之言”、“ 勢必至此”、“ 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等,結合所學知識,解讀題干材料,得出的核心信息是,李贄對秦代焚書坑儒事件,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基本上給以了肯定,認為符合大一統(tǒng)的歷史潮流的,既體現(xiàn)“政治統(tǒng)一必然要求思想統(tǒng)一”的觀點。C項是對材料的片面理解,不準確;其余BD兩項均不是題干材料意思的體現(xiàn),屬于無關項。綜上,故,本題正確答案選A。
考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明清之際的儒學批判思潮·李贄的思想。
13.D
【解析】材料中的“唐代形成儒道佛三家鼎立局面”“出現(xiàn)了佛道先后問題”,表明唐朝時期的儒學地位相對于佛教和道教而言,較為穩(wěn)固,不需要統(tǒng)治者的大力推崇,故答案為D項。材料未涉及唐朝文化的多元共榮及君權的極度強化,排除AC項;B項的表述與題干中的“唐代形成儒道佛三家鼎立局面”不符,排除。
14.D
【解析】離騷、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后來并未消亡,本題凡是含①均是錯誤的,選D是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A含①不符合題意,排除;選項B含①不符合題意,排除;選項C含①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D。
15.B
【解析】白話文容易讓普通群眾接受,更好地宣傳維新變法思想。故答案為B項。提倡民主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排除A項;“募集資金”,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項;D項不是維新派推廣白話文的根本目的,排除。
16.D
【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解讀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造極于趙宋之世”說明宋代對中華文化的巨大貢獻。科技方面:指南針用于航海;火藥廣泛用于軍事;北宋畢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思想方面:儒學吸收佛教、道教教義,發(fā)展為理學。文學藝術方面:詞成為文學的主流形式,風俗畫成為畫壇的亮點,故D項符合題意。
考點: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科技成就·四大發(fā)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宋明理學·朱熹的思想
17.A
【解析】依據(jù)材料“共和國本建筑于人民輿論之上……政治實質之變更,在國民多數(shù)心理所趨”分析得知,作者是在強調民眾覺悟對于實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故A項正確;依據(jù)材料“政治實質之變更……不在政治之形式”得知,作者強調的是政治改革而非社會改良,故B項錯誤;《新青年》創(chuàng)辦于1915年,此時中華民國成立,君主專制已被推翻,故C項錯誤;國民革命的興起于1924年,時間上與材料不符,故D項錯誤。
18.C
【解析】材料中的“知者不惑”是理性意識的體現(xiàn),“禮之用,和為貴”、“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也”是道德規(guī)范的體現(xiàn),C正確。材料中沒有涉及迷信鬼神問題,A錯誤。B項片面,不能體現(xiàn)材料中的兩個內容,排除。材料中所述是個人的修養(yǎng),而非社會和諧,D錯誤。
點睛:本題考查宋代儒學。學生解答本題時,一定要注意全面理解材料,不可斷章取義和過度推斷。本題學生理解材料的同時,結合所學知識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9.D
【解析】本題屬于逆向型選擇題,考查鄧小平理論相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鄧小平理論解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的問題,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鄧小平理論指明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chǎn)力,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鄧小平理論分析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合理性,指出社會主義也有市場,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論證了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
20.C
【解析】根據(jù)題干和所學,從“孔北老南,對壘互峙,九流十家,繼軌并作”,可知材料所述的歷史場面為百家爭鳴,其歷史條件包括:階級關系上士階層的崛起,經(jīng)濟上井田制的逐步瓦解,政治上周天子權威下降、諸侯國割據(jù)紛爭不斷;其歷史條件并不包括對外交往的頻繁。故A、B、D三項不符合題干,選擇C。
點睛:本題考查百家爭鳴出現(xiàn)的歷史條件。百家爭鳴出現(xiàn)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出現(xiàn)的背景也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大背景。春秋戰(zhàn)國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在政治、經(jīng)濟、階級關系的共同影響下,經(jīng)歷了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
21.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能力。材料所給出的四個選項都是儒家經(jīng)典,但是儒家思想的精髓集中體現(xiàn)在《論語》這部書中,因為這里面是孔子及其弟子親口所述,直接體現(xiàn)了他們的思想,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A選項非常簡短,是一部史書;B選項和D選項都沒有能直接體現(xiàn)孔子的思想。
22.C
【解析】鄭板橋的《墨竹圖》屬于文人畫的典型代表,這一繪畫出現(xiàn)主要與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有關,故C項正確;A項從屬于C項原因;B項屬于思想因素;D項屬于政治因素。
23.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再認再現(xiàn)能力。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臘文明,故排除BCD,選A。
24.B
【解析】從圖片信息可以看出此帖是草書,王羲之草書的特點是筆畫簡約,線條流暢。故答案為B項。其他三項是楷書的特點,排除ACD項。
25.A
【解析】材料中的這些格言都是孔子的,例如,“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的本義是全國的人民都像兄弟一樣,出自 《論語·顏淵》,這些格言是孔子的主張而非韓非子、荀子、老子的主張,這是基本識記點,本題只有選A才是符合題意的,正確。
26.D
【解析】由“18世紀末19世紀中期”“強烈地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縛,強調主觀性,抒發(fā)個人情感,推崇個性”可知,這一思潮為浪漫主義;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A項是現(xiàn)實主義作品;BC項是現(xiàn)代主義作品;D項是浪漫主義作品。所以答案選D。
點睛:材料“18世紀末19世紀中期”“強烈地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縛,強調主觀性,抒發(fā)個人情感,推崇個性”是解題的關鍵信息。
27.B
【解析】
試題分析:題干所給材料中“俸祿及田宅所入,盡歸之父母舅姑”“當用則請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與”表明北宋時期儒家的倫理道德得到強化,故B項正確。緩解家庭內部矛盾與題干所給材料主旨無關,故A項錯誤。剝奪子女經(jīng)濟權益與題干中“凡為子為婦者,毋得蓄私財”不符,故C項錯誤。限制父母分配權利與題干中“當用則請而用之”不符,故D項錯誤。
考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儒家思想·作用
28.C
【解析】本題主要考察的是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的社會生活發(fā)生的變化,已經(jīng)打破了傳統(tǒng)禮制的嚴格限制,出現(xiàn)了追求生活質量與享樂的現(xiàn)象;結合所學知識,這一變化反映了明朝社會的商品經(jīng)濟活躍,與宋明理學相反,故C項正確,B項錯誤;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出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故A項錯誤;D項只是表面現(xiàn)象。
點睛:材料強調的是明朝社會中服飾變化,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要從經(jīng)濟方面來分析,四個選項中只有商品經(jīng)濟符合題意。
29.D
【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百家爭鳴。根據(jù)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守株待兔”指的是修古、法??桑运挠^點是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選D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材料未涉及無為而治,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兼相愛、交相利“守株待兔”無關系,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守株待兔”強調的是不知改變,而和天下歸仁無關,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D。
考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法家
30.A
【解析】商朝的甲骨文是中國已知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jīng)濟情況,A正確,B、C、D錯誤。
31.D
【解析】根據(jù)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鄧小平南方談話時期的困擾是現(xiàn)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如何進行的問題,并沒有關于要不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排除A。中共十四大明確指出我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而不是南方談話,排除B。20世紀80年代,關于國家統(tǒng)一問題,提出“一國兩制”方針,排除C。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遇到姓“社”姓“資”等問題的困擾,鄧小平南方談話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D正確。所以選D。
32.B
【解析】結合所學,洋務運動期間,興辦一批新式學堂,如京師同文館,故排除ACD,選B。
33.C
【解析】孔子、孟子、荀子作為儒學的創(chuàng)始人和繼承者,他們都提出了民本思想,認為統(tǒng)治者治國應該以民為本,故C項正確??鬃邮菦]落的奴隸主階級的代表,排除A;B符合荀子的思想;D符合儒家的思想,但不符合題意。
34.C
【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故賞罰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的含義是只要實行嚴格的法令就能治理好國家,因此韓非認為“治天下”應重在依靠法律,故C項正確,A、B、D三項是儒家倡導的治國理念,故可直接排除。
考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百家爭鳴·法家思想
35.A
【解析】“尊尊”“親親”體現(xiàn)的是儒家思想中的等級關系,目的維護等級森嚴的制度,宗法制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是等級森嚴,二者有相通之意,故A正確;忠義仁孝都屬于儒家思想,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法家思想和佛道思想,排除B、C;價值觀的多元化應該有各種思想,各種價值觀,材料中只說了儒家思想,并不能體現(xiàn)價值的多元化,故D錯誤。
【名師點睛】
尊重材料是解題的關鍵,明白尊尊、親親、忠義仁孝都屬于儒家思想即可。
36.C
【解析】由“伶人獻俳,喜嘆悲啼,使人之性情頓易,善者無不勸,而不善者無不怒。”可以看出戲曲藝術可以使人的性情發(fā)生變化,起到教化作用,故本題答案選C項;A項不選,題干不能推斷出理學地位的變化;B項不選,題干主要強調戲曲的教化不是批判現(xiàn)實;D項不選,題干沒有體現(xiàn)戲曲藝術的來源。
【名師點睛】本題關鍵是對“伶人獻俳,喜嘆悲啼,使人之性情頓易,善者無不勸,而不善者無不怒”,結合所學可知主要考查戲曲藝術的教化作用。
37.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恢復高考的時間是1977年,思想界展開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和改革開放都在是1978年開始的,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基本完成是在1982年,排除A、C、D,應選B。
【名師點睛】
根據(jù)1977年時間信息對選項進行篩選即可。
38.B
【解析】唐代宮廷中設有教練歌舞藝人的專門場所,稱“梨園”,故把中國戲曲藝術稱為“梨園”可以追溯到唐朝,故選B。
39.(1).史料:①③④ 史料解釋:② 歷史評價:⑤
(2).可以。
理由:啟蒙運動以理性主義為指導,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和教會特權,追求自由、民主、平等、法治。材料主張權力的制約與平衡,反對專制,這符合啟蒙運動的思想主張,所以可以作為研究啟蒙運動的史料。
【解析】史料屬于歷史事實的敘述,史料解釋是對歷史的實施進行解讀說明,歷史評價是對歷史事件的影響意義進行評析,據(jù)此可以做出判斷。
判斷史料的依據(jù)是否符合歷史事件的原因、內涵和影響等,材料中“權力制約權力,形成一種能聯(lián)合各種權力的機制”符合啟蒙運動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主張,故可以作為史料。
40.(1)理念:為政以德;為國以禮。
理由:道德和政治不可分離;政治是建立在倫理基礎上的控制。
(2)認識:“禮”有害平等,阻礙社會進步。
關系:互相矛盾。
(3)依據(jù):“禮”使人們的生活自然有序。
社會秩序:社會規(guī)范;專制統(tǒng)治(等級觀念)。
文化養(yǎng)成:講德守禮;壓抑個性(制約創(chuàng)新,導致中庸)。
【解析】(1)理念:根據(jù)材料“為政以德”“為國以禮”得出;理由:根據(jù)“堅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離,政治即是建立在倫理基礎上的控制”得出。
(2)認識:根據(jù)“而禮與名皆所以害其平等之物也”“久而成劫運”概括總結;關系:根據(jù)“仁,即心力也,心力之表見曰通,其所以害夫通者則曰禮、曰名”分析得出。
(3)依據(jù):根據(jù)“不僅宮廷,而且中國社會的各階層都通過‘禮’來規(guī)范他們的生活,以達到與有序的自然相一致”總結歸納;影響:結合所學儒家思想的影響分別從社會秩序和文化養(yǎng)成兩方面分析。
41.(1)書寫材料:經(jīng)歷了甲骨文、竹簡、帛絹、紙的演變過程。
漢字演變經(jīng)過了由繁到簡的演化過程;先后經(jīng)歷了甲骨文、篆書、隸書、楷書的演變。
(2)作品的意境角度: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強調個性表現(xiàn),追求抒情寫意,寄托了作者的思緒情懷,表達了文人的心境。
藝術特征角度:集詩、書、畫等多種藝術形式于一體,格調高雅、神韻超然等。
(3)辛棄疾的作品以豪放為主。反映了當時南宋統(tǒng)治者茍且偷安,而廣大人民渴望早日收復中原,結束分裂局面。
【解析】問從圖片上觀察、 獲取書寫材料的脈絡信息, 然后運用所學知識回答文字演變的趨勢和過程。
從材料二中“散點透視”“不受空間、時間和事物實際比例的限制,更加自由、靈動”“把書法、詩歌、題款、鈐印與裝裱等綜合在一起”信息提煉、 概括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答。
第一問從材料中可看出作品風格以豪放為主;第二小問并用一定時期文化是當時社會政治、經(jīng)濟反映, 結合當時辛棄疾所處時代進行回答。
【點睛】詩、詞、曲區(qū)別
詩(主要是指絕句和律詩)講究嚴格的格律,句式整齊,對仗工整,用韻規(guī)范;詞則句子長短參差,更便于抒發(fā)感情和演唱;曲則莊諧雜出,可雅可俗,抒情敘事兼長,更為生動活潑。詞、曲都是從詩發(fā)展演變來的一種新的詩歌體裁。
42.角度一:深入探究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關系(或探究人文主義的發(fā)展歷程中的啟蒙運動)。
理由:由指定參考書《文藝復興史綱》可見其意圖在于引導學生探究;啟蒙運動是對文藝復興的繼承和發(fā)展,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理性主義是人文主義的成熟階段。
角度二:深入探究啟蒙運動對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或探究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的關系;或探究法國大革命中的啟蒙運動)。
理由:由指定參考書《法國革命史》可見其意圖在于引導學生探究: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思想準備,如啟蒙思想家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直接成為法國大革命的理論武器。
角度三:深入探究啟蒙運動對美國的影響。
理由:由指定參考書《美國建國簡史1——獨立宣言:渴望自由的心聲》和《美國建國簡史2——美國憲法:實現(xiàn)良治的基礎》可見其意圖在于引導學生探究: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諸多先驅深受啟蒙運動的影響,這些人也是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制定者;美國的三權分立政體是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理論的最佳實踐。
角度四:深入探究啟蒙運動對中國的影響。
理由:由指定參考書《中國近代思想史》可見其意圖在于引導學生探究;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就是向世界學習的過程,維新派的興民權思想和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的三民主義與新文化運動的民主與科學都深受啟蒙思想影響。
角度五:反思啟蒙運動與啟蒙思想的價值與現(xiàn)代性關系。
理由:由指定參考書《啟蒙運動與現(xiàn)代性》可見其意圖在于引導學生探究,啟蒙運動對現(xiàn)代社會的影響,啟蒙思想價值與現(xiàn)代公民社會價值觀建設。
高二歷史必修知識點歸納總結
【知識梳理】
一、“百家爭鳴”
1. 背景:(l)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生產(chǎn)力的提高,促進封建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
(2)社會變革:社會結構發(fā)生急劇分化,“士”受到重用, 并提出自己的主張。
(3)學術下移:出現(xiàn)私人講學,“學在官府”發(fā)展為“學在民間”。
(4)社會需求:各國紛爭的社會環(huán)境,對人才及其治國方略的需求。
2.各學派代表人物:①道家:老子和莊子;②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③墨家:墨子;
?、芊遥荷眺?、韓非子;等等。
3. 評價:(1) “百家爭鳴”是中國歷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2) 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道德發(fā)展的重要階段;
(3) 各家學派彼此滲透、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fā)展的基礎。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時期 人物 主張
春秋 孔子 ①政治:a.核心是“仁”,即“愛人”。 b.“德政”,即強調統(tǒng)治者要以德治民,愛惜民力,反對苛政。c.主張“克己復禮”,希望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②教育:首創(chuàng)私學,主張“有教無類”。
戰(zhàn)國 孟子 ①政治:a.發(fā)展孔子的“仁”"為“仁政”思想。b.發(fā)展孔子以德治民思想,進一步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②倫理:主張“性本善”。
茍子 ①政治:a.施政用“仁義”和“王道”,以德服人。b.強調人民群眾的力量,提出“君舟民水”思想。②倫理:主張“性本惡”。
影響:戰(zhàn)國后期,儒學為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后來發(fā)展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
三、道家
時期 人物 主張
春秋 老子 ①哲學:a.認為世界本原是“道”強調要順應自然。b.認為世界萬物是不停地運動的,關系是相互依存且不斷轉化的。
②政治:提出“無為而治”的主張。
戰(zhàn)國 莊子 ①認為世界萬物都是相對的。②認為放棄一切差別觀念,就能精神自由。
四、法家
?、偌蟪烧撸喉n非子。
?、谥鲝垼禾岢鱿到y(tǒng)的法治理論, 主張依法治國。
?、垡饬x:迎合了建立大一統(tǒng)專制國家的歷史發(fā)展趨勢。
【學習探究】
1、比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異同。
項目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愛人 仁政 仁義
民本思想 為政以德 民貴君輕 君舟民水
異 人性論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本惡
2、如何看待儒家的“民本”思想?
提示:①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既一脈相承又各具特色??鬃犹岢?amp;ldquo;仁”的思想,強調“以德治民”;孟子提出“民貴君輕”的觀點;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觀點。
②它并不是以維護人民利益為出發(fā)點的,而是一種加強統(tǒng)治的策略。
?、垭m然它與我們當前提倡的“以人為本”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但其精神仍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第2課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知識梳理】
一、從“無為”到“有為”(新儒學的背景)
(1) 漢初統(tǒng)治者吸取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 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
(2) 但諸侯國的勢力日益猛漲,土地兼并劇烈,匈奴為患,威脅著西漢的穩(wěn)定。
(3) 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積極有為的政治思想成為形勢發(fā)展需要。
二、董伸舒的新儒學
1. 特點:糅合道家、法家和陰陽五行家思想, 改造成具有時代特色的新的儒學體系。
2. 內容:
(1) 適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提出“春秋大一統(tǒng)”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2) 針對加強君權需要,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宣揚“君權神授”的政治思想。
(3) 針對為人處世道德標準, 提出“三綱五常”儒家道德觀。
3.實質:是思想文化專制。
4.根本目的:神化專制皇權,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
三、主流地位的確立
(1) 原因: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學,適應了西漢政府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使其能夠通過思想統(tǒng)一來維護政治上的“大一統(tǒng)”。
(2) 措施:
?、贊h武帝起用儒學家參與國家大政。儒家學說成為選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標準。
?、趯⑷寮医?jīng)典《詩》《書》《禮》《易》《春秋》“五經(jīng)”規(guī)定為教科書。自此,教育為儒家所壟斷。
?、蹏遗d辦太學;地方設立郡縣學校,大大提高了儒學的地位。
(3) 結果
?、偃寮宜枷氤蔀闅v代統(tǒng)治者推崇的正統(tǒng)思想;
②逐漸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
【學習探究】董仲舒的新儒學與先秦儒學有何不同?
提示:
?、俚匚唬合惹厝鍖W只是諸子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學被當成真理而獨尊。
②主題:先秦儒學談論現(xiàn)實問題,而新儒學談論神學。
?、酃δ埽合惹厝鍖W是對“真理”的追求,而新儒學是為現(xiàn)實政治服務。
第3課 宋明理學
【知識梳理】
一、三教合一
1.儒學:在漢武帝的提倡下呈現(xiàn)繁盛之勢,魏晉南北朝時期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發(fā)展。
2.佛教: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吸收儒學精神,漸趨中國本土化。
3.道教:在民間廣為流傳,受儒學影響,主張“貴儒”又“尊道”。
4.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又稱“三教合一”。
5.唐朝:統(tǒng)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既尊道、立佛、崇儒。
二、程朱理學
1. 背景:隋唐時期儒學正統(tǒng)地位受到挑戰(zhàn),北宋儒學大師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
2. 內容:
(1) 二程的思想
①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 先有理而后有物。
②把天理與倫理道德直接聯(lián)系起來。
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認識論。
(2) 朱嘉的思想
?、購娬{理之源在于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guī)范的三綱五常;人性與天理一致。
?、趶娬{“存天理、滅人欲”。
?、?amp;ldquo;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之真。
3. 特征:融合佛道思想解釋儒家義理,以“理”為核心。
4.本質:為維護君主專制和封建統(tǒng)治秩序提供理論依據(jù)。
5. 地位:
(1) 把儒學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成為南宋以后長期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官方哲學。
(2) 朱熹編著的《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后世科舉考試依據(jù)的教科書。
(3) 朱熹學術影響到日本、朝鮮,形成“朱子學”學派;還傳及歐洲。
三、陸王心學
1. 南宋時期陸九淵的思想
(1)“心”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2) 認為天地萬物都在心中。
(3) 只需反省內心就可得到天理。
2. 明中后期王陽明的思想
(l) 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
(2)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說。
(3) 強調內心反省,用道德修養(yǎng),去掉人欲,恢復良知的本性。
【學習探究】宋明理學的影響和評價。
提示:
(l) 影響:宋明理學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chǎn)生深遠影響。
(2) 積極:注重氣節(jié)、道德;重視主觀意志力量;講求自我節(jié)制,發(fā)憤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體現(xiàn)了儒家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
(3) 消極:用三綱五常維系封建專制制度,壓抑、扼殺了人性,成為長期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官方哲學,進一步鞏固和凸現(xiàn)了儒學在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主體地位。
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異同。
第4課 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
【知識梳理】
一、李贄的離經(jīng)叛道
(1) 內容:
①破除對孔子思想的迷信。
②批判“存天理,滅人欲”的說教, 強調人正當?shù)乃接?/p>
(2) 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要求。
二、黃宗羲對君主專制的抨擊
(1) 內容:
①揭露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
?、谔岢?amp;ldquo;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
③主張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 意義:抨擊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為以后反專制斗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顧炎武倡導經(jīng)世致用
(1) 內容:
①重視對社會實際情況的了解, 形成經(jīng)世致用的思想。
②主張到實踐中求真知, 力求解決國計民生的現(xiàn)實問題。
(2) 意義:開一代樸實學風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l) 內容:
?、偈澜缡俏镔|的, 一切事物都是客觀存在的實體。
?、谖镔|的發(fā)展變化有規(guī)律可循。
?、垡磺惺挛锿ㄟ^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認識的。
④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2) 意義:啟示近代人們的思維方法, 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學習探究】儒家思想的發(fā)展歷程及階段特征
階段 時間 地位、特征
產(chǎn)生形成 春秋戰(zhàn)國 (1)由孔子創(chuàng)立,經(jīng)孟子、荀子的改進,體系更加完整,但未受到統(tǒng)治者重視。(2)具有古典人文主義色彩,包含民本思想。
遭受打擊 秦朝 “焚書坑儒”,遭受沉重打擊
確立正統(tǒng) 西漢 (1)把道家、陰陽五行家等思想揉合到儒家思想當中,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儒學體系。(2)趨向官方化、神學化。
走向成熟 宋明 (1)儒學從道教、佛教中汲取有益內容, 理學是儒、佛、道三家融合的產(chǎn)物。(2)由理學發(fā)展到心學,完成更為理論化、思辨化過程。
自我批判 明清 (1)出現(xiàn)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啟蒙思想。(2)批判理學,構成中國早期啟蒙思想的洪流, 具有解放思想的進步性。
對儒家思想的發(fā)展歷程認識:
儒家思想之所以從“百家”中脫穎而出,成為正統(tǒng)思想,并不斷自我調整,是因為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能吸取“百家”之長,不固步自封,更在于他們能夠與時俱進,順應時代潮流,不斷對儒家思想進行改造,使之進一步發(fā)展。
第二單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
第5課 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
【知識梳理】
一、智者學派
l. 產(chǎn)生背景
(l) 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頂峰。
(2) 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 研究主題
(l) 探索主題:人和人類社會。
(2) 關注對象:關注人們之間關系、社會組織、風俗習慣和倫理規(guī)范等。
3. 思想主張
(l) 強調人的價值, 普羅泰格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樹立人的尊嚴和,體現(xiàn)了希臘文化人文主義的本質。
(2) 反對迷信, 強調自由。
(3) 在社會道德方面, 主張個人應有自己的判斷標準, 不應強求一律。
二、蘇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l. 蘇格拉底
(l) 主張
?、訇P注人的倫理道德,倡導“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主張重建道德價值觀。
?、谥匾暯逃? 提出“美德即知識”的思想。
(2) 地位: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2. 柏拉圖
(l) 思想主張
?、訇P注的焦點是人類社會。
?、谠凇独硐雵防锔鶕?jù)智慧品德把人分為幾等, 各盡其責。
(2) 地位:為理性主義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3. 亞里士多德
(l) 思想主張
?、訇P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
?、趶娬{在整個自然界中,人類是級的。
(2) 地位:成為古希臘最博學的人,進一步發(fā)展了人文主義思想。
【學習探究】1、比較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思想的異同。
(1) 相同點:都以人和人類社會為探索的主題;都否定神的意志, 強調人的價值。
(2) 不同點:
?、僦钦邔W派:強調人的感性、自由, 完全從個人的角度和利益出發(fā), 忽視道德, 追求功利。
?、谔K格拉底:強調道德哲學, 認為人生的目標是追求正義和真理;強調人的理性, 重視教育。
2、孔子與蘇格拉底的比較:
(1) 相同點:都是公元前5世紀東西方思想巨人;都強調人的價值,重視道德和秩序。
(2) 不同點:
①服務的政治體制不同:孔子維護“周禮”,推崇君主;蘇格拉底用美德維護民主政治。
?、趯Φ赖聛碓凑J識不同:孔子強調人的自律和社會約束作用;蘇格拉底更強調知識的意義。
第6課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知識梳理】
一、意大利的資本主義萌芽
1.十四五世紀, 意大利的一些工商業(yè)城市,紛紛采取鼓勵發(fā)展工商業(yè)的政策,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
2.新興的資產(chǎn)階級希望創(chuàng)造財富,追求現(xiàn)世的享樂,對當時統(tǒng)治文化思想的教會不滿。一場思想變革首先在意大利出現(xiàn)。
二、文藝復興
1. 背景
(l) 經(jīng)濟:意大利的一些工商業(yè)城市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
(2) 政治:新興的資產(chǎn)階級要求追求現(xiàn)世的享樂。
(3) 文化:接觸到古代希臘羅馬文化遺存和典籍。
2. 本質: 是以人文主義沖擊宗教神權的束縛,解放人們的思想。是一場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3. 核心:人文主義,即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 要求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4. 成就:
(l) 文學三杰:
?、俦≠で鸬拇碜鳌妒照劇?, 抨擊了封建道德和教會的禁欲思想, 主張發(fā)展人的個性。
?、诘。捍碜魇恰渡袂?對教會的丑惡現(xiàn)象表達了憎惡。
③彼特拉克:代表作是《歌集》, 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 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2) 藝術;達•芬奇等大師(美術三杰)創(chuàng)作了許多杰出作品。
5. 擴展:16世紀, 從意大利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
6.影響:使更多的人開始更多地關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略)
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進一步傳播了人文主義,動搖了羅馬教皇的統(tǒng)治。
【學習探究】人文主義有哪些特點 ?
提示:
(1) 重視現(xiàn)世生活, 追求物質幸福, 反對宗教禁欲主義。
(2) 主張人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 反對消極的、無所作為的人生態(tài)度。
(3) 文學藝術上表達人的真實感情, 反對虛偽造作。
(4) 重視科學實驗, 反對經(jīng)驗論。
(5) 強調發(fā)展個性, 反對基督教之禁錮人性。
(6) 以人為中心, 強調個人“才能”和自我奮斗, 贊揚英雄史觀, 表現(xiàn)了樂觀主義精神。
局限性:過分強調人性而掩蓋了階級社會中人的階級性,造成人的私欲膨脹。
第7課 啟蒙運動
【知識梳理】
一、理性時代的到來
1. 背景:
(l) 自然科學取得很大進展 , 挑戰(zhàn)教會的。
(2)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新興資產(chǎn)階級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統(tǒng)治和教會壓迫。
2.概況:
(l) 開始:17世紀時,英國出現(xiàn)早期啟蒙思想。
(2) 高潮:18世紀中葉,法國推動啟蒙運動進入高潮。涌現(xiàn)出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一大批啟蒙思想家。
(3) 擴展:傳播到德意志等其他國家,啟蒙運動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3. 核心:“理性”, 即主張人自己去思考, 否定一切外在。
4. 內容:呼喚用理性的陽光驅散現(xiàn)實的黑暗,抨擊天主教會的和迷信, 反對專制和愚昧, 提倡科學、自由和平等。
5.性質:是歐洲資產(chǎn)階級發(fā)動的一場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
二、法國的啟蒙思想家
(1) 伏爾泰——是法國啟蒙運動的
?、俜磳μ熘鹘虝途鲗V? 倡導君主立憲制;
?、谔岢?amp;ldquo;天賦人權”,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鄞碜饔小墩軐W通信》《路易十四時代》等。
(2) 孟德斯鳩
?、俜磳鲗V? 提出“三權分立”學說。
?、谡J為國家的法律不能違背人的理性。
?、鄞碜魇恰墩摲ǖ木瘛?。
(3) 盧梭
①闡述“天賦人權”和“人民主權”思想。
?、谡J為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是財產(chǎn)的私有。
③代表作是《社會契約論》。
三、啟蒙運動的擴展
(1) 人物:德意志的哲學家康德, 總結了啟蒙思想,代表作是《純粹理性批判》。
(2) 主張:①認為啟蒙運動的核心就是人應該自己獨立思考,理性判斷。
②強調人的重要性, 提出人就是人, 而不是達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③主權屬于人民, 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圍之內。
四、啟蒙運動的影響
(l) 歐洲:①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沖擊著歐洲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
?、跒榉▏蟾锩隽顺浞值乃枷雱訂T。
(2) 世界:①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
②啟蒙思想成為人們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學習探究】啟蒙運動對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有哪些發(fā)展?
(1) 從批判對象上看, 由天主教會的神學世界觀擴展為整個“黑暗的中世紀”。
(2) 從涉及的領域看, 由文學、藝術領域擴展到宗教、哲學、經(jīng)濟、科學、史學、文學、美學等領域的各個方面。
(3) 從批判形式上看, 擺脫了文藝復興的宗教外衣, 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斷。
(4) 從思想特點上看, 不再承認外界的任何, 而把理性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 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 為了解放全人類宣傳理性真理。
第三單元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
第8課 古代中國的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
【知識梳理】
一、四大發(fā)明
四大發(fā)明 成就 影響
造紙術 西漢前期, 已有紙, 105年,東漢
蔡倫改進造紙術。 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
促進了歐洲文化發(fā)展。
印刷術 隋唐之際,出現(xiàn)了雕版印刷術,北宋畢升發(fā)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 是印刷業(yè)的一大革新,推動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火藥 唐末開始用于軍事;宋朝在軍事上廣泛使用火藥。 推動歐洲火藥武器的發(fā)展,使靠冷兵器耀武揚威的騎士階層日益衰落。
指南針 戰(zhàn)國時期發(fā)明“司南”,北宋時, 指南針應用于航海。 促進了遠洋航行, 迎來了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時代。
二、數(shù)學
l.《九章算術》
(l) 內容:采用十進位值制記數(shù)法, 匯集了許多算術命題。
(2) 地位:
?、佼敃r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shù)學著作。
?、跇酥局袊糯杂嬎銥橹行牡臄?shù)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2. 計算工具:最早是算籌, 后來演變?yōu)樗惚P。明朝時,珠算法已傳播到朝鮮、日本、東南亞以至世界其他地區(qū)。
三、天文歷法
l. 天象觀測
(l) 中國古代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陽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記錄。
(2) 天文學家石申, 用赤道坐標記錄了八百多顆恒星的位置,后人輯成《石氏星表》。
(3) 制成渾儀、簡儀等天文觀測儀器。
2. 歷法:元朝郭守敬編訂的《授時歷》, 比現(xiàn)行公歷的頒行早了三百年。
四、農(nóng)學與醫(yī)學成就
項目類別 書籍 作者(朝代) 地位
農(nóng)學 《氾勝之書》 氾勝之(西漢) 《齊民要術》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tǒng)的古代農(nóng)業(yè)科學著作。
四大農(nóng)書強調精耕細作。
《齊民要術》 賈思勰(北魏)
《農(nóng)書》 王禎(元朝)
《農(nóng)政全書》 徐光啟(明朝)
醫(yī)學 《黃帝內經(jīng)》 戰(zhàn)國問世西漢編訂 是中醫(yī)學的奠基之作。
《傷寒雜病論》 張仲景(東漢) 被譽為“萬事寶典”
《本草綱目》 李時珍(明朝) 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
【學習探究】簡述我國古代科技發(fā)展的特點?并分析我國古代科技長期世界的原因。
(《同步檢測》P29)
【熱點鏈接】對我們深刻啟示:
我國四大發(fā)明成為世界科技發(fā)展輝煌燦爛的一頁。四大發(fā)明在中國和歐洲的作用大不相同, 給我們一個深刻啟示:科技發(fā)揮的效益取決于社會環(huán)境。因此, 我國古代科技發(fā)展不僅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更對我們今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走自主創(chuàng)新之路, 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第9課 輝煌燦爛的文學
【知識梳理】
一、從《詩經(jīng)》到唐詩
l. 先秦詩歌
(l)《詩經(jīng)》
?、偃〔姆秶皹嫵桑菏珍浟宋髦苤链呵镏衅诘脑姼? 分風、雅、頌三部分。
?、谖膶W地位: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xiàn)實主義的基礎。
?、厶攸c:以四言為主, 多重章疊句,現(xiàn)實感強。
(2) 楚辭
?、傩纬桑簯?zhàn)國時屈原創(chuàng)造的。
?、诖碜鳎骸峨x騷》。
?、厶攸c:采用楚國方言, 句式靈活, 易于表達情感。
2. 漢賦
(1) 形成:以楚辭為基礎, 創(chuàng)造出半詩半文的綜合文體。
(2) 特點:詞藻華麗,手法夸張, 內容豐富, 表現(xiàn)出大一統(tǒng)時代恢弘的文化氣度。
(3) 代表作:①西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
?、跂|漢:張衡的《二京賦》。
3. 唐詩
(1) 繁榮原因:①唐朝開放與繁榮的社會環(huán)境。
②科舉考試以詩賦為主。
(2) 成就:
時期 代表 特點
初唐 王勃、陳子昂
盛唐 高適、岑參 邊塞詩:描寫邊塞景物的雄奇壯觀和軍旅生活的英武豪放。
孟浩然、王維 山水詩:景物如畫,意境幽深。
李白 以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贏得“詩仙”美譽
杜甫 以現(xiàn)實主義的“詩史”,被譽為“詩圣”。
中唐 白居易 創(chuàng)作大量諷喻詩。
二. 宋詞和元曲
1.宋詞
(1) 產(chǎn)生背景:商業(yè)發(fā)展,城市繁榮,市民數(shù)量增加。
(2) 代表人物:①婉約派:柳永和李清照等。②豪放派:蘇軾和辛棄疾等。
2. 元曲
(1) 形成:由散曲和元雜劇構成。
(2) 特點:通俗生動, 豪放飄逸。
(3) 代表人物:關漢卿、馬致遠等。
三、 明清小說
(1) 背景:①政治:專制中央集權進入強化階段。
?、诮?jīng)濟:工商業(yè)繁榮, 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 市民階層擴大。
(2) 特點:數(shù)量繁多, 體裁多樣, 表現(xiàn)手法豐富。
(3) 代表作
?、匍L篇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是四大名著。
?、谖难远唐≌f集:《聊齋志異》等。
③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等。
第10課 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
【知識梳理】
一、漢字與書法藝術
1. 漢字
(l) 起源: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原是文字是六千多年前的“圖畫文字”。
(2) 形成:商朝已形成完整體系。
(3) 演變:
?、傩蛄校喊醇坠俏?、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的脈絡演變。
②趨勢:由繁到簡。
2. 書法藝術
(l) 發(fā)展脈絡:魏晉以前處于自發(fā)階段 , 以后進入自覺階段,成為一種藝術。
(2) 基本特征:
類別 特征 代表人物
楷書 筆畫詳備, 結構形體嚴整,實用價值高。 鐘繇、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
草書 筆畫簡約,勾連不斷,線條流暢縱情, 審美價值高。 王羲之、王獻之、張旭、懷素等。
行書 兼具楷書的規(guī)矩和草書的放縱, 既有審美價值,又有實用價值,雅俗共賞。 東晉王羲之、唐朝顏真卿、北宋蘇軾、元朝趙孟頫、明朝文征明等
二、京劇的出現(xiàn)
?、偾∧┠?,安徽的徽劇戲班進京表演;
?、诘拦饽觊g,又有湖北的漢劇藝人進京,形成“徽漢合流”。
?、劢?jīng)過表演實踐,徽劇和漢劇兼收其他民間曲調的唱腔、劇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后來的京劇。
?、芡?、光緒年間,京劇走向成熟,涌出的程長庚等號稱“同光十三絕”的名藝人。
?、莺髞砹餍腥珖种鸩阶呦蚴澜?。
【學習探究】中國古代文化特色與社會存在的關系。
1. 先秦:原始社會, 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春秋戰(zhàn)國時期, 封建制度逐步確立, 社會處于大變革時期, 思想活躍, 出現(xiàn)百家爭鳴的局面, 由此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繁榮。
2. 秦漢:秦漢時期, 國家統(tǒng)一, 生產(chǎn)發(fā)展, 各民族間政治經(jīng)濟聯(lián)系加強。西漢儒學獨尊, 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發(fā)展, 文學藝術各放異彩。
3. 隋唐:盛唐時期政治統(tǒng)一、經(jīng)濟繁榮、民族融合、文化藝術全面輝煌, 同時社會走向正軌, 法度規(guī)范成為普遍的社會需要。中唐以后, 安史之亂、藩鎮(zhèn)割據(jù), 政治黑暗, 出現(xiàn)了大量表達人民痛苦、 揭露統(tǒng)治階級罪惡的作品。
4. 宋元:北宋重文, 商業(yè)繁榮, 市民階層興起, 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眾痛苦激發(fā)了詩人救亡圖存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實行民族分化政策, 漢族文人進取無望, 心情壓抑, 促使雜劇繁榮。
5. 明清:封建制度漸趨衰弱, 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商品經(jīng)濟繁榮, 資本主義萌芽產(chǎn)生, 文化專制、八股取士, 從而出現(xiàn)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說和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