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選修一的重要知識點
、學習是個人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手段。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會人,而人的本質在于人的社會性。自然人是婚姻的產物,社會人則是學習的產物。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二歷史知識點,希望能幫助到你!
高二歷史選修一的重要知識點
一、秦漢文化的特點: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有機結合;外文化交流空前頻繁;水平居世界先進行列;氣勢恢弘。
二、科技:
①天文:漢武帝時,“太初歷”是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開始以正月為首;公元前28年,西漢關于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東漢張衡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還發(fā)明了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②數(shù)學:東漢的《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shù)學,標志著中國古代數(shù)學形成完整的體系。
③醫(yī)學:戰(zhàn)國問世、西漢編定的《黃帝內經》奠定了祖國醫(yī)學的理論基礎;東漢《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張仲景和華佗是東漢末年最的兩位醫(yī)學家。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分成《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部書)是后世中醫(yī)的重要經典,為中醫(yī)臨床的辨癥施治奠定了基礎,后人稱張仲景為“醫(yī)圣”。東漢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神醫(yī)”。他發(fā)明的麻沸散,是一種_,適用于外科手術。這一發(fā)明比西方早1600多年。
④造紙:我國是世界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西漢時已有絮紙和麻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公元105年,蔡倫發(fā)明“蔡侯紙”,造紙術的發(fā)明與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6世紀起,造紙術傳到朝鮮、越南和日本,8世紀傳到中亞,并經阿拉伯傳到非洲與歐洲,為人類文化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哲學:
1、西漢董仲舒的新儒學:①董仲舒新儒學特點是以儒學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兼采諸子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學傾向的新儒學。②董仲舒新儒學的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③董仲舒的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等文獻中。④是唯心主義思想,在當時對鞏固政權和國家統(tǒng)一安定其積極作用,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
其核心是“天人感應”和“君權神授”;②東漢家王充的《論衡》對神學開展了深刻的批判。
2、王充及其《論衡》:①東漢前期,我國古代杰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②王充的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論衡》一書中。③王充反對天人感應說,反對有鬼論,反對厚葬,提倡薄葬。
四、宗教:
1、佛教的傳入:①西漢末年,佛教經中亞傳入中國。②漢明帝派專使到西域求佛法,立洛陽白馬寺,佛教在中國傳布開來。
2、道教的形成:①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由民間流行的神仙方術與黃老學說的某些成分相結合,形成了道教。②道教的主要經典是《太平經》,它以陰陽五行解釋治國之道。③東漢末年,道教派別有張角傳授的太平道,張陵、張魯祖孫傳布的五斗米道。
五、史學:西漢司馬遷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東漢班固的《漢書》是我國第一部斷代史。
六文學:賦是興起流行于兩漢時期的一種新型的體裁。其特點是辭藻華麗,筆法鋪張,缺乏充實的生活內容;代表作有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及班固的《兩都賦》;樂府詩是漢代詩歌的主要形式,《十五從軍征》等是樂府詩的名篇。
七、藝術:秦始皇兵馬俑是雕塑藝術的珍品;成都說唱俑、洛陽雜技俑;秦漢大量的磚瓦、瓦當;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彩色帛畫是帛畫的稀世之寶。
高二歷史選修一知識點
一.了解“市”的形成與發(fā)展及其特點:逐漸打破時空限制,雖受政府嚴格限制,但仍相當繁榮
(1)秦代管理“市”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
(2)漢代在進行集中貿易的“市”,有專門的管理機構
(3)六朝時代,出現(xiàn)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顯著,“夜市”比較繁榮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業(yè)區(qū)已經相當繁華。
二.“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及其影響
(1)“重農抑商”政策含義:強調發(fā)展農耕,限制商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開始于戰(zhàn)國時期的商鞅變法。
目的: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
影響:“重農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國家的安全,維護政治的穩(wěn)定,鞏固君主的地位,但這一政策的實施使社會經濟的活力受到壓抑,而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發(fā)育,這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政策。
影響:“海禁”政策扼殺了對外貿易進步的可能性,不僅妨礙海外市場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滋長,使中國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yōu)勢地位開辟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yè)化的契機;而且使中國與世隔絕,從而阻斷了中國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使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
高二歷史選修一的重要知識點匯總
從內外服聯(lián)盟到封邦建國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國的第一個國家政權
3、政治制度的特點:出現(xiàn)了凌駕于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
(公共權力——國家機器,一般指歷法、行政、司法等國家和社會公共機構行使的權力,具備了國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__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內外服制度 (內服指商王直接統(tǒng)治的地區(qū);外服是附屬國管轄的地區(qū))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點(政權特點):
①以商部族為中心的內外服聯(lián)盟
②彌漫著神權色彩(與文化上甲骨文相聯(lián)系)
③商王對附屬國的控制力有限(具體內容:要求了解)
各附屬國基本保持原有的社會結構
除對商承擔應盡的義務外,有很大的自主權,有的附屬國經常與商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緣)、禮樂制度(維護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為了鞏固周王朝的統(tǒng)治(“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內容:①將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親族、姻親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國后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保衛(wèi)周王室
②各諸侯國必須承認周王,承擔義務(與商代相比,臣屬關系更加明確)
③層層分封
作用:①周人勢力范圍不斷擴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級序列,確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tǒng)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內容:大宗小宗制、嫡長子繼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長子傳宗繼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被稱為大宗;
小宗:嫡長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關系是相對的。)
特點:①嫡長子繼承制(核心、特點)
②雙重關系(血緣關系和政治關系)
實質:血緣關系和政治關系相結合
作用:①保證了貴族“世卿世祿”( 貴族不僅世襲土地和人口,而且還世襲職務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與原始筆記有所改動)
(3)禮樂制度 是西周的等級名分制度,是維護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高二歷史選修一的重要知識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