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習地質的方法有哪些
高中學習地質的方法有哪些
很多同學到了高中之后地理成績一直不理想。一提到地理就怕,考試一次,地理最差,下大力氣學習一陣,一考還是最差。努力學習了,然而地理的成績還是沒有提高。久而久之,聽見地理二字就生畏懼了。其實只是這些同學還沒有找到對的學習地理的學習方法而已,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高中學習地理的學習方法。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
1.抓“概念”重“消化”。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
諸 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恒星日、十太陽日;角速度、線速度;時區(qū)、區(qū)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 流;礦物、礦產、礦床;巖溶、熔巖;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平衡、生物群落;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 題的過程中進行。
2.抓“原理”重“理解”。從 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
如:地球表面熱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 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系;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循環(huán)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fā)生及其變化機制;生 態(tài)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yè)布局的因素;人類與環(huán)境的對立統(tǒng)一等等。
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guī)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3.抓“綜合”重“聯系”。綜 合性即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統(tǒng)一性,就是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系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例如:為什么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 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huán)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系。西歐為什么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 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關于這一點,你要多注意典型例題分析,將其積累起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地理環(huán)境是一個整體,要注意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4.抓“共性”重“個性”。地 理環(huán)境既有共性,更具個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事物共性的總結和個性的分析。如陸地上的自然帶,從赤道向兩極,大致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 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森林帶、苔原帶和冰原帶。這是共性。
但實際分布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又具有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及非地帶性。 這就是個性。具體實際情況中可能個性更具特點。
抓“歸納”求“規(guī)律”
這是歸納推理的思維方式,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guī)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tǒng)后,根據分布和成因,可歸納出:
(1)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tǒng);
(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qū)呈順時針方向(反氣旋型)運動,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運動;
(3)在中、低緯度海區(qū),每個環(huán)流系統(tǒng)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
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來的普遍規(guī)律。
抓“一般”推“特殊”
“一 般”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現象,當這種一般現象出現了異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那么,這種特殊性的產生是必與其當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關,從而,我們就可得出相 應的結論。
如,太陽輻射在地理表面的分布是沿緯線分布的,根據其熱量的分布狀況,我們將全球化分為五帶。由此可知,等溫線、陸地自然帶等分布也應沿緯線分 布。
但在實際中,我們發(fā)現,它們的分布并非都沿緯線分布,那么,這又是什么原因呢?經仔細觀察和分析,我們發(fā)現它們的分布還與地表形態(tài)、海陸熱力性質、洋 流、人為活動等因素有關。
具體分析時,就看當地與其它地區(qū)之間的差異是什么?特殊的差異,也就決定了其特殊性。
5.抓“對比”找“異同”。在 地理學習中,你會發(fā)現許多相似或類似的概念、原理、規(guī)律等。理解它們較好的方法就是用圖表進行比較,找出異同。
如同緯度的歐洲西部和北美,為什么歐洲西部 是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而北美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解決此問題,我們可以對照兩個區(qū)的地形圖,用表格來比較它們所處的緯度位置。
抓“運算”促“智能”
地理計算在“雙基”中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能力。為了培養(yǎng)、提高地理運算能力,要做如下分類練習;
1. 比例尺與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換算。
2. 地方時與區(qū)時的換算。
3. 絕對高度、相對高度與等高線的計算。
4. 垂直氣溫的計算。
5. 太陽高度角的計算。
6. 恒星日與太陽日的換算
7. 晝夜長短的計算。
8. 人口密度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
9. 各種百分比的計算等。
通過反復練習,熟練掌握計算技巧,從計算結果中,闡明地理事物的性質、特征及其變化規(guī)律。
6.抓“讀圖”明“空間”。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yǎng)觀察力、想象力,發(fā)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空間組合。
為了培養(yǎng)查閱、填繪地圖習慣,要求:
1. 書上的圖必須一一理解,學會分析、應用。
2. 充分利用填圖冊,按要求和規(guī)格填寫地理事物。
3. 無論是平面圖、立體圖,還是示意圖、景觀圖,要求能畫出大體輪廓,以加深印象和記憶。
7.抓“新知”拓“視野”。每年高考都要涉及一些教材以外的新知識。所以,對報刊上的“新聞”不可不留神。諸如:
(1)國內外發(fā)生的重大事件。
(2)國內外重大經濟建設項目的開工和竣工。
(3)國內外嚴重的自然災害。
(4)國內外新開辟的自然保護區(qū)和旅游勝地。
(5)地學新理論、新探索。
(6)人類面臨的問題——資源、人口、環(huán)境。
高中學習方法小結
一、文理交融,學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于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學習時,應該采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于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于對地理原理、地理規(guī)律的理解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區(qū)域地理,主要屬于文科內容,適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于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于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二、圖文結合,易學好記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guī)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例如,“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內容,必須結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角” 的圖像來學習,才能闡述清楚,理解透徹,遇到相關知識的試題時才能靈活運用,順利解答,脫離了地圖是難以弄懂和解答這類問題的。又如, “世界城市化的進程”內容,結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圖”和“上海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展圖”學習,使我們比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記住城市化的三個主要標志。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準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復雜,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于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每次看幾分鐘也行),把地圖印在腦子里,并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地球運動”,“大氣分層”,“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國家位置”,“鐵路干線”,“工業(yè)中心”……于是,我們就可以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看圖太費時間,不如看書來得快。殊不知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印象深刻,經久難忘,便于運用,避免了死記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復耗時,枯燥無味,知識容易張冠李戴等弊病。因而從整體效果上看,圖文結合實際耗時并不多,效果卻很明顯。同學們學習地理,應該養(yǎng)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yǎng)讀圖用圖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圖”,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識聯系,融會貫通 高中地理的學科特點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幾個特點:
1.學習的側重點是掌握“有什么規(guī)律?”“為什么?”“怎么辦”的問題。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學習“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樣的事物”“有什么特點”等問題,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記憶性的內容,因此其學習方法的側重點就是解決怎樣科學地、高效地記憶這些地理事實材料。而高中地理側重解決的是地理事物的規(guī)律及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通過探究這些規(guī)律的形成原因來為形成人類的相應對策服務。也就是說,應側重于通過多因素的綜合分析、歸納那些繁雜的地理事實材料,從中推導出一些規(guī)律,從本質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類生產生活的相應對策??梢?,高中地理的學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記憶,是應用而非記憶。
2. 無論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現為以人地關系為主線的顯著特點,幾乎所有的地理問題都跟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習地理必須緊扣這條主線。
3.許多地理問題都有知識與能力的跨學科特點。自然地理部分主要與數學、物理、生物學科聯系較多,人文地理主要與政治聯系較多。對于我們面臨的高考大綜合考試意義尤其重大。
4.我們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區(qū)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區(qū)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tǒng)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因此,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復習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識。一是可以抽點時間(讀報刊雜志的時間即可)瀏覽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圖知識、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qū)的基本情況、中國分區(qū)地理等內容,加深這些基礎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當涉及初中知識時,及時查找區(qū)域地圖或復習初中相關內容,注意高初中知識的有機聯系,把系統(tǒng)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qū)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