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免費下載
七年級歷史期中考試將至。你準備好接受挑戰(zhàn)了嗎?那么關于七年級歷史期中試卷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編準備的一些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免費下載,僅供參考。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
一、選擇題
1、韓非子描述遠古社會自然環(huán)境時寫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A、學會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 D、過著群居生活
2、下面哪些發(fā)現(xiàn)與半坡原始居民有關?( )
①發(fā)現(xiàn)了粟的遺物,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②發(fā)現(xiàn)了水稻的遺物,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③發(fā)現(xiàn)了紡輪,證明已會紡線、織布、制衣④發(fā)現(xiàn)陶器上有一些刻畫符號,可能是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中的“軒轅”是指( )
A、蚩尤 B、舜 C、黃帝 D、炎帝
4、禹死后,他的兒子啟是通過什么樣的繼承方式成為夏朝的第二代國王的?( )
A、禪讓制B、奴隸制C、世襲制D、分封制
5、20世紀70年代,在我國的成都平原發(fā)現(xiàn)了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震驚世界,被稱為( )
A、“殷墟”文化 B、青銅文化C、“三星堆”文化 D、“鐘鼓之樂”
6、在春秋爭霸中,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yè)的是( )
A、伊尹 B、姜尚 C、管仲 D、商鞅
7、戰(zhàn)國初年,韓、趙、魏三家卿大夫瓜分了( )
A、晉國 B、齊國 C、東周 D、楚國
8、下圖是19世紀末出土于“殷墟”的文物,上面所刻的文字被稱為( )
A、金文 B、鐘鼎文 C、銘文 D、甲骨文
9、.以下事件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的有( )
①長平之戰(zhàn)②鐵農(nóng)具和牛耕的推廣使用③李冰修筑都江堰④商鞅變法
A、②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0、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決定性戰(zhàn)役是()
A、葵丘之戰(zhàn)B、馬陵之戰(zhàn)C、長平之戰(zhàn)D、城濮之戰(zhàn)
11、秦國蜀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是著名的( )
A、防洪工程 B、灌溉工程 C、水運工程 D、灌溉防洪工程
12、人們?yōu)榱苏f明一個深奧的道理,常用講故事的方式。仔細回憶一下“塞翁失馬”這個成語故事,想一想它最能體現(xiàn)哪一學派的思想主張?()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13、統(tǒng)一是中國歷史的主流。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
A、夏B、商C、秦D、周
14、秦長城的起止點是( )
A、西起臨洮,東到遼東B、東起遼東,西起隴西
C、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D、西起山海關,東至鴨綠江
15、秦朝末年,民間流傳著“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謠。你認為導致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 )
A、陳勝、吳廣起義B、秦朝的暴政
C、修建阿房宮D、項羽、劉邦起義
16、漢朝的建立者是( )
A、項羽B(yǎng)、劉邦C、劉秀D、劉徹
17、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
A、漢武帝是我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B、經(jīng)過漢武帝的統(tǒng)治,西漢國勢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C、漢武帝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史稱“文景之治”
D、漢武帝時期實現(xiàn)了政治、經(jīng)濟、軍事、思想文化的大一統(tǒng)局面
18、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它的主要教材是( )
A、儒家經(jīng)典 B、道家經(jīng)典 C、法家著作 D、墨家著作
19、下圖是水排模型,其用途是( )
A、水上運輸 B、引水灌溉 C、排水防澇 D、鼓風冶鐵
20、為了阻止匈奴南下騷擾邊境,漢朝政府曾采取過兩種不同的政策。王昭君出塞屬于( )
A、和親政策B、武力進攻C、拉攏政策D、妥協(xié)政策
二、非選擇題
21、依據(jù)上圖回答問題:
(1)上圖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2)為什么要實行這一制度?
(3)在這些等級中,哪些人屬于貴族/統(tǒng)治階級?
(4)周天子有權力分封諸侯,那哪些人可能成為諸侯?
(5)諸侯要履行什么義務?
(6)春秋時期,展開爭霸的是哪個等級的人?
22、材料: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為了富國強兵,對本國的政治、經(jīng)濟制度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
(1)變法得到了誰的支持?
(2)商鞅變法的內容有哪些?
(3)結合商鞅變法內容回答:在商鞅變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會地位與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徑是什么
(4)某班舉行了儒家、道家、法家“諫秦王”的歷史劇表演,你認為“商君”站在哪一邊?
(5)商鞅后來被車裂而死,那么他變法成功了還是失敗了?請說明理由。
初一歷史學習方法
歷史是一門有益、有趣的學科。如果說,詩歌能使人巧慧,數(shù)學能使人精細,那么,歷史就能使人明智。因為人們能從古今中外的歷史中看到各種經(jīng)驗教訓,能從比較和分析中,更好地理解現(xiàn)在,創(chuàng)造未來。那么怎樣才能學好歷史呢?
第一,要培養(yǎng)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樹立學好歷史的信心,意識到學好歷史的重要性,要把學好歷史并考好歷史當作一個目標,并在此目標的強力驅動下,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逐漸培養(yǎng)出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一旦對學習歷史發(fā)生了興趣,你很快就會享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第二,要掌握學習方法。
1、歌謠記憶法。
針對歷史知識瑣碎的特點,我們可以編些歌謠把它們連綴起來。比如,我國古代朝代很多,不便記憶,有人就編了個口訣: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亂悠悠。秦漢三國又統(tǒng)一,南北朝來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2、諧音記憶法:
如1898年戊戌變法的時間,可記成要發(fā)就發(fā)。
3、聯(lián)想記憶法:
如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時間,可聯(lián)想119火警。
4、符號記憶法:
建立一套符合自己認知的符號,如:在知識點上劃橫線,在重點知識下劃波浪線或雙曲線,在重點詞語或概念處加星號,在斷出的層次上標出1、2、3等,或將課文內容加以提煉,用幾個字或一句話加以概括,標在旁邊,加強記憶。
5、對比記憶法:
在記憶相關類似的事物時,可將事物進行對比,找出異同,這樣記憶起來比較方便。比如講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時,可從時間、地域、體質特征、征服自然能力、審美觀念等幾個方面進行對比記憶。
6、知識串聯(lián)法:
一個一個歷史事件可構成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所以運用知識串聯(lián)法,將這些相關歷史知識串聯(lián)起來,好像用線串珠子一樣。如初一歷史講的是中國古代史,就可以用時間發(fā)展為線索,將每個時期每個朝代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中國古代史大事年表。如初一上冊知識串聯(lián):原始社會(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黃帝、堯舜禹)→奴隸社會(夏、商、西周、春秋)→封建社會(戰(zhàn)國、秦、西漢、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通過朝代串聯(lián)法,將整個初一上冊所學到的中國古代史分三種社會形態(tài)串聯(lián)起來,線索簡潔,方便識記。這一方法的特點是能化繁為簡,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歷史的演變。
7、復習記憶法: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一個智力水平一般的學生,對閱讀過的知識,一小時后還能記住40%左右,一天后還能記住30%左右,一個月后還能記住20%左右,根據(jù)人類忘記的遺忘規(guī)律,我們在學習歷史時,復習顯得十分重要,一般來說,對歷史知識的復習,力爭當天晚上復習一遍,在頭腦中回憶一遍當天學的內容,周末再把一周學習的內容過一遍,月末再把一個月學的內容歸納整理一遍,加深記憶.期中和期末復習時,把學過的內容系統(tǒng)整理一下,分類記憶。
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情分析
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歷史是他們接觸的一門新課程。大多數(shù)同學對歷史比較有興趣,課堂紀律較好。但是對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難度,綜合歸納能力也有待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時間為順序,從人類的起源講起,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結束。教材圖文并茂、可讀性強。教材重點在于與歷史發(fā)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難點在于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三、教學措施
1、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新課改提倡轉變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我會將這些理念貫徹到歷史課堂中來,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課堂起始,以精彩的導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鋪墊,使學生在興趣和好奇的驅使下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中,重點、難點部分將主要通過學生的合作討論來解決,而不再僅僅由教師講述。
2、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課堂上,在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的同時,要更多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歷史課來說,教師的講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師要盡量做到少講、精講,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學習、思考和展示,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
四、課時分配
第一周:歷史導言課
第二周: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原始的農(nóng)耕生活
第三周:華夏之祖;夏商西周的興亡
第四周:燦爛的青銅文明;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
第五周:國慶假期
第六周:中華文化的勃興(二);單元回顧
第七周:秦王掃六合;伐無道誅暴秦
第八周:大一統(tǒng)的漢朝;復習
第九周:復習,期中考試
第十周:期中考試情況總結;兩漢經(jīng)濟的發(fā)展
第十一周:匈奴的興起與漢朝的和戰(zhàn);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第十二周:昌盛的秦漢文化(一、二)
第十三周:秦始皇功過的辯論;單元回顧
第十四周:三國鼎立;三國歷史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第十五周: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單元回顧
第十六周:復習
第十七周:復習
第十八周:復習,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