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重點下冊知識點
學習是每個一個學生的職責,而學習的動力是靠自己的夢想,也可以這樣說沒有自己的夢想就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責任的表現(xiàn),也就和人失走肉沒啥兩樣,只是改變命運,同時知識也不是也不是隨意的摘取。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沓醵镏攸c下冊知識點,希望大家喜歡!
初二生物重點下冊知識點
第一節(jié)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1、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2、變異是指親子間及子代個體間的差異。如一豬生九仔,連母十個樣。
3、性狀就是生物體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等特征的統(tǒng)稱。
4、肉眼不能觀察到生物生理特征方面的性狀。如血型。
5、遺傳學家把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稱為相對性狀。
6、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但同時也受環(huán)境的影響。
7、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組中,培育出的轉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現(xiàn)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
第二節(jié) 基因在親子間的傳遞
1、性狀的遺傳實質上是親代通過生殖過程把基因傳遞給子代。
2、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梁。
3、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是長長的鏈狀結構,外形很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
5、細胞核中有許多染成深色的物質,這些物質就是染色體。
6、染色體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質分子構成的。
7、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形態(tài)和數(shù)目都是一定的。
8、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23對(成對存在),DNA分子是46個(成對存在),基因有無數(shù)對(成對存在);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是23條(成單存在),DNA分子是23個(成單存在),基因有無數(shù)個(成單存在)。
9、一種性狀由一對基因控制,這對基因位于成對染色體的相同位置。
10、在形成精子和卵細胞的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數(shù)量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
11、 知識點整理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圖:
第三節(jié)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孟德爾被稱為遺傳學之父。
2、孟德爾豌豆雜交試驗材料:具有明顯相對性狀的純種豌豆。
3、孟德爾豌豆雜交試驗結論
(1)相對性狀有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之分。
(2)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有顯性和隱性之分。習慣上,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寫分別表示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
(3)體細胞中的基因是成對存在的,生殖細胞只有成對基因中的一個。
(4)基因組合是Dd,只表現(xiàn)D控制的性狀,d控制的性狀不表現(xiàn),但可以遺傳給下一代。
4、顯性性狀的基因組成有:DD,Dd;隱性性狀的基因組成有:dd
5、親代的基因組成分別是Dd,Dd,子代的基因組成有3種,分別是DD,Dd,dd ,比例分別為1:2:1 。表現(xiàn)型有2種,分別是顯性性狀(DD,Dd)和隱性性狀(dd),比例是3:1 。
6、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
7、禁止近親結婚的目的:減少后代患遺傳病的機率。
8、遺傳病有紅綠色盲,白化病,苯丙酮尿癥等。
第四節(jié) 人的性別遺傳
1、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
2、男性體細胞中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體細胞中的性染色體是_。
3、男性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成是:22對常染色體+XY;女性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成是:22對常染色體+_。
4、X染色體較大,Y染色體較小。
5、男性有兩種類型的精子:X或Y;女性有一種卵細胞:X。
6、卵細胞與含X染色體的精子結合,受精卵發(fā)育成女孩;卵細胞與含Y染色體的精子結合,受精卵發(fā)育成男孩。
7、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生男生女取決于父親的精子類型。
8、性染色體上有與性別有關的基因,男女性別也屬于性狀。
9、同種雙胞胎:性別相同,長相一模一樣;異卵雙胞胎:性別不一定相同,長相不一樣。
第五節(jié) 生物的變異
1、遺傳和變異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
2、引起生物變異的原因:
(1)遺傳物質改變
(2)環(huán)境改變
3、由遺傳物質的變化引起的變異是可遺傳變異。
4、單純由環(huán)境引起的變異,如果沒有影響到遺傳物質,就不會遺傳給后代,是不可遺傳變異。
5、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人工選擇育種法、雜交育種法、誘變育種法。
初二生物必背下冊知識點
一、有性生殖: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這種生殖方式后代具有親代雙方的遺傳信息例如:種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細胞與花粉萌發(fā)形成花粉管中的精子結合成受精卵。
有性生殖的過程:開花→傳粉→受精→結果→新一代植株
1.一朵花最重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
2.一朵花由外到內一次是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3.雌蕊包括柱頭、花柱、子房。雄蕊包括花藥、花絲
4.子房發(fā)育成果實
5.子房壁發(fā)育果皮(可食用部分)
6.胚珠發(fā)育成種子(植物果實中種子多的原因是由胚珠決定)
7.受精卵發(fā)育成胚
8.玉米穗缺粒的原因傳粉不足,怎么辦人工輔助授粉。
9.無子果實是植物的花不經過受精有子房直接發(fā)育成果實
二、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后代與親代一致。
1.無性繁殖包括:利用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根莖葉)和細胞或組織。
應用:扦插,嫁接,壓條、組織培養(yǎng)(可培育無病毒還的植株)等。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杏、蘋果、梨、桃、山楂,等很多果樹都是利用嫁接來繁育優(yōu)良品種的。(有些蔬菜和花卉也有用到嫁接)
c.石榴、夾竹桃等壓條
d.對于高大的樹木要使用壓條的方法可采取空中壓條。(方法與壓條相同)
2.嫁接: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個植物體(砧木)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有枝接和芽接兩種。
3.嫁接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
4.扦插:莖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減小傷口水分過多蒸發(fā)的,而莖段下方的切口則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積的。
a.一般說在節(jié)的部位居間分生組織發(fā)達,此處較易生根。去掉一部分葉片防止水分蒸發(fā)。
b.繁殖方法:馬鈴薯是莖,紅薯是根,藕是莖,椒草是葉
5.無性繁殖的特點:a能夠保持母體原有的性狀b能縮短生長時間
6.果農種植多采用無性繁殖.(如果樹嫁接)
7.無性繁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細胞具有全能性
8.克隆是無性繁殖。
9.克隆生物的性狀與提供細胞核的生物一樣,供卵的是提供卵細胞,卵細胞是去除細胞核的;代孕的是提供生長發(fā)育的場所。
三、昆蟲的發(fā)育
1.完全變態(tài):在由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幼蟲與成體的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并經過卵→幼蟲→蛹→成蟲這種發(fā)育過程叫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舉例:家蠶、蜜蜂、蝶、蛾、蠅、蚊、金龜子。
2.不完全變態(tài):蝗蟲的發(fā)育過程要經過卵→若蟲→成蟲。舉例:蝗蟲、蟬、蟋蟀、螻蛄、螳螂
蝗蟲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蟲,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沒有發(fā)育成熟,僅有翅芽,能夠跳躍,稱為跳蝻,這樣的幼蟲叫做若蟲。
3.蛻皮是外骨骼,蛻皮是因為外骨骼不能隨幼蟲身體的生長而長大。
4.昆蟲是卵生、有性生殖、體內受精。
5.昆蟲發(fā)育若是經過四個時期消滅的時期是卵期;發(fā)育經過三個時期的消滅是在若蟲期。
6.要想得到更多的蠶絲應在幼蟲時期更好的喂養(yǎng)。
7.蠶寶寶指的是蠶的幼蟲。
四、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1.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tài)發(fā)育成體水陸兩棲,用肺呼吸,兼輔皮膚呼吸。代表動物:青蛙、蟾蜍、大鯢、蠑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發(fā)育:
(1)發(fā)育經過: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點:有性生殖、卵生,體外受精,水中變態(tài)發(fā)育。
(3)雌雄蛙抱對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兩棲動物的生殖發(fā)育與環(huán)境:生殖和幼體發(fā)育必須在水中進行,幼體要經過變態(tài)發(fā)育才能上陸生活。
注意:兩棲動物的發(fā)育只說是變態(tài)發(fā)育,不再區(qū)分到低是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還是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五、鳥的生殖和發(fā)育
1.生殖特點:有性生殖、卵生、體內受精。
2.鳥卵的結構與功能
卵殼對卵起保護作用,防止水分散失,上有許多起氣孔可以透氣。
卵殼膜作用保護
卵白對胚有保護作用,還能供給胚胎發(fā)育所需的養(yǎng)料和水。
卵黃膜起保護卵黃作用。
卵黃是卵細胞的主要營養(yǎng)部分,為胚胎發(fā)育提供營養(yǎng)。
胚盤內有細胞核是進行胚胎發(fā)育的部位。
系帶對卵黃有固定和減震。
氣室提供氧氣。
3.鳥卵的卵細胞是由胚盤、卵黃、卵黃膜構成。
4.受精的卵才能發(fā)育成雛雞。
5.受精后的胚盤個略大,色深。胚盤將來發(fā)育成雛鳥。
6.受精卵在雌鳥的體內就開始發(fā)育。
7.鳥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求偶、交配、產卵是鳥類生殖和發(fā)育必經的過程。
8.從蛋殼孵化后身體有羽毛能自行覓食的可視為早成鳥(如:小雞小鴨等)若無羽靠雙親喂食是晚成鳥(如燕子、麻雀)
六、人的生殖和胚胎發(fā)育
1.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睪丸,能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維持第二特征。
2.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卵巢,能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維持第二特征。
3.精子與卵細胞在輸卵管受精,受精卵在子宮發(fā)育,早期由卵黃提供營養(yǎng)以后通過胎盤進行物質交換,40周后從陰道分娩。
4.人類新生命的開始于受精卵。
七、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1.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
2.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fā)育實現(xiàn)的。
3.性狀:生物體所表現(xiàn)的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生理特性和行為方式統(tǒng)稱為性狀。
4.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與白毛。
5.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例:轉基因超級鼠和小鼠。
6.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組中,培育出的轉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現(xiàn)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有性生殖)
7.轉基因超級鼠的啟示: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同時也說明在生物傳種接代中,生物傳下去的是基因。
8.人類的生殖細胞是親代和子代聯(lián)系的“橋梁”。
9.基因位于染色體上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10.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
11.染色體:主要由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DNA)。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都是一定的。(也就是不同的生物染色體不同)
12.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于成對的染色體上。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46條),也就包含了46個DNA。
13.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基因也減半)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而當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時,染色體又恢復到親代細胞中染色體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體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打開奪冠百分百16頁能力提升6題7題)
14.基因用字母表示。(打開奪冠百分百21頁3題、23頁28題)
15.顯性基因用大寫字母表示,隱形基因用小寫字母表示。
16.一般表現(xiàn)出來的為顯性,顯性性狀基因組成是二大(兩個相同的大寫字母)或一大一小(兩個相同的字母是一個大寫一個小寫)兩種。若隱性性狀表現(xiàn)出來了,其基因組成是二小(基因型應為兩個相同的小寫字母)一種。
17.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
原因:近親攜帶相同的隱性致病基因比例較大,其后代患該遺傳病的幾率就增大。
18.每個正常人的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
19.其中22對男女都一樣,叫常染色體,第23對男女不一樣,叫性染色體(男性為XY,女性為_)。
20.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的組成:精子(22條+Y或22條+X),卵細胞(22條+X)。
21.生男生女機會均等,概率各占50%。(原因:精子有兩種類型,X或Y,卵細胞有一種類型X,兩種精子與卵細胞結合的機會均等。)
22.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變異首先決定于遺傳物質基礎的不同,其次與環(huán)境也有關系。原因不同變異可分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
23.可遺傳的變異由遺傳物質的改變而引起的變異,(題中若提到基因、染色體、DNA等的改變均為課遺傳變異)
24.不可遺傳的變異是由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而引起的變異。(土壤、溫度、光照等)
24.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人工選擇、雜交育種、太空育種(誘變育種)。
25.生物變異的意義:生物進化和發(fā)展的基礎,培育動、植物的優(yōu)良品種。
26.根據(jù)結果不同變異又有有利變異,不利變異和中性變異。(根據(jù)課本42頁區(qū)分)
八、生物的起源與進化
1.原始生命誕生于原始海洋。
2.原始大氣來自火山噴發(fā),有甲烷、氨氣、氫氣、水蒸氣、二氧化碳、硫化氫氣體構成。
3.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
4.米勒的實驗模擬原始大氣,實驗中的真空泵作用是抽取氧氣(因為原始大氣中沒有氧),其中火花放電模擬的是雷電作用是提供能量,含有有機物的水溶液模擬的是原始海洋。
5.米勒實驗產物:氨基酸,結論: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簡單有機物。
7.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質,過程:無機物→小分子有機物→大分子有機物→原始生命。
8.原始地球條件:高溫、高壓、紫外線以及雷電、原始海洋、無氧氣。
9.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于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系形成的。
10.發(fā)現(xiàn)的化石離地面越深是越底等生物。
11.植物進化的順序是:原始藻類→苔蘚和蕨類→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2.動物進化的順序是: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13.地球上最早出現(xiàn)的脊椎動物是古代的魚類。
14.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15.樺尺蠖由淺色占多數(shù)變成深色占多數(shù),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淺色的樺尺蠖在黑色樹干上易被捕捉,深色的易幸存下來(有利變異),繁衍后代。
16.保護色及其意義:動物的體色與周圍環(huán)境的色彩十分相似,人們把這種體色稱為保護色,具有保護色的動物不易被其他動物所發(fā)現(xiàn),這對它躲避敵害或者捕食獵物是十分有利的。保護色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17.擬態(tài):態(tài)結構形與周圍事物相似。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18.利用天敵控制害蟲的方法叫生物防治。
19.生物防治的優(yōu)點是不污染環(huán)境
20.推動生物不斷進化的原因是自然選擇。
21.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其中有許多變異是能夠遺傳的,這些不斷發(fā)生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
20.變異具有不定向性。有利的變異在生存斗爭中才容易生存下來,并將這些變異遺傳給后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易被淘汰。(打開奪冠33頁9題)
21.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創(chuàng)立了“用進廢退學說”。
22.英國的達爾文提出了“自然選擇學說”。
23.達爾文的觀點是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
24.自然選擇的內容包括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
25.人們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和愛好,經過不斷的選擇形成的新品種。這個過程叫做人工選擇。
26.人工選擇是定向的,時間比自然選擇短。
27.人類和現(xiàn)代的類人猿(猩猩、狒狒、長臂猿等)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28.人類的發(fā)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九、生物與環(huán)境
1.任何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都是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環(huán)境因素)組成
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類型有森林(綠色水庫)、草原、海洋、濕地(地球之腎)、農田、城市等。
3.生物因素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
4.非生物因素(環(huán)境因素)有陽光、水、溫度、空氣、土壤等。
5.動物是消費者
6.植物是生產者能進行光合作用
7.微生物是分解者主要是指細菌和真菌;分解作用
8.植物、動物、微生物都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9.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碳循環(huán)指的是二氧化碳
10.生物之間的關系同種之間包括種內互助、種內斗爭
11.不同種之間包括捕食、競爭、寄生、共生。
12.食物鏈:a是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b起始是生產者(綠色植物)
c至少有三種生物構成
d起始到級是一條完整的鏈
e注意箭頭指向是低到高
f一般情況下食物鏈中數(shù)量最多的是植物,越是營養(yǎng)級別高的數(shù)量則越少。
13.越是處于較高級別生物體內有毒物質越高
14.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和逐級遞減
15.能量流動的起點是植物
16.能量最初來源于太陽能
17.生物圈是地球表面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的領域的總和。
18.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下層、水圈的大部、土壤巖石圈的表面及活動于三圈之中的生物組成。
19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生物圈。
20生物圈為生物提供了生存條件:陽光、水、空氣、營養(yǎng)物質、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
21.溫室效應主要是二氧化碳形成的
十、人類與自然界的協(xié)調發(fā)展
1.現(xiàn)在世界人口70億。
2.我國實施《計劃生育》即晚婚晚育少生優(yōu)生。
3.可再生資源要遵循科學開發(fā)、合理利用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生物、土地、水)
4.不可再生資源要遵循節(jié)約利用和綜合利用的原則(礦物、煤、石油、天然氣)。
5.環(huán)境污染包括:大氣、水、土壤和噪聲污染。
6.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其生物的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qū)。
初二生物復習下冊知識點
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第一節(jié)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種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細胞與花粉中的精子結合成受精卵→種子中的胚→新一代植株。)
有性生殖的過程:開花→傳粉→受精→結實→種子→新一代植株。
2.無性生殖: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進行無性生殖的植物,大多是具有有性生殖能力的。)
應用:扦插,嫁接,壓條,分株、組織培養(yǎng)。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蘋果、梨、桃等很多果樹都是利用嫁接來繁育優(yōu)良品種。
3.扦插: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條,把枝條的下部插入濕潤的土壤中,使其長成一個新個體。
4.嫁接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個植物體(砧木)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有枝接和牙接兩種。
嫁接成活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
5.植物的扦插(如薄荷的扦插P.7)
a.莖剪成15-20厘米長的莖段,一般每段保留兩個節(jié)。
b.莖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減小傷口水分過多蒸發(fā))的,而莖段下方的切口則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積)的。
c.上一個節(jié)上的葉要去掉部分葉片,下面一個節(jié)上的葉從葉柄處全部去掉,減少水分散失。保留部分葉片,進行光合作用。(一般說在節(jié)的部位居間分生組織發(fā)達,此處較易生根。去掉葉片時,葉柄在節(jié)上留下傷痕,傷口處較容易產生愈傷組織,也就容易生根。)
6.將馬鈴薯的塊莖切成小塊來種植時,每一小塊都要帶一個芽眼。
7.無性生殖、有性生殖的意義
(1)無性生殖新個體內所含的遺傳物質與母體相同,后代在性狀上與親代保持一致。優(yōu)點:后代能保持母體的優(yōu)良特性,繁殖速度快。
(2)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備兩個親代的遺傳性,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變異性,對于生物的進化是很有意義的。
第二節(jié)昆蟲的生殖和發(fā)育
1.變態(tài)發(fā)育:在由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幼體與成體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fā)育過程稱為變態(tài)發(fā)育。
完全變態(tài):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舉例:家蠶、蜜蜂、菜粉蝶、蛾、蠅、蚊。
不完全變態(tài):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舉例:蝗蟲、蟬、蟋蟀、螻蛄、螳螂。
蝗蟲的幼蟲,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沒有發(fā)育成熟,僅有翅芽,稱為若蟲,蝗蟲的若蟲能夠跳躍,又稱為跳蝻。
3.昆蟲生殖發(fā)育特點:卵生、有性生殖、體內受精。
[P12練習]
3.赤眼蜂將卵產在玉米螟、棉鈴蟲、松毛蟲等害蟲的卵內,赤眼蜂的卵將以這些蟲卵中的營養(yǎng)物質為營養(yǎng),進行生長發(fā)育,使害蟲的卵不能發(fā)育,達到殺滅害蟲的目的,同時用赤眼蜂殺滅害蟲可以減少農藥對環(huán)境的污染。
4.蟬的外殼(外骨骼)是堅硬的,不能隨著蟬的生長而擴大。當蟬生長到一定階段時,蟬的外骨骼限制了蟬的生長,蟬將原有的外骨骼脫去,這就是蟬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