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語文預習的論文(2)
關于小學語文預習的論文篇三
在語文的學習流程中,預習是十分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不但對學習的過程和成果起直接的作用,而且對學生的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起塑造作用。因此,筆者十分重視小學生語文課前預習的實踐。
一、珍視學生預習的內(nèi)動力
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知識和能力的準備: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nèi)容,思考內(nèi)容重點,發(fā)現(xiàn)學習難點,做好聽講的準備。教師講課時,自己能有所收益。這些是所有學生的愿望與追求,因此,預習是每個學生與生俱來的需求,是有內(nèi)動力的。
例如,每個學期發(fā)下書本,100%的學生會翻開仔細閱讀,有的看目錄的內(nèi)容,因為他想了解將要學習些什么文章;有的看到吸引自己注意力的文章便愛不釋手,先睹而后快,因為他們對閱讀文字有滿足感和愉悅感;有些則從頭到尾瀏覽,可見他們心思縝密,對學習有明確的目的性。
作為老師,必須珍視學生預習的內(nèi)動力,并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和展示的平臺。例如,每個學期開學第一天發(fā)下新書,筆者會安排最少一節(jié)課給學生們自由閱讀語文書,并鼓勵他們用各種方式展現(xiàn)自己第一次接觸教材的感想。
不同年級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六年級的學生會理性地看待教材,例如六年級上冊新書發(fā)下去后,有不少學生看完一次后覺得很多課文看不懂,產(chǎn)生壓力并開始思考自己的應對方法。的確,六年級上冊有比較多散文和雜文,一下子沒看懂很平常。筆者會詢問他們將會有什么方法去應對。孩子們的思維轉得很快,他們會為自己量身訂做一些學習的途徑,好想:多讀幾遍,認真聽課,在課外多找些相關的資料等等。當然,筆者鼓勵他們努力去實踐自己既定的方法,但如果有更好的方法,可以不斷對自己的學習手段進行調整。而低中年級的學生拿到書本就會很開心地互相欣賞插圖,同桌共同閱讀他們都感興趣的文字。筆者鼓勵他們可以在日記中寫寫自己閱讀語文書的初步感覺,并在目錄中用不同的符號記錄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或者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文章,以便在提升學習的潛在動力。
二、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的中尋求預習的材料
只有善于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到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美的事物,孩子的思想才會活躍,感情才會豐富,才可能寫出感人的文章,提升語文的素養(yǎng)。語文的學習,語文的預習同樣需要孩子的觀察和積累。
首先培養(yǎng)孩子在生活中處處留心觀察的習慣。“處處留心皆學問”。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春游秋游,在日常的測驗前后,當班上發(fā)生了一些“轟動”的事情時,老師應該珍視這些機會,恰到好處提醒、引導學生,仔細地觀察細節(jié),審視細節(jié),不要只籠統(tǒng)地看大概,要不斷地記錄積累整理,這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預習方式。例如在四年級下冊有一篇課文《鄉(xiāng)下人家》。對于久居城市的孩子,他們對鄉(xiāng)下的概念是十分模糊的,有的只停留在電視與書本的文字中。作為老師,筆者當然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到鄉(xiāng)下去旅游一番再去學習,但筆者可以引導孩子認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鄉(xiāng)下人家的生活情趣,在自己身邊發(fā)現(xiàn)“鄉(xiāng)村”的味道。就像校園里有郁郁蔥蔥的草地,筆者會帶學生們到草地旁邊,看、聞、摸、聽、甚至是嘗,多元的引導,豐富了孩子對大自然的感悟,也可以啟迪孩子,在鄉(xiāng)村,像這樣的草地不是只有校園這么幾尺見方,而是漫山遍野,只要有土,就是郁郁蔥蔥,發(fā)揮孩子的想象,就是很好的體驗。又好像,逢年過節(jié),不少孩子的親戚從鄉(xiāng)下帶回土特產(chǎn),也有孩子回鄉(xiāng)探親帶回特產(chǎn),也可以開開“鄉(xiāng)村土特產(chǎn)展覽會”,讓孩子在城市內(nèi)也能感受到鄉(xiāng)村的情趣,這樣,對文章的理解,對這個單元習作的準備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筆進行預習的習慣
平時讀語文書或者課外書時,鼓勵學生拿一支筆,擺開一個本子,讓學生邊讀邊動筆。動筆,可以用標注、用線段或者符號把他特別感興趣的詞句標注出來。教會學生如何選擇:選擇特別感興趣的片段也行,選擇自己從來沒有欣賞過的寫作技巧也行,選擇自己特別鐘愛的詞語也行。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的書本的空白處,簡單批一個詞,如“精彩”、“太妙了”、“不對”之類,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話,再往后可以用幾句話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傊欢ㄒ龅?ldquo;不動筆墨不讀書”。筆者特別珍視孩子們預習的筆記,筆者會在預習布置之后細致地批改學生的預習作業(yè)。筆者不是用一本本子正正經(jīng)經(jīng)地對字詞句進行拆分的預習,也不是寫主要內(nèi)容、中心思想、分段、段意,而是發(fā)揮學生充分的興趣按自己的學習動機進行預習。
因此,預習作業(yè)精彩紛呈。例如五年級下學習《草原》一課,學生們的預習成果就十分豐富,班長小肖寫了一篇讀后感,言辭優(yōu)美,情感豐富;喜歡在網(wǎng)上尋找資料的小何在網(wǎng)上摘取了很多有關這篇課文的材料并打印出來,有關于老舍的資料,有內(nèi)蒙古大草原的圖片,這并不是最可貴的,在這些打印資料的旁邊,她還寫上了自己找資料的路徑和心得;喜歡畫畫的小黃根據(jù)文章的敘述和書本的插圖,用水彩描繪了四幅草原不同時間的美景,分別取名《草原柔美圖》《羊群“繡花”圖》《歡迎遠客圖》《夕陽話別圖》;小昕居然利用文章的里的一些好詞“翠色欲流”“勾勒”“渲染”等等編了一首小詩;小梅有閱讀困難,但也能用不同的顏色畫出了自己喜歡的句子,還用“好”“很好”“我喜歡”等簡單的評價寫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小天則把自己讀不懂的問題一一列舉了出來……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在珍視他們的個性的時候,給予他們鼓勵提點,給予他們方法和展示自己的平臺,學生會對語言文字更感興趣,學習的內(nèi)動力也會有相應的提升。
當然,學生并不是一開始就鐘愛預習、喜歡開動自己的機器進行實效預習的,是老師不厭其煩地表揚、鼓勵、培養(yǎng)出來的。筆者任教的班級,每一節(jié)新課都有預習作業(yè)展示的環(huán)節(jié),充分地表揚出色的預習作業(yè)和進步的預習作業(yè)對學生已經(jīng)是一種很好的鼓勵。這無疑提升了學生參與預習的熱情,動筆動腦的預習習慣便慢慢形成并成為本班學習的一種特色。
外出時,及時把所見所聞和感想記錄下來,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簡單,都要記錄,堅持數(shù)日就養(yǎng)成習慣了。要養(yǎng)成寫日記、記隨筆的習慣。開始時可以非常簡單,之后可以逐漸復雜,寫成片段,甚至寫成完整文章。關鍵是培養(yǎng)習慣。日記、隨筆,仍然是以片段為主。
四、結語
總之,預習和復習一樣,都是學習語文以及任何科目的好習慣,作為基礎學科,孩子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有益終生,但良好的預習習慣必須有賴于語文老師們用心的培養(yǎng),小心的呵護,細心的澆灌。
猜你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