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之春》句子賞析
《大明湖之春》句子賞析
春天是美好的,你們知道大師筆下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嗎?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老舍《大明湖之春》的句子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明湖之春》句子賞析
光看文章的開頭,便可品讀到它的高妙之處:作者摒棄了一般游記散文開門見山直述景物的筆調(diào),卻直接提筆抱怨春天的“惡劣”:風(fēng)在昏天暗地地刮,花兒顯得毫無生機(jī)??善谶@樣的自然環(huán)境下,濟(jì)南境內(nèi)的三大名勝,尤其是這看似“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的大明湖才顯得風(fēng)靡全城,并能勾起作者對它的懷念和熱愛。在這里作者顯然是借助了反襯的手段,更突出了大明湖在“幾乎沒有春天”的春天里的獨特魅力。
對北國之春進(jìn)行了一番“怨言”后,作者隨后巧妙地增補(bǔ)了一個起到過渡作用的第二段,由宏觀渲染轉(zhuǎn)向了微觀描寫,并在下一段中把所有的墨汁盡灑在他所鐘愛的大明湖。
讀到最后一段,我們可以說作者已到了描述的巔峰??v然春天本身“不給力”,可在大明湖的“支持”下,還是為作者贏來了對濟(jì)南的些許好感——存在這么多的水,尤為珍貴的是能夠存在如大明湖這樣的名勝湖泊。讀到這里,作者通過大明湖,終于完成了對濟(jì)南的情感巨變。而更為可圈可點的是,這一段的諸多描寫,其語言完全體現(xiàn)出了老舍對文字的嫻熟駕馭。通過大手筆的寫景狀物,我們不僅能很自然地品味什么才是“書畫一體”,同樣會勾起對作者的創(chuàng)作個性的了解與滲透:讀罷文中早已取代清水的用地與河溝,會想到他與京派作品留戀自然、抵觸工業(yè)文明不謀而合的“京味兒”;關(guān)注如“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這樣獨特稀奇的句子,則會聯(lián)系到他寫作時慣用的幽默……在作者的妙筆生花之下,春天早已不再是“濟(jì)南式”的春天,而是歷經(jīng)大明湖沐浴洗禮之后的“老舍式”的春天。
《大明湖之春》原文
北方的春本來就不長,還往往被風(fēng)七手八腳的刮了走。濟(jì)南的桃南丁香與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黃風(fēng)吹得一干二凈,地暗天昏,落花與黃沙卷在一處,再睜眼時,春已過去了!記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開的時候,也就是下午兩三點鐘吧,屋中就非點燈不可了,風(fēng)是一陣比一陣大,天色由灰而黃,而深黃,而黑黃,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增看院中的兩株紫丁香,花已象煮過一回,嫩葉幾乎全破了!濟(jì)南的秋冬,風(fēng)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有這樣的風(fēng)在這兒等著,濟(jì)南簡直可以說沒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無從說起。
濟(jì)南的三大名勝,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響亮好聽!一聽到“大明湖”這三個字,便聯(lián)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現(xiàn)出一幅美景來,事實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現(xiàn)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壩劃開的多少塊“地”。“地”外留著幾條溝,游艇沿溝而行,即是逛湖。水因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無波。東一塊蓮,西一塊蒲,土壩擋住了水,蒲葦又遮住了蓮,一望無景,只見高高低低的“莊稼”。艇行溝內(nèi)。如穿高糧地然,熱氣騰騰,碰巧了還臭氣哄哄。夏天總算還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總能聞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綠葉兒。春天,則下有黑湯,旁有破爛的土壩;風(fēng)又那么野,綠柳新蒲東倒西歪,恰似掙命。所以,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話雖如此,這個湖到底得算個名勝。湖之不大與不明,都因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開土壩,挖深了湖身,它當(dāng)然可以馬上既大且明起來:湖面原本不小,而濟(jì)南又有的是清涼的泉水呀。這個,也許一時作不到。不過,即使作不到這一步,就現(xiàn)狀而言,它還應(yīng)當(dāng)算作名勝。北方的城市,要找有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滿可以不算數(shù)兒,配作個名勝與否簡直沒多大關(guān)系,因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難找的東西呀。水,太難找了。濟(jì)南城內(nèi)據(jù)說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還非有個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備。這才顯出濟(jì)南的特色與可貴。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這個湖是少不得的。設(shè)若我們游湖時,只見溝而不見湖,請到高處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則見城北灰綠綠的一片——大明湖;城外,華鵲二山夾著灣灣的一道亮光兒——黃河。這才明白了濟(jì)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這樣多呀。
況且,湖景若無可觀,湖山的出產(chǎn)可是很名貴呀。懂得什么叫做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過蘇州的往往只記得此地的點心,逛過西湖的提起來便念道那里龍井茶,藕粉與莼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許比一過眼的美景更容易記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還真許是它馳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論怎么說吧,這些東西既都是水產(chǎn),多少總帶著些南國風(fēng)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帶著一束束的大白蓮花骨朵出賣,在北方大概只有濟(jì)南能這么“闊氣”。
我寫過一本小說——《大明湖》在一二八與商務(wù)印書館一同被火燒掉了。記得我描寫過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詞句全想不起來了,只記得是什么什么秋。桑子中先生給我畫過一張油畫,也畫的是大明湖之秋,這里大概有點意思對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濟(jì)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無風(fēng),處處明朗。這時候,請到城墻上走走,俯視秋湖,敗柳殘荷,水平如鏡;唯其是秋色,所以連那些殘破的土壩也似乎正與一切景物配合:土壩上偶有一兩截斷藕,或一些黃葉的野蔓,配著三五枝蘆花,確是有些畫意。“莊稼”已都收了,湖顯著大了許多,大了當(dāng)然也就顯著明。不僅是湖寬水凈,顯著明美,抬頭向南看,半黃的千佛山就在前面,開元寺那邊的“橛子”——大概是個搭菜畦中還生著短短以綠葉。往南往北,往東往西,看吧,處處空闊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這時候,我們真得到個“明”字了,桑先生那張畫便是在北城墻上畫的,湖邊只有幾株秋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蘭色,柳葉半黃。湖外,他畫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聯(lián)成一幅秋圖,明朗,素凈,柳梢上似乎吹著點不大能覺出來的微風(fēng)。
對不起,題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卻說了大明湖之秋,可誰叫元德先生出錯了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