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書句子賞析
你的第一本書是什么?那么你知道八年級下冊第3課課文《我的第一本書》有哪些好的句子值得我們的賞析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關于牛漢《我的第一本書》的句子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的第一本書》句子賞析
文章開頭很有特點,從一位詩人來訪談起,自然引出本文話題,既點明“我的第一本書”指的是小學一年級國語課本,又表明這第一本書在我人生中的分量。在第1段里作者寫道:“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間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這句話很有詩意,但又似乎有點兒玄妙,這與“我的第一本書”有什么關系呢?下文便圍繞“我的第一本書”展開敘述并回答這一耐人尋味的話題。
父親從城里帶回來的書,與紅薯一樣,在上個世紀初偏遠的鄉(xiāng)村,“都是稀奇東西”。它引發(fā)“我常常好奇地翻看”,因為不識字而只能認畫,但仍然感到“書里有很多奇妙的東西”。這大概就是“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的一部分吧,雖然作者沒有明說。這些書,盡管也許給作者帶來了好奇、快樂和夢幻,但那畢竟“是父親的,不屬于我”。接下來,文章正式落到“我的第一本書”的敘述上。
從第3~9段,寫“我的第一本書”不同尋常的經歷。
上小學的第一個學期,“我”考了第二名,照說,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但祖母告知父親,全班才三個學生,而第三名卻是連“一只手幾個指頭都說不上來”的二黃毛。這引起了父親對我成績的懷疑,于是要“我”拿書來考“我”,可“我”拿來的是“一團紙”,是攔腰截斷的沒有封面、沒有頭尾的半本書。當父親問明那半本書的去處之后,只是嘆了一口氣,并繼續(xù)讓“我”背書,“我一口氣背完了”,“背得一字不差”。
父親要“我”拿回那分給同學喬元貞的半本書,并為我們倆“裝訂成了兩本完完整整的書”。
接下來(第10段),父親領“我”離開本村到崔家莊念書去了,由此“我”才知道,本應該還有別的書,而“我們就只念一本《國語》”。如果說,前面寫的是“不同尋常的第一本書”,那么,這一段則進一步交代了這是“真正的第一本書”。
通常,文章到此可以收尾了,但是,作者并未就此打住,而是“回過頭來說說我的第一本書”,進而寫出念書給“我”帶來的快樂。并交代與“書”有關的幾個人的命運。
文章最后呼應開頭,表達了對第一本書的珍視銘記之情。
但是,讀過本文,深深打動我們的卻不僅僅是關于第一本書的“故事”,而是與書有關或由書引發(fā)的父子之間、同學之間那濃濃的真摯的情意,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遙遠的鄉(xiāng)村荒寒、蒼涼的生活境況和作者對生活那份獨特的感受。
首先是父子之情。父親關心“我”的學習,學期結束,父親問“我”考了第幾名,“我說:‘第二名。’”父親非常高興,又是撫摸,又是夸獎。“我”把那半本“凄慘的課本”拿給父親,父親“愣了半天,翻來覆去地看”。當問清原委后,父親并沒有批評和指責,只是深深嘆著氣。作者筆下的父親,確是一個知書識禮的人,這深深的嘆息,既包含著對兒子做法的默許,也為兒子同學家的生活貧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親在昏黃的油燈下,為“我們兩個的半本書修修補補,裝訂成了兩本完完整整的書”。新的學期開始,父親便帶“我”到條件相對好一些的外村上學去了。作者對父親著墨不多,但父親的性格躍然紙上,他溫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對孩子負責,同時也樂于助人。
第二是同學、朋友之情。因為同學喬元貞家太窮,買不起書,“我”便把這唯一的一本書分為兩半,一人半本。當父親得知孩子半本書分給別人的時候,便深深地嘆氣,嘆氣之后便修補成兩本書。父親對孩子之間友情的理解,也許來自自己少年時代與朋友相處的那一份友誼的體驗,況且,父親和喬元貞的父親恰恰“自小是好朋友”。當“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訓斥一頓之后說:“看在你那知書識禮的父親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這句話雖有失教師身份,卻透露出當時鄉(xiāng)間村鄰的友好淳厚的情義。盡管家家都非常窮困,但貧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卻彌足珍貴,溫暖人心,也深深感動著今天的讀者。
第三是人與狗的默契和情趣。這一點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單獨來一段補敘。文中寫道:“課本上的第一個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帶上。兩條狗像小學生一般規(guī)規(guī)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戶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調教好了,我說‘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幾聲,我說‘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幾聲。”——這出人狗合演的“雙簧戲”,應是最好的情境教學吧。確實,當我們讀到此處,忍俊不禁,深深被兒童時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動,何況,這是在學習條件多么惡劣、生活處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獲得的一點樂趣啊!這,也就是作者“從荒寒的大自然間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吧。
當然,“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也來自人間的溫暖和友情。
《我的第一本書》原文
前幾天一位詩人來訪,看見我在稿紙上寫的這個題目,以為是寫我出版的第一本詩集,我說:“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學一年級的國語課本。”他笑著說:“課本有什么好寫的?”我向他解釋說:“可是這一本卻讓我一生難以忘懷,它酷似德國卜勞恩的《父與子》中的一組畫,不過看了很難笑起來。”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的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
我們家有不少的書,那是父親的,不屬于我。父親在北京大學旁聽過,大革命失敗后返回家鄉(xiāng),帶回一箱子書和一大麻袋紅薯。書和紅薯在我們村里都是稀奇東西。父親的藏書里有魯迅、周作人、朱自清的,還有《新青年》、《語絲》、《北新》、《新月》等雜志。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過我不認字,只認畫。祖母嘲笑我,說:“你這叫做瞎狗看星星。”那些雜志里面,夾著我們全家人的“鞋樣子”和花花綠綠的窗花。書里有很多奇妙的東西。我父親在離我家十幾里地的崔家莊教小學,不?;丶摇?/p>
我是開春上的小學,放暑假的第二天,父親回來了。我正在院子里看著晾曬的小麥,不停地轟趕麻雀,祖母最討厭麥子里摻和上麻雀糞。新打的小麥經陽光曬透得發(fā)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夢。父親把我喊醒,我見他用手翻著金黃的麥粒,回過頭問我:“你考第幾名?”我說:“第二名。”父親摸摸我額頭上的“馬鬃”,欣慰地夸獎了我一句:“不錯。”祖母在房子里聽著我們說話,大聲說:“他們班一共才三個學生。”父親問:“第三名是誰?”我低頭不語,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黃毛。”二黃毛一只手幾個指頭都說不上來,村里人誰都知道。父親板起了面孔,對我說:“把書本拿來,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書認字難不住我,我怕他看見那本凄慘的課本生氣。父親是一個十分溫厚的人,我以為可以賴過去。他覺出其中有什么奧秘,逼我立即拿來,我只好進屋把書拿了出來。父親看著我拿來的所謂小學一年級國語第一冊,他愣了半天,翻來覆去地看。我垂頭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課本哪里還像本書!簡直是一團紙。書是攔腰斷的,只有下半部分,沒有封面,沒有頭尾。我以為父親要揍我了,可是沒有。他愁苦地望著我淚水盈眶的眼睛,問:“那一半呢?”我說:“那一半送給喬元貞了。”父親問:“為什么送給他?”我回答說:“他們家買不起書,老師規(guī)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擺在課桌上,我只好把書用刀裁成兩半,他一半我一半。”父親問我:“你兩人怎么讀書?”我說:“我早已把書從頭到尾背熟了。喬元貞所以考第一,是因為我把自己的名字寫錯了,把‘史承漢’的‘承’字中間少寫了一橫。”父親深深嘆著氣。他很了解喬元貞家的苦楚,說:“元貞比你有出息。”為了好寫,后來父親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親讓我背書,我一口氣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
,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親跟喬元貞他爹喬海自小是好朋友,喬家極貧窮,喬海隔兩三年從靜樂縣回家住一陣子,他在靜樂縣的山溝里當塾師。臉又黑又皺,脊背躬得像個“馱燈獅子”(陶瓷燈具)。
父親對我說:“你從元貞那里把那半本書拿來。”我不懂父親為什么要這樣,送給人家的書怎么好意思要回來?元貞把半本書交給我時,哭著說:“我媽不讓我上學了。”
晚上,我看見父親在昏黃的麻油燈下裁了好多白紙。第二天早晨,父親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兩本裝訂成冊的課本遞給我。父親的手真巧,居然把兩半本書修修補補,裝訂成了兩本完完整整的書,補寫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樣好看,還用牛皮紙包了皮,寫上名字。元貞不再上學了,但我還是把父親補全的裝訂好的課本送給他。
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于元貞來說,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書。
父親這次回家給我?guī)Щ匾粋€書包,還買了石板石筆。臨到開學時,父親跟我媽媽商量,覺得我們村里的書房不是個念書的地方。我父親很清楚,老師“弄不成”(本名馮百成,因為他干什么事都辦不成,村里給他取了這個外號),為人忠厚卻沒有本事。父親讓我隨他到崔家莊小學念書。我把這本完整的不同尋常的課本帶了去。到崔家莊之后,我才知道除了《國語》之外,本來還應該有《算術》和《常識》,因為“弄不成”弄不到這兩本書,我們就只念一本《國語》。
還應當回過頭來說說我的第一本書,我真應當為它寫一本比它還厚的書,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贊美。
我們那里管“上學”叫“上書房”。每天上書房,我家的兩條狗都跟著我。課本上的第一個字是“狗”,我有意把狗帶上。兩條狗小學生一般規(guī)規(guī)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戶外面等我。我早已經把狗調教好了,當我說“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幾聲,當我說“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幾聲。“弄不成”在教室朗讀課文時,我的狗卻不叫,他們聽不慣“弄不成”的聲調,拖得很長,而且沙啞。我提醒我的狗,輕輕喊一聲“大狗”,他就在窗外叫了起來。我們是四個年級十幾個學生在同一教室上課,引得哄堂大笑。課沒法上了。下課后,老師把我叫去,狠狠地訓斥了一頓,說:“看在你那知書識禮的父親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他罰我立在院當中背書,我大聲地從頭到尾地背書。兩只狗蹲在我的身邊,陪我背書,汪汪地叫著。后來老師還夸我的狗聰明,說比二黃毛會念書。
抗日戰(zhàn)爭期間,二黃毛打仗不怕死,負了幾回傷。他其實并不真傻,只是心眼有點死,前幾年去世了。他的一生受到鄉(xiāng)里幾代人的尊敬。聽說喬元貞現在還活著,他一輩子挎著籃子在附近幾個村子里叫賣紙煙、花生、火柴等小東西。
那位朋友再來我這里時,一定請他看看這篇小文。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 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書》作者簡介
牛漢,當代著名詩人,文學家和作家,原名史承漢,因為上了兩年小學連自己的名字也寫不對,總把 “承”字寫錯,有一次牛漢考試時,寫“承”字少寫了一筆,因此沒有得到第一名,所以父親為他改名為史成漢,(在他的作品《我的第一本書》中有提到。)曾用筆名:谷風,遠祖系蒙古族,1923年10月生于山西定襄縣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
14歲之前一直在鄉(xiāng)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練拳、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里最頑皮的孩子,渾身帶著傷疤,一生未褪盡。父親是個具有藝術氣質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學教員,大革命時期在北京大學旁聽過,舊詩寫得頗有功力。他十歲以后就入迷地翻看父親所藏的那些似懂非懂的書刊。母親教他誦讀唐詩。母親生性憨直倔強,他的性格上繼承了她的某些感情素質??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隨父親流亡到陜西,在西安叫賣過報紙,學過幾個月繪畫,徒步攀越隴山到達天水,進入一個專收戰(zhàn)區(qū)流亡學生的中學讀書。入迷地畫畫寫詩,幾次想去陜北魯藝學習未成。
1940年開始發(fā)表詩,1941年在成都發(fā)表詩劇《智慧的悲哀》,1942年發(fā)表在桂林《詩創(chuàng)作》上的《鄂爾多斯草原》引起詩歌界的注視。1943年考入設在陜西城固的西北大學俄文專業(yè)。1945年初在西安主編文藝期刊《流火》。1948年夏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進入華北解放區(qū)。建國初期,在大學、部隊工作過。1955年5月因胡風案被拘捕審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70年代在湖北咸寧干校勞動期間,詩從悲憤的心靈里突然升起。1979年以來,創(chuàng)作了約二三百首詩。曾寫過《滹沱河和我》,描寫了小時候與滹沱河的往事經歷。和《綿綿土》一樣都是寄托了對故鄉(xiāng)的熱愛與思念之情。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