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四年級語文下冊一雙手教案(2)
北師大四年級語文下冊《一雙手》教案2
【教材分析】
《一雙手》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向我們展示了林業(yè)工人張迎善的一雙手,從這雙手上可以想到林業(yè)工人為綠化祖國付出的艱辛勞動,也可以體會林業(yè)工人為祖國做出的偉大貢獻。
【學情分析】
進入小學中段學習的四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獨立預習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初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這篇課文較長,但大量的人物細節(jié)描寫,需要在比較短的時間內(nèi)把握,特別是要領(lǐng)會作者通過細節(jié)描寫表達人物品質(zhì)的寫作方法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啟發(fā)引導,讓學生熟讀精思,在反復讀中領(lǐng)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并通過有層次的訓練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練習上下文理解“惺忪、驚訝、鐵鑄、介紹、創(chuàng)建”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2、練習用“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提問,練習標畫并品味重點詞、句。
3.學會使用金鑰匙:
怎樣解答自己提出的問題呢?要看上文,下文。
要從全文的整體內(nèi)容去理解,把心得簡要地記在批注筆記中。
4.了解張迎善手的特點,感受他為了創(chuàng)建綠色金庫所付出的艱辛勞動,以及質(zhì)樸美好的心愿和高尚的情懷。
【資源利用】
1. 多媒體教學課件。
2. 查找有關(guān)“張迎善”的資料。
【教學重難點】
了解張迎善一雙手的特點,探討這雙手形成的原因,從而感受張迎善甘愿奉獻的高尚情懷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層層推進,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雙手》中的主人公誰呢?這節(jié)課我們首先來回顧一下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
1.詞語復習。惺忪 得逞 采訪 丈量 介紹 創(chuàng)建
2.根據(jù)句子填空(補充句子),書空“裹”字。
3.選詞填空:裁 載 栽 一天( )一千多棵樹!
4.根據(jù)意思說成語
回憶本學期所學的三種提問方式:“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針對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呢?
篩選出這節(jié)課要解決的兩個問題:
(1)張迎善的手是一雙怎樣的手?
(2)他的手為什么會成為這樣?
【設(shè)計意圖】語文課程總目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有:“……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在以下環(huán)節(jié)中,老師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感知文本,大膽交流初步閱讀后的個性理解和體驗,此處設(shè)計很好地貫徹了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折射出教師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它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和全面發(fā)展。
二、精品細讀,感悟理解。
(一)默讀課文,用——畫出描寫張迎善手的句子。
1.指名找出描寫張迎善手的五句話,并出示金鑰匙:怎樣解答自己提出的問題呢?要看上文,下文。要從全文的整體內(nèi)容去理解,把心得簡要地記在批注筆記中。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2.把句子再送回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同桌交流,這是一雙怎樣的手?在相應(yīng)的句子旁邊批注。
3.生板書,并說明理由,
4.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讀出手的特點。
5.生師接讀,品析特點
師:這是一雙( )的手。生:相對應(yīng)的句子
看圖感悟:這雙手漂亮嗎?天生就這樣嗎?
(二)同桌交流:聯(lián)系上下文說一說“為什么他的手會變成這樣?”
1.出示13段,兩個“!”你體會到了什么?
2.把手和鐵相比較,你體會到了什么言外之意呢?
3.同學間合作讀,展示。
4.正是因為有如此堅強硬的意志力,張迎善才創(chuàng)造了許多奇跡。拿筆畫出19自然段中那些奇跡的數(shù)字來。
(1)交流討論:
“26萬”說明栽的樹 。
“1981年至1985年”說明時間 。
“33坰”“44.5坰”說明改造面積 。
“32歲”說明他很 。
(2)列數(shù)字的方法讓我們更清楚地感到張迎善這雙手的巨大貢獻。
(3)正是因為如此“看著這雙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綠的森林……”你還看到了什么?
【設(shè)計意圖】把數(shù)學的內(nèi)容引進來,使學生在一次次計算的過程中,在得出的一串串數(shù)字的結(jié)論中,真正的感觸到:這么多次呀,怪不得這雙手會布滿老繭,怪不得這雙手會堅硬、粗糙得象鼓皮,像干蘑。從而體悟張迎善的勤勞、奉獻、了不起等。
三、深化主題,總結(jié)學法。
1.根據(jù)“金鑰匙”從整體內(nèi)容來理解,再來說說“這是一雙怎樣的手?”
【設(shè)計意圖】看似簡單的小結(jié),卻將學生對這雙手關(guān)注的視角,由表層的特點認識,轉(zhuǎn)移到形成原因上。由此,把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入深入。
2.這篇文章看似寫手,實則寫人,這是借手寫人的寫法。今后我們可以用在自己的習作中去。
今天這把金鑰匙讓我們學會如何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今后我們要經(jīng)常運用它,讓它成為我們學習的好幫手
四、以情代情,讀寫結(jié)合。
1.今天和大家一起學習了《一雙手》,老師心中充滿了感動和敬佩之情,不由得為這雙手寫下了一段感言。師生接讀。
這雙手,讓荒山變成了金庫;
這雙手,讓河水由渾變清。
這雙手,千錘百煉,堅硬無比;
這雙手,平凡偉大,創(chuàng)造奇跡。
它奉獻著青春,播種著希望。
看著這雙手,我不再懼怕沙塵和霧霾。
我看見天更藍了,云更白了……
這雙手的主人就是育林功臣——張迎善。
2.學著老師的樣子也為這雙手來寫一句或一段感言吧。
【設(shè)計意圖】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強氛圍,還在于語文學習需要熏陶感染。運用課件的精巧設(shè)計與相機呈現(xiàn),把學生在一次帶入文本情境,使學生在語文本的對話中展開聯(lián)想,在聯(lián)想中情感進一步升華。
五、學以致用,拓展延伸。
1.抓住細節(jié)描寫,借手寫人,以“……的手”為題寫一篇習作。
2.推薦閱讀《心安草》,用“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提問,并用今天所學的“金鑰匙”解決問題。
【板書設(shè)計】
北師大四年級語文下冊《一雙手》教案3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生字詞以及重點詞語的意思。
2、了解張迎善的手的寬大、粗糙、有力、勤勞等特點。
3、體會張迎善無私奉獻的精神。
4、學習抓住人物主要特征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張迎善的手是一雙怎樣的手?他的手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教學難點:
通過數(shù)字,理解人物的高尚品質(zhì)。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一雙手”
1、同學們,昨天我們已經(jīng)初學了《一雙手》這篇文章,今天我們將更加深入地認識姜孟之筆下的這雙手,看看他的手有什么特點?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老師先檢查一下你們昨天的學習情況。
(出示詞語)誰愿意把這些字詞大聲地讀一讀。
(相機處理“惺忪、鎬、坰”的意思,解讀形聲字“裹”)
3、你知道本文寫了誰的一雙手嗎?誰能按照提示完整地回答。
(出示課件)
二、細讀“一雙手”
1、作為一名記者,采訪一位林業(yè)工人,為什么單單要寫他的一雙手呢?這雙手究竟有怎樣的與眾不同呢?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找出描寫張迎善手的語句。(出示讀書要求)
2、說一說在你眼中,張迎善的手是一雙怎樣的手?你是從那句話看出來的?(出示課件)
A.在兩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間,我驚訝了:我握的是手嗎?活像是半截老松木!
導讀:你見過老松木嗎?是怎樣的?(粗糙)而作者說張迎善的手“活像半截老松木”,你能給“活像”換個詞嗎?而這更加說明張迎善手的——粗糙。讀句子。
(出示老松木和手的對比圖)
你見過這樣的手嗎?你呢?……我也沒見過,見到這樣的手,你感到——驚訝。把你感受送進句子中讀一讀。
這一句結(jié)束時用了(!),足以說明作者的驚訝之情,請同學們再讀一讀這句話。
B.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緊緊地裹住了。
導讀:你通過這句話中的哪個詞發(fā)現(xiàn)張迎善的手是“有力”的?(緊緊),帶著你的發(fā)現(xiàn)再讀一讀句子。齊讀。
C.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紋絡(luò)深、粗,染著黑土色。
導讀:孩子們,看看我們的手,是什么顏色的?而張迎善的手為什么是木色的呢?
(出示手的圖片)
看著這雙木色的手,你感到(驚訝)。依舊是驚訝,把我們的驚訝之情再次送到句子中吧。讀句子。
D.掌面像鼓皮一樣硬,老繭布滿每個角落,手指肥圓。一個手指似三節(jié)老干蘑。
導讀: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樣比喻?(堅硬)讀句子。在以后的寫作中,也可以運用比喻的手法使句子更形象、更生動。
孩子們,看看我們的手,哪兒有老繭,為什么張迎善的手布滿了老繭,為什么呢?由于長期植樹,這雙手才會像鼓皮一樣硬,才會布滿老繭啊。再讀句子。
E.左手大拇指沒有指甲,長過指甲的地方,刻著四條形成上下兩個“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紋,手指各個關(guān)節(jié)纏著線,線染成了泥色。
導讀:這段話重點寫了張迎善的左手大拇指,為什么他的大拇指沒有指甲?張迎善栽樹僅僅是上下插幾次嗎?他會怎么做?讀句子。
這里有一個“刻”字,為什么作者不用“畫”“描”等詞呢?讀句子。
請同學們再看看文中的插圖,這是一雙怎樣的手啊?!再讀。
F.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來: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這是我今生見到的天下第一號大手。
導讀:我聽到大家很自然地強調(diào)了“大”,到底張迎善的手大不大呢?請同學們拿出尺子來量一量自己的手,看看自己的手有多大?
誰愿意再讀一讀,把手大的特點通過讀體現(xiàn)出來。
3、同學們,看著這些板書,你想說些什么?(與眾不同)
4、我們平常見到的手,有的纖細,有的美麗,有的白皙,有的柔嫩,而張迎善的手卻是(板書),為什么他的手會如此與眾不同,讓我們驚訝呢?同學們想一想他的手為什么會變成這樣?你們先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討論一下。
5、通過數(shù)字理解張迎善的手所做得貢獻。
栽一棵樹就得往土里插(三四次),就算三次吧,張迎善一天能栽一千多棵樹,那手就得往土里插一千多次,十天二十天呢?他總共栽了多少棵樹?(26萬多棵),就算26萬棵,手得往土里插(3×260000)780000次。
張迎善造林、改造跡地林和次生林總共77.5坰,就算77坰吧,東北的一坰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15畝,總共也就是(77×15)1155畝,咱們學校本部占地25畝,那么張迎善造林和改造跡地林和次生林的面積相當于46個咱們學校啊!
還有,張迎善這雙手生成的木材和枝丫有多少呢?粗略算了一下,如果把這些木材放在像咱們班級這么大教室里,足足能放滿30間!
這就是張迎善在短短的四年所做的貢獻啊!
6、看到這些數(shù)字,在讀讀手的特點,你僅僅感覺到這是一雙手嗎?你想說些什么?
(偉大,無私,奉獻)
讓我們帶著這些感受齊讀最后一段。
三、深化“一雙手”
1、孩子們,作者除了看到了這一山山翠綠的森林,還會看到什么?把你的發(fā)現(xiàn)融入到省略號中,再讀這段話。
2、(播放課件)再讀。
3、請同學們再讀課題,記住這雙粗糙、有力、堅硬的手(讀);記住這雙無私奉獻的手(讀)。
四、學寫“一雙手”
孩子們,本文在寫作上有一個技巧,就是抓住了一雙最具特征的手表現(xiàn)人物,突出了人物的品格,我們以后在寫作中可以嘗試。(出示課件)
北師大四年級語文下冊一雙手教案(2)
上一篇:北師大四年級語文下冊我們的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