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懷念母親教學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懷念母親教學反思
六年級語文老師在教學《懷念母親》過程中也總會遇到些困難,那么就要從教學反思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學習啦小編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懷念母親教學反思,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懷念母親》教學反思1
《懷念母親》是季羨林老人寫的一篇懷念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的散文詩。因此,文章特別“散”。當然,以前我是一直不愛教這篇文章的。孩子們太小,不容易理解季老的感情。
這次我不得不靜心讀讀這篇文章了,讀過了,也愛上了!文章寫得多好啊!“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對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回家,從學校回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是她的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她又說,晚上還有一趟車,說不定他會回來的??吹剿纳袂?,我想起自己長眠于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xiàn)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房東的孩子只是在外讀書,房東太太就對孩子如此思念!而作者呢,6歲就離開了母親,她該是如何分分秒秒思念著孩子呢?她該是如何度日如年呢?或許,她生存的目的就是為了與孩子相見!但是,可憐的母親,終究沒見到孩子一面,就匆匆離開了人世!母親是帶著相思離開的,母親是帶著不舍離開的,母親是帶著牽掛離開的,母親也是帶著悔恨離開的……想到這些,季老怎么不肝腸寸斷呢,悲痛欲絕呢?此時我終于理解了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這是作者真實的心理,沒有夸張,沒有矯情,這是一個孩子對過世母親最真的愧疚和悔恨!
文章中如這樣的例子太多!這次,我終于理解了季老的這篇文章!我終于讀懂了作者的感情!
那么,我的教學中是不是非要孩子們理解這樣的感情呢?我想,以我的經(jīng)歷,我都經(jīng)過了這么多年才懂,孩子們怎么能懂呢?但是我可以找尋另一個突破口,通過對作者對兩位母親的懷念之情,讓孩子們明白,要珍惜自己的父母,愛戴父母,要熱愛祖國,時刻把祖國放在心中!
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我調整了教學感情的著落點。我要讓孩子們受到熏陶,愛父母,愛祖國,而不是去理解和季老的懷念之情感到底有多深沉,有多細膩!這樣,我不再感覺這篇課文的內容太散,孩子們學習起來過難。
在今天的課堂教學中,我犯了一個低級錯誤,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很多教學環(huán)節(jié)是不落實的。我?guī)е⒆觽兣馨∨馨?hellip;…當然這樣的教學效果無庸質疑——不咋樣!
上完課,慚愧不已,我上課的時候急什么呢?應該踏踏實實走好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啊!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懷念母親》教學反思2
《懷念母親》的作者是季羨林。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因為本文語言富于跳躍性,而且作者對母親和祖國的這種深厚感情,學生缺乏現(xiàn)實體驗。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困難。針對這個教學難點,我主要采用了“補白”的方式進行拓展式教學,比如時代背景的補白,對關鍵詞語補白,向文后延深補白等方式。
教學本文,我先請學生談談對季老先生的了解,隨后我作了補充:“季老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翻譯家、散文學家,精通12國語言,是北京大學的教授、校長,被譽為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提起季老先生,我們看到的是他頭上的光環(huán),然而,當我們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你們會發(fā)現(xiàn)作者心中有一個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說: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這個課前導入,讓學生對季羨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便于課文的理解。
隨后,我請學生找到文中直接表達對兩位母親感情的段落——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理清了文章的結構脈絡:首尾呼應,文章中間部分具體寫了對兩位母親懷著怎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
作者首先寫了對親生母親的懷念。教學本段,我緊緊圍繞著“從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親生母親的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這一問題展開。學生主要結合兩句話談了自己的感受,第一句是:“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談到作者六歲離開母親,很少呆在母親身邊,再加上母親只活了四十多歲,所以作者痛苦不堪,心如刀絞。為了加深對這一句話的理解,我請學生想象一下:“在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的時候,他的腦海里會回想起什么?”學生交流后,我出示了以下資料讓學生體會:“這是一個窮得不能再窮的家庭了。因此,幼年時我大部分時間是和母親形影不離。母親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親到地里摘綠豆莢,我便跟到地里,在母親身后跑來跑去,不停地問這問那。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給母親看一看。棒子上長了烏霉,我一定要問母親這是為什么。母親總是一邊摘著豆莢一邊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通過這個資料的介紹,學生對作者心中的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句話是:“我的愿望沒能實現(xiàn),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shù)十年如一日。”什么是“靈魂不全的人”這一個問題是這一句中理解的難點。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它的意思,我換了一種提問方式:“結合作者此時的經(jīng)歷,想一想:一個靈魂不全的人會有怎樣的感受?”有的學生說:“作者感到很痛苦。”我說:“對,長久的痛苦就是一種靈魂不全。”有的說:“作者感到深深的自責,很愧疚。”我說:“對母親深深的自責也是一種靈魂的不全。”有的說:“作者感到生活空虛,寂寞,已經(jīng)沒有意義了。”我說:“失去了對生活的興趣也是一種靈魂的不全。正如作者在《賦得永久的悔》中所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梢娔赣H的離去,帶給作者多大的傷痛,母親的去世,更是作者終生的遺憾。”我接著出示了這一則資料:“我暗暗地下定決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學畢業(yè),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yǎng)母親。”學生通過這個資料的補白,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痛苦和自責,同時知道了“我的愿望沒能實現(xiàn)”是指贍養(yǎng)母親的愿望沒能實現(xiàn)。我趁機引導學生誦讀:“是啊,正如古人所說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作者豈止是沒有贍養(yǎng)母親,連母親臨終前要見他一面的愿望也沒能實現(xiàn)。要知道,作者見母親的最后一面是在母親去世前的第八年。在這八年里,母親有多少期盼,多少等待呀。但是一直等到最后也沒有見到自己的兒子。作者怎能不抱終天之恨,怎能不淚流不止呢?讓我們懷著這樣的感情再來讀讀這幾句話。”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談到了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并用摘抄日記的形式重點表達了對祖國母親的懷念。對于這一部分的教學,我主要是讓學生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感情朗讀,并寫下自己的感受。我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了第一則日記,為什么我在想到故鄉(xiāng)、老朋友時,心里感到凄涼,卻又是甜蜜的?對于這個問題,我進行了一個句式的訓練:因為( ),所以我感到一絲凄涼,又因為( ),我心里又是甜蜜的。通過交流,學生體會到了游子那誠摯的愛國心,再次走進老人的心田。
除了摘抄日記,作者還引用了散文《尋夢》中的開頭和結尾來表達對母親的懷念:“夜里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么地方去了。”“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在教學這一部分時,我讓學生想象作者看到了生母怎樣的面影,又見到了祖國母親怎樣的面影?隨后,我請學生賞讀了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懷念“母親”的有關語句:“在夢里向我走來的就是這面影,我只記得,這面影才出現(xiàn)的時候,四周灰蒙蒙的,母親仿佛從云堆里走下來。臉上的表情有點同平常不一樣,像笑,又像哭。但終于向我走來了。”“驚心動魄的世界大戰(zhàn),持續(xù)了6年,現(xiàn)在終于閉幕了。在我驚魂甫定之余,我頓時想到了祖國,想到了家庭。我離開祖國已經(jīng)10年了,我內心深處感到了祖國對我這個海外游子的召喚。離開時,我頭也沒有敢回,登上美國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舊詩想成了一首詩:留學德國已十霜;歸心日夜憶舊邦,無端越境入瑞士,客樹回望成故鄉(xiāng)。”這樣學生就進一步感受到了一位海外游子對祖國母親的無限思念和熱愛。
“補白藝術”重在教學過程,通過啟發(fā)性、開放性、多元性、多向性的教學,體現(xiàn)創(chuàng)新精神,達到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目的。對于留有想象空白,飽含豐富內涵的文本材料,我們應引導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補白、拓展、想象,挖掘其潛在的信息,擴充其豐富的內涵,讓學生在頭腦中浮現(xiàn)具體而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對文本的補白拓展中去實踐、去體驗、去想象、去探究、去表達……在文本、學生、教師的交流對話中,實現(xiàn)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絲絲聯(lián)結,從而水到渠成地讓學生在補白拓展中感悟文本內在的情感,豐富和完善學生的精神境界,實現(xiàn)“語言”和“精神”的同構共生,“訓練”和“感悟”的比翼雙飛,實現(xiàn)了課內閱讀與課外拓展的有效結合。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懷念母親》教學反思3
學完《懷念母親》這篇文章,我感觸很深。課文是季羨林先生以回憶的形式,寫出了對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的懷念。表達了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作者通過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片段的字里行間表達了對親生母親和祖國線親的懷念之情,文章先寫出對親生母親愛戀和懷念,又在懷念生母的基礎上融進了對祖國母親的深切懷念,對兩位母親的同樣的敬意,同樣的愛慕之情表達得酣暢淋漓。本文首尾呼應,使文章渾然一體。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對生的悔恨,怕學生對作者失去母親的那種痛理解的不夠到位,我為同學們讀了一段課外資料,是寫作者和母親生活的經(jīng)歷,這樣學生感受到了終天之恨的情感,學生把這種傷心的情感在朗讀中體現(xiàn)出來了。
學習本文,我同樣采用了讓學自己找感受深刻的句子,自己先體會再交流,我在交流過程中適時點拔,這樣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讀的也比較到位。我同時又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因為,現(xiàn)在很多學生與父母開始有逆反心理,對他們進行感恩父母的教育是比較合適的。
我感覺自己在備課過程中,備得還是不夠細,應多查閱資料,對有效的課堂教學會有很大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