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念劉和珍君》教學案例
《記念劉和珍君》以其情感的真摯性,思想的深刻性,高超的藝術價值70多年來吸引著海內(nèi)外讀者,但這篇文章在高中教材中顯然是塊硬骨頭,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队浤顒⒑驼渚方虒W案例,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語文《記念劉和珍君》教學案例
如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把一篇難度較大的文章化繁為簡。傳輸給學生.使他們能感受到語言的能力訓練,又能使其從中感受到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這確實需要我們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入手。根據(jù)這一思路,我們很快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切入口,也就是從組織劉和珍的信息入手,對相關材料進行有效的編碼。因為學生對于人物的故事總是感興趣的,而主人公劉和珍的事跡在文中是一個重點,又容易把握,于是我們得到了以下幾個問題:
1、既然文章是紀念劉和珍的,那么,劉和珍一定有很多特異的事跡。請找出這些事。
2、既然作者相當看重這篇文章,寄予了深厚的情感,那么除了劉和珍的平凡之外,還應當有她的偉大之處。請找出劉和珍不平凡的事跡。
3、既然這篇文章濃縮了作者的真切的感情,那么,我們就有可能搞清楚這種情感是什么。請找出作者在文中寄予的深厚感情。
以上問題相當于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學生比較容易感到興趣的,并且也能從課文中尋找答案。有了這些設計,學生理解課文就容易多了。于是得出以下結論:
劉和珍是“我”的學生(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劉和珍君是我的學生。”),艱難的生活并沒有阻止她毅然預定“我”編輯的《莽原》(“凡我所編輯的期刊……銷行一向就甚為寥落,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在北師大風潮中,她擔任學生自治會的主席,帶頭反抗廣有羽翼的楊蔭榆校長,被開除出校。(“去年夏初楊蔭榆女士做女子師范大學校長,開除校中六個學生自治會職員的時候。其中的一個就是她”;“直到后來,也許已經(jīng)是劉百昭率領男女武將,強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著一個學生告訴我,說:這就是劉和珍?!?但是她還是頂著壓力來聽“我”的講義(“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賃屋授課之后,她才始來聽我的講義”),而“待到學?;謴团f觀,往日的教員以為責任已盡,準備陸續(xù)引退的時候”,只有她還為學校的前途黯然泣下、可是盡管如此,她在我的心里還只是一個普通的青年(“我平素想能夠不為勢利所屈,反抗一廣有羽翼的校長的學生,無論如何,總該是有些桀驁鋒利的,但她卻常常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薄耙娒娴幕財?shù)就較多了,也還是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
沒想到這樣一個態(tài)度溫和,常常微笑的可愛的學生,卻在“三·一八”
愛國請愿事件中被無端地槍殺了。(“我在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早晨,我知道上午有群眾向執(zhí)政府請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wèi)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shù)百人,而劉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令人吃驚的是,她和她的戰(zhàn)友們不只被槍殺,、還被棍擊而亡。(“聽說,她,劉和珍君,那時是欣然前往的……竟在執(zhí)政府前中彈了,從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創(chuàng)傷,只是沒有使死?!?而在整個這一過程中,劉和珍和她的戰(zhàn)友們是欣然前往,從容鎮(zhèn)定的。充分表現(xiàn)了革命青年的沉勇和堅定。(“同去的張靜淑君想找起她,中了四彈,其一是手槍,立仆;同去的楊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擊,彈從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還能坐起來,一個兵在她頭部及胸部猛擊兩棍,于是死掉了。”“……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然而,反動的幫閑文人卻對她們的愛國行為行為進行恣意詆毀(“而此后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diào),尤使我覺很悲哀?!薄暗握陀辛睿暗又陀辛餮?,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時間永是流駛,街市依舊太平,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以飯后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閑人作流言的種子”),這就不能不令人恨從中來。
事件清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基調(diào)就一目了然,而文章的難點教學問題也迎刃而解:
首先,是針對劉和珍及其他勇士的,既有惋惜又有敬重(文中這樣的例句很多)。
其次,是針對段祺瑞政府及其反動幫閑文人的。既有憤恨又有鞭撻(文中這樣的例句也不少)。
其三,是針對革命者未來的熱切希望而言的,在此傾吐了作者內(nèi)心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揭露了反動軍閥的兇殘卑劣及其走狗文人的陰險無恥,激勵人們繼續(xù)戰(zhàn)斗(這是魯迅先生一貫精神的表露)。
而這樣的結果比起我們單純正面講解課文,學生更容易換受。
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們都緊緊抓住學生中心這個環(huán)節(jié),從學生的認知可能出發(fā),把繁雜的問題降低梯度,使學生容易接受。
《記念劉和珍君》教學案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