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一《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
高一語文必修一《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掌握通訊報道的一般結構,即導語、主體、結尾三個部分。
2、能力目標:能夠準確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層次結構,提高分析文章結構的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中國人在航天事業(yè)中做出的巨大貢獻,樹立為祖國的繁榮和發(fā)展努力學習的信念。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
2、學會寫新聞。
教學過程:
1、導入
遠古時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敦煌有飛天壁畫,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做著飛天夢,也只到了今天,夢想才變?yōu)楝F(xiàn)實.到底如何讓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向太空的航程>>.
2、讓學生展示圖片、資料,談論“飛天”.
3、師生互動,教師首先提出問題,學生討論.
問題一:這則新聞的導語是什么?導語部分主要講述了什么?
本文的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03年10月5日“神州”五號飛船發(fā)射,并且指明”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fā)射”,它標志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方面指明了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點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
問題二:這則新聞主體部分主要講述了哪些內容,有什么特色?
新聞的主體部分,作者并沒有繼續(xù)敘述“神州”五號飛船發(fā)射的經過,而是叉開一筆,用一個過渡段過渡到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長,引用的好似一些背景材料,這就使得本文和同題材的其他新聞報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數(shù)新聞都是很詳細地描述火箭發(fā)射的過程,黨中央以及國人對于此事的關注,飛船上天后楊利偉的所見所感,即使有一些背景資料,也只是寥寥幾筆.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們認識到“神州”五號發(fā)射的成功是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只是關注這樣一些瑣碎的場景,讀者急需了解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歷史的深處,按照時間順序,敘述了中國的飛天夢以及我們實現(xiàn)飛天夢的艱辛過程.也正是因為把事件放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問題三:在“飛天”歷史的長河中,有那些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通過此問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心)
一是1958年毛澤東發(fā)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wèi)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國第一枚火箭的成功發(fā)射.三十火箭的成功發(fā)射.三是1970年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zhàn)略決策.五是長征系列火箭發(fā)射究竟考驗.六是神州號的成功發(fā)射.
3、學會寫新聞
首先,要抓住新聞報道的及時性,準確性的特點.
其次,標題是新聞的眼睛,要選擇好的標題,例如本則新聞的標題。
再次,注重新聞的結構.例如本則新聞為首尾復合型結構,原因為本則新聞首尾兩部分記錄的都是神州五號的發(fā)射場景,中間則穿插了中國航天史的簡要回顧,二者自然地銜接在一起。
總結:新聞一般由導語和主體兩部分組成.導語放在開頭,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依托新聞事實的議論組成;而主體則具體展開對新聞事實的論述.
4、作業(yè)
A、編一份中國航天大事記。
B、寫一則新聞。
看過"高一語文必修一《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 "的還看了:
高一語文必修一《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
下一篇:高一語文必修二字詞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