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學習方法
高一物理學習方法
對于高一學生,開始學高中物理時,感覺同初中物理大不一樣,那么怎樣才能學好高一物理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母咭晃锢韺W習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物理知識結構特點與初中物理的區(qū)別
1、初中物理研究的問題相對獨立,高中物理則有一個知識體系。
第一學期所學的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線運動,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第四章:物體的平衡等本身就構成一個動力學體系。
第一章講述力的知識,為動力學做準備。第二章從運動學的角度研究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找出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規(guī)律--加速度。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則從力學的角度進一步闡述運動狀態(tài)改變?產生加速度)的原因。第四章則分析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不改變物體平衡的規(guī)律。
2、初中物理只介紹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高中物理則注重更深層次的研究。
如物體的運動,初中只介紹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對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變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減速之分。又如摩擦力,高中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個難點,“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
首先要分清是相對哪個面,其次要用運動學的知識來判斷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問題中還要用物體平衡的知識能才得出結論。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體B,其上有一物體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體,它們剛好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求A和B之間的摩擦力。分析:A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和B之間的摩擦力為零。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體則注重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難,當然也更精確。如對于摩擦力,初中只講增大和減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則要分析和計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靜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體的狀態(tài)來決定。
高中物理還強調:
(1)注重物理過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發(fā)生過程,分清在這個過程中哪些物理量不變,哪些物理量發(fā)生了變化。特別是針對兩個以上的物理過程更應該分析清楚。若不分析清楚過程及物理量的變化,就容易出錯。
(2)注意運用圖象:圖象法是一種分析問題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點是直觀,對我們處理問題有很好的幫助。但是容易混淆。如位移圖象和速度圖象就容易混淆,同學們常感到頭痛,其實只要分清楚縱坐標的物理量,結合運動學的變化規(guī)律,就比較容易掌握。
(3)注意實驗能力和實驗技能的培養(yǎng):高中物理實驗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它對于我們學習知識和鞏固知識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同學們要認真觀察演示實驗,切實做好學生實驗,加強動手能力的鍛煉,注意對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
初、高中兩個階段之間的物理臺階產生的原因
初中學生畢業(yè)后,升入高中一年級學習,普遍感到物理難學,教師也感到難教,這種在初、高中兩個階段之間的物理教學中出現(xiàn)的脫節(jié)現(xiàn)象被稱之為臺階。根據(jù)上述高中物理的知識結構特點與初中物理的區(qū)別,經(jīng)過分析,產生臺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是第一個原因。
初中物理教學對許多物理問題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進行定量計算,一般來說也是比較簡單的;而高中物理教學,大部分物理問題不單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進行大量相當復雜的定量計算。學生對這種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不適應。
2、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是第二個原因。
初中物理教學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維基礎上的,它以生動的自然現(xiàn)象和直觀的實驗為依據(jù),從而使學生通過形象思維獲得知識。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數(shù)問題看得見、摸得著。進入高中后,物理教學便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領域過度。從目前的教材來看,這個臺階是較高的。如高一物理教材中的靜摩擦力的方向,瞬時速度,物體受力情況的分析,力的合成與分解等都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從人的認識過程來看,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是認識能力的一大飛躍。
3、從通常是單因素的簡單邏輯思維到多因素的復雜邏輯思維(包括判斷、推理、假設、歸納、分析演繹等)的過度是第三個原因。
初中生進入高一以后普遍不會解題,要么就亂套公式,瞎做一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較為復雜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善于判斷和推理,不會聯(lián)想,缺乏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在這一點上,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也是很大的。
4、在運用數(shù)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上,從單純的算術、代數(shù)方法到函數(shù)、圖象、矢量運算、極值等各種數(shù)學工具的綜合應用的變化是第四個原因。
運用數(shù)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并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學中已經(jīng)成為能否處理各種實際問題的至關重要手段了。特別應該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運算對初中學生來說是非常生疏和困難的。建立這個概念,掌握其運算需要一個過程。
如果再考慮到個別數(shù)學工具的應用和學生實際掌握的數(shù)學知識存在明顯的差距這一事實。那么,這個臺階就更為突出了。
5、學習方法上的不適應是第五個原因。
初中學生更多的習慣于由教師傳授知識,而高中物理學習中在相當程度上則要求學生獨立地或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包括預習、獨立地觀察和總結實驗以及系統(tǒng)地閱讀教材和整理知識等)。此外,高中物理學習中的理解和記憶,越來越顯得重要。許多學生對這種學習方法上的變化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高一物理學習方法
(一)課前預習。
就是在上課的前一天晚上對第二天所要學習的課本內容進行預習,通過課前的閱讀了解知識重、難點和疑點,以便上課時有目的地聽講,提高學習效率。通過課前預習,還可以培養(yǎng)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
(二)專心上課。
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請教,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于是完全自學了。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維能力。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
課后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yè)中發(fā)現(xiàn)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后要經(jīng)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一直保存。
(三)及時復習。
要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對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并與大腦里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如果有矛盾就說明還沒有真正弄懂。這時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書學習。在弄懂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要及時完成作業(yè),有能力的同學還可適量地做些課外練習,以檢驗掌握知識的準確程度,鞏固所學知識。
(四)獨立做題。
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完成一些題目。題目要有一定的數(shù)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shù)理化不經(jīng)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另外,對于完成作業(yè)要有如下的五點要求:①書寫工整;②作圖規(guī)范;③表達清楚;④推理嚴密;⑤計算準確。還有作業(yè)批改完發(fā)下去以后,有錯的要認真訂正并裝訂保存好,留待以后復習時用。
(五)解決疑難。
有什么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要隨手拿專門的本子記下,然后通過再思考琢磨或請教老師和同學來解決。專門的本子命名為“疑難問題記錄本”,記完一本要再換一本,每本都要編號保存著。
(六)系統(tǒng)總結。
每學完一個板塊,要把分散在各章的知識點連成線、鋪成面、結成網(wǎng),使學到的知識系統(tǒng)化、規(guī)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lián)想暢通、思想活躍。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tǒng)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
(七)課外學習。
閱讀適量的課外書籍,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實踐表明,物理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無不閱讀了適量的課外書籍。這是因為,不同的書籍,不同的作者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來闡述問題,閱讀者可以從各方面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學到很多巧妙簡捷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見識一多,思路當然就活了。
看了<高一物理學習方法>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