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高中生物的要點介紹
學好高中生物的要點介紹
想要學好生物就要知道一些的學習方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挠嘘P于學好高中生物的要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好高中生物的要點
1、掌握規(guī)律
規(guī)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生物有自身的規(guī)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tǒng)一、生物與環(huán)境相協調,以及簡單→復雜、低等→高等、水生→陸生的進化等。
2、觀察比較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不僅可以獲得新知,也能驗證已知。生物學是實驗科學,觀察是獲得生物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觀察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生長發(fā)育等等,有效地發(fā)揮觀察在生物學學習中的作用。而我們生物學的原理、規(guī)律都是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得來的。
3、綜合歸納
教師授課尤其是新授課,一般是分塊的,但各塊各知識點之間有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各年級生物知識是連貫的,是一個整體。學習時要將分散的知識聚集起來,歸納整理成為系統(tǒng)的知識,這樣易理解好記憶。
綜合歸納要做到“三抓”。一抓順序、二抓聯系、三抓特點。
4、靈活運用
這是學好學活生物的關鍵,認識的目的全在于應用。靈活運用知識才能記得牢,學了才真正有用。運用知識解理論題或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尤其是后者正是中學生薄弱環(huán)節(jié),必須高度重視。
5、還需掌握好的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的倉庫,是思維的伴侶,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所以學習中依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配以適宜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記憶方法很多,下面僅舉生物學學習中最常見的幾種。
(1)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guī)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例如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為“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單位形成兩條脫氧核苷酸鏈,成為一種規(guī)則的雙螺旋結構。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微量元素:鐵錳硼鋅鉬銅這六種元素,可以用諧音記憶鐵猛碰新木桶,這樣就記住了,而且不容易遺忘。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于這樣的內容,可以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獨列出,然后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明顯,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jié)與神經調節(jié)、物質循環(huán)與能量流動等等。
(4)衍射記憶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fā)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盡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系。這種方法多用于章節(jié)知識的總結或復習,也可用于將分散在各章節(jié)中的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例如,以細胞為核心,要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細胞的發(fā)展、細胞的學說、細胞的種類、細胞的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功能、細胞的分裂等知識。
6、最后要形成良好的學習常規(guī)。
建立良好的學習常規(guī),是學好生物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我們所說的學習常規(guī),是指我們學習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幾個步驟,包括預習、聽講、復習和作業(yè),總結等步驟。
學好高一生物的方法
1.掌握基本知識要點,“先記憶,后理解”
與學習其它理科一樣,生物學的知識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但是,高中階段的生物學還有著與其它理科不一樣的特點。
對于大家學習了許多年的數學、物理、化學來說,這些學科的一些基本思維要素同學們已經一清二楚,比如:數學中的未知數X、化學中的原子、電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對于生物學來說,同學們要思考的對象即思維元素卻是陌生的細胞、組織、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以及他們之間奇特的邏輯關系。因此同學們只有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學的邏輯規(guī)律,既所謂“先記憶,后理解”。
2.弄清知識內在聯系,“瞻前顧后”、“左顧右盼”
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后,同學們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guī)律上來了。這時大家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系,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
如:關于DNA,我們會分別在“緒論”、“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這三個地方學到,但教材中在三個地方的論述各有側重,同學們要前后聯系起來思考,既所謂“瞻前顧后”。又如:在學習細胞的結構時,我們會學習許多細胞器,那么這些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有何異同呢?這需要大家做了比較才能知道,既所謂“左顧右盼”。
3.深刻理解重點知識,讀書做到 六個W
對于一些重點和難點知識,大家要深刻理解。如何才能深刻理解呢?大家讀書時要時時思考“六個W”。這六個W分別是:
Who—→誰或什么結構
What—→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或有什么
How—→怎樣發(fā)生的
When—→什么時間或什么順序
Where—→在什么場所或結構中發(fā)生的
Why—→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
高中生物的第二輪復習方法
一、注重概念、回歸教材
概念是學科的基石,是理解知識點間聯系的基礎。在經歷了細致的一輪復習后,考生接下來的首要任務就是將教材中的概念進行再次整理。高中生物知識點多而瑣碎,尤其是必修一的基礎知識特別典型。但是對基礎概念的整理還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對概念進行整理能在較短時間內再次將基礎鞏固一遍,還能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將基礎再度夯實。
建議:有一個簡單的整理概念的方法就是關注課本上的黑體字。將教材中的黑體字先按照教材編排順序進行抄寫,做到無缺、無誤。接下來認真理解每個概念的內涵,辨析概念間的聯系和區(qū)別。最后做到能夠將有關概念進行分類、總結。除此之外,還要做到能夠區(qū)分相似、易混知識點間的差異。
二、模塊分類、構建體系
一輪復習中大多數學校采取的復習方式是按照課本順序將知識重新梳理一遍。二輪復習不同于一輪復習,二輪復習更多的是將重心放在知識的內在聯系上,構建起知識的框架。即二輪復習更側重于模塊化的復習。那具體都有哪些方法呢?
方法建議:通過概念梳理,考生們已經掌握了教材中的各個“點”(知識點),接下來就可以將這些分散的“點”連成“線”(知識線索)以及進一步形成“網”(知識網絡),提升對知識的綜合歸納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以重點、熱點知識為中心有意識地建立大小不一的專題,構建知識網。如:必修二中以中心法則DNA(基因)—RNA—蛋白質(性狀)為主線,可以構建的網絡有基因與DNA染色體的關系、DNA的結構與復制、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減數分裂與遺傳定律、遺傳與變異、進化等知識,再廣一點還能涉及必修一中化合物部分的核酸、蛋白質的內容。
三、注重實驗、探究的練習
以實驗探究能力考查為核心,綜合考查學生理解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分析問題能力,是今后考試的一個方向。綜合型實驗題將成為考卷中的常見題型。但是對于實驗探究題的解答是考生最怕、最頭疼的。面對實驗探究題,考生往往不是無從下手,就是答非所問。所以在二輪復習中,同學們要加大此類題型的練習力度。
方法建議:突出對實驗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生物試題的一大特點。復習時可對應考綱中17個實驗的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及相關的操作技能逐一復習,重點掌握。對于教材中的經典實驗如酶的發(fā)現、生長素的發(fā)現系列實驗等,要對其材料選取、條件控制、對照設置、結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同時對教材實驗進行適當拓展與延伸,與生活中的實際經驗相結合,如細胞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的應用;測定細胞液的濃度;判斷細胞的生活情況;防腐殺菌,高濃度的溶液能使細菌等微生物因失水而死亡,從而有效地防止食品腐爛變質等等。另外還可以與近幾年的諾貝爾獎或者社會熱點相結合,如二型糖尿病等等。多留心身邊事,將生物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在平時即鍛煉個人的知識遷移、推理能力。
四、養(yǎng)成良好做題習慣
經過一輪復習的沉淀,考生應該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做題量。但是很明顯,不同的考生的題目積累量情況差異較大,其中很多是由于沒有良好的做題習慣,造成題目練習雜亂無章,不成體系。所以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做題習慣非常重要。同學們都知道養(yǎng)成良好做題習慣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從何下手。
方法建議:三色筆做題法。準備三支不同顏色的筆,藍、黑、紅。在作業(yè)時,以藍筆審題、黑筆做題、紅筆改錯。然后將所做的試卷分類整理收集起來,在復習后期,可以以錯題作為再次復習回顧的重點。以這種方法做題,呈現出來的試卷,對題目的理解度、修改知識點、錯誤答案等等一目了然,不僅能將考生有漏洞的知識點再次進行補缺,還能指出考生曾經做錯題的原因,避免類似錯誤的再次發(fā)生。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提高了學生對題目的理解分析能力。
五、調整心態(tài),輕松備考
高考復習是一個持久戰(zhàn),也許經歷過了一輪復習之后,部分考生的成績并沒有顯著的提高。當然也還有一些考生,并沒有充分利用一輪復習的時間,在二輪復習的時候開始出現煩躁焦慮的情緒。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