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2比較復制轉錄翻譯知識點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2比較復制轉錄翻譯知識點整理
學習高中生物知識,以知識點為單位,分類復習更加容易記憶。為了幫助高中生掌握必修2課本中復制、轉錄及翻譯知識點,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砀咧猩锉匦?比較復制轉錄翻譯知識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生物必修2比較復制轉錄翻譯知識點
概念:時間細胞有絲分裂的間期或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間期生長發(fā)育的連續(xù)過程以信使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
場所:進行場所主要細胞核主要細胞核細胞質的核糖體
模板:以DNA的兩條鏈為模板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信使RNA
原料:4種脫氧核苷酸4種核糖核苷酸合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
條件:需要特定的酶和ATP需要特定的酶和ATP
過程在酶的作用下,兩條扭成螺旋的雙鏈解開,以解開的每段鏈為模板,按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T、C—G、T—A、G—C)合成與模板互補的子鏈;子鏈與對應的母鏈盤繞成雙螺旋結構在細胞核中,以DNA解旋后的一條鏈為模板,按照A—U、G—C、T—A、C—G的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形成mRNA,mRNA從細胞核進入細胞質中,與核糖體結合在酶的作用下,在核糖體中,按照A—U、G—C、U—A、C—G的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密碼子與反密碼子配對,將轉移RNA帶來的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肽鏈。
產(chǎn)物兩個雙鏈的DNA分子一條單鏈的mRNA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順序的蛋白質
特點邊解旋邊復制:半保留式復制(每個子代DNA含一條母鏈和一條子鏈)邊解旋邊轉錄;轉錄后DNA仍保留原來的雙鏈結構
遺傳信息遺傳信息的傳遞:親代DNA傳給子代DNA分子遺傳信息的傳遞
由DNA傳遞到RNA遺傳信息的表達:mRNA→蛋白質
高中生物必修2必考知識點
1、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須具有遺傳效應,有的DNA片段屬間隔區(qū)段,沒有控制性狀的作用,這樣的DNA片段就不是基因。每個DNA分子有很多個基因。每個基因有成百上千個脫氧核苷酸?;虿煌怯捎诿撗鹾塑账崤帕许樞虿煌?。基因控制性狀就是通過控制蛋白質合成來實現(xiàn)的。DNA的遺傳信息又是通過RNA來傳遞的。
2、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RNA與DNA的區(qū)別有兩點:①堿基有一個不同:RNA是尿嘧啶,DNA則為胸腺嘧啶。②五碳糖不同:RNA是核糖,DNA是脫氧核糖,這樣一來組成RNA的基本單位就是核糖核苷酸;DNA則為脫氧核苷酸。
3、轉錄:(1)場所:細胞核中。(2)信息傳遞方向:DNA→信使RNA。(3)轉錄的過程:在細胞核中進行;以DNA特定的一條單鏈為模板轉錄;特定的配對方式:
4、翻譯:(1)場所: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信使RNA由細胞核進入細胞質中與核糖體結合。(2)信息傳遞方向:信使RNA→ 一定結構的蛋白質。
5、信使RNA的遺傳信息即堿基排列順序是由DNA決定的;轉運RNA攜帶的氨基酸(如甲硫氨酸、谷氨酸)能在蛋白質的氨基酸順序的哪一個位置上是由信使RNA決定的,歸根結底是由DNA的特定片段(基因)決定的。
6、信使RNA是由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的;蛋白質是由信使RNA為模板,每三個核苷酸對應一個氨基酸合成的。公式:基因(或DNA)的堿基數(shù)目:信使RNA的堿基數(shù)目:氨基酸個數(shù)=6:3:1;脫氧核苷酸的數(shù)目=的基因(或DNA)的堿基數(shù)目;肽鍵數(shù)=脫去水分子數(shù)=氨基酸數(shù)目—肽鏈數(shù)。
7、一種氨基酸可以只有一個密碼子,也可以有數(shù)個密碼子,一種氨基酸可以由幾種不同的密碼子決定。
8、基因對性狀的控制:①一些基因就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從而控制生物性狀的。白化病是由于基因突變導致不能合成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酪氨酸酶。②一些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來直接影響性狀的。(如:鐮刀型細胞貧血癥)。
高中生物必修2知識點
1、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關鍵是:設法把DNA與蛋白質分開,單獨直接地觀察DNA的作用。
2、肺炎雙球菌的類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體無多糖莢膜,無毒,注入小鼠體內后,小鼠不死亡。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體有多糖莢膜,有毒,注入到小鼠體內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如果用加熱的方法殺死S型細菌后注入到小鼠體內,小鼠不死亡。格里菲斯實驗:格里菲斯用加熱的辦法將S型菌殺死,并用死的S型菌與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了。(由于R型經(jīng)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轉化因子)的誘惑,變成了S型)。
3、艾弗里實驗說明DNA是“轉化因子”的原因:將S型細菌中的多糖、蛋白質、脂類和DNA等提取出來,分別與R型細菌進行混合;結果只有DNA與R型細菌進行混合,才能使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轉化越有效。
4、艾弗里實驗的結論:DNA是轉化因子,是使R型細菌產(chǎn)生穩(wěn)定的遺傳變化的物質,即DNA是遺傳物質。4、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①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過程:吸附→侵入→復制→組裝→釋放。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質中P的含量少;蛋白質中有S而DNA中沒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標記一部分噬菌體的蛋白質,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標記另一部分噬菌體的DNA。用35P標記蛋白質的噬菌體侵染后,細菌體內無放射性,即表明噬菌體的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菌內部;而用32P標記DNA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后,細菌體內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體的DNA進入了細菌體內。③結論:進入細菌的物質,只有DNA,并沒有蛋白質,就能形成新的噬菌體。新的噬菌體中的蛋白質不是從親代連續(xù)下來的,而是在噬菌體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說明了遺傳物質是DNA,不是蛋白質。③此實驗還證明了DNA能夠自我復制,在親子代之間能夠保持一定的連續(xù)性,也證明了DNA能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
5、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只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而沒有證明它是主要遺傳物質)
6、遺傳物質應具備的特點:①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②能自我復制③可以指導蛋白質的合成④能產(chǎn)生可遺傳的變異。
7、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shù)病毒(如煙草花葉病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因此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
8、①遺傳物質的載體有:染色體、線綠體、葉綠體。②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是染色體。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