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單元練習題答案
高一歷史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單元練習題答案
歷史知識豐富多彩,你發(fā)現了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歷史《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單元練習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高一歷史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單元練習題目
一、選擇題
1、新中國初期為完成民主革命任務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和平解放西藏 B、開展土地改革
C、實行抗美援朝 D、合理調整工商業(yè)
2、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政府沒收官僚資本的措施( )
A、兼有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
B、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性質
C、兼有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
D、屬于社會主義革命性質
3、1952年我國國民經濟恢復任務完成的主要標志是( )
A、實現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
B、工農業(yè)生產超過中國歷史最高水平
C、市場物價穩(wěn)定,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D、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領導地位得以確立
4、1953年中國共產黨提出的總路線包括社會主義大工業(yè)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兩大任務,這兩大任務的關系是( )
A、同時進行 B、先工業(yè)化后改造 C、同時完成 D、先改造后工業(yè)化
5、下列有關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是依據過渡時期總路線制定的 B、促進了私營工商業(yè)的迅速發(fā)展
C、建立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初步基礎 D、集中主要力量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
6、從1953年起,國家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全面展開,“改造”的實質是( )
A、引導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 B、個體手工業(yè)互助合作
C、對私營資本剝削加以限制 D、變革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革命
7、1950—1956年,中國農村生產關系變化的過程是( )
A、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
B、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土地所有制——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
C、封建土地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封建剝削制度——個體小農經濟——社會主義合作經濟
8、下列事件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有( )
?、偻恋馗母镞\動 ②沒收官僚資本 ③農業(yè)合作化 ④工商業(yè)公私合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中,所謂低級國家資本主義的主要含義,是社會主義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采取( )
A、公私合營的方式進行所有制的改造
B、統(tǒng)購包銷、加工訂貨的方式將其納入國家計劃的軌道
C、民主改革的方式使工人當家作主
D、財政稅收信貸等手段干預生產過程
10、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實現標志著我國 ①過渡時期的總任務提前完成 ②已經由農業(yè)國轉變?yōu)楣I(yè)國 ③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④國內主要矛盾發(fā)生了變化( )
A、①①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材料解析題
11、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其他國家機關,一律實行民主集中制。
……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依靠國家機關和社會力量,通過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社會主義改造,保證逐步消滅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上述法律條文是在什么會議上通過的?該憲法的性質是什么?
(2)結合所學知識和上述材料指出,該憲法的通過有什么歷史意義?
三、問答題
12、過渡時期,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概括變化的總體趨勢。
高一歷史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單元練習答案:
一、選擇題
1、D 2、C 3、B 4、A 5、B 6、D 7、B 8、B 9、B 10、B
二、材料解析題
11、(1)一屆人大;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2)規(guī)定了新中國的性質和根本的政治制度,規(guī)定了人民的權力及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原則,為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奠定了基礎,也為我國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提供了法律保證。
三、問答題
12、變化: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沒收了官僚資本,將其變?yōu)樯鐣髁x國營經濟,從而使人民政府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國營經濟的領導地位就此確立;同時,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區(qū)全面進行,消滅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的個體經濟得以發(fā)展、強大,新民主主義經濟結構形成。從1953年起,社會主義三大改造開展以來,隨著對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公有制成為我國經濟生活的惟一基礎,社會主義經濟結構形成。
總趨勢:變反動、落后、過時了的經濟結構為進步的經濟結構,從而進一步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