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未來》課后練習答案(3)
《宇宙的未來》課后練習答案
基礎積累
1.ɡān ɡà hùn dùn lénɡ tān kuì zhāo zhěnɡ jié ài
2.墜毀/墮落 傾瀉/發(fā)泄 祛除/驅趕 蔭蔽/綠茵 謙虛/道歉 膨脹/暴漲
3.(1)(態(tài)度、意見等)含糊、不明確。(2)對別人所給的恩德表示感激。(3)微小得不值一提。
4.答案:(1)①泄露 ②泄漏
解析:二者都有外泄之意,但所泄的內(nèi)容有所不同?!靶孤敝敢后w、氣體因有漏洞而排泄出去?!靶孤丁敝覆粦撟屓酥赖氖虑樽屓酥懒?。
(2)①不可思議 ②不堪設想
解析:不可思議:指不可想象,難以理解。不堪設想:指預料到事情的結果會是很壞或很危險的。
5.史蒂芬?霍金 英 《時間簡史》
大爆炸 黑洞 當代的愛因斯坦
文本研讀
1.在某一時刻對系統(tǒng)作非常微小的改變,系統(tǒng)的未來行為很快會變得完全不同。
2.人們很難準確作出比五天更長遠的天氣預報。
3.因為盡管我們知道制約人類行為的方程,但在實際上我們不能預言它。
4.隨著時間的流逝,任何預言誤差將越來越大。
5.①輪賭盤的旋轉方式(物理方程的解);②五天后的天氣預報;③制約大腦的方程(制約人類行為的方程);④繞太陽公轉的行星的運動。
6.不可以。因為宇宙還包含所謂的暗物質(zhì),即我們不能直接觀測到的東西。
7.暗物質(zhì)的一個證據(jù)來自于螺旋星系,另一個證據(jù)來自于星系團。
8.“再過五十億年左右,太陽將耗盡它的核燃料。它會腫脹成一顆所謂的紅巨星,直到它把地球和其他更鄰近的行星都吞沒。它最后會穩(wěn)定成一顆只有幾千英里尺度的白矮星?!薄霸诖蠹s一百億年以后,宇宙中大多數(shù)恒星都已把燃料耗盡。大約具有太陽質(zhì)量的恒星不是變成白矮星就是變成中子星,中子星比白矮星更小更緊致。具有更大質(zhì)量的恒星會變成黑洞。黑洞還更小,并且具有強到使光線都不能逃逸的引力場?!薄靶窍祷蛐窍祱F中的大部分物體最后在黑洞里終結?!?/p>
9.黑洞是一個具有強到使光線都不能逃逸的引力場,但是當粒子的速度超過光速時,粒子就能從黑洞逃逸出來。如果宇宙要永遠膨脹下去的話,就有大量的時間可供黑洞蒸發(fā)。
能力提升
1.B 解析:A項“瀕”應讀“bīn”;C項“棱”應讀“l(fā)énɡ”;D項“逾”應讀“yú”。
2.C 解析:A項“晃忽”應為“恍惚”;B項,“幅”應為“輻”;D項,“瀉”應為“泄”。
3.D 解析:A項“推波助瀾”比喻從旁鼓動、助長事物(多指壞的事物)的聲勢和發(fā)展,擴大影響。B項“如日中天”好像太陽正在天頂。比喻事物正發(fā)展到十分興盛的階段。C項“駕鶴西歸”是人去世的委婉的說法。D項“下車伊始”舊指新官剛到任?,F(xiàn)比喻帶著工作任務剛到一個地方。句中理解為“剛下車”,所以錯誤。
4.C 解析:A項,“通過”前應加“你們”;“改變”同“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搭配。B項,“比2008年凈減少61萬畝”前應加主語,“下降近50%左右”中“近”和“左右”矛盾。D項,句式雜糅,可把“在作怪”刪掉。
5.C 解析:文句的重組,常會留下固定的首尾二句,因此可嘗試從頭順接或從尾逆接。那些待重組的句子之間,往往也可從詞語的呼應或表示邏輯關系的詞語來判斷它們可能的先后關系。例如首行有“看哪”,正可與戊句的“第一眼”相呼應,而戊句的“深度”也可與丁句中的“深度”相應;至于甲句的“過一會”顯然可接戊句中的“第一眼”,不再是第一眼的印象,那么明白什么呢?丙句應可作為新的發(fā)現(xiàn),而丙句的“黑暗”又可接戊句的“黑暗處”,再以乙句作進一步的探討,而乙、丁句又分別有“宇宙”聯(lián)結,最后,丁句的“其實……不是……”也與戊句的“只有……才”構成邏輯關系,緊密連接句末語,收結全段,丁句的“其實”有結論作用。
6.A 解析:B項以偏賅全,“世界各航天大國每年向太空發(fā)射的不同用途的衛(wèi)星不下幾百顆”,原文特指“20世紀80年代,世界各國每年”。C項理解偏離,原文是“太空碎片的增多會對航天器構成巨大威脅,一旦受到碎片的撞擊,航天器就會解體;而解體之后的航天器就變成了更多的碎片,會危害其他的航天器”。D項偷換概念,“地球軌道”與“太空”是兩個概念,原文的信息是“地球軌道上已經(jīng)發(fā)生過大約200次這樣的爆炸了”。
7.D 解析:D項理解混淆,錯將“民用航天安全體系可以向各方(國)提供安全數(shù)據(jù),而且完全與政治利益無關,從而保證太空利用的透明度、緩解太空中的緊張關系”,表述為“世界各國都可以向民用航天安全體系提供安全數(shù)據(jù),從而緩解太空中緊張的政治關系”;其他各項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其正確的依據(jù)。
8.B 解析:A項,據(jù)“制定合理的太空交通規(guī)則還只是處于初步的專家呼吁階段,究竟太空交通管制會在什么時候能夠成為國際上的公約法律,成為世界各航天大國共同遵守的法規(guī)呢?專家認為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知“一旦達成共識來建立航天安全促進系統(tǒng)”就“可使航天大國之間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等缺乏依據(jù)。B項,根據(jù)原文“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融合這些類型各異的資源使之形成一致的可用資源,同時還要兼顧到各種不同的資源的版權和商業(yè)機密”,可知此推斷正確。C項,原文不支持“對人類構成巨大威脅”的推斷,應是“對人類的航天安全構成巨大的威脅”。且“人類遺留在太空的垃圾至少有13 000個”的說法錯誤,原文只說到“人類從地面利用雷達和望遠鏡觀測的太空碎片數(shù)量大概是13 000多個”。D項“實施太空交通管制和加強太空研究”與“避免太空災難”之間是強加因果和夸大事實。
9.參考答案:史蒂芬?霍金是那個有點殘疾且不茍言笑的英國老頭,在遙遠的東方,成為耀眼的明星。他的英姿,他的智者風度,讓黃皮膚的學人智者、青年老年們一飽眼福,猶如進行了一次圣潔的學術洗禮。
解析:長句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什么樣的史蒂芬?霍金”,二是“他的英姿、智者風度,讓……”,據(jù)此,改為“史蒂芬?霍金,是……英國老頭,……明星”和“他的英姿,他的智者風度,讓……”即可。
10.中國空間科學家希望21世紀實現(xiàn)登陸月球登陸火星的目標。
11.寫作提示: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體。演講是在公眾面前就某一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口頭語言活動。它有時間的限制,有鼓動性和說服性,還有現(xiàn)實性,就是為了解決身邊的問題而提出和討論的,還要注意口語化,是面對面的口頭交流。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