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文談中國詩賞析
高中語文課文談中國詩賞析
高中語文《談中國詩》不僅思想精深,立論博大,而且語言表達含蓄幽默,耐人琢磨,我們要學會對這篇文章進行賞析。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墩勚袊姟焚p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語文《談中國詩》賞析
1.理解錢氏的通
作為學者散文的一家,錢鐘書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袁良駿《戰(zhàn)時學者散文三大家:梁實秋、錢鐘書、王了一》(北社會科學199801)認為學者散文主要不是用來表情,而是用來達意。學者散文主要是以理服人,以知啟人。第二個主要特點是它的極強的邏輯性。它要靠分析、判斷、推理、論證來達到服人、啟人的目的。它之所以不是論文而是散文,乃在于它之說理議論不是枯燥的三段論法,而是藝術(shù)的談笑風生。所以,學者散文的第三個特點是幽默風趣,甚至機趣橫生,讓人忍俊不禁甚至大笑捧腹。學者散文往往自稱或被稱為小品文,正因為它的幽默風趣使然。這種幽默風趣,是知者的幽默,知者的風趣,品味比較高雅,絕無那種插科打渾的俗氣。以上的三個特點,正是學者散文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它區(qū)別于一般散文的根本之點。
傅德岷《世紀之交:中國散文的風景》(當代文壇199704)說,學者散文有著豐厚的學識、卓越的識見、高超的文字功底。這類散文熔歷史、哲學、音樂、藝術(shù)等各方面的知識于一爐,但又不是“吊書袋”,而是把典故資料融于行文之中,文采斐然,深沉凝重,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識和深邃的歷史感。并且學者散文還具有強烈的思辨色彩。即用現(xiàn)代眼光、現(xiàn)代觀念、現(xiàn)代意識去追溯歷史文化的足跡,思考當今,從而提出醒世警人的見解來。
如果我們用以上的觀點來評述錢鐘書的《談中國詩》,那是最恰當不過的,可以說,錢氏散文對于以上的每一條都十分符合。對于這樣的特點,我們給他概括了一個“通”字。一是通古今。二是通中外。三是通學理。
(1)通古今。從文章里我們可以看到,錢鐘書的視野是十分開闊的。中國詩歌發(fā)展的歷史,中國詩人成長的特點,中國詩的本質(zhì)特征,中國詩人心目中的詩是什么,中國詩人是怎樣寫詩的等等問題,錢鐘書都明了于心,充分顯示出一位大學者的文化素養(yǎng)。
如關(guān)于詩的歷史,錢鐘書的看法與其他人就不同。他認為中國沒有史詩,而戲劇詩產(chǎn)生遠在最完美的抒情詩以后。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峰極,在中國詩里出現(xiàn)得異常之早。對于這樣的結(jié)論,如果沒有對中國詩相當熟稔,那是不可能的。
談到中國詩的深厚意韻之時,錢鐘書引了“此時無聲勝有聲”,“解識無聲弦指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等語(前后引文在16條)加以證明。
而在談到中國詩的表達方式時,錢鐘書也是信手揮出,“壯士皆盡死,余人安在哉”;“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人誰在”;“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處;人去也,春何處”。象這樣的例子文中還有很多。
(2)通中外。
錢鐘書在中國近代學人中,對于中西文化了解最為透徹的一個人。有人稱之為文化昆侖,恐怕原因即在于此。從此文中,我們也可一斑。在這篇文章里,作者站在歷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駕馭著中外古今的一切文史資料。下面我們僅以引用外國的文史資料為例:
1)具有文學良心和鑒別力的人……他會牢記詩人勃萊克快語:“作概論就是傻瓜”(英一次)
2)他不能對整個本國詩盡職,因為他沒法“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有居高臨遠的觀點。(拉丁一次)
3)中國沒有史詩,中國人缺乏伏爾泰所謂“史詩頭腦”。(法一次)
4)梵文的《百喻經(jīng)》說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shù)和思想體構(gòu),往往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印一次)
5)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美一次)
6)比了西洋的中篇詩,中國長詩也只是聲韻里而的輕鳶剪掠。(英一次)
7)外國的短詩貴乎尖刻斬截。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里望見了“無垠”。(英一次)
8)用最精細的確定的形式來逗出不可名言、難于湊泊的境界,恰符合魏爾蘭論詩的條件。(法一次)
9)西洋中世紀拉丁詩里有個“何處是”的公式,來慨嘆死亡的不繞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國詩都利用過這個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維榮的《古美人歌》(英、法、德.意、俄、捷克各一次)
10)莎士比亞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許要說。(英一次)
11)中國詩人呢,他們都像拜倫《哀希臘》般的問。(英一次)
12)西洋詩的音調(diào)像樂團合奏,而中國詩的音調(diào)比較單薄,只吹著蘆管。(英一次)
13)法國詩調(diào)就比不上英國和德國詩調(diào)雄厚,而英國和德國詩調(diào)比了拉丁詩調(diào)的沉重,又見得輕了。我們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們的還是斯文;中國詩人狂得不過有凌風出塵的仙意。你們的詩人狂起來可了不得!有拔木轉(zhuǎn)石的獸力和驚天動地的神威,中國詩絕不是貴國惠特曼所謂“野蠻犬吠”,而是文明人話,并且是談話,不是演講,像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英、德、法、美各一次)
14)中國社交詩特別多,宗教詩幾乎沒有,如是而已。(拉丁一次)
15)不過自從羅馬霍瑞斯《諷訓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國田園詩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詩卓然自成會風。(意一次)
16)我試舉兩首極普通的外國詩來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兩節(jié)。(英一次)
17)第二首是歌德《漫游者的夜歌》。(德一次)
18)斯屈萊欠就說中國詩的安靜使他聯(lián)想起魏爾蘭的作風。(英一次)
19)貴國愛·倫坡的詩法所產(chǎn)生的純粹詩我們詩里幾千年前就有了。(美一次)
20)希臘神秘學家早說,人生不過是有家居,出門,回家。(希一次)
從這些引文里我們不難了解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史上的錢鐘書了。
(3)通學理。
所謂通學理,是指錢鐘書對于所涉比較文學有著精深的學養(yǎng),且他能把高深的問題通過淺豁的語言達傳輸給讀者(聽眾),做到雅俗兼容,雅而不奧,俗而不庸。而他所闡述的每一個道理都是言之有據(jù)的。全文要向外國人介紹中國詩的特點,他不是生硬地提出幾條干巴巴的理論,而是深入淺出,運用各種可能的比擬(詩與畫與音樂與故事與傳說與寓言等等),把讀者引入他的論述之中。如開篇就合情合理地告訴讀者,要評價一個詩人或評價一個國家的詩,必須用比較、聯(lián)系的觀點。且要具有像嚴正的科學家一樣的精神,避免泛論概論這類高帽子空頭大話。為了論述這一道理,錢鐘書進行了中外古今的對比。最后得出結(jié)論“中國詩里有所謂‘西洋的’品質(zhì),西洋詩里也有所謂‘中國的’成分。在我們兒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們那兒發(fā)展得明朗圓滿。反過來也是一樣。”這一結(jié)論既合情合理又顯得周密嚴謹。
2.錢氏文法的妙
在行文布局上,《談中國詩》也可謂別具一格。其主要特點是以綜合為綱,以比較為網(wǎng),中外相容,古今兼顧,且處處都設(shè)機巧,讓讀者回味無窮。
比如要回答“什么是中國詩的一般印象呢?”這一問題,錢鐘書巧妙地設(shè)下了一個陷阱。他告訴我們,要用這樣的問題來提問是不合適的。只有在具有居高臨遠的觀點和將中外詩進行對比的情況下才能作出合理的結(jié)論。并且告訴讀者,這種方法即是比較文學的方法。全文就這么幾個字,但已經(jīng)把作者的根本觀點和原則交待清楚了。以下的每一個論述幾乎都包藏著對比與綜合。
如中國詩的發(fā)展史問題,就由伏爾泰所引出。然而又與之相異。
談中國詩的篇幅,則以愛倫·坡立論。不僅指出了中國詩的特點及其原因,還指出了中國詩的特殊之處:簡短的詩可以有悠遠意味,收縮并不妨礙延長,仿佛我們要看得遠些,每把眉眼顰蹙。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里望見了“無垠”。
在談中國詩的意韻和特殊表達方式時,又從魏爾蘭、濟慈、維榮、莎士比亞、拜倫等外國詩人看出了他們的一致之處。
而其結(jié)尾更是深蘊無窮。如上文已經(jīng)將中國詩的有關(guān)問題作了交待。結(jié)尾應(yīng)該作出結(jié)論了,作者卻暗示說,中國詩不過就是中國詩罷了。好是自然的好,但這是要根據(jù)不同的人而言的,如果你對它了解得越深,那么它的優(yōu)點就越突出。反之,如果你并不打算了解它,那么,它也就公說公有理了。就好像人們對待巴兒狗一樣。巧的是,作者這里還隱含著對那些持論不周,而又不學無術(shù)的人。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回到詩的本身。如果你不信這一套,就讓哈巴狗來咬你。讓“這只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只有把中國詩放在一個對比的天平上才能得出公正的結(jié)論。這樣又回到了文章的開頭。
有人指出,錢鐘書的“引文雖多,卻并不因此使人感到有里斯多德所稱優(yōu)美散文當備的‘首、腹、尾’一氣相連的有機整體之生命感。此中的真諦,據(jù)我想來,不外有二。一為錢鐘書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學者作文的‘家法’,二為錢鐘書有極高的語言敏感,故所引詩文一般均系并不為人熟知而富有獨特之美的佳句,再參之以作者本人議論的奇警,引文遂與議論交相輝映、珠聯(lián)璧合矣。”(胡河清《錢鐘書文章之美發(fā)微》《中文自修》91/02)這種說法是很有道理的。
3.錢氏語言之妙
錢鐘書語言之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此文也不例外。本來這是一篇理論性很強的演講辭,但經(jīng)過作者一番巧妙安排,卻不乏多姿多彩。而這一特點的構(gòu)成乃是由錢氏的比喻得來的。
比如為了說明評論家對于評論的對象要嚴肅認真,作者寫到“具有文學良心和鑒別力的人像嚴正的科學家一樣,避免泛論概論這類高帽子空頭大話。”只“文學良心和鑒別力”“像嚴正的科學家一樣”就足以把作者的認為的重要性展現(xiàn)出來了。
為了說明中國詩的發(fā)展規(guī)律,作者用中國畫的發(fā)展作了相應(yīng)的類喻。“譬如中國繪畫里,客觀寫真的技術(shù)還未發(fā)達,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種‘純粹畫’的作風”。可謂一語道破天機。而對于這種發(fā)展的超常狀態(tài),錢鐘書一個百喻經(jīng)的妙喻就解決了大問題。
為了說明中國的詩歌之短,作者用了一西方的短語“輕鳶剪掠”。這個比喻用得輕巧自在。
“假如鞋子形成了腳,腳也形成了鞋子;詩體也許正是詩心的產(chǎn)物,適配詩心的需要。比著西洋的詩人,中國詩人只能算是櫻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塊的雕刻者。不過,簡短的詩可以有悠遠意味,收縮并不妨礙延長,仿佛我們要看得遠些,每把眉眼顰蹙。”這個比喻說明的道理更是深刻。相比之“中國詩為了表達的需要選擇了它的詩體,而這種詩體與它的表達無疑又是緊密相關(guān)的”,哪個更為生動,不言而喻。
其他如把中國詩的“比重”比喻為“好比蛛絲網(wǎng)之于鋼絲網(wǎng)”,“只吹著蘆管”。把中國詩的狂放比喻為“文明人話,并且是談話,不是演講,像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但有良心的人全聽得見”,都極具魅力。
此外如“讓西洋花點子哈巴狗兒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不可輕信本店十大特色那種商業(yè)廣告的當”。“我們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圖不過是靈魂的思家病,想找著一個人,一件事物,一處地位,容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個安頓歸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蕩子回到家。出門旅行,目的還是要回家,否則不必牢記著旅途的印象”。“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對本國的詩有更高的領(lǐng)會,正像諸位在中國的小住能增加諸位對本國的愛戀,覺得甜蜜的家鄉(xiāng)因遠征增添了甜蜜”等等,無不驚警動人。閱讀中要細細品味。
高中語文談中國詩各段分析
1.首段自“什么是中國詩的一般印象呢?”至“這立場是比較文學的”。交待作者論詩的根本立場。
作者認為評論中國詩必須要全面了解詩人,用具體的事實作證據(jù)。并且必須在相對比的前提下才能作出結(jié)論,也就是說必須用比較文學的觀點來對待。“一個只讀中國詩的人決不會發(fā)生這個問題。他能辨別,他不能這樣籠統(tǒng)地概括。他要把每個詩人的特殊、個獨的美一一分辨出來。”作者認為,評價一個中國詩人,單以一兩句話來下結(jié)論是不一定恰當?shù)?。他必須?ldquo;像嚴正的科學家一樣,避免泛論概論這類高帽子空頭大話。”只有這樣,那才是真正具有文學的良心,具有適合評判文學作品的能力。反之,如果不能“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具有“居高臨遠的觀點”,那么所下結(jié)論就不一定合適。
2.本段自“據(jù)有幾個文學史家的意見”至“中國的藝術(shù)和思想體構(gòu)……流毒無窮地聰明”。從整體上論述了中國詩的一般發(fā)展特點及其規(guī)律。
根據(jù)一般的說法,詩的發(fā)展是按史詩-戲劇詩-抒情詩的順序進行的,而作者認為,中國詩的發(fā)展特點剛好與此相反,是按抒情詩―戲劇詩-史詩的順序而進行:“中國沒有史詩,中國人缺乏伏爾泰所謂“史詩頭腦”,中國最好的戲劇詩,產(chǎn)生遠在最完美的抒情詩以后。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峰極,在中國詩里出現(xiàn)得異常之早。所以中國詩是早熟的。”而“早熟的代價是早衰”。所以“中國詩一蹴而至最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其總體特點是“中國的藝術(shù)和思想體構(gòu),往往是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
3.本段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別處也曾詳細說明貴國愛·倫坡的詩法所產(chǎn)生的純粹詩我們詩里幾千年前就有了”。重點論述中國詩的各個特點。
(1)(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里望見了“無垠”)此段從詩的篇幅上進行論述:中國詩的特點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則是由于韻律的要求。
根據(jù)愛倫·坡的說法,“最長的詩不能需要半點鐘以上的閱讀”。錢鐘書是支持愛氏的說法的,但他只是針對外國詩而言。而中國詩在這方面的特點則更加突出:中國詩仿佛是“文藝欣賞里的閃電戰(zhàn),平均不過二三分鐘。比了西洋的中篇詩,中國長詩也只是聲韻里而的輕鳶剪掠”。而造成的原因則是“一篇詩里不許一字兩次押韻的禁律限止了中國詩的篇幅”。
(2)(“一位中國詩人說”至“深摯于涕淚和嘆息的靜默”)此段論述中國詩的意韻之美“言有盡而意無窮”,且富于暗示。
在上文論述了中國詩篇幅的基礎(chǔ)上,作者筆鋒一轉(zhuǎn),將短小而精悍的中國詩話題提了出來。作者指出外國詩人論詩的觀點正好與中國詩人論詩的觀點相同,外國人說“空泛聯(lián)結(jié)著確切”與中國人說“言有盡而意無窮”,“狀難寫之景于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正好一樣。而它們又恰恰都具有“一般西洋讀者所認為中國詩的特征:富于暗示”。展示出“此時無聲勝有聲”,“解識無聲弦指妙”的優(yōu)越性來。乃至于達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的境界,給人以無窮的回味。
(3)(自“西洋讀者也覺得中國詩筆力輕淡”至“純粹詩,我們詩里幾千年前就有了”)此段通過對比的方式具體論述中國詩的風格:“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比重”“低于西洋詩”;“而中國詩的音調(diào)比較單薄,只吹著蘆管”(西洋詩的音調(diào)像樂團合奏)。其原因則是“跟語言的本質(zhì)有關(guān)”。并且與中國人的氣質(zhì)追求有關(guān):“中國古詩人對于叫囂和吶喊素來視為低品”。“中國詩……是文明人話,并且是談話,不是演講,像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而這一點,似乎中西方都相若。“中國詩跟西洋詩在內(nèi)容上無甚差異”,如果說有差異,則是“中國社交詩特別多,宗教詩幾乎沒有,如是而已”。
(4)(本段自“所以,你們講,中國詩……”至“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覺得甜蜜的家鄉(xiāng)因遠征增添了甜蜜”)論說中國詩的總體特色。并且啟示人們,論詩必須據(jù)本國文化根基而加以論述。只有這樣才全面科學。作者是贊同美國人的看法的,即“中國詩并沒有特特別別‘中國’的地方”。如果要說不同,那就是“中國詩只是詩,它該是詩,比它是‘中國的’更重要”。只不過是稱號不同而已。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們更應(yīng)該有一種全面的宏觀的觀點,而不是片面地看待它。既不要輕信也不要夸飾,而是保持詩的本色。只有找到了詩的本質(zhì),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詩的含義。同時也暗示作者的觀點,他是喜歡中國詩的。
高中語文《談中國詩》作者簡介
錢鐘書錢鐘書(1910-1998),字默存,一字中書,著名學者、作家。江蘇無錫人。1933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外文系,兩年后到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獲B.Litt.(Oxon)學位,后又至巴黎大學研究法國文學??谷諔?zhàn)爭期間歸國,曾在多所大學任教。
錢先生博學多能,兼通數(shù)國語言,學貫中西,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學術(shù)研究兩方面均有卓著成績。
解放前出版了集幽默睿智于一體的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集《人·獸·鬼》,描繪舊中國知識分子百相的長篇小說《圍城》,融中西學于一體、見解精辟獨到的《談藝錄》;解放后出版了《宋詩選注》、《管錐編》五卷、《七綴集》、《槐聚詩存》等等。
>>>下一頁更多精彩“高中語文課文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