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考虛詞辨析復(fù)習(xí)資料(2)
七、【若】
(一)動詞,表示比擬、比較。一般譯為“像”“好像”“如”“正如”“及得上”“比得上”。
?、僖曋稳敉凉?,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良(《促織》)
?、谖岵蝗唐潇馋?,若無罪而就死地(《齊桓晉文之事》)
?、燮淙羰?,孰有御之。(《孟子見梁襄王》)
?、芾铣家詪嫗殚L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如燕后。(《觸龍說趙太后》)
(二)用作代詞。
1、表人稱,相當(dāng)于“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
?、偃羧肭盀閴?,壽畢,請以劍舞(《鴻門宴》)
?、诓徽?,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若屬:你們這些)
?、鄹粢?,復(fù)若賦……(《捕蛇者說》你的)
2、表近指,相當(dāng)于“這”“這樣”“如此”。
?、僖匀羲鶠榍笕羲?,猶緣木而求魚也(《齊桓晉文之事》)
(三)用作連詞。
1、表假設(shè),相當(dāng)于“如果”“假設(shè)”等。
?、偃魮?jù)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赤壁之戰(zhàn)》)
?、谌魝渑c彼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jié)盟好。(《赤壁之戰(zhàn)》)
?、廴舨荒埽尾话幢?,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
2、表選擇,相當(dāng)于“或”“或者”。
①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jì)》)
(四)介詞,表另提一事,可譯為“至”“至于”。
?、偃裘?,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齊桓晉文之事》)
【若夫】是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近似“要說那”、“像那”的意思。
?、偃舴蝣牿B月不開。(《岳陽樓記》)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逍遙游》)
【若定】心中有數(shù),從容不迫。
①指揮若定。(《赤壁之戰(zhàn)》)
【若何】怎么樣。
?、僖蚤e敝邑,若何?(《崤之戰(zhàn)》)
【若干】約計之詞,相當(dāng)于“幾許”、“多少”。
?、佘嚭笕舾蛇f送夫。
八、【所】
(一)名詞,處所,地方。
?、儆珠g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诔煞磸?fù)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
?、勰乘?,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二)用作代詞
1、所+動詞,組成名詞性短語。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組成合,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
?、贂鞔倏?,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促織》)
?、诘乐妫瑤熤嬉?。(《師說》)
?、圻^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陳情表》)
?、芤箘t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后序》)
?、莩妓^屠者朱亥(《信陵君竊符救趙》)
2、所+介詞+動詞,表示處所,工具,方法,原因,對象等。常見有“…的地方”“…的方法”“…的原因”“用來…的”。
?、偈俏釀χ鶑膲嫛?《察今》)
?、谒郧矊⑹仃P(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鄢妓匀ビH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菸崴源钌邆湟?,天下莫不聞(《信陵君竊符救趙》)
3、為+所+動詞“為…所”被表示被動,可譯為“被”。
①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
②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xiāng)黨所笑,以污辱先人(《報任安書》)
(三)用作名詞,表處所。
?、賸灻恐^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所謂】所說的。
?、俅怂^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
【所在】
1、到處。
①石之鏗然有聲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2.所在之處,處所。
?、僭瓉碛羞@等一個所在,且回衙去(《閨塾》)
?、诩壁呏?,折過墻隅,迷其所在。(《促織》)
九、【為】
(一)動詞。
1、表動作、行為。有“做”“作為”“充當(dāng)”等義,翻譯比較靈活。
?、贁啬緸楸?,揭竿為旗。(《過秦論》)
?、谌缓笠粤蠟榧遥藕癁閷m。(《過秦論》)
?、圳w王竊聞秦王善為(演奏)秦聲。(《廉頗藺相如列傳》)
?、芙袢召疄?幫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竊符救趙》)
?、菽先“僭街?,以為(劃為)桂林、象郡。(《過秦論》)
⑥為(治理)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曬之。(《論語》)
2、表動作,行為的結(jié)果??勺g為“變成”“成為”
?、俦?,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xué)》)
?、谧湎嗯c歡,為刎頸之交。(《廉頗藺相如列傳》)
3、表心理??勺g為“以為”“認(rèn)為”。
?、俅送銮刂m(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
②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3、表判斷詞,是。
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非為織作遲,群家婦難為。(《孔雀東南飛》)
(二)介詞。
1、表被動,有時跟“所”結(jié)合,構(gòu)成“為所”或“為……所”,譯為“被”。
?、傥釋俳駷橹斠?。(《鴻門宴》)
②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促織》)
?、凵硭绹鴾?,為天下笑,(《過秦論》)
?、懿徽?,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葙鵀槿笋R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赤壁之戰(zhàn)》)
2、介紹原因或目的??勺g為“為了”“因?yàn)?rdquo;。
?、偕魑馂闅w死,貴賤輕何薄(《孔雀東南飛》)
?、跒閷m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莊暴見孟子》)
?、劢駷閷m室之美為之。(《莊暴見孟子》)
3、表代替。譯為“給”“替”。
①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廉頗藺相如列傳》)
?、谡堃在w十五城為秦王壽。(《廉頗藺相如列傳》)
?、鄢颊垶橥跹詷?。(《莊暴見孟子》)
4、介紹涉及的對象對,向。
?、贋橹魏?(《鴻門宴》)
②如姬為公子泣(《信陵君竊符救趙》)
5、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勺g為“當(dāng)”“等到”等。
?、贋槠鋪硪?,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呢”。
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谑巧琊⒅家病:我苑?(《季氏將伐顓臾》)
?、酆喂蕬谚砧ざ粤钜姺艦?(《屈原列傳》)
十、【焉】
(一)兼詞。
1、相當(dāng)于“于之”、“于此”、“于彼”。
?、偃诵?,必有我?guī)熝?在其中)。(《論語》)
?、诜e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從這里)。(《勸學(xué)》)
③五人者,蓋當(dāng)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義而死焉(在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記》)
2、相當(dāng)于“于何”。譯為“在哪里”“從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诜窃僦?,焉知其若此?
?、垩捎腥嗜嗽谖?,罔民而可為也?(《齊桓晉文之事》)
(二)代詞。
1、用于人稱代詞。相當(dāng)于“之”。
①惟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捕蛇者說》)
②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廴ソ裰苟嵫?,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記》)
2、副詞,表反問。相當(dāng)于“安”,譯為“哪里”“怎么”“什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論語》)
?、诟铍u焉用牛刀(《論語》)
(三)助詞,表示各種語氣。
1、句末語氣詞,“了”“啊”“呢”或不譯。
?、僦恋ひ郧G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
?、谝挥鹬慌e,為不用力焉。(《齊桓晉文之事》)
?、蹌t牛羊何擇焉?(《齊桓晉文之事》)
2、作句中語氣詞,表示停頓,相當(dāng)于“也”。
?、倬渥x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xué)而大遺(《師說》)
?、谏傺?,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赤壁賦》)
3、用于形容詞詞尾,相當(dāng)于“然”,譯為“……的樣子”“……地”。
①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阿房宮賦》)
②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鐘山記》)
十一、【也】
(一)助詞。
1、表示判斷語氣,一般譯為“是”“就是”。
?、俪潜毙旃?,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趶埩荚唬?ldquo;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鴻門宴》)
2、句末語氣詞,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
①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齊桓晉文之事》)
?、诶做@,宮車過也。(《阿房宮賦》)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
?、嬴Q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過秦論》)
?、谥劣谑奶鞌喟l(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酃胖瞬挥嗥垡?《石鐘山記》)
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反詰語氣。
?、俟游匪佬?何泣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谖嵬跏鼛谉o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
?、凼骨貜?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
?、俟ブ豢?,圍之不繼,吾其還也。(《崤之戰(zhàn)》)
?、诋?dāng)相與共謀之,勿令姊有窮途之慮也(《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二)句中語氣詞。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
?、偈钦f也,人常疑之。(《石鐘山記》)
?、谄渎劦酪惨嘞群跷?。(《師說》)
【……之謂也】【其……之謂也】【其……之謂乎】意思是“說的就是……啊”
?、僭娫疲?ldquo;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齊桓晉文之事》)
【也哉】語氣助詞連用,為加強(qiáng)語氣,多有感嘆或反詰之意。例:
?、儇M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觸龍說趙太后》)
②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病梅館記》)
?、圬M獨(dú)伶人也哉!(《伶官傳序》)
十二、【以】
(一)介詞
1、表示工具。譯為:拿,用,憑著。
①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谑看蠓蚪K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石鐘山記》)
2、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诰弥芤宰阋舯嫒?。(《項脊軒志》)
?、劢院棉o而以賦見稱。(《屈原列傳》)
3、表示所處置的對象。譯為:把。
?、俨佼?dāng)以肅還付鄉(xiāng)黨。(《赤壁之戰(zhàn)》)
4、表示時間、處所。譯為:于,在,從。
①以八月十三斬于市。
?、谝猿绲澥吣晗?,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
?、酃枰晕磿r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
5、表示原因。譯為:因?yàn)?,由于?/p>
①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谧湟晕峥み@發(fā)憤一擊,不敢復(fù)有株治。(《五人墓碑記》)
③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
6、表示依據(jù)。譯為:按照,依照,根據(jù)。
?、俳褚詫?shí)校之。(《赤壁之戰(zhàn)》)
?、谟啻源尉氵M(jìn)。(《赤壁之戰(zhàn)》)
說明:“以”字的賓語有時可以前置,有時可以省略。
①以一當(dāng)十(成語)
?、谝挂岳^日(成語)
?、矍镆詾槠?《詩經(jīng)•氓》)
(二)連詞。
1、表示并列或遞進(jìn)關(guān)系??勺g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俜蛞囊越瑒t游者眾。(《游褒禪山記》)
?、诤龌昙乱云莿印?《夢游天姥吟留別》)
2、表示承接關(guān)系,前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勺g為"而"或省去。
?、儆嗯c四人擁火以入。(《石鐘山記》)
?、诜畤垈?cè)其盾以撞。(《鴻門宴》)
?、鄹鞲黢盗⒁月牎?《促織》)
3、表示目的關(guān)系,后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勺g“而”“來”“用來”“以致”等。
?、僬埩⑻訛橥?,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
?、诋?dāng)求數(shù)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祭十二郎文》)
③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六國論》)
4、表示因果關(guān)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yàn)?quot;。例如:
①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
?、谒^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壑T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信陵君竊符救趙》)
5、表示修飾關(guān)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倌拘佬酪韵驑s,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辭》)
(三)助詞
1、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范圍。例:
?、偈苊詠?,夙夜憂嘆。(以:表時間)(《出師表》)
②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方位)(《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圍)
2、作語助,起調(diào)整音節(jié)作用。例:
?、倌嬉约逦覒选?《孔雀東南飛》)
(四)動詞
1、以為,認(rèn)為。
?、倮铣家詪嫗殚L安君計短也。(《觸龍說趙太后》)
?、诮砸悦烙谛旃?。(《鄒忌諷齊王納諫》)
2、用,任用。
?、僦也槐赜觅?,賢不必以。(《涉江》)
(五)名詞。譯為:緣由,原因。
?、俟湃吮鼱T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六)通假
1、通“已”,已經(jīng)。
?、俟桃怨种?。
?、谌找员M矣。
2、通“已”,止。
①無以,則王乎?
【以為】
1、認(rèn)為,把……當(dāng)作或看作。
?、倩⒁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
?、卺t(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瓢?hellip;…作為或制成。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以為:把它設(shè)為。)
②鑄以為金人十二。
【以是】【是以】相當(dāng)"因此",引出事理發(fā)展或推斷的結(jié)果。
?、儆嗍且杂浿w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鐘山記》)
?、诠油疾凰停允侵雍拗畯?fù)返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有以】【無以】意思分別是“有什么辦法用來……”“沒有什么辦法用來……”
?、夙椡跷从幸詰?yīng),曰:“坐。”(《鴻門宴》)
②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莊暴見孟子》)
?、酃什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勸學(xué)》)
?、艹紵o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陳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