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數學核心考點總結
2017年高考數學核心考點總結
高考數學核心考點就是高考數學考查的重點,是幾乎每年必考的知識點,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母呖紨祵W核心考點總結,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數學核心考點
1、三角部分
包括三角函數,解三角形,平面向量,以這三個為主,并進行一些綜合。
2、概率統(tǒng)計
文科是概率和統(tǒng)計,理科是概率統(tǒng)計與隨機變量,它在里面加了選修當中的隨機變量的內容。隨機變量的內容是理科特別要去考察的。
3、立體幾何
文科是立體幾何,理科則要求立體幾何以及空間向量,也就是說理科生需要定量地去分析這個立體幾何的問題,而不單單是了解立體幾何的一些空間關系。
4、數列部分
數列部分文理要求是差不多的。按照往年來看,數列在理科里面大題考核通常是以數列為背景的壓軸題。
5、解析幾何
解析幾何部分是很多同學的坎,這塊坎主要在三個方面:
1、對于題面不熟悉,不能很好地翻譯成代數語言。
2,翻譯成代數語言之后,化解水平不到位。
3,解析幾何里面有很多的細節(jié)容易丟失。
6、函數和導數
這個模塊是這幾年命題變化比較明顯的一個地方。
以往的函數、導數的一個問題,就更加傾向于是常規(guī)地分類討論這樣一些基本的考核方法,但是現在的命題特點已經變化了,讓考生利用導數這樣一個工具去研究函數,也就說導數就像一把尺子一樣,像一個裁縫,我量你這個函數長什么樣子,從而對你進行一系列的分析。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只重視了怎么用尺子,卻沒有重視到這個尺子用完了之后這個結果體現出什么特征。與此同時這一塊的文字描述也是很多考生容易犯的問題,經常會用一些很高端的語言,但是是不給分數的,我們應該去說得很準確。
高考數學備考策略
參考樣題變化透露出考核難度下降
從更換的樣題可以看出考核難度降低了??荚嚨碾y易程度,都有一個比例系數的。比例系數越高,題目就會相對越簡單。
參考樣題中,文科的這6個題目基本上都是平常復習里邊都能看得到的這樣的題,入手不會特別生澀,而且題干都是比較熟悉的。而計算的要求在理科是沒有下降的。反而在我看來新換的一些樣題是要比往年的計算量大一些的。
針對不同的模塊要有不同的側重復習方法
比方說三角形部分,它重點側重的是基礎,中檔問題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它在考核里面通常是每年都在變形的。這點是需要同學們去注意的。雖然我們復習的知識一致,但每年的考題都不一樣。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因為這里面共識比較多。需要去關注公式里面的特征,要把特征記住。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到公式的作用,這就是數學思想。我們一定要清楚它的一些作用、方式方法在什么情況下使用。
比如說在概率模塊,其實就是三個方面,第一是審題,因為概率都是有一個實際應用背景的,像這樣的問題首先審題就是必要的,我們一定要把題目讀清楚,從一個實際問題里抽象出來一個數學問題。第二需要去運算,因為統(tǒng)計就是我們數學六個大的能力里面的一個數據分析能力的要求,需要對數據的分析掌握得比較到位。第三是要理解數據,就是這個數據到底有什么作用。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的。對文科生強調一下的是數列的常規(guī)方法,希望要去注意。
解析幾何導數這兩個相對比較難,希望大家能拆分成細小的部分去完成。比如解析幾何第一方面要把幾何翻譯成代數,在這一塊是需要各位去積累的。常態(tài)的幾種代數的方法這個也是需要注意的,也是我們在平常做題過程當中慢慢磨煉的。在具體的解題步驟里面去分層次地去復習內容,不能說上來就大量做題沒有針對性,其實這樣做完了之后真是事倍功半的。
比如函數和導數模塊,就是需要同學們注意它這幾年形式上,出題的套路上面有了一些小的變化。每一個數學知識都是有它的針對作用的。
不同層次的考生有何備考策略?
第一,高分類的學生,分數130以上的。希望你在現階段就開始慢慢嘗試壓縮你的作息時間,這樣的話可以讓你的考試更加充裕一些,那么在考場上出現新的變形的問題我們做起來也是比較舒服的。而且一定要提升自己的相關的數學能力,多去看看往年的最后一道填選題,在這個里面去尋求一些規(guī)律。
第二,比較適中的,就是分數90多到110、120分的學生,其實是沒有什么知識漏洞的。分數上不去,說明學習數學的時候,一個就是對于基本的方法特征掌握得不是很熟悉。一變形就亂了。另外一個就是一些運算習慣不規(guī)范,書寫細節(jié)經常忽略,明明做對了卻不得分。所以要重視習慣的改變,重視核心方法的學習。
第三,90分左右來回晃的這種考生。那么這部分考生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就是有知識缺陷的,那么就導致有一部分分數自己拿不到的。第二種情況問題可能會大一些這種情況,就是這個考生沒有什么知識缺陷,每一個知識點都能拿點分數,但是稍微上一些難度的問題就掌握得不好,就是說明一件事他只注重了知識,而沒有重視這些數學方法,那么更不要提后面的數學思想了。
看了“2017年高考數學核心考點總結”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