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特色三级在线观看免费,看黄色片子免费,色综合久,欧美在线视频看看,高潮胡言乱语对白刺激国产,伊人网成人,中文字幕亚洲一碰就硬老熟妇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三學習方法 > 高三生物 >

高三年級生物上學期期末試題

時間: 詩盈1200 分享

  生物是理科的期中的一門科目,所以大家要好好學習,小編今天下面就給大家整理高三生物,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考哦

  有關高三生物上學期期末試題

  1.糖類和脂質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糖類是細胞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B. 分布在內臟器官周圍的脂肪具有緩沖作用

  C. 維生素D能促進人體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 D. 素食者主要通過分解植物中的纖維素獲得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題綜合考查細胞中糖類和脂質的種類和功能,需識記相關知識點進行答題。

  【詳解】A. 糖類是細胞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A正確;

  B. 分布在內臟器官周圍的脂肪在機體內臟受到外力沖擊時具有緩沖作用,B正確;

  C. 維生素D屬于脂質,能促進人體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C正確;

  D. 人體消化道中沒有分解纖維素的酶,不能分解纖維素,D錯誤。

  2.細胞的結構與功能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線粒體的外膜和內膜上均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 溶酶體能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細菌

  C. 高爾基體膜成分更新與蛋白質的合成與分泌無關

  D. 細胞核核膜消失和重建只發(fā)生在有絲分裂過程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題綜合考查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溶酶體中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且能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原體;高爾基體與植物細胞壁的形成和動物體分泌物的形成有關;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在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會消失和重建。

  【詳解】A. 線粒體的外膜上不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A錯誤;

  B. 溶酶體中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細菌,B正確;

  C. 高爾基體膜成分更新與蛋白質的合成與分泌有關,C錯誤;

  D.在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細胞核的核膜和核仁都會發(fā)生消失和重建,D錯誤。

  3.在線粒體的內外膜間隙中存在著腺苷酸激酶,它能將 ATP 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團轉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而形成 ADP。以下有關推測不合理的是

  A. 腺苷酸激酶的數(shù)量影響葡萄糖分子進入線粒體

  B. 腺苷酸激酶極有可能是一種 ATP 水解酶

  C. 腺苷酸激酶與細胞內 ATP 與 ADP 的平衡維持有關

  D. 腺苷酸激酶發(fā)揮作用時伴隨著高能磷酸鍵的斷裂與形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題為信息分析題,通過題意“腺苷酸激酶能將 ATP 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團轉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而形成 ADP”可知,該酶可以催化ATP 分子的水解。

  【詳解】A.葡萄糖分子不能進入線粒體,A錯誤;

  B. 據(jù)分析可知,腺苷酸激酶能促進ATP的水解,極有可能是一種ATP水解酶,B正確;

  C. 腺苷酸激酶能促進ATP水解的同時形成ADP,故腺苷酸激酶與細胞內ATP與ADP的平衡維持有關,C正確;

  D. 腺苷酸激酶能將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團轉移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上而形成ADP,故腺苷酸激酶發(fā)揮作用時伴隨著高能磷酸鍵的斷裂與形成,D正確。

  【點睛】TP既是貯能物質,又是供能物質,因其中的高能磷酸鍵中儲存有大量能量,水解時又釋放出大量能量;ATP在活細胞中的含量很少,因ATP與ADP可迅速相互轉化;細胞內ATP與ADP相互轉化的能量供應機制,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是生物界的共性;吸能反應一般與ATP的分解相聯(lián)系,放能反應一般與ATP的合成相聯(lián)系。

  4.研究發(fā)現(xiàn),冬小麥在秋冬受低溫襲擊時,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持續(xù)的冷害使根生長遲緩,吸收能力下降,但細胞內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明顯的提高。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A. 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強,有利于抵御寒冷

  B. 持續(xù)低溫使根細胞呼吸減弱,吸收礦質營養(yǎng)能力下降

  C. 低溫時細胞內結合水的比例上升,有利于適應低溫環(huán)境

  D. 持續(xù)低溫使線粒體內氧化酶活性增強,促進淀粉分解為可溶性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溫度對呼吸作用強度的影響。冷害初期細胞呼吸增強,釋放能量增多,有利于抵御寒冷;持續(xù)低溫使線粒體內氧化酶活性減弱,使細胞呼吸減弱,氧化酶與可溶性糖合成淀粉無關;低溫使細胞內自由水含量降低,結合水含量增加,以適應低溫環(huán)境。

  【詳解】A. 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強,有利于抵御寒冷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強,釋放能量增加,利于抵御寒冷,A正確;

  B.持續(xù)低溫使線粒體內氧化酶活性減弱,使細胞呼吸減弱,供能減少,吸收礦質營養(yǎng)能力下降,B正確;

  C. 低溫使細胞內結合水含量增加,自由水含量降低,細胞液濃度升高,有利于適應低溫環(huán)境,C正確;

  D. 持續(xù)低溫使線粒體內氧化酶活性減弱,使細胞呼吸減弱,氧化酶與淀粉分解無關,D錯誤。

  5.下列關于小腸上皮細胞生命歷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通過分裂使小腸上皮細胞的全能性得以提高

  B. 高度分化的小腸絨毛上皮細胞最終會發(fā)生癌變

  C. 細胞衰老和凋亡過程中均有RNA種類和數(shù)目的變化

  D. 細胞分化過程中DNA和蛋白質均會發(fā)生穩(wěn)定性改變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題綜合考查細胞的生命歷程的相關知識點,細胞的生命歷程包括細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病等,前四個方面是細胞的正常發(fā)展,遺傳物質不變,但細胞的癌變是細胞的畸形分化,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

  【詳解】A. 一般而言,分裂次數(shù)越多,全能性越低,A錯誤;

  B. 高度分化的小腸絨毛上皮細胞若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了突變則會發(fā)生癌變,B錯誤;

  C. 細胞衰老和凋亡過程中會涉及到相關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故有RNA種類和數(shù)目的變化,C正確;

  D. 細胞分化過程中DNA不會發(fā)生穩(wěn)定性改變,D錯誤。

  6.牛雄性胚胎中存在特異性H-Y 抗原,可在牛早期胚胎培養(yǎng)液中添加H-Y 單克隆抗體,篩選胚胎進行移植,以利用乳腺生物反應器進行生物制藥。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H-Y 單克隆抗體可由雜交瘤細胞分泌 B. 發(fā)生抗原抗體陽性反應的為雄性胚胎

  C. 利用篩選出的雄性胚胎做胚胎移植 D. 用H-Y 抗原免疫母??色@得相應抗體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單克隆抗體的相關知識。效應B細胞能夠分泌抗體,但是不具有增殖能力,而骨髓瘤細胞具有無線增殖的能力,因此利用動物細胞融合技術將效應B細胞和骨髓瘤細胞融合成雜交瘤細胞,利用該細胞制備單克隆抗體。該雜交瘤細胞既能無限增殖,又能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并且單克隆抗體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可大量制備等特點。

  【詳解】A. H-Y 單克隆抗體可由效應B細胞和骨髓瘤細胞融合成雜交瘤細胞分泌,A正確;

  B. 牛雄性胚胎中存在特異性H-Y 抗原,發(fā)生抗原抗體陽性反應的為雄性胚胎,B正確;

  C. H-Y 單克隆抗體是利用乳腺生物反應器進行生產(chǎn),應利用篩選出的雌性胚胎做胚胎移植,C錯誤;

  D. H-Y抗原免疫母牛,體內產(chǎn)生體液免疫,產(chǎn)生相應的漿細胞,獲得相應抗體,D正確。

  7.孟德爾驗證分離定律時,讓純合高莖和矮莖豌豆雜交的F2進一步自交產(chǎn)生F3植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F2一半的植株自交時能夠穩(wěn)定遺傳 B. F2高莖植株中2/3的個體不能穩(wěn)定遺傳

  C. F2雜合子自交的性狀分離比為3∶1 D. F3植株中的高莖與矮莖均為純合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基因的分離定律的應用。設控制豌豆莖高的基因為D和d,則純合高莖和矮莖豌豆雜交得F1(Dd),F(xiàn)2(DD:Dd:dd=1:2:1即:Dd占1/4),F(xiàn)3(Dd占1/23=1/8)。

  【詳解】A. F2中DD和dd占子代的一半,故一半的植株自交時能夠穩(wěn)定遺傳,A正確;

  B. F2高莖植株中DD:Dd=1:2,Dd(占高莖個體2/3) 自交后代發(fā)生性狀分離不能穩(wěn)定遺傳,故F2高莖植株中2/3的個體不能穩(wěn)定遺傳,B正確;

  C. F2雜合子自交的性狀分離比為3∶1 ,C正確;

  D. F3植株中的高莖中有雜合子,D錯誤。

  8.部分植物自交不育,與自交不育有關的基因S1、S2、S3相互間沒有顯隱性關系。依據(jù)下表的雜交實驗,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P F1

  雜交一 ♀S1S2×♂S1S2 無

  雜交二 ♀S2S3×♂S1S2 S1S2、S1S3

  A. 雜交一中含有S1、S2的卵細胞不育 B. 雜交二中只有含S1的花粉能夠萌發(fā)

  C. 與卵細胞相同基因型的花粉不萌發(fā) D. S1、S2、S3相互之間互為等位基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題意可知,部分植物自交不育即不能產(chǎn)生后代,與卵細胞基因型相同的精子不育。表格中第一個雜交組合相當于自交,因此無后代產(chǎn)生,雜交二后代的產(chǎn)生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

  【詳解】A. 由分析可知,雜交一是由于與卵細胞基因型相同的精子不育,才沒有子代產(chǎn)生,并非卵細胞不育,A錯誤;

  B. 雜交二中S2的花粉與其中一種卵細胞基因型相同,故含S2的花粉不育,只有含S1的花粉能夠萌發(fā),B正確;

  C. 由雜交二推測,與卵細胞相同基因型的花粉不萌發(fā),C正確;

  D. S1、S2、S3為控制同一性狀的基因,為復等位基因,相互之間互為等位基因,D正確。

  【點睛】根據(jù)雜交二的結果結合基因分離定律得出“與卵細胞基因型相同的精子不育”的結論是解題關鍵。

  9.下圖是某哺乳動物個體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分裂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實驗材料應選自該生物的精巢或卵巢 B. 圖3所示的細胞中存在同源染色體

  C. 與圖1中EF段相對應的是圖2和圖3 D. 圖4所示細胞中含有4個染色體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題綜合考查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相關知識。圖1表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曲線圖,圖2為位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級精母細胞,圖3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級精母細胞,圖4為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

  【詳解】A. 圖2細胞質為均分,故實驗材料應選自該生物的精巢,A錯誤;

  B. 圖3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級精母細胞,不存在同源染色體,B錯誤;

  C. 圖1中EF段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相對應的是圖3 ,C錯誤;

  D. 圖4為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此時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含有4個染色體組,D正確。

  【點睛】根據(jù)圖2細胞質為均分,判斷該動物為雄性個體及熟悉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過程相關物質變化是解題關鍵。

  10.下圖分別表示人體細胞中發(fā)生的3種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結合位點分別在DNA和RNA上

  B. 在漿細胞中②過程轉錄出的α鏈一定是合成抗體的mRNA

  C. ①過程多個起始點同時進行可縮短DNA復制時間

  D. ③過程只發(fā)生在位于細胞質基質中的核糖體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題綜合考查DNA的復制、轉錄和翻譯的過程。圖①中以DNA分子的兩條鏈作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過程,該過程表示DNA分子的復制;圖②中以DNA分子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該過程表示轉錄;圖③過程表示發(fā)生在核糖體上的翻譯過程。

  【詳解】A.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結合位點在DNA上,A錯誤;

  B. 在漿細胞中可以表達多個基因,②過程轉錄出的α鏈不一定是合成抗體的mRNA,B錯誤;

  C. ①過程多個起始點同時進行可縮短DNA復制時間,提高復制效率,C正確;

  D. ③過程可以發(fā)生在人體細胞位于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中的核糖體上,D錯誤。

  11.玉米第6對染色體上存在與植株顏色有關的一對等位基因D(紫色)和d(綠色),經(jīng)X射線照射的純合紫株玉米花粉授粉給正常綠株玉米,F(xiàn)1中出現(xiàn)個別綠苗。出現(xiàn)個別綠苗的最可能原因是

  A. 染色體數(shù)加倍 B. 基因重組 C. 染色體缺失 D. 染色體重復

  【答案】C

  【解析】

  【分析】

  據(jù)遺傳規(guī)律可知,純合紫株玉米花粉授粉給正常綠株玉米,后代基因型全為雜合子,性狀應全為紫色;但由于經(jīng)X射線照射后,含基因D的染色體片段缺失或基因D突變?yōu)閐,使個別后代出現(xiàn)了隱性性狀,該變異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或基因突變。

  【詳解】根據(jù)題意“經(jīng)X射線照射的純合紫株玉米花粉授粉給正常綠株玉米,F(xiàn)1中出現(xiàn)個別綠苗”說明綠苗出現(xiàn)的原因純合紫株玉米產(chǎn)生花粉時,含基因D的染色體片段缺失或基因D突變?yōu)閐,從而產(chǎn)生了不含D的花粉,使個別后代出現(xiàn)了綠色,故選C。

  12.在核酸分子雜交技術中,常常使用已知序列的單鏈核酸片段作為探針。為了獲得B鏈作探針,可應用PCR技術進行擴增,應選擇的引物種類是

  A. 引物1與引物2

  B. 引物3與引物4

  C. 引物2與引物3

  D. 引物1與引物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PCR的相關知識。PCR全稱為聚合酶鏈式反應,是一項在生物體外復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術。PCR的原理是DNA復制,需要的條件包括:模板DNA、四種脫氧核苷酸、一對引物、熱穩(wěn)定DNA聚合酶(Taq酶).PCR擴增DNA的過程包括:高溫變性、低溫復性、中溫延伸過程。

  【詳解】要獲得B鏈,則要獲得引物之間的DNA片段,根據(jù)PCR中子鏈延伸方向為5,到3,,故需選擇引物2與引物3進行擴增,選C。

  13.油菜素內酯(BR)可提高水稻對真菌(細胞壁成分為幾丁質)的抗性。為研究其分子機制,科研工作者用BR對水稻進行了處理,并檢測了實驗組和對照組水稻葉片幾丁質酶的活性,結果如圖1所示;同時提取了實驗組和對照組水稻細胞中總RNA進行反轉錄,并對其產(chǎn)物進行PCR后電泳處理,結果如圖2所示(18S為參照)。據(jù)圖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BR可以提高水稻體內幾丁質酶的活性

  B. BR可以提高水稻細胞中幾丁質酶基因的轉錄水平

  C. BR可以提高水稻對真菌細胞壁的水解作用

  D. BR可增加水稻細胞中18S基因的表達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據(jù)題意可知,該實驗目的為研究油菜素內酯(BR)提高水稻對真菌(細胞壁成分為幾丁質)的抗性的機制。實驗因變量檢測幾丁質酶的活性,圖1可知,實驗組的酶活性比對照組的高出很多;圖2可知,實驗組中CHA1基因的表達比對照組高,而兩組的18S基因表達量相差不大。

  【詳解】A. 圖1可知,BR可以提高水稻體內幾丁質酶的活性,A正確;

  B. 圖2可知, BR可以提高水稻細胞中幾丁質酶基因(CHA1基因)的轉錄水平,B正確;

  C. BR可以提高水稻體內幾丁質酶的活性,進而提高水稻對真菌細胞壁的水解作用,C正確;

  D. 圖2可知,實驗組中CHA1基因的表達比對照組高,而兩組的18S基因表達量相差不大,D錯誤。

  14.下列關于人體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漿細胞和T淋巴細胞能夠特異性識別抗原 B. 饑餓時,血液流經(jīng)肝臟后血糖濃度會升高

  C. 寒冷環(huán)境下的機體散熱量低于炎熱環(huán)境 D. 抗利尿激素受體基因會在下丘腦細胞表達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題綜合考查體溫調節(jié)、水鹽調節(jié)、血糖調節(jié)和免疫調節(jié)的相關知識,理清和熟記四大生理調節(jié)過程是解題關鍵。

  【詳解】A. 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A錯誤;

  B. 饑餓時,血液流經(jīng)肝臟后,肝糖原分解補充血糖,因此血糖濃度會升高,B正確;

  C. 寒冷環(huán)境下外界溫度與體溫相差較大,其散熱量多于炎熱環(huán)境,C錯誤;

  D. 只有腎小管和集合管上有抗利尿激素的受體,因此只有腎小管細胞和集合管細胞能夠選擇性表達抗利尿激素受體基因,D錯誤。

  15. 雞霍亂病原菌易致雞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雞霍亂病原菌對雞群進行注射,意外發(fā)現(xiàn)全部雞存活。再次培養(yǎng)新鮮病原菌,并擴大雞的注射范圍,結果僅有部分雞存活。進一步調查發(fā)現(xiàn),存活雞均接受過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第一次注射時,所用的雞霍亂病原菌相當于抗體

  B. 第一次注射后,雞霍亂病原菌誘導存活雞產(chǎn)生的抗性變異

  C. 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雞體內相應記憶細胞參與了免疫反應

  D. 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雞體內沒有發(fā)生特異性免疫反應

  【答案】C

  【解析】

  第一次注射時,所用的雞霍亂病原菌相當于抗原,A錯誤;注射的霍亂病原菌對雞的抗性進行選擇,而變異是不定向的, B錯誤;由“再次培養(yǎng)新鮮病原菌,并擴大雞的注射范圍,結果僅有部分雞存活。進一步調查發(fā)現(xiàn),存活雞均接受過第一次注射”可知存活雞體內有相應的記憶細胞參與了免疫反應即二次免疫應答,C正確;由“巴基斯坦用久置的雞霍亂病原菌對雞群進行注射,意外發(fā)現(xiàn)全部雞存活”可推知初次注射雞體內有特異性免疫反應發(fā)生,但由于二次注射的是新鮮病原菌,沒有經(jīng)過初次免疫的雞的抵抗力比較弱,會由于病原菌的侵染而死亡,D錯誤。

  【考點定位】二次免疫

  16.圖中A、B為某群落中的兩個動物種群,曲線表示δ(δ= 出生率/死亡率)隨時間的變化,不考慮遷入、遷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t5時刻A、B的種群密度相同 B. O→t5 B種群呈“S”型曲線增長

  C. t3→t5B種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D. t3→t5A種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據(jù)圖分析,曲線標志δ(δ=出生率:死亡率)隨時間的變化,當δ大于1,種群數(shù)量增加;當δ等于1,種群數(shù)量不變;當δ小于1,種群數(shù)量減少。

  【詳解】A. t5時刻A、B的種群δ(δ= 出生率/死亡率)相同 ,不能代表種群密度相同,A錯誤;

  B. O→t2 B種群呈下降趨勢,故O→t5 B種群不呈“S”型曲線增長,B錯誤;

  C. t3→t5B種群δ大于1,種群數(shù)量增加,C錯誤;

  D. t3→t5A種群前期δ大于1,數(shù)量增加,后期δ小于1,數(shù)量下降,D正確。

  【點睛】理清曲線δ(δ= 出生率/死亡率)的含義是解題關鍵。

  17.下圖表示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過程。a、b、c、d表示能量值,①、②、③表示營養(yǎng)級,甲是分解者。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可以占有三個營養(yǎng)級

  B. 第二到第三營養(yǎng)級的能量傳遞效率是b/c ×100%

  C. 流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是a+b+c+d

  D. 圖中各營養(yǎng)級之間能量多少的關系為a>b>c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圖示結合題意可知:①為生產(chǎn)者,第一營養(yǎng)級;②為初級消費者,第二營養(yǎng)級;③為次級消費者,第三營養(yǎng)級;a、b、c分別表示各營養(yǎng)級固定的能量。

  【詳解】A. 甲為分解者,不屬于食物鏈,不占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級,A錯誤;

  B. 第二到第三營養(yǎng)級的能量傳遞效率是c / b ×100%,B錯誤;

  C. 流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是生產(chǎn)者固定的能量a,C錯誤;

  D. 能量沿著食物鏈逐級遞減,故各營養(yǎng)級之間能量多少的關系為a>b>c,D正確。

  18.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和HIV侵入機體后,主要感染的細胞分別是吞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被HIV感染后,人體的體液免疫不受影響 B. 兩種病毒感染,都會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

  C. 兩種病毒感染,都會導致機體患自身免疫疾病 D. 人體內的吞噬細胞能夠特異性識別埃博拉病毒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吞噬細胞在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過程中都起重要作用,T淋巴細胞在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中都起作用。

  【詳解】A.人體的體液免疫中有T淋巴細胞的參與,故被HIV感染后,人體的體液免疫下降,A錯誤;

  B. 兩種病毒感染,會使免疫細胞受到攻擊,會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B正確;

  C. 兩種病毒感染,會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不會導致機體患自身免疫疾病 ,C錯誤;

  D. 人體內的吞噬細胞能夠識別埃博拉病毒,但不能特異性識別,D錯誤。

  19.科研工作者為研究不同生根劑對紫葉紫薇扦插的影響,研究了2種生根劑在不同濃度下處理不同時間對扦插枝條生根效果的影響,結果如下圖所示。據(jù)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200mg•L-1NAA浸泡3h處理會抑制扦插枝條生根

  B. 2種生根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率的影響均具有兩重性

  C. ABT組隨溶液濃度升高,對扦插枝條生根率的促進作用增強

  D. NAA組隨溶液濃度升高,對扦插枝條生根率的抑制作用增強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實驗目的是研究2種生根劑在不同濃度下處理不同時間對扦插枝條生根效果的影響,根據(jù)圖示分析可知:隨著ABT濃度增加,促進生根作用越強,隨著ABT作用時間延長,促進生根作用越強;隨著NAA濃度增加,促進生根作用越弱,隨著NAA作用時間延長,促進生根作用越弱;對比實驗組與對照組可知,一定濃度范圍的ABT和NAA對生根均有促進作用。

  【詳解】A. 200mg•L-1NAA浸泡3h處理會促進扦插枝條生根,只是促進作用相對較弱,A錯誤;

  B. 從圖示可知2種生根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率的影響均表現(xiàn)為促進作用,不能體現(xiàn)兩重性,B錯誤;

  C. ABT組隨溶液濃度升高,對扦插枝條生根率的促進作用增強,C正確;

  D. NAA組隨溶液濃度升高,對扦插枝條生根率的促進作用減弱,D錯誤。

  【點睛】本實驗的自變量有兩個,一個是生根劑的種類,一個是生根劑的作用時間,分析圖示相應信息是解題關鍵。

  20.由苯丙氨酸羥化酶基因突變引起的苯丙酮尿癥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我國部分地市對新生兒進行免費篩查并為患兒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若一對夫婦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則其兒子一定患病

  B. 在某群體中發(fā)病率為1/10 000,則攜帶者的頻率為1/100

  C. 通過染色體檢查及系譜圖分析,可明確診斷攜帶者和新生兒患者

  D. 減少苯丙氨酸攝入可改善新生兒患者癥狀,說明環(huán)境能影響表現(xiàn)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遺傳病的檢測和預防、遺傳概率的計算和表現(xiàn)型和基因型的關系,明確考點,理清聯(lián)系,逐項分析作答。

  【詳解】A. 若一對夫婦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若丈夫為純合子,則其兒子一定不患病,A錯誤;

  B. 在某群體中發(fā)病率為1/10 000,則攜帶者的基因型頻率約為 , B錯誤;

  C. 苯丙酮尿癥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不能通過染色體檢查及系譜圖分析,診斷攜帶者和新生兒患者,C錯誤;

  D. 減少苯丙氨酸攝入可以改善新生兒患者癥狀,說明環(huán)境能影響表現(xiàn)型,D正確。

  21.在藍藻和黑藻細胞中都能進行的反應是

  A. 在線粒體內丙酮酸分解成CO2 B. 在葉綠體內水光解生成[H]和O2

  C. 在內質網(wǎng)內氨基酸合成蛋白質 D. 在細胞質基質中都可以合成ATP

  【答案】D

  【解析】

  【分析】

  藍藻為原核細胞,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能進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黑藻為真核生物,有各種細胞器,也能進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

  【詳解】A. 藍藻沒有線粒體,故不能在線粒體內將丙酮酸分解成CO2 ,A錯誤;

  B. 藍藻沒有葉綠體,故不能在葉綠體內講水光解生成[H]和O2,B錯誤;

  C. 藍藻沒有內質網(wǎng),C錯誤;

  D. 藍藻可以在細胞質基質進行呼吸作用產(chǎn)生ATP,黑藻細胞可以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油煙實習第一階段合成ATP,D正確。

  【點睛】本題考查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清楚原核細胞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是解題關鍵。

  22.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的有絲分裂活動旺盛,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 染色體上DNA的復制與轉錄在細胞核內完成

  B. 分裂過程中染色單體和DNA的數(shù)目變化一致

  C. 分裂末期細胞中央赤道板逐漸延伸形成細胞板

  D. 分裂完成后的細胞全部進入下一個細胞周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1)間期: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xiàn)紡錘體和染色體;(3)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4)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

  【詳解】A. 染色體上DNA的復制與轉錄在細胞核內完成,A正確;

  B. 分裂過程中染色單體和DNA的數(shù)目變化不一致,B錯誤;

  C. 分裂末期細胞中央細胞板逐漸延伸形成細胞壁,C錯誤;

  D. 分裂完成后的細胞若繼續(xù)分裂才進入下一個周期,D錯誤。

  23.為給工廠化繁殖脫毒甘薯苗提供技術支持,科研人員利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研究甘薯莖尖(外植體)大小對誘導分化苗和脫毒苗的影響,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莖尖大小 外植體數(shù)/個 分化苗數(shù)/苗 脫毒苗數(shù)/苗

  小于 0.3mm 20 1 1

  0.3~0.5mm 20 10 7

  大于 0.6mm 20 13 4

  A. 不同培養(yǎng)階段培養(yǎng)基中激素種類和比例應適時調整

  B. 脫分化過程中應給予充足光照使其進行光合作用

  C. 可利用病毒cDNA制作探針對甘薯苗進行病毒檢測

  D. 0.3~0.5mm 大小的莖尖有利于脫毒甘薯苗的培養(yǎng)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條件和過程。1、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原理是細胞的全能性。

  2、植物組織培養(yǎng)過程中,脫分化和再分化與培養(yǎng)基中的植物激素的種類及其比例有密切關系。3、外植體只能消毒處理,不能滅菌處理,保持外植體的活性;莖尖等分生區(qū)組織幾乎不含病毒,因此選擇一定大小的植物莖尖進行組織培養(yǎng)可獲得脫毒苗。4、暗培養(yǎng)有助于愈傷組織的形成,再分化一定要有光照。5、根據(jù)表格中信息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是甘薯莖尖大小,因變量是分化苗數(shù)/苗和脫毒苗數(shù)/苗,無關變量是外植體數(shù)/個。

  【詳解】A. 不同階段的培養(yǎng)基中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的比例不同,故不同培養(yǎng)階段培養(yǎng)基中激素種類和比例應適時調整,A正確;

  B. 脫分化時,愈傷組織的誘導往往需要暗培養(yǎng),不能給予適宜光照,B錯誤;

  C. 根據(jù)DNA分子雜交原理,利用cDNA探針對甘薯苗進行病毒檢測屬于分子水平的檢測,C正確;

  D. 根據(jù)表格中數(shù)據(jù)可知,0.3-0.5mm大小的莖尖,脫毒苗數(shù)/苗最多,因此有利于培養(yǎng)脫毒甘薯,D正確。

  24.雞冠的形狀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關于圖 所示的雜交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A. 親本玫瑰冠是雙顯性純合子

  B. F1與F2中胡桃冠基因型相同

  C. F2豌豆冠中的純合子占1/16

  D. 該性狀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根據(jù)子二代的表現(xiàn)型比例為9:3:3:1,該比例為雙雜合子自交產(chǎn)生的性狀分離比,由此可見該性狀涉及2對等位基因;又后代的表現(xiàn)型與性別無關聯(lián),因此基因位于兩對常染色體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詳解】A. 由子二代胡桃冠:玫瑰冠:豌豆冠:單冠=9:3:3:1,說明子一代胡桃冠的基因型是雙雜合子,親本玫瑰冠是單顯性純合子,A錯誤;

  B. F1中胡桃冠為雙雜合子,而F2中胡桃冠有四種基因型,B錯誤;

  C. F2豌豆冠中的純合子占1/3,C錯誤;

  D. 根據(jù)分析可知,該性狀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D正確。

  25.下圖是中心法則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圖中核酸分子的復制都是邊解旋邊復制 B. 逆轉錄的原料是四種核糖核苷酸

  C. 基因的復制和表達均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D. 上述過程的發(fā)生場所均為細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中心法則的相關知識。中心法則:(1)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DNA,即DNA的復制;(2)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即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后來中心法則又補充了遺傳信息從RNA流向RNA以及從RNA流向DNA兩條途徑。

  【詳解】A. 圖中核糖核酸分子一般為單鏈,其復制不需要解旋,A錯誤;

  B. 逆轉錄的產(chǎn)物是DNA,故原料是四種脫氧核糖核苷酸,B錯誤;

  C. 基因的復制和表達均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C正確;

  D. 翻譯發(fā)生在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上,D錯誤。

  26.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觀點正確的是

  A. 地理隔離的出現(xiàn)標志著新物種形成 B. 突變與基因重組都是進化的原材料

  C. 進化是個體定向改變基因頻率的結果 D. 進化的單位是生活在一起的全部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生物進化的相關知識。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chǎn)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詳解】A. 生殖隔離的出現(xiàn)標志著新物種形成,A錯誤;

  B. 突變與基因重組都是進化的原材料,B正確;

  C. 進化是種群定向改變基因頻率的結果,C錯誤;

  D. 進化的單位是生活在一起的某一區(qū)域的同一物種的全部生物,D錯誤。

  【點睛】易錯點:進化的單位是種群,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判斷生物是否進化看種群基因頻率是否改變,判斷是否有新物種產(chǎn)生看是否存在生殖隔離。

  27.下圖為突觸結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結構①為神經(jīng)遞質與受體結合提供能量

  B. 當興奮傳導到③時,膜內電位由正變負

  C. 結構④膜電位的變化與其選擇透過性密切相關

  D. 遞質經(jīng)②的轉運和③的主動運輸釋放至突觸間隙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據(jù)圖示分析可知:①是線粒體,②突觸小泡,③是突觸前膜,④是突觸后膜。

  【詳解】A. 結構①位于突觸小體中,為生物體生命活動提供能量,而神經(jīng)遞質與受體結合發(fā)生在突觸后膜上,且神經(jīng)遞質與受體結合不消耗能量,所以結構①不能為其提供能量,A錯誤;

  B. 當興奮傳導到③突觸前膜時,膜內電位由負變?yōu)檎珺錯誤;

  C. 結構④膜電位的變化是鈉離子通道打開,鈉離子大量內流,形成內正外負的動作電位,說明與其選擇透過性密切相關,C正確;

  D. 遞質經(jīng)②的轉運和③的胞吐作用釋放至突觸間隙,D錯誤。

  28.關于生長素的兩重性,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 B. 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

  C. 既能促進果實成熟,也能使水果保鮮 D. 既能促進發(fā)芽,也能抑制發(fā)芽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生長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兩重性,理解生長素的兩重性是解題關鍵。

  【詳解】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即低濃度起促進作用,高濃度起抑制作用,具體表現(xiàn)為: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fā)芽,也能抑制發(fā)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故不正確的選C。

  29.下列關于生物學研究技術和方法的敘述,錯誤的是

  A. 稀釋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計數(shù)的常用方法之一

  B. 同位素標記法可用于了解生物化學反應的過程

  C.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模型模擬了DNA分子的空間結構

  D. 分離真核細胞各種細胞器的常用方法是紙層析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生物學研究技術和方法。需要聯(lián)系相應的實驗逐項分析作答。

  【詳解】A. 稀釋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計數(shù)的常用方法之一,A正確;

  B. 同位素標記法可用于追蹤物質的運行和變化規(guī)律,借助同位素標記法可用于了解生物化學反應的詳細過程,B正確;

  C.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模型模擬了DNA分子的空間結構,C正確;

  D. 分離真核細胞各種細胞器的常用方法是差速離心法,D錯誤。

  30.大興安嶺某林區(qū)發(fā)生中度火燒后植被演替的過程見下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該火燒跡地上發(fā)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B. 圖中各群落都有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C. 草本、灌木、喬木豐富度的變化趨勢一致 D. 在針葉林群落中的優(yōu)勢種是草本植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圖示可知:發(fā)生中度火災后,草本和灌木的物種數(shù)下降后相對穩(wěn)定,而喬木的物種數(shù)上升后降低,再相對穩(wěn)定。

  【詳解】A. 該火燒跡地上發(fā)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錯誤;

  B. 圖中各群落都有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B正確;

  C. 草本和灌木的豐富度變化一致,與喬木豐富度的變化不同,C錯誤;

  D. 在針葉林群落中的優(yōu)勢種是針葉喬木,D錯誤。

  31.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和具膜的細胞器,是研究膜結構功能的常用材料。當成熟紅細胞破裂時,仍然保持原本的基本形狀和大小,這種結構稱為紅細胞影,其部分結構如圖所示。研究人員用不同的試劑分別處理紅細胞影。結果如下表:(“+”表示有,“-”表示無)

  實驗處理 蛋白質種類 處理后紅細胞影的形狀

  A B C D E F

  試劑甲處理后 + + + + - - 變得不規(guī)則

  試劑乙處理后 - - + + + + 還能保持

  (1)構成紅細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膜上有多種蛋白質,其中B蛋白與多糖結合,主要與細胞膜的____________功能有關。A和G蛋白均與跨膜運輸有關,G主要功能是利用紅細胞____________呼吸產(chǎn)生的ATP供能, 通過____________方式排出Na+吸收K+,從而維持紅細胞內高K+低Na+的離子濃度梯度。

  (2)在制備細胞膜時,將紅細胞置于____________中,使細胞膜破裂釋放出內容物。由表中結果推測,對維持紅細胞影的形狀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質是____________。

  (3)研究發(fā)現(xiàn),紅細胞膜上膽固醇含量與動脈粥樣硬化(As)斑塊的形成密切相關。成熟紅細胞不具有合成脂質的________(填細胞器),其細胞膜上的脂類物質可來自血漿。當血漿中膽固醇濃度升高時,會導致更多的膽固醇插入到紅細胞膜上,細胞膜_______性降低,變得剛硬易破,紅細胞破裂導致膽固醇沉積,加速了As 斑塊的生長。

  【答案】 (1). 磷脂雙分子層 (2). 信息交流 (3). 無氧 (4). 主動運輸 (5). 蒸餾水(或低滲溶液) (6). E、F (7). 內質網(wǎng) (8). 流動

  【解析】

  【分析】

  閱讀題干可知,本題涉及的知識有細胞膜的制備、生物膜的結構和膜上蛋白質的功能等,明確知識點,梳理相關的基礎知識,結合問題的具體提示綜合作答。

  由表格信息可知:用試劑甲處理后,蛋白E和F消失,紅細胞影形狀不規(guī)則,說明膜蛋白E和F有維持紅細胞影的形狀的作用;用試劑乙處理后,蛋白A和B消失,紅細胞影形狀保持,說明這兩種蛋白質與維持紅細胞影形狀無關。

  【詳解】(1)構成紅細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膜上有多種蛋白質,其中B蛋白與多糖結合為糖蛋白,主要與細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有關。紅細胞只能進行無氧呼吸,A和G蛋白均與跨膜運輸有關,G主要功能是利用紅細胞五羊呼吸產(chǎn)生的ATP供能, 通過主動運輸方式排出Na+吸收K+,從而維持紅細胞內高K+低Na+的離子濃度梯度。

  (2)利用滲透作用制備細胞膜,將紅細胞置于蒸餾水(或低滲溶液)中,使細胞膜破裂釋放出內容物。由表中結果推測,對維持紅細胞影的形狀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質是E、F。

  (3)研究發(fā)現(xiàn),紅細胞膜上膽固醇含量與動脈粥樣硬化(As)斑塊的形成密切相關。成熟紅細胞不具有合成脂質的內質網(wǎng),其細胞膜上的脂類物質可來自血漿。當血漿中膽固醇濃度升高時,會導致更多的膽固醇插入到紅細胞膜上,細胞膜流動性降低,變得剛硬易破,紅細胞破裂導致膽固醇沉積,加速了As 斑塊的生長。

  【點睛】結合圖示和表格信息綜合分析是解題關鍵;本題考查的內容相對基礎,難度不大。

  32.野生川貝母是一類珍貴的藥用植物,多生長在高海拔的林間灌叢。研究人員采用人工遮蔭的方法模擬高原群落灌叢下的遮蔭度,研究遮蔭和全光對野生川貝母光合作用的影響,為人工引種提供理論支持。下圖為研究人員對遮蔭和全光條件下川貝母光合速率部分研究數(shù)據(jù)的曲線圖,請分析回答:

  (1)光照強度為a時,川貝母葉肉細胞中產(chǎn)生ATP的場所有____________。

  (2)據(jù)圖可知,川貝母人工引種的適宜條件是____,理由是________ 。

  (3)研究人員進一步檢測了川貝母葉片光合作用的相關參數(shù),結果如下表:

  參數(shù) 遮蔭 全光

  光能捕獲效率 0.563 0.491

  氣孔導度(molH2O•m-2•s-1) 0.456 0.201

  胞內CO2濃度(μmol) 261 210

  葉綠體中捕獲光能的物質是____________,根據(jù)表中提供的數(shù)據(jù),推測遮蔭條件下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細胞質基質、線粒體、葉綠體 (2). 遮蔭 (3). 遮蔭條件下川貝母光合速率更高,更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 (4). (光合)色素 (5). 遮陰條件下,光反應和暗反應均能增強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huán)境因素,光反應、暗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和物質變化。葉肉細胞中能夠產(chǎn)生ATP的場所有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和葉綠體;分析曲線可知,遮蔭后,川貝母光合速率更高,更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分析表格:遮蔭條件下川貝母葉肉細胞的能量捕獲效率更高,同時,氣孔導度和胞間二氧化碳濃度更高。

  【詳解】(1)光照強度為a時,川貝母葉肉細胞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產(chǎn)生ATP的場所有細胞質基質、線粒體、葉綠體。

  (2)據(jù)圖可知,川貝母人工引種的適宜條件是遮蔭,理由是遮蔭條件下川貝母光合速率更高,更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

  (3)葉綠體中捕獲光能的物質是(光合)色素,根據(jù)表中提供的數(shù)據(jù),推測遮蔭條件下光合速率提高的原因是遮蔭條件下川貝母葉肉細胞的能量捕獲效率更高,光反應增強,氣孔導度和胞間二氧化碳濃度更高,暗反應也增強。

  【點睛】分析曲線含義和表格信息是解題關鍵。光照強度為a時,雖然曲線位于x軸的下方,但根據(jù)與無光照條件的數(shù)據(jù)對比,可看出,其進行了光合作用,只是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33.牙周病是最常見的炎癥性口腔疾病,易造成牙齒松動和脫落。牙周膜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在牙周組織修復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牙齦卟啉單胞菌(P)是牙周致病菌之一,為研究P菌對人牙周膜細胞增殖和分化的影響,研究者進行了下列實驗。

  (1)取人體新鮮牙周膜組織塊,用____________處理制成細胞懸液,置于含____________的37℃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獲得4~10代牙周膜細胞。

  (2)取牙周膜細胞加入P菌后共培養(yǎng),電鏡觀察發(fā)現(xiàn)P菌能侵入牙周膜細胞并在細胞內存活。測定細胞增殖活性,結果如下圖:

  實驗結果顯示:P菌感染人牙周膜細胞后,與對照組相比,牙周膜細胞_______(填“發(fā)生”或“未發(fā)生”)明顯的增殖改變。

  (3)體外誘導牙周膜細胞成骨分化的過程中會形成礦化結節(jié)。為了研究P菌對人牙周膜細胞成骨分化的影響,研究者利用被P菌感染的牙周膜細胞進行礦化誘導處理,分別于7d、14d、21d染色檢測牙周膜細胞礦化情況,結果如下圖:

  (A:對照組;B:實驗組;7、14、21表示天數(shù);黑點表示礦化結節(jié))

 ?、僬Q乐苣ぜ毎懿粩喾只癁楣抢w維細胞、成骨細胞等多種細胞,這是基因____________的結果。

 ?、趯φ战M的處理是____________。

 ?、垩芯堪l(fā)現(xiàn),成骨分化與一種特異性轉錄因子Runx2有關,P菌感染人牙周膜細胞后,該轉錄因子的表達水平明顯下調,由此推測,Runx2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答案】 (1). 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酶 (2). 5%CO2 (3). 未發(fā)生 (4). 選擇性表達 (5). 對未被P菌感染的牙周膜細胞進行礦化誘導處理 (6). 誘導牙周膜細胞分化為成骨細胞

  【解析】

  【分析】

  本題實驗研究P菌對人牙周膜細胞增殖和分化的影響。根據(jù)曲線信息可知,實驗組數(shù)據(jù)和對照組數(shù)據(jù)相差不大;根據(jù)圖示觀察牙周膜細胞礦化情況可知,對照組的礦化比實驗組的嚴重,說明P菌感染人牙周膜細胞后,可以抑制成骨分化。

  【詳解】(1)取人體新鮮牙周膜組織塊,用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酶處理制成細胞懸液,置于含5%CO2的37℃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獲得4~10代牙周膜細胞。

  (2)實驗結果顯示:P菌感染人牙周膜細胞后,與對照組相比,牙周膜細胞的細胞增殖活性變化不大,故其未發(fā)生明顯的增殖改變。

  (3)①正常牙周膜細胞能不斷分化為骨纖維細胞、成骨細胞等多種細胞,這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诟鶕?jù)對照實驗的相關原則,對照組的處理是對未被P菌感染的牙周膜細胞進行礦化誘導處理。

  ③研究發(fā)現(xiàn),成骨分化與一種特異性轉錄因子Runx2有關,P菌感染人牙周膜細胞后,成骨分化被抑制,而該轉錄因子的表達水平明顯下調,由此推測,Runx2的作用是誘導牙周膜細胞分化為成骨細胞。

  【點睛】根據(jù)對照實驗的相關原則,分析曲線信息和圖示信息是解題關鍵。曲線圖中兩曲線接近說明自變量的處理對因變量并沒有很大的影響。

  34.黑腹果蠅中,灰身和黑身(相應的基因用B、b表示)、長翅和殘翅(相應的基因用D、d表示)是兩對相對性狀,由常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疑黹L翅果蠅和黑身殘翅果蠅雜交,F(xiàn)1都是灰身長翅。

  (1)顯性性狀依次是____________,親本都是____________(填“純合子”或“雜合子”)。

  (2)F1雄果蠅與黑身殘翅雌果蠅進行____________(填雜交方式),若按照自由組合定律,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其分離比例應為____________,而實際上后代只出現(xiàn)了灰身長翅和黑身殘翅,其數(shù)量各占50%,據(jù)此畫出體細胞中這兩對等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分布圖(用豎線表示染色體、短橫表示基因位置):____________(請將答案畫在答題卡的相應方框內),并且F1雄果蠅減數(shù)分裂時這兩對等位基因間____________(填“有”或“沒有”)發(fā)生交叉互換。

  (3)F1雌果蠅與黑身殘翅雄果蠅交配,后代中出現(xiàn)了灰身長翅、黑身長翅、灰身殘翅和黑身殘翅4種表現(xiàn)型,比例是42%∶8%∶8%∶42%,推算出F1雌果蠅減數(shù)分裂時發(fā)生交叉互換的卵原細胞的比例為____________。

  【答案】 (1). 灰身、長翅 (2). 純合子 (3). 測交 (4). 灰身長翅:灰身殘翅:黑身長翅:黑身殘翅=1:1:1:1 (5). (6). 沒有 (7). 32%

  【解析】

  【分析】

  分析題干信息,“灰身長翅果蠅和黑身殘翅果蠅雜交,F(xiàn)1都為灰身長翅果蠅”,說明灰身對黑身為顯性性狀,長翅對殘翅為顯性性狀;又由于“F1的雄果蠅與黑身殘翅雌果蠅雜交,只出現(xiàn)了50%的灰身長翅和50%的黑身殘翅”,說明控制兩對性狀的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F1雌果蠅與黑身殘翅雄果蠅交配,后代中出現(xiàn)了灰身長翅、黑身長翅、灰身殘翅和黑身殘翅4種表現(xiàn)型,比例是42%∶8%∶8%∶42%,該比例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說明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并且減數(shù)分裂時發(fā)生了交叉互換。

  【詳解】(1)根據(jù)分析“灰身長翅果蠅和黑身殘翅果蠅雜交,F(xiàn)1都是灰身長翅”可知,顯性性狀依次是灰身、長翅,親本都是純合子。

  (2)F1雄果蠅與黑身殘翅雌果蠅(隱性純合子)進行測交,若按照自由組合定律,F(xiàn)1為雙雜合子,可以產(chǎn)生BD、Bd、bD和bd四種配子,故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其分離比例應為灰身長翅:灰身殘翅:黑身長翅:黑身殘翅=1:1:1:1,而實際上后代只出現(xiàn)了灰身長翅和黑身殘翅,其數(shù)量各占50%,說明控制兩對性狀的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且根據(jù)親本基因型可知B和D連鎖,b與d連鎖,故體細胞中這兩對等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分布圖為 , F1雄果蠅減數(shù)分裂時產(chǎn)生兩種配子,故這兩對等位基因間沒有發(fā)生交叉互換。

  (3)F1雌果蠅與黑身殘翅雄果蠅(隱性純合子)交配,后代中出現(xiàn)了灰身長翅、黑身長翅、灰身殘翅和黑身殘翅4種表現(xiàn)型,比例是42%∶8%∶8%∶42%,該比例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說明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并且減數(shù)分裂時發(fā)生了交叉互換;若不考慮交叉互換,則F1雌果蠅產(chǎn)生B D和b d兩種配子,而根據(jù)實際子代表現(xiàn)型四種配子,且BD:Bd:bD:bd=42%∶8%∶8%∶42%,而交叉互換的細胞只有一半的可能產(chǎn)生含Bd或bD的配子,故F1雌果蠅減數(shù)分裂時發(fā)生交叉互換的卵原細胞的比例為:32%。

  【點睛】兩對等位基因若位于兩對染色體上,則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若位于一對染色體上,則只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根據(jù)雙雜合子的測交結果分析兩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是解題關鍵。

  35.水稻斑點葉突變體在葉片或葉鞘上形成類似于病斑的斑點,研究斑點葉突變體對揭示植物的抗病反應機理具有重要意義。

  (1)經(jīng)甲基磺酸乙酯(EMS)誘變獲得斑點葉突變體s1和s2,分別同野生型雜交,結果如下表所示:

  雜交組合 F1表現(xiàn)型 F2群體

  野生型株數(shù) 突變型株數(shù)

  s1 × 野生型 野生型 171 56

  s2 × 野生型 野生型 198 68

  說明突變性狀由單一____________性基因控制。

  (2)在s1突變位點的上、下游設計引物,PCR擴增后測序,如下圖所示:

  s1發(fā)生的堿基替換是____________。

  (3)與野生型相比,s2突變位點具有相應限制酶的識別序列。PCR獲得的對應DNA片段用該限制酶處理后電泳,s2的條帶是下圖中的____________。

  (4)結合突變位點進一步分析,s1和s2是水稻E基因突變所致,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的____________性。s1突變使得轉錄產(chǎn)物加工形成的mRNA編碼區(qū)域多出4個堿基,從而造成____________。s2突變導致E蛋白中一個苯丙氨酸變成半胱氨酸,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碼子為UUU、UUC;半胱氨酸的密碼子為UGU、UGC,推知s2發(fā)生的堿基對替換為____________。

  (5)水稻患白葉枯病時會在葉片上出現(xiàn)病斑,已知水稻E基因功能缺失表現(xiàn)出對白葉枯病原菌很好的抗性。為研究s1、s2突變體是否具有抗白葉枯病的性狀,設計了如下實驗:從每株s1、s2突變體選取發(fā)育狀況一致的全部展開葉片各1片,接種白葉枯病菌,一段時間后測量并比較病斑的長度。請評價此實驗設計的合理性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

  (6)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一種預防白葉枯病的方法。_________

  【答案】 (1). 隱 (2). G→A (3). ② (4). 不定向或隨機 (5). (從突變位點對應的氨基酸開始出現(xiàn))氨基酸種類、數(shù)目、排列順序的變化 (6). (7). 不合理,沒有對照組、缺少重復實驗 (8). 利用RNAi技術(反義RNA)阻止野生型水稻E基因的翻譯、獲取具有抗白葉枯病基因的轉基因水稻等

  【解析】

  【分析】

  經(jīng)甲基磺酸乙酯(EMS)誘變獲得斑點葉突變體s1和s2,分別同野生型雜交,后代F1表現(xiàn)型均為野生型,說明野生型對突變型為顯性,F(xiàn)2群體中野生型:突變型=3:1,說明該性狀的遺傳符合分離定律。

  【詳解】(1)由分析可知:突變性狀由單一隱性基因控制。

  (2)分析圖示中野生型序列和s1突變序列,發(fā)現(xiàn)由右到左的第4個堿基有不同,故s1發(fā)生的堿基替換是G→A。

  (3)與野生型相比,s2突變位點具有相應限制酶的識別序列。PCR獲得的對應DNA片段用該限制酶處理后電泳,則s2突變序列會被限制酶切割,s2的條帶是下圖中的②。

  (4)s1和s2是水稻E基因突變所致,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或隨機性。s1突變使得轉錄產(chǎn)物加工形成的mRNA編碼區(qū)域多出4個堿基,從而會造成(從突變位點對應的氨基酸開始出現(xiàn))氨基酸種類、數(shù)目、排列順序的變化。s2突變導致E蛋白中一個苯丙氨酸變成半胱氨酸,可能是mRNA上UUU變成UGU或UUC變成UGC,故推知s2發(fā)生的堿基對替換為 。

  (5)實驗目的為研究s1、s2突變體(E基因功能缺失)是否具有抗白葉枯病的性狀,故自變量為突變體的種類,因變量為抗性性狀,需要設計一組對照組和兩組實驗組且要進行多次和多組平行實驗。

  (6)根據(jù) “已知水稻E基因功能缺失表現(xiàn)出對白葉枯病原菌很好的抗性”分析可知:可以利用RNAi技術(反義RNA)阻止野生型水稻E基因的翻譯、獲取具有抗白葉枯病基因的轉基因水稻等。

  【點睛】本題綜合性較強,找準題意“已知水稻E基因功能缺失表現(xiàn)出對白葉枯病原菌很好的抗性”是解題關鍵。

  36.PD-1與PD-L1是目前腫瘤治療的熱門靶點蛋白。sPD-1是PD-1的可溶形式,能夠被分泌至胞外。為探討sPD-1對腫瘤疫苗抗乳腺癌作用的影響,科研人員進行了相關研究。

  (1)因為癌細胞具有____________等特征,癌癥的治療非常困難。腫瘤疫苗是新型治療方法,其原理是將腫瘤抗原導入人體內,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應答,從而達到控制或清除腫瘤的目的,下列可做為腫瘤抗原的是____________(填寫序號)。

 ?、偎ダ夏[瘤細胞②腫瘤相關蛋白或多肽③含有腫瘤抗原基因的表達載體④腫瘤細胞內的脫氧核糖

  (2)研究發(fā)現(xiàn),腫瘤疫苗可激活T細胞并誘導其產(chǎn)生IFN-γ(一種淋巴因子)。用不同濃度的IFN-γ培養(yǎng)小鼠乳腺癌細胞,并對其細胞膜上PD-L1表達情況進行檢測,結果如圖1: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小鼠乳腺癌細胞膜蛋白PD-L1表達____________。

  (3)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在正常機體中,組織細胞表面的PD-L1與T細胞表面的PD-1結合(如圖2),使T細胞活性被適當抑制,避免了免疫過強而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生。腫瘤細胞PD-L1的高水平表達會____________(填“降低”或“增加”)腫瘤細胞被免疫系統(tǒng)清除的可能性。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腫瘤疫苗時隨著時間的延長而作用效果減弱,根據(jù)(2)和(3)推測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從而抑制了T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清除作用。

  (4)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研人員對作為腫瘤疫苗的衰老癌細胞疫苗進行了基因改造,使其可以大量分泌可與PD-L1結合的sPD-1,并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小鼠皮下接種小鼠乳腺癌細胞,隨機分為三組,分別給予衰老癌細胞疫苗、高表達sPD-1的衰老癌細胞疫苗、磷酸緩沖液(對照)處理,分別于6、12、18、24、30天記錄并統(tǒng)計無瘤小鼠的比例,結果如圖3所示。綜合上述實驗分析,解釋高表達sPD-1的衰老癌細胞疫苗組無瘤小鼠比例最高的可能機理____________。

  【答案】 (1). 無限增殖、易擴散轉移 (2). ①②③ (3). 增強 (4). 降低 (5). 腫瘤疫苗可激活T細胞并誘導其產(chǎn)生IFN-γ,IFN-γ促進腫瘤細胞 PD-L1表達上調 (6). 高表達sPD-1的衰老腫瘤疫苗通過分泌 sPD-1阻斷PD-1與腫瘤細胞表面的PD-L1的結合,能更有效地殺死乳腺癌細胞

  【解析】

  【分析】

  癌細胞在適宜條件下能不受控制地無限增殖,且容易擴散轉移,癌癥的治療非常困難,現(xiàn)代醫(yī)學上嘗試多種方法治療癌癥,題中涉及到癌癥治療的相關研究。圖1中隨IFN-γ濃度增大,細胞膜上PD-L1表達量增加;圖2中涉及T細胞特異性識別抗原;圖3可知高表達sPD-1的衰老癌細胞疫苗處理的皮下接種小鼠乳腺癌細胞的實驗小鼠患癌率最低,且腫瘤疫苗時隨著時間的延長而作用效果減弱。

  【詳解】(1)因為癌細胞具有無限增殖、易擴散轉移等特征,癌癥的治療非常困難。腫瘤疫苗需要有腫瘤細胞上抗原結構,且侵染性較低,可做為腫瘤抗原的是①衰老腫瘤細胞②腫瘤相關蛋白或多肽③含有腫瘤抗原基因的表達載體。

  (2)根據(jù)曲線圖分析可知,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小鼠乳腺癌細胞膜蛋白PD-L1表達增強。

  (3)由“在正常機體中,組織細胞表面的PD-L1與T細胞表面的PD-1結合(如圖2),使T細胞活性被適當抑制,避免了免疫過強而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生”可知:細胞表面的PD-L1可以會抑制T細胞活性,故腫瘤細胞PD-L1的高水平表達會降低腫瘤細胞被免疫系統(tǒng)清除的可能性。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腫瘤疫苗時隨著時間的延長而作用效果減弱,根據(jù)(2)“隨IFN-γ濃度增大,細胞膜上PD-L1表達量增加”和(3)“細胞表面的PD-L1可以會抑制T細胞活性”推測可能的原因是腫瘤疫苗可激活T細胞并誘導其產(chǎn)生IFN-γ,IFN-γ促進腫瘤細胞 PD-L1表達上調,從而抑制了T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清除作用。

  (4)根據(jù)以上分析及實驗結果,可推測高表達sPD-1的衰老癌細胞疫苗組無瘤小鼠比例最高的可能原因是高表達sPD-1的衰老腫瘤疫苗通過分泌 sPD-1阻斷PD-1與腫瘤細胞表面的PD-L1的結合,能更有效地殺死乳腺癌細胞。

  【點睛】理清“T細胞并誘導其產(chǎn)生IFN-γ”、“隨IFN-γ濃度增大,細胞膜上PD-L1表達量增加”和“組織細胞表面的PD-L1與T細胞表面的PD-1結合(如圖2),使T細胞活性被適當抑制”的含義是解題關鍵。

  37.美國白蛾是一種嚴重危害果林木、農作物的食葉性害蟲,自入侵以來對我國多個省市造成了嚴重危害。周氏嚙小蜂能將產(chǎn)卵器刺入美國白蛾等害蟲堅硬的蛹表皮,將卵產(chǎn)在蛹內,并在蛹內發(fā)育成長,吸盡蛹中全部營養(yǎng),從而殺死美國白蛾等害蟲。核型多角體病毒(HcNPV)可以通過侵染美國白蛾幼蟲,使其部分死亡。

  (1)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組成成分中,美國白蛾屬于_____,HcNPV與美國白蛾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

  (2)科研人員分別對放蜂區(qū)(按比例釋放一定數(shù)量的周氏嚙小蜂,不用農藥)和對照區(qū)(常規(guī)農藥防治)美國白蛾蛹被周氏嚙小蜂和其他天敵寄生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圖: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放蜂區(qū)其他天敵對美國白蛾蛹的寄生率升高,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3)為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科研人員計劃使用HcNPV和周氏嚙小蜂共同防蛾。假設“帶毒蛹”(被HcNPV感染的蟲蛹)對周氏嚙小蜂的繁殖沒有影響。為驗證該假設,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請在下列選項中選擇a~f填入①~④處,選擇g~i填入⑤處。

  組別 實驗處理 統(tǒng)計并記錄

  實驗組 _____,產(chǎn)卵于_____中 分別計數(shù)實驗組和對照組的_____

  對照組 _____,產(chǎn)卵于_____中

  a.“帶毒”美國白蛾成蟲b.“帶毒”美國白蛾蛹c.“不帶毒”美國白蛾成蟲d.“不帶毒”美國白蛾蛹e.HcNPV病毒f.周氏嚙小蜂g.總出蜂量h.雌蜂量i.雌雄蜂壽命

  若實驗結果為____________,則二者可以共同用于同一區(qū)域美國白蛾的防治。

  【答案】 (1). 消費者 (2). 寄生 (3). 放蜂區(qū)不使用農藥,降低了美國白蛾其他天敵的死亡率 (4). f (5). b (6). f (7). d (8). ghi (9). 實驗組和對照組差異不大

  【解析】

  【分析】

  根據(jù)題干信息“周氏嚙小蜂能將產(chǎn)卵器刺入美國白蛾等害蟲堅硬的蛹表皮,將卵產(chǎn)在蛹內,并在蛹內發(fā)育成長,吸盡蛹中全部營養(yǎng),從而殺死美國白蛾等害蟲”分析,周氏嚙小蜂與美國白蛾蛹屬于寄生關系,所以周氏嚙小蜂屬于消費者;這種寄生關系導致有害生物死亡而控制其種群數(shù)量的方法稱為生物防治,這種方法最大的優(yōu)點是不污染環(huán)境,但見效慢。

  【詳解】(1)美國白蛾是一種嚴重危害果林木、農作物的食葉性害蟲,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組成成分中,美國白蛾屬于消費者,HcNPV是病毒,與美國白蛾的種間關系是寄生關系。

  (2)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放蜂區(qū)其他天敵對美國白蛾蛹的寄生率升高,可能是因為放蜂區(qū)不使用農藥,降低了美國白蛾其他天敵的死亡率。

  (3) 實驗目的為驗證“帶毒蛹”(被HcNPV感染的蟲蛹)對周氏嚙小蜂的繁殖沒有影響。故實驗組處理應為周氏嚙小蜂將卵產(chǎn)于“帶毒”美國白蛾蛹,對照組為周氏嚙小蜂將卵產(chǎn)于“不帶毒”美國白蛾蛹,觀察并統(tǒng)計總出蜂量、雌蜂量和雌雄蜂壽命。若“帶毒蛹”(被HcNPV感染的蟲蛹)對周氏嚙小蜂的繁殖沒有影響,則實驗結果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差異不大,二者可以共同用于同一區(qū)域美國白蛾的防治。

  【點睛】本題考查生物防治和種群種間關系的相關知識。分析實驗時需理清實驗目的,根據(jù)實驗目的確定實驗自變量和因變量,再結合題意答題。

  高三生物上學期期末試卷閱讀

  1.下列關于蛋白質組成的細胞結構的敘述,錯誤的是

  A. 由蛋白質和糖類組成的結構具有識別信號分子的作用

  B. 由蛋白質和DNA組成的結構具有遺傳信息載體的功能

  C. 由蛋白質和RNA組成的結構具有合成蛋白質的功能

  D. 由蛋白質和脂質組成的結構具有流動性的功能特點

  【答案】D

  【解析】

  【分析】

  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是機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體組織更新和修補的主要原料。人體的每個組織:毛發(fā)、皮膚、肌肉、骨骼、內臟、大腦、血液、神經(jīng)、內分泌等都是由蛋白質組成,蛋白質對人的生長發(fā)育非常重要。

  【詳解】A、由蛋白質和糖類組成的結構是糖蛋白,位于細胞膜上,具有識別信號分子的作用,正確;

  B、由蛋白質和DNA組成的結構是染色體,染色體是遺傳信息載體,正確;

  C、由蛋白質和RNA組成的細胞器是核糖體,具有合成蛋白質的功能,正確;

  D、細胞膜主要由由蛋白質和脂質組成,其結構特點是流動性,功能特點是選擇透過性,錯誤。

  故選D。

  【點睛】蛋白質在生物體中有多種功能:

  催化功能: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質稱酶,生物體新陳代謝的全部化學反應都是由酶催化來完成的。

  運動功能:從最低等的細菌鞭毛運動到高等動物的肌肉收縮都是通過蛋白質實現(xiàn)的。肌肉的松弛與收縮主要是由以肌球蛋白為主要成分的粗絲以及以肌動蛋白為主要成分的細絲相互滑動來完成的。

  運輸功能:在生命活動過程中,許多小分子及離子的運輸是由各種專一的蛋白質來完成的。例如在血液中血漿白蛋白運送小分子、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運送氧氣和二氧化碳等。

  機械支持和保護功能:高等動物的具有機械支持功能的組織如骨、結締組織以及具有覆蓋保護功能的毛發(fā)、皮膚、指甲等組織主要是由膠原、角蛋白、彈性蛋白等組成。

  免疫和防御功能:生物體為了維持自身的生存,擁有多種類型的防御手段,其中不少是靠蛋白質來執(zhí)行的 。例如抗體即是一類高度專一的蛋白質,它能識別和結合侵入生物體的外來物質,如異體蛋白質、病毒和細菌等,取消其有害作用。

  調節(jié)功能:在維持生物體正常的生命活動中,代謝機能的調節(jié),生長發(fā)育和分化的控制,生殖機能的調節(jié)以及物種的延續(xù)等各種過程中,多肽和蛋白質激素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此外,尚有接受和傳遞調節(jié)信息的蛋白質,如各種激素的受體蛋白等。

  2.下列實驗中的試劑不必混合后再使用的是

  選項 實驗名稱 試劑1 試劑2

  B 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 CuSO4溶液 NaOH溶液

  B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 甲基綠 吡羅紅

  C 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CaCO3 SiO2

  D 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 鹽酸 酒精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試劑的使用方法。

  【詳解】A、還原糖與斐林試劑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產(chǎn)生磚紅色沉淀,需要將試劑1和試劑2混合后使用,錯誤;

  B、觀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綠吡羅紅混合后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綠染成綠色,RNA可以被吡羅紅染成紅色,錯誤;

  C、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CaCO3的作用是防止葉綠體中色素分子被破壞,SiO2的作用是幫助研磨,兩者不必混合,分別加入即可,正確;

  D、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的解離液: 混合的鹽酸和酒精,它們會把細胞殺死,并使染色體中DNA與蛋白質的聯(lián)系削弱使之分開,錯誤。

  故選C。

  【點睛】提取光合色素試劑的作用:

  用天平稱取5 g綠色葉片,剪碎,放入研缽中。向研缽中放入少量二氧化硅和碳酸鈣,加入10 mL無水乙醇(也可用丙酮),迅速、充分地研磨。在玻璃漏斗基部放一塊單層尼龍布,將漏斗插入試管。將研磨液倒入漏斗,及時用棉塞塞嚴盛有濾液的試管。

 ?、偌羲楹图佣趸璧淖饔茫豪谘心コ浞?/p>

 ?、诩尤胩妓徕}的原因:防止色素破壞。研磨時會破壞溶酶體,溶酶體里面的有機酸會流出來而色素中有Mg,碳酸鈣能和酸反應,防止酸和鎂反應,破壞了色素。

  ③加入無水乙醇(丙酮)的原因:光合色素易溶于無水乙醇等有機溶劑中,可以用無水乙醇提取綠葉中的光合色素。

 ?、苎杆傺心ィ悍乐挂掖紦]發(fā)和色素的破壞。

 ?、輪螌幽猃埐嫉淖饔茫哼^濾、去除雜質。

 ?、抻妹奕麌赖脑颍悍乐挂掖?丙酮)揮發(fā)、提取液變少、變干。

  3.將酵母菌置于下列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測得細胞呼吸產(chǎn)生的CO2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 在一定條件下,酵母菌的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能同時產(chǎn)生CO2

  B. 在一定范圍內,隨溫度升高細胞呼吸速率加快

  C. 20℃條件下,酵母菌在前6小時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一定比后6小時消耗的多

  D. 40℃條件下,培養(yǎng)酵母菌6小時,培養(yǎng)液中葡萄糖可能已經(jīng)被消耗完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微生物,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在無氧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氧氣不充足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反應式是: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無氧呼吸的反應式是: 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詳解】A、在一定條件下,酵母菌能進行無氧呼吸,也能進行有氧呼吸,CO2產(chǎn)生的場所分別為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正確;

  B、一定溫度范圍內,呼吸酶的活性隨著溫度升高而升高,細胞呼吸速率隨之加快,正確;

  C、20℃下,隨著CO2產(chǎn)生量的增多,酵母菌無氧呼吸速率增大,不知道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比率,因而無法確定消耗的葡萄糖量,錯誤;

  D、40℃條件下,6h和12h產(chǎn)生的CO2量相同,所以可能是葡萄糖被消耗完,正確。

  故選C。

  【點睛】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產(chǎn)生二氧化碳,場所在線粒體基質,無氧呼吸酵母菌產(chǎn)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場所是細胞質基質,故有氧與無氧條件下酵母菌均可產(chǎn)生二氧化碳。

  4.下列關于神經(jīng)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參與體液調節(jié)的化學物質需要體液傳送,而神經(jīng)調節(jié)不需要

  B. 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某些結構也能釋放激素

  C. 單細胞動物和一些多細胞低等動物只有體液調節(jié)

  D. 神經(jīng)系統(tǒng)既能調控激素調節(jié),又受激素調節(jié)的影響

  【答案】A

  【解析】

  【分析】

  神經(jīng)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共同協(xié)調、相輔相通成,但神經(jīng)調節(jié)占主導地位、兩種調節(jié)方式的特點:神經(jīng)調節(jié)的特點是以反射的形式來實現(xiàn)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體液調節(jié)的特點主要是激素隨著血液循環(huán)送到全身各處而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的。

  【詳解】A、參與體液調節(jié)的化學物質部分是激素,還有其它物質,如二氧化碳等,需要體液傳送,;體內大多數(shù)內分泌腺活動都受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控制,在這種情況下,體液調節(jié)可以看做神經(jīng)調節(jié)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此時需要體液傳送,錯誤;

  B、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某些結構也能釋放激素,如下丘腦的神經(jīng)分泌細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激素釋放激素,正確;

  C、單細胞動物和一些多細胞低等動物沒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所以不存在神經(jīng)調節(jié),只有體液調節(jié),正確;

  D、神經(jīng)調節(jié)與體液調節(jié)之間的關系:一方面大多數(shù)內分泌腺都受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控制;另一方面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正確。

  故選A。

  【點睛】1、神經(jīng)調節(jié)作用途徑是反射弧,反應速度迅速,作用范圍準確、比較局限,作用時間短暫、體液調節(jié)作用途徑是體液運輸,反應速度較緩慢,作用范圍較廣泛,作用時間比較長。

  2、在動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中,神經(jīng)調節(jié)與體液調節(jié)之間的關系可以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體內大多數(shù)內分泌腺活動都受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控制;另一方面,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如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如果缺乏這種激素,就會影響幼年動物大腦的發(fā)育。

  5.研究人員調查了某湖泊某種魚的數(shù)量、體色基因(S-s)和鰭形基因(Q-q)頻率,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表,下列錯誤敘述的是

  A. 2010年時魚種群的基因庫與2016年相等

  B. 影響魚的數(shù)量減少的基因可能是Q基因

  C. 2014年時,基因型為ss的魚數(shù)量約為1800條

  D. 標志重捕法調查魚種群密度時,發(fā)現(xiàn)第二次捕撈更難,則魚的實際數(shù)值小于計算數(shù)值

  【答案】A

  【解析】

  【分析】

  種群是指在一定自然區(qū)域內同一種生物個體的總和,是生物進化的單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單位,本題中某湖泊某種魚類構成一個種群。

  【詳解】A、2010年時魚種群的基因庫與2016年基因庫中S和Q基因的基因頻率改變,基因庫發(fā)生變化,錯誤;

  B、2016年Q基因大幅減少,而魚的數(shù)量同樣大幅減少,因此推測影響魚的數(shù)量的基因可能是Q基因,正確;

  C、2014年時, S 的基因頻率為25%,則s的基因頻率為75%,基因型為ss的魚數(shù)量約為:3200×75%×75%=1800條,正確;

  D、 標志重捕法調查魚種群密度時,根據(jù)計算公式N=M×n/m,發(fā)現(xiàn)第二次捕撈更難,則魚的實際數(shù)值小于計算數(shù)值,正確。

  故選A。

  【點睛】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個種群的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種群的基因庫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6.果蠅的體色和眼色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利用“ ♀灰身紅眼× 灰身紅眼”研究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F(xiàn)1雌蠅中出現(xiàn)了黑身,雄蠅中白眼占1/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體色和眼色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B. F1雌蠅中不會出現(xiàn)白眼果蠅

  C. F1雄蠅中黑身果蠅占1/4

  D. F1隨機交配,則F2雌蠅中灰身果蠅占3/8、雄蠅中白眼果蠅占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題解題突破口是根據(jù)提供的兩組實驗結果首先判斷顯隱性,然后再利用雜交結果的確定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何種染色體上,F(xiàn)1雌蠅中出現(xiàn)了黑身白眼,說明黑身為隱性a,灰身為顯性A, 紅眼為顯性B,白眼隱性b。若眼色在常染色體上,則雄蠅中白眼占1/4,根據(jù)雄蠅中白眼占1/2,說明眼色在X染色體上。親本的基因型為AaXBXb、AaXBY。

  【詳解】A、體色和眼色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為有性生殖過程,因此體色和眼色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正確;

  B、親本的基因型為AaXBXb、AaXBY ,F(xiàn)1雌蠅基因型為AaXBXb或AaXBXB,不會出現(xiàn)白眼果蠅,正確;

  C、因為黑色在常染色體隱性,F(xiàn)1雌雄蠅中黑身果蠅均占1/4,正確;

  D、F1隨機交配,則F2雌蠅中灰身果蠅占1-(1/4×1/4+1/2×1/2×1/4+1/2×1/2)=13/16、雄蠅中白眼果蠅占:(1/4×1/4×1/4+1/4×1/4×1/4)×2=1/16,錯誤。

  故選D。

  【點睛】自由組合定律:

  由于兩組基因彼此間相互組合的機會均等,因此雜種F1(YyRr)能夠產(chǎn)生四種不同類型、相等數(shù)量的配子。當雜種F1自交時,這四種不同類型的雌雄配子隨機結合,便在F2中產(chǎn)生16種組合中的9種基因型合子。由于顯隱性基因的存在,這9種基因型只能有四種表現(xiàn)型,即:黃色圓形、黃色皺形、綠色圓形、綠色皺形。如圖2-8所示它們之間的比例為9∶3∶3∶1。

  7.某同學以菠菜的綠葉為材料,制備了完整葉綠體懸浮液,并均分為兩組,進行如下實驗:

  組別 加入物質 條件 實驗現(xiàn)象

  A組 DCPIP溶液 適宜溫度和光照等條件 產(chǎn)生氣泡,DCPP溶液變?yōu)闊o色

  B組 適量磷酸、 NaHCO3 (CH2O)/C3比值增高

  (注:DCPIP氧化態(tài)為藍紫色,被還原后為無色。)

  請分析回答:

  (1)分離獲得完整葉綠體需要用到的方法是___________和過濾。

  (2)A組氣泡中成分是___________,DCPIP溶液由藍紫色變無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B組(CH2O)/C3比值增高原因是磷酸有利于光反應階段中___________(過程),進而促進暗反應中___________(過程)。

  【答案】 (1). 差速離心 (2). O2 (3). 光反應階段產(chǎn)生的[H]使DCPIP還原 (4). ATP的形成 (5). C3的還原形成(CH2O)

  【解析】

  【分析】

  因為該實驗分為兩組,一組為實驗組,另一組為對照組,并僅在實驗組中加入適量適量磷酸、 NaHCO3,所以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適量磷酸、NaHCO3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獲取細胞器葉綠體需要先破碎細胞,然后用差速離心和過濾將其分離出來、 磷酸有利于光反應ATP的形成,NaHCO3可以分解產(chǎn)生CO2、充足的ATP會促進暗反應的C3還原形成(CH2O)。

  【詳解】(1)分離獲得完整葉綠體需要用到的方法是差速離心和過濾。

  (2)A組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氣泡中成分是O2, DCPIP氧化態(tài)為藍紫色,被還原后為無色溶液,DCPIP由藍紫色變無色說明被還原了,原因是光反應階段產(chǎn)生的[H]使DCPIP還原。

  (3)B組(CH2O)/C3比值增高原因是磷酸有利于光反應階段中ATP的形成,進而促進暗反應中C3的還原形成(CH2O)。ATP的形成需要游離磷酸,適量磷酸能夠加快光反應的速率,生成ATP供暗反應使用,因此實驗組中光反應速率高,ATP生成多,促進暗反應中(CH2O)合成。

  【點睛】光合作用過程:

  8.某種致病性極強的細菌外毒素由a和B兩個亞單位組成,其中B亞單位無毒性,但能促進α亞單位進入小腸上皮細胞發(fā)揮毒性,導致腸黏膜細胞分泌大量的HCO3-、水等進入腸腔而發(fā)生劇烈腹瀉、代謝性酸中毒(血漿pH<7.35)。請回答下列問題:

  (1)外毒素進入宿主細胞后引起___________免疫,感染的宿主細胞的被清除過程屬于細胞生命歷程中的___________過程。

  (2)研制疫苗時,可選擇該細菌的減毒外毒素或___________(填“a”或“B”)亞單位。

  (3)根據(jù)題中信息可知,人體發(fā)生代謝性酸中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導致代謝產(chǎn)生的酸性物質(如無氧呼吸產(chǎn)生的___________等)無法被緩沖對中和。

  【答案】 (1). 細胞 (2). 細胞凋亡 (3). β (4). 大量的HCO3﹣分泌到腸腔 (5). 乳酸、(丙酮酸)

  【解析】

  【分析】

  根據(jù)提供信息,此種細菌外毒素能夠使得大量的HCO3-、水等分泌到腸腔,導致代謝產(chǎn)生的酸性物質無法被緩沖對中和,從而使得人體發(fā)生代謝性酸中毒。

  【詳解】(1) 因為細胞外毒素α亞單位進入小腸上皮發(fā)揮毒素,因此會引起細胞免疫,感染的宿主細胞的被清除過程屬于細胞生命歷程中的細胞凋亡過程。

  (2) 根據(jù)提供信息已知,α有毒,β沒有毒,但是β能夠使得α進入細胞并產(chǎn)生嚴重的后果,所以制備疫苗時應選毒素的β亞單位。

  (3)根據(jù)題中信息可知,人體發(fā)生代謝性酸中毒的原因是:大量的HCO3﹣分泌到腸腔

  ,導致代謝產(chǎn)生的酸性物質(如無氧呼吸產(chǎn)生的乳酸、(丙酮酸)等)無法被緩沖對中和。

  【點睛】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區(qū)別:

  源頭不同:體液免疫源頭是B細胞,細胞免疫源頭是T細胞。

  作用物質或細胞不同:體液免疫的作用物質是特異性抗體,細胞免疫的是效應T細胞和淋巴因子。

  作用對象不同:體液免疫的作用對象是侵入內環(huán)境中的抗原,細胞免疫的是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細胞(即靶細胞)。

  作用方式不同:體液免疫的作用方式是漿細胞產(chǎn)生的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結合,細胞免疫的作用方式有兩種:①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密切接觸,促其裂解②淋巴因子,促進免疫細胞發(fā)揮作用。

  9.研究發(fā)現(xiàn),鴿群越大越能在較遠的距離發(fā)現(xiàn)猛禽接近,及早逃飛。請回答:

  (1)鴿群最基本的數(shù)量特征是___________,其中鴿群的性別比例是通過影響___________來間接影響該特征的。

  (2)請推測:鷹對鴿群發(fā)起攻擊的成功率與鴿群的密度成___________(“正相關”、“負相關”)。

  (3)若鷹的數(shù)量上升,則鴿群數(shù)量可能的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體現(xiàn)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信息傳遞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種群密度 (2). 出生率 (3). 負相關 (4). 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趨于穩(wěn)定 (5). 信息能調節(jié)生物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

  【解析】

  【分析】

  種群的數(shù)量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年齡組成(增長型、穩(wěn)定型和衰退型)、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

  【詳解】(1)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shù)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決定了種群密度的大小,年齡組成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間接影響種群的密度,性別比例通過影響出生率間接影響種群的密度。

  (2)因為鴿群越大越能在較遠的距離發(fā)現(xiàn)猛禽接近,及早逃飛,鴿群的密度,鷹對鴿群發(fā)起攻擊的成功率越低,呈負相關。

  (3)若鷹的數(shù)量上升,則鴿群數(shù)量可能的變化:在開始時數(shù)量下降,后來由于種內競爭減少,數(shù)量上升,最后趨于平穩(wěn),這體現(xiàn)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信息傳遞作用:能調節(jié)生物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

  【點睛】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物質循環(huán)、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的作用,其中,信息傳遞具有重要的作用。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傳遞;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信息還可以調節(jié)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我們將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信息分為物理信息、化學信息和行為信息。信息傳遞在農業(yè)生產(chǎn)上的應用具有兩方面:一是提高農產(chǎn)品和畜產(chǎn)品的產(chǎn)量;二是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

  10.用野生型果蠅培育出兩個果蠅突變品系——黑檀體和黑條體,兩個品系都是由于染色體上基因隱性突變所致,且這2個突變品系與野生型都只有一對等位基因存在差異。請回答:

  (1)選擇___________果蠅通過一次雜交判斷這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方式,若實驗預期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可推測野生型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2)經(jīng)大量實驗,實驗結果不支持上述推論。為進一步確定突變品系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可利用黑檀體和黑條體果蠅雜交,統(tǒng)計子代的性狀及分離比。

 ?、偃鬎1未出現(xiàn)野生型,則可以推測黑檀體與黑條體基因的關系是___________基因。

 ?、谌鬎1表現(xiàn)為野生型,F(xiàn)2野生型和突變型的比例接近于___________,可知控制黑檀體與黑條體的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③若F1表現(xiàn)為野生型,F(xiàn)2野生型和突變型的比例接近于___________,說明控制黑檀體與黑條體的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注:不考慮交叉互換)

  【答案】 (1). 野生型雄性和黑檀體(或黑條體)雌性 (2). 子代雄性都為黑檀體(或黑條體)、雌性都為野生型 (3). 等位 (4). 9:7 (5). 1:1

  【解析】

  【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基因分離與自由組合定律,基因的分離定律研究的是1對性狀;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研究的是2對或2對以上獨立遺傳的性狀,解答本題時可根據(jù)實驗結果逆推實驗步驟。

  【詳解】(1)已知條件野生型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X之上,說明這個隱性突變在性染色體上,使用測交的方法,雜交方式如下述操作,野生型雄性與黑檀體(或黑條體)雌性實驗,結果預期就應當是子代雄性都為黑檀體(或黑條體)、雌性都為野生型。

  (2)已知野生型基因不在X染色體上,而是在常染色體上,利用黑檀體和黑條體果蠅雜交:

 ?、偃鬎1未出現(xiàn)野生型,則可以推測黑檀體與黑條體基因的關系是互為等位基因。

 ?、谌鬎1表現(xiàn)為野生型,控制黑檀體與黑條體的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則F2野生型和突變型的比例為9:7。

  ③若F1表現(xiàn)為野生型,控制黑檀體與黑條體的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F2野生型和突變型的比例為1:1。

  【點睛】區(qū)別:1、研究性狀:基因的分離定律:1對;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2對或n對(n>2)。

  2、等位基因對數(shù):基因的分離定律:1對;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2對或n對。

  3、等位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基因的分離定律:位于1對同源染色體上;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分別位于2對或2對以上同源染色體上。

  4、細胞學基礎(染色體的活動):基因的分離定律: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交叉互換。

  5、遺傳本質:基因的分離定律:等位基因分離: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組互不干擾。

  聯(lián)系:

 ?、僭谛纬膳渥訒r,兩個基因定律同時其作用。在減數(shù)分裂時,同源染色體上等位基因都要分離;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②分離定律是最基本的遺傳定律,是自由組合定律的基礎。

  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或稱基因的獨立分配定律,是遺傳學的三大定律之一(另外兩個是基因的分離定律和基因的連鎖和交換定律)。它由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經(jīng)豌豆雜交試驗發(fā)現(xiàn)。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上決定相對性狀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分離,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11.淀粉酶可以通過微生物發(fā)酵生產(chǎn)。某科研小組想利用誘變育種的方法獲得淀粉酶高產(chǎn)菌株,從而提高酶的產(chǎn)量。

 ?、賹嶒灢襟E:

  第一步:將菌株分為兩組,甲組用一定劑量的誘變劑處理,乙組不處理做對照。

  第二步:配置___________(固體、液體)培養(yǎng)基,該培養(yǎng)基的碳源應為___________。

  第三步:將甲、乙兩組的菌株采用___________方法進行接種,以便使菌落分布較均勻,然后放在相同且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

  第四步:菌落形成后加入___________染色,比較兩組菌株菌落周圍透明圈的大小。

 ?、陬A期實驗結果:

  a.若甲組中絕大多數(shù)菌落周圍的透明圈大小與乙組相同,則說明誘變具有___________。

  b.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說明誘變具有不定向性。

  ③從甲組培養(yǎng)基中篩選菌落周圍透明圈最___________的菌株進行鑒定。

  【答案】 (1). 固體 (2). 淀粉 (3). 稀釋涂布平板法 (4). 碘液 (5). 低頻性 (6). 甲組中極少數(shù)菌落周圍的透明圈與乙組相比變大或變小 (7). 大

  【解析】

  【分析】

  根據(jù)題意分析可以知道:

  1、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

  2、生產(chǎn)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體培養(yǎng)基上可釋放淀粉酶分解淀粉,在菌落周圍形成透明圈;

  3、利用誘變育種的方法可能會獲得能產(chǎn)生較多淀粉酶的菌株。

  【詳解】①

  第二步:篩選用固體培養(yǎng)基,該實驗是為了篩選產(chǎn)淀粉酶的高產(chǎn)菌株,因此該培養(yǎng)基的碳源應為淀粉。

  第三步:將甲、乙兩組的菌株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方法進行接種,以便使菌落分布較均勻,然后放在相同且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

  第四步:菌落形成后加入碘液染色,該培養(yǎng)基的碳源為淀粉,菌株能夠水解淀粉,在菌落周圍會形成透明圈,再比較兩組菌株菌落周圍透明圈的大小。

 ?、陬A期實驗結果:

  a、若甲組中絕大多數(shù)菌落周圍的透明圈大小與乙組相同,則說明誘變沒有效果,誘變具有低頻性。

  b、若甲組中極少數(shù)菌落周圍的透明圈與乙組相比變大或變小,則說明誘變具有不定向性。

 ?、蹚募捉M培養(yǎng)基中菌落周圍透明圈最大的菌株可能淀粉酶的產(chǎn)量最高,篩選該菌株進行鑒定。

  【點睛】1、根據(jù)生產(chǎn)菌株能分解淀粉的特點,培養(yǎng)基需要加入水、淀粉、氮源和無機鹽等成分、欲觀察菌落周圍形成透明圈,則培養(yǎng)基應該是固態(tài)的、為了防止雜菌污染,需要進行滅菌處理;

  2、實驗應該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和對照性原則,把實驗組的菌株接種于多個配制好的培養(yǎng)基中,同時接種對照組,相同條件下培養(yǎng);

  3、觀察兩組菌株的菌落周圍是否出現(xiàn)透明圈,選出有透明圈范圍最大、最明顯的菌株即為所需菌株。

  12.2018年11月一對基因編輯先天免疫艾滋病的雙胞胎嬰兒在中國誕生。其基因編輯免疫艾滋病的原理:CCR5基因是HIV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通過基因敲除技術讓CCR5基因失效,從而產(chǎn)生對支滋病的免疫作用。該成果有望讓那些感染艾滋病毒的夫婦有機會生一個能免于感染艾滋病的孩子。請回答:

  (1)CCR5基因在___________(“T細胞”、“B細胞”、“T細胞和B細胞”)中能表達。

  (2)醫(yī)學專家首先要卵子捐獻者注射___________,已獲得足夠數(shù)量的卵子。在體外受精前,需要對精子進行___________處理。

  (3)基因敲除是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通過___________技術導入到還處于單細胞的受精卵里,使CCR5基因失效。

  (4)早期胚胎發(fā)育的過程大致為:受精卵→___________→囊胚→原腸胚,囊胚中的___________層細胞將發(fā)育成胎膜和胎盤。

  (5)中國政府對設計試管嬰兒的態(tài)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T細胞 (2). 促性腺激素 (3). 獲能 (4). 顯微注射 (5). 桑椹胚 (6). 滋養(yǎng)層 (7). 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不反對治療性克隆。(或四不原則:不贊成、不允許、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實驗。)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了胚胎工程的有關知識,要求考生掌握體外受精的一般步驟,胚胎工程是指對動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進行的多種顯微操作和處理技術。包括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移植、胚胎干細胞培養(yǎng)等技術。胚胎工程的許多技術,實際是在體外條件下,對動物自然受精和早期胚胎發(fā)育條件進行的模擬操作。

  【詳解】(1)因為HIV病毒入侵是機體的T細胞,CCR5基因所表達的蛋白是HⅣV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因此CCR5基因在T細胞中能表達。

  (2) 對雌性個體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以起到超數(shù)排卵的作用,以獲得足夠數(shù)量的卵子。在體外受精前,需要對精子進行獲能處理。

  (3)基因敲除是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通過顯微注射技術導入到還處于單細胞的受精卵里,使CCR5基因失效。

  (4)早期胚胎發(fā)育的過程大致為: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腸胚,囊胚中的滋養(yǎng)層細胞將發(fā)育成胎膜和胎盤。

  (5)中國政府對設計試管嬰兒的態(tài)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不反對治療性克隆。(或四不原則:不贊成、不允許、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實驗。)

  【點睛】體外受精是指哺乳動物的精子和卵子在體外人工控制的環(huán)境中完成受精過程的技術,它與胚胎移植技術密不可分,在生物學中,把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到母體后獲得的動物稱試管動物。這項技術成功于20世紀50年代,在最近20年發(fā)展迅速,現(xiàn)已日趨成熟而成為一項重要而常規(guī)的動物繁殖生物技術。需要用到核移植技術、早期胚胎培養(yǎng)技術和胚胎移植技術等,需要供核母親、(供精子)父親、線粒體捐獻者。

  高三生物上學期期末試題

  1.細胞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內質網(wǎng)呈網(wǎng)狀結構有利于物質的運輸

  B. 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沒有細胞核,有利于攜帶和運輸氧

  C. 神經(jīng)細胞有豐富的突起,有利于信息的傳遞

  D. 細胞的生長,有利于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內質網(wǎng)是單層膜的細胞器;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和細胞器,具有運輸氧氣的功能;神經(jīng)細胞有很多突起,包括樹突和軸突;細胞體積越小,相對表面積越大,細胞與外界的物質交換速率越快。

  【詳解】內質網(wǎng)由單層膜構成,呈網(wǎng)狀結構,有利于物質的運輸,A正確;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和細胞器,細胞內含有大量的血紅蛋白,有利于氧氣的運輸,B正確;神經(jīng)細胞有豐富的突起,可以與多個細胞發(fā)生聯(lián)系,有利于信息的傳遞,C正確;隨著細胞的長大,細胞膜面積變大,但是相對表面積減小,因此不利于細胞充分地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D錯誤。

  2.ATP是直接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有機物。關于ATP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細胞中的吸能反應,一般伴隨著ATP的水解

  B. 酒精發(fā)酵過程中有ATP生成

  C. 自然狀態(tài)下,葉綠體內光反應生成的ATP不能用于細胞的主動運輸

  D. ATP的組成中與脂肪酶相同的元素只有C、H、O

  【答案】D

  【解析】

  【分析】

  ATP 的結構簡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團.ATP和ADP的轉化過程中,能量來源不同:ATP水解釋放的能量,來自高能磷酸鍵的化學能,并用于生命活動;合成ATP的能量來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場所不同:ATP水解在細胞的各處,ATP合成在線粒體,葉綠體,細胞質基質。

  【詳解】細胞的吸能反應是指細胞內部發(fā)生的需要消耗能量的一系列生化反應,這些生化反應需要ATP的分解來獲得能量,A正確;酒精發(fā)酵過程進行無氧呼吸有ATP的生成,B正確;自然狀態(tài)下,葉綠體內光反應生成的ATP只用于暗反應,不用于細胞的主動運輸,C正確;脂肪酶的組成元素有C、H、O、N,組成ATP的元素有C、H、O、N、P,故相同的元素有C、H、O、N,D錯誤,故選D。

  3.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 高溫條件下,蛋白酶與雞蛋清稀釋液混合,反應后滴加雙縮脲試劑不再出現(xiàn)紫色反應

  B. 在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時,如溫度、酸堿度實驗中可使用自身對照

  C. 利用差速離心分離各種細胞器的原理是各種細胞器的沉降系數(shù)不同

  D. 卡爾文利用18O標記的CO,最終探明了光合作用中有機物的合成過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課本基礎實驗的原理和選材,要求學生掌握各實驗的方法,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并對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處理。

  【詳解】高溫條件下,蛋白酶失去活性,雞蛋清稀釋液遇雙縮脲試劑產(chǎn)生紫色反應,A錯誤;在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時,應該設置對照組,而不能使用自身對照,B錯誤;差速離心是指低速與高速離心交替進行,使各種沉降系數(shù)(不同的細胞器有不同的沉降系數(shù))不同的顆粒先后沉淀下來,達到分離的目的,C正確;卡爾文利用14C標記的CO2,最終探明了光合作用中有機物的合成過程,D錯誤,故選C。

  4.乙酰膽堿(Ach)屬于興奮型神經(jīng)遞質,研究發(fā)現(xiàn)肌無力綜合征是由于自身抗體破壞鈣離子通道導致乙酰膽堿釋放減少引起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乙酰膽堿的受體可分布在胞體或樹突膜上

  B. 肌無力綜合征可屬于獲得性免疫缺陷病

  C. 若有機磷農藥能抑制膽堿酯酶的活性,則導致中毒動物肌無力

  D. 分解乙酰膽堿產(chǎn)生的乙酰被突觸小體吸收利用,說明神經(jīng)遞質能夠重復利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題以重癥肌無力為素材,考查神經(jīng)沖動的場所和傳導,要求考生識記神經(jīng)沖動的產(chǎn)生過程,掌握神經(jīng)沖動在神經(jīng)纖維上的傳導過程及神經(jīng)沖動在神經(jīng)元之間的傳遞過程。

  【詳解】興奮在神經(jīng)元之間傳導的方向是由軸突傳到胞體或樹突,故乙酰膽堿的受體可分布在胞體或樹突膜上,A正確;肌無力綜合征屬于自身免疫病,B錯誤;有機磷農藥能抑制膽堿酯酶的活性,從而抑制乙酰膽堿(興奮性遞質)的分解,導致肌肉震顫不止,C錯誤;遞質被分解后的產(chǎn)物可被重新利用合成新的遞質,并不是重復利用,D錯誤,故選A。

  5.海水稻是在海邊灘涂等鹽堿地生長的特殊水稻。海稻米硒含量比普通大米高7.2倍,因而呈胭脂紅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經(jīng)過長期進化海水稻能夠正常生活在海水中

  B. 鹽堿度是影響海水稻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C. 海稻米富含硒說明海水稻的光合作用的能力高于普通水稻

  D. 種植海水稻后海邊灘涂發(fā)生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

  【答案】B

  【解析】

  【分析】

  硒是一種礦質元素,通過主動運輸?shù)姆绞竭M入水稻。

  【詳解】海水稻是在海邊灘涂等鹽堿地生長的特殊水稻,不能得出經(jīng)過長期進化海水稻能夠正常生活在海水中,A錯誤;鹽堿度是影響海水稻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B正確;光合作用過程不吸收硒,硒通過主動運輸?shù)姆绞竭M入水稻,故不能說明海水稻的光合作用的能力高于普通水稻,C錯誤;種植海水稻后海邊灘涂發(fā)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D錯誤,故選B。

  6.果蠅的某一對相對性狀由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某個基因的純合時導致受精卵死亡(注:只有Bb、XBXb視為雜合子)?,F(xiàn)用一對果蠅雜交,F(xiàn)1共得到185只果蠅,其中雌果蠅122只。讓F1果蠅隨機交配,得到F2果蠅。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 控制該對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B. F1中一共有三種基因型

  C. 若致死基因為顯性,則F1雌果蠅只有一種基因型

  D. 若致死基因為隱性,則F2種群中B基因的頻率為10/1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伴性遺傳的相關知識,根據(jù)題意分析可知: F1代果蠅雌雄數(shù)量比=122: (185- 122) =2:1,說明有一半的雄蠅死于某一基因純合。

  【詳解】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若位于常染色體上,純合致死對于雌雄數(shù)量的影響是相同的;若位于Y染色體上,不可能還有雄蠅成活,綜合以上可知該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A正確;雜交親本的基因型可能是XBXb ×XbY或XBXb ×XBY,若是顯性基因純合致死,兩親本的基因型為XBXb × XbY,其后代共有XBXb、XbXb和XbY(XBY致死)三種基因型,且F1中雌性個體有兩種表現(xiàn)型;若是隱性基因純合致死,兩親本的基因型為XBXb ×XBY,其后代的基因型為XBXB、XBXb和XBY(XbY致死)仍是共有三種基因型,且F1中雌性個體只有一種表現(xiàn)型,兩種基因型,B正確、C錯誤;若致死基因為隱性,則F1雌果蠅的基因型為XBXb或XBXB,雄果蠅的基因型是XBY,讓F1代果蠅隨機交配,F(xiàn)1雌性出現(xiàn)的XB概率是3/4, X概率是1/4,雄性出現(xiàn)XB概率是1/2,Y概率是1/2,因此F2代中3/8XBY、1/8XbY (死亡)、3/8XBXB、1/8XBXb,因此F2種群XB基因的頻率=XB/ (XB+Xb) = 10/11,D正確,故選C。

  7.在適宜溫度和一定光照條件下,研究不同濃度的蔗糖對培養(yǎng)4周后某試管苗相關指標的影響,結果見下表。請回答下列問題:

  (1)據(jù)表分析,隨蔗糖濃度的增加,呼吸速率加快,[H]由__________________(場所)轉運到線粒體內膜上與O2結合的速率加快。

  (2)其他條件均適宜時,在一定范圍內,隨著溫度上升,該植物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速率變化不同,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度會影響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階段。

  (3)如果向培養(yǎng)該植物的溫室內通入14CO2,光照一定時間(數(shù)分鐘)后殺死該植物,同時提取產(chǎn)物并分析。實驗發(fā)現(xiàn),短時間內CO2就已經(jīng)轉化為許多種類的化合物。如果要探究CO2轉化成的第一個產(chǎn)物是什么,可能的實驗思路是: 逐漸縮短_________時間,當只檢測到_______________時,則該物質即是CO2轉化成的第一個產(chǎn)物。

  【答案】 (1). 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基質 (2). 催化細胞呼吸的酶與催化光合作用的酶對溫度的敏感度不同 (3). 光反應和暗反應 (4). 光照 (5). 一種含14C化合物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過程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過程,光反應是在光照條件下,水光解產(chǎn)生氧氣、還原氫,同時合成ATP,暗反應包括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還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與五碳化合物結合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還原是三碳化合物被光反應產(chǎn)生的還原氫還原形成有機物和五碳化合物,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還原氫和ATP。酶活性受溫度影響,不同酶的最適宜溫度不同,溫度通過影響酶活性而影響酶促反應的速率。

  【詳解】(1)有氧呼吸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還原氫,發(fā)生在細胞質基質中,第二階段是丙酮酸和水反應產(chǎn)生二氧化碳和還原氫,發(fā)生在線粒體基質中,第三階段是還原氫與氧氣結合形成水,發(fā)生在線粒體內膜上,因此有氧呼吸產(chǎn)生還原氫是由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階段產(chǎn)生的,分別發(fā)生在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中。

  (2)由于催化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酶對溫度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其他條件均適宜時,在一定范圍內,隨著溫度上升,植物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速率變化可能不同;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都需要酶的催化,因此溫度通過影響光反應和暗反應酶的活性而影響光合作用。

  (3)暗反應中碳循環(huán)是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有機物,如果向培養(yǎng)該植物的溫室內通入14CO2,光照一定時間(數(shù)分鐘)后殺死該植物,同時提取產(chǎn)物并分析,實驗發(fā)現(xiàn),短時間內CO2就已經(jīng)轉化為許多種類的化合物,說明含有放射性二氧化碳已經(jīng)形成多種中間產(chǎn)物、最終有機物,可以通過逐漸縮短光照時間,當只檢測到一種含14C的轉化物時,該物質即是C02轉化成的第一個產(chǎn)物。

  【點睛】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理解并掌握有氧呼吸、光合作用的物質變化過程和場所,溫度對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影響及機理,把握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并利用相關信息進行推理、解答問題,根據(jù)題干信息提出實驗設計的思路或方法。

  8.為探究影響光合速率(單位:μmol•m-2•s-1)的因素,科研人員利用玉米和大麥在適宜的溫度、光照強度下進行有關實驗,結果如圖。請回答:

  (1)O2以_____________方式進出葉肉細胞。

  (2)比較_________________的光合速率,可得出植物的光合作用受O2濃度的影響。

  (3)如果將長勢相同的玉米和大麥幼苗共同種植在一個透明密閉的裝置中,保持題干中的條件和21%的O2環(huán)境,一段時間后,_______________幼苗先死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自由擴散 (2). 大麥在CO2相同而O2濃度不同條件下 (3). 大麥 (4). 在其他條件相同時,玉米的光合速率比大麥高得多,且玉米能利用低濃度CO2進行光合作用,大麥不能

  【解析】

  【分析】

  影響光合作用的環(huán)境因素包括: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溫度等,圖中實驗的自變量有植物的種類、二氧化碳濃度、氧氣濃度。分析曲線圖:圖中具有三組對照實驗,氧氣濃度為21%時的玉米和大麥的對照實驗;不同氧氣濃度的大麥的自身對照實驗;不同二氧化碳濃度的對照實驗。

  【詳解】(1)氧氣進出植物葉肉細胞等細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擴散。

  (2)據(jù)圖分析,在CO2相同而O2濃度不同條件下,大麥的光合速率隨著氧氣濃度的增加而逐漸降低,說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受O2濃度的影響。

  (3)將長勢相同的玉米和大麥幼苗共同種植在一個透明密閉的裝置中,保持題干中的條件和21%的O2環(huán)境,玉米的光合速率比大麥高得多,且玉米能利用低濃度CO2進行光合作用,而大麥不能,因此一段時間后,大麥幼苗先死亡。

  【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識記光合作用的場所以及各階段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能夠利用單一變量的原則準確分析曲線圖,確定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再結合題意進行準確分析。

  9.為了證明腎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調節(jié)中的作用,研究人員選取若干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健康小白鼠(血糖濃度均為0.9g/L)均分成A、B、C三組,分別注射少量且等量的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溶液和生理鹽水,實驗結果如下圖?;卮鹣铝袉栴}:

  (1)C組注射的生理鹽水中的Na+、Cl-進入血漿后所起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實驗中,可利用小白鼠的排尿反射來采集尿液,鑒定尿液中是否出現(xiàn)葡萄糖。完成該反射時,興奮通過突觸以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傳遞。

  (2)根據(jù)實驗結果推測,A組小白鼠注射腎上腺素后,小鼠體內胰島素的分泌量會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據(jù)報道富硒大米有多種保健功能,如增強免疫力、降血糖等。為驗證硒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某研究小組用小鼠進行實驗,實驗處理及結果如下表。

  組別 A組 B組 C組

  飼喂的飼料 適量含硒的鼠糧 ? 等量含免疫增強劑的鼠糧

  用羊紅細胞作為抗原處理小鼠

  兩周,測得體內抗體的含量 + + + + + + + + +

  注:“+”越多表示抗體含量越高。

  實驗過程中,B組小鼠應飼喂____________。實驗結果表明,硒增強了小鼠的體液免疫,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維持血漿滲透壓 (2). 神經(jīng)遞質 (3). 注射腎上腺素后小白鼠血糖濃度升高,當血糖水平升高時,會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 (4). 等量不含硒的鼠糧 (5). A組小鼠體內的抗體的數(shù)量明顯高于B、C組

  【解析】

  【分析】

  根據(jù)題干信息和圖形分析,該實驗設計了3組,C組為對照組,A、B組為實驗組;每組所注射的物質不同,其中A組注射的是腎上腺素溶液,B組注射的是胰高血糖素溶液,二者都能促進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升高,說明腎上腺素與胰高血糖素在調節(jié)血糖方面具有協(xié)同關系。

  【詳解】(1)血漿中的Na+、Cl-主要其維持血漿滲透壓的作用;在反射弧中,興奮通過突觸時以神經(jīng)遞質的方式進行傳遞。

  (2)A組小白鼠注射腎上腺素后,血糖濃度不斷升高,會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因此小鼠體內胰島素的分泌量會增加。

  (3)根據(jù)題意分析,實驗應該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和對照性原則,因此B組應該飼喂等量不含硒的鼠糧;根據(jù)表格分析,A組小鼠體內的抗體的數(shù)量明顯高于B、C組,說明硒增強了小鼠的體液免疫。

  【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分析三條曲線,明確C組為對照組,A、B組為實驗組,通過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并得出腎上腺素與胰高血糖素在調節(jié)血糖方面具有協(xié)同關系。

  10.動物腸道作為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是機體阻止外來病原體入侵的重要防線。

  (1)腸道病毒入侵人體后,通過破壞吞噬細胞,致使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下降,病毒得以在體內快速增殖。請你依據(jù)細胞免疫的發(fā)生過程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

  (2)腸道受感染時,機體會出現(xiàn)嚴重腹瀉,失水過多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刺激___________產(chǎn)生興奮,一方面?zhèn)髦羅__________產(chǎn)生渴覺,另一方面促進___________的釋放,保持體內水鹽平衡。

  (3)過敏性胃腸炎是初次接觸過敏原,___________細胞產(chǎn)生大量抗體,該抗體與再次入侵機體的同種過敏原結合,引起胃腸道過敏反應。

  【答案】 (1). 腸道病毒通過破壞吞噬細胞,使其不能處理、呈遞抗原,以致T細胞不能接受刺激產(chǎn)生淋巴因子,也不能增殖分化為具有與靶細胞密切接觸使之裂解死亡的效應T細胞,以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病毒在體內快速增殖 (2). 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 (3). 大腦皮層 (4). 抗利尿激素 (5). 漿

  【解析】

  【分析】

  據(jù)題文描述可知:該題考查學生對特異性免疫、水鹽平衡調節(jié)等相關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

  【詳解】(1) 吞噬細胞在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中均發(fā)揮作用。在特異性免疫中,大多數(shù)病原體需經(jīng)吞噬細胞的攝取、處理,暴露出這種病原體特有的抗原,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T細胞才能產(chǎn)生淋巴因子并增殖分化為效應T細胞。可見,腸道病毒入侵人體后,通過破壞吞噬細胞,使吞噬細胞不能處理、呈遞抗原,以致T細胞不能接受刺激產(chǎn)生淋巴因子,也不能增殖分化為具有與靶細胞密切接觸并導致靶細胞裂解死亡的效應T細胞,進而引起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病毒在體內快速增殖。

  (2) 機體失水過多會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刺激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產(chǎn)生的興奮通過有關神經(jīng)傳到大腦皮層形成渴覺,同時使由下丘腦分泌經(jīng)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從而減少尿量,保持體內水鹽平衡。

  (3)抗體由漿細胞產(chǎn)生。

  【點睛】從題意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為解題的切入點,圍繞“特異性免疫過程、水鹽平衡調節(jié)過程”等相關知識,結合問題情境進行分析作答。

  11.某校生物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欲調查某冷飲店的冰塊中大腸桿菌的含量。具體實驗步驟如下:

  第一步:配置培養(yǎng)基(成分:蛋白胨、氯化鈉、乳糖、水、X和Y);

  第二步:制作無菌平板;

  第三步:設置空白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接種①,實驗組接種②。

  第四步:將各組平板置于37℃恒溫箱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統(tǒng)計各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數(shù)。

  回答下列問題:

  (1)培養(yǎng)基中的乳糖可以為大腸桿菌提供________。為了方便大腸桿菌的鑒定,需要在培養(yǎng)基中添加成分X ______,在該培養(yǎng)基表面,大腸桿菌的菌落呈現(xiàn) ______(填顏色)。為了完成步驟二,該培養(yǎng)基中的成分Y通常是________。

  (2)完善步驟三,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該小組在空白對照組的平板上檢測到少許菌落,請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將1mL冰塊水樣稀釋100倍,在3個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別接入0.1mL稀釋液;經(jīng)適當培養(yǎng)后,3個平板上的菌落數(shù)分別為39、38和37,據(jù)此可得出每升水樣中的活菌數(shù)為 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碳源 (2). 伊紅美藍 (3). 黑色 (4). 瓊脂 (5). 適量無菌水 (6). 等量冰塊水 (7). 培養(yǎng)基滅菌不合格或倒平板(接種)過程被污染 (8). 3.8×107

  【解析】

  【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細菌培養(yǎng)的有關知識。伊紅美藍培養(yǎng)基是一種鑒別培養(yǎng)基,可用來鑒別大腸桿菌,當大腸桿菌分解乳糖產(chǎn)酸時,細菌帶正電荷被染成紅色再與伊紅美藍結合形成黑色菌落,并帶有金屬光澤;倒平板法需要固體培養(yǎng)基通過添加瓊脂作為凝固劑來將液體培養(yǎng)基轉化為固體培養(yǎng)基。

  【詳解】(1 )培養(yǎng)基中的乳糖可以為大腸桿菌提供碳源,伊紅美藍培養(yǎng)基是一種鑒別培養(yǎng)基是用來鑒別大腸桿菌的,若有大腸桿菌,則培養(yǎng)基會變成紫黑色,并帶有金屬光澤;培養(yǎng)基中加入瓊脂,將液體營養(yǎng)物質凝固倒在培養(yǎng)皿中冷卻為固體培養(yǎng)基。

  (2 )空白對照就要使對照組無菌,實驗組加入鑒定對象冰塊水,故對照組接種適量無菌水,實驗組接種等量冰塊水。

  (3 )若培養(yǎng)基滅菌不合格或接種過程中被污染,那么在空白對照組的平板上也會檢測到菌落。

  ( 4 ) 由由題意知1ml水樣中的菌落數(shù)是(39+38+37)÷3÷0.1×100=3.8×104個,每升水樣中的活菌數(shù)為3.8×104×103=3.8×107。

  【點睛】對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yǎng)和應用的知識的掌握是解決本題的關鍵。

  12.近年來,生物工程運用分子生物學的最新成就,發(fā)展出一系列的技術,可以為人類健康、生產(chǎn)、生活等服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科學家為了建立生產(chǎn)“干擾素”的乳房生物反應器,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構建含有啟動子、_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復制原點和 _________等元件的基因表達載體,其中啟動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通過顯微注射法,導入羊的_________中,最終發(fā)育成能生產(chǎn)干擾素的轉基因羊。

  (2)在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中,誘導______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獲得雜交瘤細胞,此過程需要兩次篩選,笫二次篩選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單克隆抗體的優(yōu)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胚胎工程中,通過對供體母羊注射_______________激素,促進其_______________,從而獲得大量羊的卵母細胞;獲取的卵母細胞需要培養(yǎng)至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與_________的精子結合。

  【答案】 (1). 終止子 (2). 標記基因 (3). 乳腺細胞中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位點,啟動基因的轉錄 (4). 受精卵 (5). B淋巴(或漿細胞) (6). 能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7). 特異性強、靈敏度高 、可以大量制備 (8). 促性腺 (9). 超數(shù)排卵 (10). 獲能

  【解析】

  【分析】

  動物乳腺生物反應器是基于轉基因技術平臺,使外源基因導入動物基因組中并定位表達于動物乳腺,利用動物乳腺天然、高效合成并分泌蛋白的能力,在動物的乳汁中生產(chǎn)一些具有重要價值產(chǎn)品的轉基因動物的總稱。

  【詳解】(1)基因表達載體要包含啟動子、終止子、目的基因、復制原點和標記基因等元件,啟動子的作用是乳腺細胞中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位點,啟動基因的轉錄,使用顯微注射法導入羊的受精卵。

  (2)在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中,誘導B細胞與骨髓細胞融合獲得雜交瘤細胞,可以使用的化學試劑是聚乙二醇(或PEG),此過程需要兩次篩選,笫二次篩選出能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的雜交瘤細胞,單克隆抗體的優(yōu)點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 、可以大量制備。

  (3)在胚胎工程中,通過對供體母羊注射促性腺激素,促進其超數(shù)排卵,從而獲得大量羊的卵母細胞;獲取的卵母細胞需要培養(yǎng)至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與獲能的精子結合。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應用,細胞融合與單克隆抗體的制備、胚胎工程的應用,解題的關鍵是要熟悉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的操作過程。


高三年級生物上學期期末試題相關文章:

1.七年級生物上冊期末測試題

2.蘇教版七年級上生物期末試題及答案

3.七年級上冊生物期末試卷及答案2017

4.七年級上冊生物期末試卷及答案人教版

5.高三生物老師上學期的工作計劃

4158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