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基礎知識復習資料
進入高三生物復習以來,學生最關鍵是要掌握基礎知識,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母呷锘A知識復習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三生物基礎知識:新陳代謝
1、酶的化學本質“主要”是蛋白質
【解析】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除少數的酶是RNA外,絕大多數的酶是蛋白質。
2、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
【解析】新陳代謝(細胞代謝)主要發(fā)生在細胞質基質,而細胞核和一些細胞器也進行部分新陳代謝,如細胞核中DNA的復制和轉錄、葉綠體中的光合作用、線粒體中的有氧呼吸、核糖體中的蛋白質合成等。
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裝配機器,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主要合成某些專供運輸到細胞外面的分泌蛋白,如消化酶、抗體等;而游離于細胞質基質中的核糖體合成的蛋白質,主要供細胞內利用。內質網是蛋白質的運輸通道,是蛋白質的合成車間。同時,內質網與糖類、脂質的合成有關。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即參與合成細胞壁中的纖維素)。
3、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解析】對真核生物而言,有氧呼吸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將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過程是在細胞質基質,而第二和第三階段則是在線粒體中進行,其中第二階段是在線粒體基質中進行、第三階段是在線粒體內膜上進行。而一些原核生物(如好氧性細菌——硝化細菌、根瘤菌等、藍藻)也進行有氧呼吸,因它們沒有線粒體,進行有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膜。
4、ATP的“主要”來源是細胞呼吸
【解析】對于動物和人來說,主要是通過細胞呼吸來形成ATP,此外,在骨骼肌細胞中還含有另一種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當人或動物體內由于能量大量消耗而使ATP過分減少時,磷酸肌酸可把能量轉移給 ADP形成 ATP。對于綠色植物來說,是通過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來形成ATP。
5、生命活動的“主要”供能方式是有氧呼吸
【解析】人體活動的直接能源來源于三磷酸腺苷(ATP)的分解,如神經傳導興奮時的離子轉運、腺體的分泌活動、消化道的消化吸收、腎小管的重吸收、肌肉收縮等。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需要能量,能量主要通過細胞呼吸分解有機物而釋放出來。細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分解相同量的葡萄糖產生的ATP之比是19:1。分解相同量的有機物無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釋放的能量少,原因是有一部分的能量儲存在無氧呼吸的不完全分解產物(酒精或乳酸)中。有氧呼吸是高等動物和植物細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補充】種子在萌發(fā)初期主要進行無氧呼吸,隨著氧氣量的逐漸增加,便以有氧呼吸為主,而且呼吸速率越來越快,呼吸作用強度的加強為種子的萌發(fā)提供了更多的能量。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酶活性很強,尤其是水解酶類十分活躍。
6、呼吸作用的“主要”(重要)意義是為生命活動提供ATP
【解析】呼吸作用能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轉變?yōu)闊崮芏⑹?,另一部分儲存在ATP中。當ATP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時,就把儲存的能量釋放出來,用于生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的分裂,植物體的生長,礦質元素的吸收,肌肉的收縮,神經沖動的傳導等等。同時細胞呼吸能為體內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在呼吸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中間產物,可以成為合成體內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原料。例如,葡萄糖分解時產生的丙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原料等。
7、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區(qū)的表皮細胞、“主要”方式是滲透作用
【解析】細胞的吸水動力本質上主要來自細胞內、外液的濃度差(即滲透壓)。對植物體而言,吸水外因是蒸騰作用和根壓。就吸水部位而言,植物主要靠根尖成熟區(qū)表皮細胞吸收,其次還有葉片等;植物細胞在形成中央液泡之前,主要是靠吸脹作用吸水,在這之后則主要是靠滲透作用吸水,而根尖的分生區(qū)細胞,由于沒有大液泡,通過親水性物質進行吸脹作用吸水,伸長區(qū)和成熟區(qū)的表皮細胞已經形成了中央液泡,就通過滲透作用的方式吸水。
【補充】單細胞動物靠細胞直接吸收,如草履蟲;低等多細胞動物靠消化腔吸收,如水螅;人和高等動物靠消化道中的胃、小腸、大腸黏膜的上皮細胞以滲透作用的方式吸水,腎小管、集合管對原尿中水的重吸收等。
8、植物根吸收的水分“主要”以蒸騰作用散失掉了
【解析】植物根吸收的水分,一般只有1%~5%保留在體內,參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動,其余的水分幾乎以氣體狀態(tài)從葉片表面的氣孔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掉了。
高三生物基礎知識:細胞中的結構基礎
1、植物細胞壁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纖維素和果膠
【解析】植物細胞壁最主要的化學成分是纖維素,其次是果膠。除了這兩種主要物質外,還含有蛋白質、少量的半纖維素和其他非纖維素多糖等。原核細胞細胞壁不含纖維素,主要成分是由糖類與多肽結合而成的化合物(肽聚糖)。
2、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
【解析】細胞膜的組成成分主要是脂質和蛋白質,還含有少量的糖類。其中脂質約占細胞膜總量的50%,蛋白質約占40%,糖類占2%~10%。在組成細胞膜的脂質中,磷脂最豐富,超過膜脂總量的50%,也含有少量的膽固醇。蛋白質在細胞膜行使功能時起重要重要。不同生物細胞膜的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別,其結構是雙層磷脂分子構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質分子鑲嵌在磷脂雙分子表層或嵌入在磷脂雙分子層中或橫跨整個磷脂雙分子層中。細胞膜結構特點:一定的流動性,體現在:動物細胞膜內陷、變形蟲、受精作用、 熒光分子的移動、白(吞噬)細胞、細胞工程、胞吞(內吞作用)和胞吐(外排作用)等;功能特點:選擇透過性(取決于蛋白質——載體的種類和數量),——海水淡化、污水凈化等。
具有膜結構的是細胞膜、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溶酶體等。具有雙層膜結構的是核膜、線粒體、葉綠體;具有單層膜結構的是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沒有膜結構的是細胞壁、中心體、核糖體等。
3、植物細胞中的色素“主要”存在于葉綠體、有色體、液泡等細胞器中
【解析】葉綠素:存在于葉綠體中,含量較類胡蘿卜素多,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包括葉綠素a和葉綠素b,其中葉綠素b為黃綠色,將所吸收的光能傳遞給少數特殊狀態(tài)的葉綠素a;葉綠素a為藍綠色,其中少數特殊狀態(tài)的葉綠素a能接受大多數葉綠素a、全部的葉綠素b、葉黃素和胡蘿卜素傳遞的光能后被激發(fā),釋放出高能電子,完成光電轉換。
類胡蘿卜素:類胡蘿卜素含量較葉綠素少,主要吸收藍紫光,并可將所吸收的光能傳遞給少數特殊狀態(tài)的葉綠素;類胡蘿卜素包括葉黃素和胡蘿卜素,其中葉黃素為黃色,胡蘿卜素為橙黃色。
4、動物細胞間質“主要”含有膠原蛋白
【解析】動物細胞間質主要含有膠原蛋白等成分,在進行動物細胞培養(yǎng)時,用胰蛋白酶處理才能獲得單個細胞。因為如果不把動物細胞分開,也就是細胞之間相互接觸,這樣細胞之間就存在“接觸”抑制作用,進而抑制細胞的分裂。另外在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用15%的鹽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體積混合可用于解離根尖。 解離的目的是用藥液使組織細胞彼此分離開來,而細胞間分散開的應該是壓片。
高三生物基礎知識:細胞中的物質基礎
1、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C、H、O、N、P、S
【解析】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種類和含量
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量少但生物必需)
基本元素:C、H、O、N
最基本元素:C
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C、H、O、N、P、S(共占細胞總量的97%)
細胞鮮重時,主要元素的含量依次是:O、C、H、N、P、S
細胞干重時,主要元素的含量依次是:C、O、N、H、P、S
植物必需的大量礦質元素:N、P、S、K、Ca、Mg
植物必需的微量礦質元素:Fe、Mn、B、Zn、Cu、Mo、Cl、Ni
光合作用有關元素:N、P、K、Mg、Fe 血紅蛋白的組成元素:C、H、O、N、Fe
葉綠素的組成元素:C、H、O、N、Mg 甲狀腺激素的組成元素:C、H、O、N、I
2、細胞中的水“主要”是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解析】水是活細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約占細胞鮮重的80%~90%,在干種子和休眠時的種子中含水量較少。水在細胞中以結合水和自由水兩種形式存在,自由水是良好溶劑,有利于物質運輸和化學反應的進行存在于多種細胞器(如線粒體、葉綠體、液泡等)和細胞質基質中;結合水在細胞中與某些親水性大分子物質(如蛋白質>淀粉>纖維素)結合。
實際上結合水與自由水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其中,細胞中自由水與結合水的含量比例與細胞代謝旺盛程度正相關。細胞中(或生物體)的自由水含量越多,代謝越強,但抗性越弱;反之,則代謝減弱,但抗性增強。(馬上點標題下“高中生物”關注可獲得更多知識干貨,每天更新喲!)
3、無機鹽“主要”以離子的形式存在于細胞中
【解析】大多數以離子形式存在。有些無機鹽是細胞內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無機鹽離子對于維持生物體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Na+在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上起決定性作用,K+在維持細胞內液滲透壓上起決定性作用。
Fe在植物體內的作用主要是作為某些酶的活化中心,如在合成葉綠素的過程中,有一種酶必須要用Fe離子作為它的活化中心,沒有Fe就不能合成葉綠素而導致植物出現失綠癥,但發(fā)病的部位與缺Mg是不同的,是嫩葉先失綠。
Ca是骨骼的主要成分,Ca2+對肌細胞興奮性有重要影響,血鈣過高興奮性降低導致肌無力,血鈣過低興奮性高導致抽搐,Ca2+還能參與血液凝固,血液中缺少Ca2+血液不能正常凝固。
N參與構成的重要物質有蛋白質、DNA、RNA、ADP、ATP、NADP+、NADPH等;P參與構成的物質有DNA、RNA、ADP、ATP、NADP+、NADPH等;I是甲狀腺激素合成的原料;Mg是葉綠素的構成成分;Zn是某些酶的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合成吲哚乙酸的酶中含有Zn,沒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
4、糖類是細胞和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解析】細胞及生物體生命活動的能源物質有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等,且供能順序是糖類>脂肪>蛋白質,細胞和生命活動所需能量主要是糖類氧化分解供能,只有當糖類代謝發(fā)生障礙或糖類的攝入量過少而引起供能不足時,才由脂肪和蛋白質氧化分解提供能量,以保證機體的能量需要。所以,糖類是細胞和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補充】生物體內的各種能源物質:
?、偌毎械闹匾茉次镔|——葡萄糖
②生物體主要的儲存能量物質——脂肪
?、壑参锛毎袃Υ婺芰课镔|——淀粉
④動物細胞中儲存能量物質——糖原
?、萆矬w中進行各項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ATP
?、奚矬w中進行各項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糖類[(CH2O)](糖類是細胞內的主要能源物質,脂肪是生物體的儲能物質,蛋白質通常不做能源物質。)
⑦生物體中進行各項生命活動的最終能源——太陽能(糖類等有機物所含的能量最終來自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陽能,因此,生物體生命活動的最終能源是太陽能。)
糖類也是細胞內重要化合物的組成成分(如核糖、脫氧核糖)。糖原(肝糖原、肌糖原)是動物多糖,淀粉、纖維素是植物多糖。
5、脂質“主要”由C、H、O三種元素組成
【解析】脂質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三者都含有C、H、O三種元素,其中脂肪只有C、H、O,固醇中的膽固醇、性激素和維生素D一般也只由C、H、O三種元素組成,而類脂中的磷脂除含有P之外,還有N、S等元素。脂肪是生物體主要的儲存能量物質(脂肪的C、H比例高,分解時耗氧多);類脂中的磷脂是構成生物膜結構的重要成分,固醇(如性激素)與新陳代謝和生殖有密切關系。
6、蛋白質“主要”由C、H、O、N四種元素組成
【解析】蛋白質至少含有C、H、O、N四種元素,很多重要的蛋白質還含有P(如磷蛋白)、S(如胰島素),有的還含有微量元素的Fe(如血紅蛋白)、I等元素。
7、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解析】因為DNA的基本組成單位——脫氧核苷酸(由磷酸、脫氧核糖和堿基組成),RNA的基本組成單位——核糖核苷酸(由磷酸、核糖和堿基組成),而脫氧核糖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核糖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所以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此外,DNA在細胞質的葉綠體和線粒體中也有少量的存在,呈環(huán)狀,起細胞質遺傳的作用;RNA也可分布在細胞核內,比如最初轉錄形成的mRNA等(RNA分為mRNA、tRNA、rRNA)。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擬核內,細胞質中的質粒是環(huán)狀的DNA分子。
看了<高三生物基礎知識復習資料>的人還看了:
高三生物基礎知識復習資料





上一篇:高中生物復習筆記
下一篇:2017高考生物易錯易混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