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知識點及測試
植物向光性這一生命現象是在生長素調節(jié)作用下產生的個體適應性,隨著生長素的發(fā)現認識到植物激素的存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2017年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知識點及測試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知識點
一、重點難點提示
(1)生長素的發(fā)現
(2)生長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促進植物生長。生長素的作用具有兩重性: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需要的濃度不同,根需要的適宜濃度最低,對生長素的敏感性最高。頂端優(yōu)勢現象是生長素兩重性的具體表現。
(3)生長素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生長素已由最初發(fā)現的吲哚乙酸發(fā)展到現在有類似結構和作用的物質達幾十種,人工合成的激素類似物在生產上應用十分廣泛。其主要作用有:
?、俅龠M扦插枝條生根,提高插枝的成活率;
?、诖龠M果實發(fā)育,提高結果率,獲得無籽果實;
?、鄯乐孤浠涔?,提高結果率;
?、艽筇锍?,利用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需要生長素濃度的差異,用高濃度的生長素除去其中的一類雜草。
二、知識點撥
1.對燕麥胚芽鞘的向光性實驗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理解。
?、僦参锞哂邢蚬庑?。
?、诟惺芄獯碳さ牟课皇桥哐壳始舛?。
③產生生長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芟蚬鈴澢牟课皇桥哐壳始舛艘韵虏课?。
?、菖哐壳始舛水a生的生長素能向下運輸(形態(tài)學上端到下端)。
?、捱m宜濃度的生長素對植物生長有促進作用。
⑦單側光照射下,生長素分布不均勻,背光側多于向光側。
2.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偌に?/p>
?、谥参锛に?/p>
?、凵L素生理作用
?、苌碜饔玫亩匦?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如圖4-1。
?、萃仓甑牟煌鞴賹ιL素濃度反應的靈敏度不同,如圖4-2。
?、迣χ参锵蚬庑缘慕忉?/p>
單側光引起莖尖生長素分布不均,背光一側分布較多,向光側分布較少。所以,背光一側生長較快,向光側生長較慢,因而表現出向光性(另外,向光性除了與生長素有關以外,還與植物向光一側的抑制激素、脫落酸的含量有關)
?、咧参锷L素的產生、分布和運輸
產生:主要在葉原基、嫩葉、發(fā)育的種子、根尖生長點等分生能力較強的部位。
分布:大都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位,衰老的組織中較少。
運輸:橫向運輸(如向光側分布較多)和縱向運輸(只能從形態(tài)學上端向下端運輸)。
?、鄮最愔参锛に卮龠M生長的原理
三、典型例題
例1 有人設計了下列實驗,試圖證明“生長素(IAA)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主要是從植物體形態(tài)學上端(頂端)向下端(基端)運輸,而不能回轉過來運輸”。
1、材料、用具:胚芽鞘、瓊脂、刀片等。
2、方法、步驟與結果
(一)制備瓊脂塊
(二)取一段胚芽鞘中間部分,上面放含IAA的瓊脂塊,下面放空白瓊脂塊。
(三)取步驟(二)下面瓊脂塊的一部分放在去尖的胚芽鞘一側。
三、結論:以上實驗證明了“生長素(IAA)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主要是從植物體形態(tài)學上端(頂端)向下端(基端)運輸,而不能倒轉過來運輸”。
我們認為,僅用該實驗步驟(一)、(二)、(三)還不足以嚴密論證以上結論,請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補充相應的實驗方法、步驟和結果。
解析 上述結論只是從形態(tài)學上端在上的這個實驗得出的,缺少形態(tài)學上端在下,下端在上的對照實驗,故我們只要設計一個對照實驗即可。
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能力測試題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答案符合題意要求)
1.下列植物的運動中,與植物激素調節(jié)有關的是[ ]
A.含羞草受到觸動后葉片閉合
B.合歡在夜幕降臨時小葉閉合
C.衣藻游向光強度適宜的地方
D.水平放置的幼苗的根向下生長
2.首先從植物體內分離出植物生長素的科學家是[ ]
A.達爾文
B.溫特
C.郭葛
D.施萊登
3.根尖合成生長素的主要部位是[ ]
A.根冠
B.分生區(qū)
C.伸長區(qū)
D.成熟區(qū)
4.子房發(fā)育成果實不可缺少的條件是[ ]
A.經過傳粉作用
B.經過雙受精作用
C.有生長素供給
D.有種子的發(fā)育
5.在根冠和衰老葉片中含量較多的植物激素是[ ]
A.脫落酸
B.乙烯
C.細胞分裂素
D.赤霉素
6.頂端優(yōu)勢現象說明了
?、偕L素在低濃度時促進生長
?、谏L素在高濃度時抑制生長
③頂芽比側芽的生命活動旺盛
?、茼斞咳菀椎玫焦庹沾倨渖L[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7.欲獲得番茄無子果實,可用[ ]
A.低濃度的2,4-D
B.高濃度的2,4-D
C.高濃度的萘乙酸
D.低濃度的脫落酸
8.農業(yè)生產上使用的赤霉素是[ ]
A.從植物芽內提取出來的
B.從赤霉菌體內提取出來的
C.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合成的
D.從植物幼葉內提取出來的
二、判斷題(正確的在題后的括號內打“√”,錯誤的打“×”)
1.飛蟲落在葉子上,捕蟲草的葉子就向當中合攏,把飛蟲包在里面,這種向性運動有利于捕蟲草補充體內氮素的不足。( )
2.切去胚芽鞘的頂端,胚芽鞘停止生長,失去了頂端優(yōu)勢。( )
3.植物激素是植物體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物質和能源物質?!? )
4.植物不同的器官對同一濃度的生長素反應不同。( )
5.生長素能促進細胞分裂,所以才能促進植物生長。( )
6.乙烯是一種氣體激素。在成熟的果實中含量較高。( )
7.植物生長發(fā)育受多種激素共同調節(jié)。( )
8.一般認為,細胞分裂素是在莖尖合成的并向形態(tài)學下端運輸。( )
三、問答題
1.植物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人和動物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植物體受到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定向運動,稱為________。
3.摘除頂芽,側芽不久就發(fā)育成枝條,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高等植物體內,普遍存在的五大類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在市場上可見到發(fā)育不均勻的西瓜,若切開后,可發(fā)現凹陷處的種子數量________,導致該處缺少________。
6.帶芽多的枝條比帶芽少的枝條在扦插時容易生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7.用2,4-D作為雙子葉植物雜草的除草劑時,應使用高濃度,這是因為____________。
8.生長素能促進植物生長。最有說服力的現象是植物的________。
9.人們根據頂端優(yōu)勢原理,對棉花進行整枝,從而提高了棉花的產量和質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測試題參考答案及簡析
一、選擇題
1.水平放置的幼苗的根向下生長是一種向性運動。在重力作用下,靠近地面一側的生長素分布得多,另一側生長素分布得少,由于根對生長素敏感,所以上側比下側生長得快,幼苗的根則向下生長。A和B項均為感性運動,與激素調節(jié)無關。故此題答案為D
2.C
3.因為生長素主要在分生組織處合成,故此題的答案為B。
4.生長素是子房發(fā)育成果實所必須的條件。用生長素處理未經傳粉受精的番茄花蕾便可獲得無子番茄便是一例證。故此題答案為C。
5.A
6.頂芽合成的生長素在側芽處積累,頂芽處生長素濃度低,促其生長;側芽處生長素濃度高,抑制其生長,則出現頂端優(yōu)勢現象。故此題答案為A。
7.2,4-D為生長素類似物,低濃度使用時可獲得無子果實。故此題答案為A。C項因為是高濃度故不能選。
8.B
二、判斷題
1.食蟲植物生存的土壤中缺氮素,通過捕食昆蟲補充體內氮素不足。故此題的敘述是正確的。
2.頂端優(yōu)勢是指莖的頂芽優(yōu)先生長,側芽受抑制的現象。故此題的敘述是錯誤的。
3.激素既不是生物體的營養(yǎng)物質,也不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它是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物質。故此題的敘述是錯誤的。
4.此題的敘述是正確的。
5.生長素能促進細胞伸長,所以此題的敘述是錯誤的。
6.此題的敘述是正確的。
7.此題的敘述是正確的。
8.一般認為,細胞分裂素是在根尖合成的,所以此題的敘述是錯誤的。
三、問答題
1.激素調節(jié);神經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
2.向性運動。
3.側芽處的生長素濃度低,其抑制被解除。
4.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和乙烯。
5.少,生長素。
6.芽的頂端分生組織能合成生長素,芽多生長素多,促進了生根。
7.高濃度的2,4-D能抑制乃至殺死雙子葉植物雜草。
8.向光性。
9.可減少莖葉陡長,使果枝得到足夠養(yǎng)分,減少花蕾和棉鈴的脫落。
2017年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知識點及測試相關文章:
2017年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知識點及測試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上一篇:2017年高考生物重難點總結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