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復習:從高考命題到高考閱卷看高考答題
導讀:教書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讓自己不斷成長。讓我們一起到學習啦學習吧!下面學習啦網的小編給你們帶來了高三歷史學習方法文章《高考歷史復習:從高考命題到高考閱卷看高考答題》供考生們參考。
從“高考命題”到“高考閱卷”看“高考答題”
我們再看一道高考試題,這是北京的一道高考歷史試題:
18.南昌起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的開始。1933年7月,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批準,將每年的8月1日定為
A、國民革命軍軍人節(jié) B、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
C、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紀念日 D、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jié)
命題專家通過這樣一道選擇題考查學生分析史料,運用所學歷史知識進行有效推論的能力,同時考查了考生是否具備良好的歷史思維習慣以及敏銳的歷史時代感。
1933年這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當時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叫中國工農紅軍!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也不是國民革命軍,顯然A項與D項不屬于這一時段,C項盡管在時間上符合,但內容上不符合,不是創(chuàng)建軍隊的紀念日,也應當排除。正確選項就是B。就像我前面講過的,一定要明確命題專家在考查你什么?審題過程要心里有數。
全北京市這道試題的通過率只有31%,也就是說有69%的考生沒選對,一道四分的試題平均得分只有1.24分!太低了!更要引起考生注意的是命題專家鋪設的誤區(qū):D、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jié) 命題專家設這樣一個選項干擾你,一招失誤,滿盤皆輸八一建軍節(jié)太熟悉了,考生高高興興進入了誤區(qū),高高興興跳入了陷阱。在69%未通過的考生中有相當一部分選擇了D項。八一建軍節(jié)是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fā)布命令將八一兩個字做為軍旗和軍徽標志,解放后將這個紀念日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jié)??磥砜忌徽J真審題是絕對不可以的。其實考生在選擇D項時還應當仔細想一想:高考試題能這么容易嗎?不可能的!
過去我說過:高考考查能力就象水銀落地??無孔不入!
高考命題專家告訴我們,他們在命制高考試題時一定要向命題組說清楚這道題考的是哪項、哪幾項能力?也就是說高考試題沒有一道不是考查能力的!
八一建軍節(jié)是三個干擾項的主干擾項,是一個大陷阱,2012年的這道高考試題太具有典型性了!這道題告訴考生: 平時復習要注意提高學科能力!高考答題時要認真審題!
高考歷史細節(jié)解讀:切記問什么答什么
向重點中學的高三老師取經,為考生收集到最精髓的各科臨場發(fā)揮秘訣。經驗豐富的高三老師們稱,把握好這些細節(jié),高考成績至少增加10分。
歷史:切記問什么答什么
拿到試卷后,尤其是碰到自己不會的問題時,要把試題放在事件所發(fā)生的時間背景中去思考,同時一定要注意,問什么答什么。
高考題不是腦筋急轉彎,沒有那么多繞彎彎的題,千萬不要把不相關的內容寫上去,這樣往往是自己感覺不錯,結果得分不高。
淺析高中歷史學習方法
歷史的學習,可能在很多同學的認識里面,就是記記背背,考試時候把背的東西拿出來組織組織就可以了。但是實際上,想把歷史學好學精,記憶是基礎,可光靠記憶是絕對不行的。因為歷史當中大量的史料背后所蘊藏的深一層的規(guī)律性東西,是必須通過思考得來。
因此歷史的學習,就必須要系統(tǒng),要有深度。
一、列好基本框架
每一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線索,即基本框架。了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大家對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清晰的認識。
比如在學習秦朝時,可簡單設計為:
建立(包括時間、人物、都城)
繁榮(指具體表現(xiàn))
衰亡(包括衰亡的原因)
掌握了這一簡單的方法后,在今后學習漢、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時,就可以自己來歸納學習,對每一朝代的特點可以自己補充。
在這些大致內容列出來之后,不妨深入思考一些問題。比如說,為什么有些城市經常被作為首都,選擇首都的標準有哪些,為什么會有這些標準?再比如,為什么有些朝代能堅持幾百年,有些朝代卻如曇花一現(xiàn),各個朝代都有哪些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我們在學習歷史當中,要培養(yǎng)自己的就是思考意識,這個世界沒有什么事情是無緣無故發(fā)生的,去探究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會極大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預見能力。
精華在線的幾位歷史老師,在教學當中,都非常注重幫助大家列好知識框架,可見這一點,在歷史的學習當中,是極為重要的。
二、補充史實和教材觀點
大綱列好之后,我們可以在大綱之內補充基本史實。根據每個章節(jié)內容,添加重點歷史史實的各種因素:
事件起因(包括背景、條件、原因、目的等)
事件過程(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口號等)
事件影響(包括性質、作用、意義、經驗教訓等)
在對歷史學習的時候,要注意去了解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因誰而起,因什么事情而起,又是在當時什么樣的社會情況影響之下。歷史是事件的組合,一個個的事情,還是很有意思的。所以我們可以盡力去還原這個事情,大家都很愛聽老師的課,就是因為他能講歷史講得有意思,有深度,而且在聽得津津有味的時候還能順便把這個事情的所有內容都記住了。
三、牢固掌握學習公式
歷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沤洕尘?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鴉片戰(zhàn)爭背景:(一)國內:1、經濟:自然經濟+資本主義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汗賵?軍隊+財政②階級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二)國際:1、經濟:工業(yè)革 命市場原料。2、政治:資本主義擴張。
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歷史條件:(一)國內:①經濟:資本主義發(fā)展到壟斷,相對落后、生活貧困②政治:沙皇專制、無產階級壯大、革命政黨成熟、力量對比變化等③思想:列寧主義指導。 (二)國際:帝國主義忙于一戰(zhàn)等。
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主觀原因:事件發(fā)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huán)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于靜態(tài)分析,原因更側重于動態(tài)分析。如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原因廣度分析:(一)內因:①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統(tǒng)一的市場等②政治:美利堅民族形成、資產階級、種植園主階級形成等③文化:統(tǒng)一的文化、民族意識覺醒等。(二)外因:①英國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②啟蒙思想的影響等。
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胖苯釉颍鹤钪苯右l(fā)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浦饕颍喊ㄒl(fā)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歉驹颍簹v史趨勢(生產力發(fā)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三者既有層次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滲透,如五四運動爆發(fā)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tǒng)治、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如尼德蘭革命爆發(fā)的原因:①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與舊制度矛盾②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矛盾③尼德蘭人民與西班牙統(tǒng)治者的民族矛盾④加爾文教與天主教矛盾等等。
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動機:解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或問題
主要目的:實現(xiàn)某一方面目標,求得穩(wěn)定和發(fā)展等
根本目的:建立或鞏固統(tǒng)治,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動機屬于主觀方面的原因,是事件發(fā)動者的主觀意愿。如王安石變法:直接動機是解決面臨的社會危機;主要目的是增加財政收,緩和階級矛盾,實現(xiàn)富國強兵等;根本目的是鞏固封建統(tǒng)治。
歷史內容=經濟+政治+文化+
歷史內容即客觀歷史,是人類重大歷史活動的客觀記載。活動的主體包括重要歷史人物、群體、組織、機構等?;顒觾热莅ń洕畏矫娴氖录?、事態(tài)、制度、政策、綱領、路線、計劃、條約;文化方面的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筑、書籍文獻等。一般歷史內容,可從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面分析。
經濟內容: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布局+
?、殴糯洕?經濟制度+經濟政策+(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經濟結構、布局+
?、俳洕?總政策+土地+租稅+賦役+人身+
?、谵r業(yè)經濟=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業(yè)經濟=(紡織+礦冶+陶瓷+)(技術+布局+)
?、苌唐方洕?城市+交通+商品+市場+貨幣+邊貿+外貿+
⑤經濟結構、布局=經濟成份比例變化+經濟重心變化+經濟方式擴展+
古代經濟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時期經濟政策的調整,再從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各方面分析經濟發(fā)展情況。如唐朝經濟:先分析總體的重農政策,唐初恢復經濟的措施,如均田制、租傭調制等;再分析農業(yè)如生產工具的改進,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糧食布帛、人口增長等;手工業(yè)的絲織、陶瓷、造紙技術及布局;城市商業(yè)的繁榮、民族、對外貿易的發(fā)展等。從總體發(fā)展情況分析,商品經濟仍然微弱,南北經濟趨于平衡、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擴展等。
?、平F(xiàn)代經濟=經濟發(fā)展要素+經濟成份+國際經濟+
①經濟發(fā)展要素=技術+資金+市場+原料+勞力+經濟結構+經營方式+政策+
如19世紀后半期美國經濟發(fā)展要素:包括移民帶來勞力、技術;西部開發(fā)提供市場、原料;廢除種植園奴隸制、大規(guī)模農業(yè)經營、壟斷模式等。
②經濟成份=自然經濟+外資+合資+民資+官資+國營+集體+個體+
如新中國初期:地主經濟被消滅、富農經濟保存、農民個體經濟發(fā)展;帝國主義在華企業(yè)、官僚資本被沒收,民族資本主義恢復發(fā)展;國營企業(yè)確立領導地位、集體協(xié)作經濟興起等。
?、蹏H經濟=總格局+(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協(xié)作+競爭)
如當代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經濟區(qū)域集團化、全球現(xiàn)代化趨勢;具體表現(xiàn)為各國、各集團之間在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貿易等方面的協(xié)作與競爭等。
政治內容=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殴糯?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階級+軍事+財政+民族+對外+
如明清政治:包括統(tǒng)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專制的強化、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階級矛盾、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
⑵近現(xiàn)代政治=政局+制度+政體+體制+政權+政治力量+權力+權利+
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狀況:包括政局的動蕩、確立共和政體、三權分立的體制,袁世凱篡權、各派政治力量爭奪權力的斗爭、人民的基本權利問題等。
?、菄H政治=體系+格局+集團+合作+戰(zhàn)爭+對抗+妥協(xié)+
如雅爾塔體系下的兩極格局,兩大集團的對抗與妥協(xié),集團內部的合作與矛盾,冷戰(zhàn)與熱戰(zhàn)等。
文化內容=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化交流+
⑴自然科學=(科學理論+科技發(fā)明)(天文+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yī)學+農學+)
?、粕鐣茖W=思想、宗教+教育+史學+文學+藝術+
?、俏幕涣?(民族+對外)(傳播+吸收)+文化地位+
事件、事態(tài)過程:準備開始發(fā)展或曲折成功或失敗
事件是指人們在短時段內進行的具有突發(fā)性、間斷性的歷史活動,如:西安事變、法國大革命、二戰(zhàn)等。事態(tài)則是指人們在較長時段內從事的具有常規(guī)性、持續(xù)性的歷史活動,如:百家爭鳴、洋務運動、工業(yè)革命等。對事件、事態(tài)過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動發(fā)展順序、再分活動領域進行
歷史這一科也是精華在線的強勢學科,隋子輝老師等歷史老師也組成了講話在線的歷史名師團隊。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老師們的課程來學習,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祝大家的歷史成績在新學期能步步升高,力爭奪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