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必修三古文《過秦論》素材挖掘與寫作運用
人教版語文必修三古文《過秦論》素材挖掘與寫作運用
《過秦論》是一篇闡釋秦亡歷史原因的史論文章。文章著重敘述秦王朝的興亡過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無道,指出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娜私贪嬲Z文必修三古文《過秦論》素材挖掘與寫作運用,希望對你有幫助。
【語文必修三古文《過秦論》寫作素材】
1、秦孝公據(jù)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2、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銛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殽函為官;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3、秦始皇統(tǒng)一之后,開始在謂河南岸修建后世皆知的阿房宮,每年運用民工七十多萬人。雖然有人辯稱這些都是有罪之人,但七十萬這個數(shù)量相比于當時全國總?cè)丝诓贿^2000萬來說,這個比例也是很驚人的。朝宮可以容納十萬人,在里面運送酒菜要用車和馬才行,僅一個前殿的面積就達到了東西長693米,南北寬116米,臺基高達11.65米,上面可以坐上萬人。但由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lián)合組成的阿房宮考古隊,對阿房宮遺址進行的考古工作發(fā)現(xiàn),阿房宮本來就沒有建成,秦朝此宮殿僅完成地基而已。
驪山墓從秦王登基起即開始修建,前后歷時三十余年,每年用工七十萬人修建?,F(xiàn)在留存的墓從外圍看周長2000米,高達55米。內(nèi)部裝修極其奢華,以銅鑄頂,以水銀為河流湖海,并且滿布機關(guān)。僅看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就可看出當年修建這座陵墓的百姓負擔之重。并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后全部被活埋。
4、賈誼是西漢著名的大儒,最為人稱道的政論作品是《過秦論》《論積貯疏》等。漢文帝對賈誼很器重,但遭到群臣的反對。后來漢文帝開始有意疏遠賈誼,貶謫他為太傅。賈誼被調(diào)離京后,深感委屈,慨嘆人心險惡,哀傷自悼,一蹶不振?!兜跚x》與《羈鳥賦》傳入京都后,文帝雖贊賞其文采,但又覺得賈誼氣量小,言過其實,更覺得此人不堪重用。
后來賈誼作了梁懷王劉揖的太傅,梁懷王不慎墜馬身亡。賈誼本無責任,但他們害怕文帝追究,又追悔自己疏忽,沒盡到太傅的責任,從此更加郁郁寡歡,哭泣不已。一年后竟傷感過度而死,時年33歲。
5、在西漢名臣中,賈誼應(yīng)該是屈指可數(shù)的一個;雖然沒有攻城野戰(zhàn)的大功,但也絕不是徒以口舌為勞的說客。他以自己33歲的短暫的一生,盡心竭力地報效他的朝遷,嘔心瀝血地侍奉著自己的君主,翻翻他的10卷《新書》,讀讀他的3篇《過秦論》,看看他的《論積貯疏》,哪一篇不是為西漢王朝的長治久安出謀獻策,竭盡忠心?就連他的死,也是因為梁懷王墜馬而死,自己“為傅無獄”!雖然這短暫的一生中有過得志與失意,遭過升遷與被貶;但賈誼的胸中,時刻跳動著一顆赤誠的心。
6、金圣嘆評點《過秦論》說;“‘過秦論’者,論秦之過也。秦過只是末句‘仁義不施’一語便斷盡。”此評語一語中的!賈誼不僅看到了秦國由日益強盛到統(tǒng)一天下,根本原歷在于其行動和當時人民要求統(tǒng)一的愿望相一致,而且還看到了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失去了民心。
人心向背是國家治亂的關(guān)鍵,縱覽歷代王朝成敗興衰,都能證明這個觀點。今天,面臨世界經(jīng)濟危機這個擺在政府面前的“大考”,執(zhí)政為民,以人為本,關(guān)注民生就顯得尤為重要。
7、高舉反秦大旗的陳涉,是一個服苦役的人。他出身低微,沒有名望,也沒有雄厚的財力。他率領(lǐng)的是“疲弊之卒”,他的武器不過是截斷的木棒,但當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時,卻“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輕而易舉地擊敗了強秦。強秦敗于這些有罪而被征發(fā)的“謫戍之眾”,原因令人深思。“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強大統(tǒng)一的強秦帝國對人民施行的暴虐統(tǒng)治使它從強盛的頂峰跌入滅亡的谷底,強大之勢與敗亡之速形成強烈的對比,警醒后世。
8、萬籟俱寂,剔亮的露珠順著野草萬籟俱寂,剔亮的露珠順著野草滴落在洛陽干涸的沙石上。寒霧飄渺,一個凜然的身影隨風飄搖,那是赴任的賈生。在他身后,一輪血紅的旭日掙出水面,傲立于漢朝昏黃的天宇中。
月光融融,西風蕭蕭。長沙王府里你正為戰(zhàn)禍初平、百廢待興,諸侯割據(jù)、危機四伏的現(xiàn)實而愁眉不展。借著這秦時的遺風殘月,你滿腔熱血如江水滔滔,在心中匯聚成那驚世曠古的《過秦論》。
秋波浮動莫名湖畔,業(yè)績初顯。你卻獨倚寒窗,將自己三十四歲的生命浸沒于懷王之死的深深自責中,無盡的淚水融入滔滔歷史長河,洗凈千古多少赤膽忠心。
【語文必修三古文《過秦論》寫作運用】
是誰滅掉了秦朝
“戰(zhàn)國七雄”之一的秦國憑借誰的力量滅掉六國,統(tǒng)一天下?擁有整個天下的強大秦朝卻二世滅亡,這又是誰的原因?《過秦論》中賈誼在歷數(shù)了秦統(tǒng)一天下的過程,分析了秦亡的原因后說道:“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是秦的教訓(xùn),也應(yīng)是世代為官執(zhí)政之人的銘言。誰施仁政,誰得民心,誰有天下;反之,誰失民心,誰失天下。任你有堅船利劍、雄兵百萬、長江天塹。秦王朝是個例子。對于今天,仍有借鑒作用,如果我們的政府,我們的領(lǐng)導(dǎo)干部不為人民謀幸福,也一樣會遭到人民反對的。
【適用話題】可用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反腐倡廉”“關(guān)心百姓”“少一點形象工程,多一點民心工程”“創(chuàng)業(yè)”“仁政”“人才”“民心”“民生”“國策”“教訓(xùn)”“態(tài)度”“赤誠”“誡奢”“仁愛”“以民為本”“民心向背”“勿以出身論英雄”等寫作話題或題目中。
有如下運用角度:
角度一: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是漫長而艱難的。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先人經(jīng)過艱辛的努力,慢慢地打下了基業(yè),“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秦始皇之所以能創(chuàng)造出如此輝煌的局面,得力于先祖打下的堅實根基。任何時代的創(chuàng)業(yè)都是如此,都是經(jīng)歷過漫長的跋涉、探索甚至倒退而最終達到成功的頂點的。
角度二:貴在人和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者,人心齊也。人心齊,泰山移。人心渙散,則萬事難成。九國兵多將廣,謀士如云,可各懷私心,在秦咄咄逼人的攻勢下,終至縱散約敗,束手就擒。究其根本,缺乏統(tǒng)一的指揮,統(tǒng)一的領(lǐng)導(dǎo),各自為政,不能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所以,無論國家或集體,都必須上下團結(jié)一心,唯有人和,才能產(chǎn)生真正堅不可摧的力量。
角度三:治國也需要能臣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秦孝公能取得改革的勝利是因為他擁有一位奇才——商鞅。商鞅眼界開闊,氣魄超人,內(nèi)政外交,奇招迭出,很快使秦國脫穎而出,進而稱霸天下。毫無疑問,商鞅是秦帝國大廈的奠基人,沒有商鞅,就沒有秦的興盛,更沒有秦始皇的煊赫一時,中國的歷史也要重新書寫。一人之力關(guān)乎百姓安危、國家命運,甚至歷史的進退,人才之重要可想而知。能臣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個國家富強的保證。
角度四:施行仁政方能贏得民心
作為統(tǒng)治者,應(yīng)該心懷天下,心憂蒼生,才能贏得百姓的愛戴和支持。而秦始皇驕奢淫逸,一味地膨脹自我欲望,用殘酷的手段對待天下士民,導(dǎo)致失去民心,進而失去了天下。
語文必修三古文素材挖掘與寫作運用相關(guān)文章: